第67章 大本堂內

第67章 大本堂內

“看看俺!俺就是日後咱大明西北的大將軍!以後帶你們出關打虜子,殺番人去!”

“放你的屁!西北是我家的地方!”

“哈哈哈……都是兄弟,俺借你的道出關,莫小氣咧!”

六月初一,相較於前幾日的梅雨,這一日的南京城陽光明媚。

南京城皇宮東城的一座宮殿內,此刻如菜市口般吵鬧。

一個拿着一根木棍的少年人站在課桌上耀武揚威,旁邊簇擁一羣小子。

聽得他的話,遠處的另一名華服少年拍案而起。

二人爭吵影響不得他人,只因在這裡就學的人俱是堂表兄弟,人數多達二十餘人,其中還有朱高熾、朱高燧、朱濟熿等人的身影。

不同的是,朱高燧帶着幾個年紀尚小的娃娃在看小人書,朱濟熿則是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幾個子弟討論着十六樓的歌妓,而朱高熾則是與四五個年紀一般大的少年人穩重看書。

明明宮殿內裡面積一畝有餘,卻被二十餘人弄得如此嘈雜。

即便如此,他們卻還能各自玩鬧、學習,倒也是一道奇景。

在南京城中,能聚集如此多王子的地方,便只有去年重開的大本堂了。

這大本堂居於南京皇宮東部,在東宮之側,原本大本堂是明初宮廷藏書處所之一。

洪武十一年後,朱元璋在此地延請名儒教授太子、親王讀書,因而,大本堂首先是用作爲太子、諸王讀書之所的。

此後,朱元璋又選選民間俊才及公卿之嫡子,入堂中伴讀,當時的這裡十分熱鬧。

只是到了後來太子朱標成年後,朱元璋就關閉了這裡,命親王各自回府內讀書。

如此,這裡便徹底關閉了十餘年,直到去年才重新打開,但收入的人不再那麼多,僅有總角之年的親王、郡王能在此讀書。

“欸?朱高燧伱這字還挺不錯嘛,從哪學來的?”

“哼!當然是從我二哥那!”

“你二哥?哈哈哈哈……”

大本堂內一角,當幾名郡王發現朱高燧課本上的字體變化,繼而詢問時,朱高燧的回答卻讓諸多郡王忍不住笑了出來。

“你二哥也能寫出這一手字?”

一名郡王嘲笑着朱高煦,朱高燧見他人嘲笑,不覺得在笑自家二哥,只覺得在笑自己,因此解釋:

“笑你的頭,我二哥現在能文能武,日後你們遭了蠻子韃子入侵,且莫來求我家。”

“嘿嘿……別生氣。”聽到朱高燧這麼說,幾名郡王止住了笑容,哄着朱高燧。

朱高煦能打是出了名的,在諸多郡王纔剛剛練習馬術的時候,朱高煦已經能左右開弓了。

要知道,這樣的騎術水平,就算是一些久經沙場的騎兵都很難做到。

至於其它的就更不用說,朱高煦最高記錄就是一個人揍了秦晉週三藩除嫡長子外的八個王子,而且還是單方面的碾壓。

除此之外,來到南京不久他就在南京城外騎射,與鄉間農夫角力來取樂。

若是有人說了他一句壞話,不待天黑他就得被朱高煦報復。

朱元璋說他生性狡黠、狠愎,可都是從他的舉止中得出的評語,從不冤枉他。

儘管如今的他已經走出大本堂半年,但大本堂內諸多郡王都有些畏懼他,便是秦、晉、週三藩的嫡長子見到他都儘量不起衝突。

就這樣的一個人,如今只是過去半年,便成了一個禮賢下士,能文能武的人,任誰聽了都不會相信。

如果不是擔心日後邊塞告急,需要燕藩兵馬支援,有可能會和朱高煦打招呼,恐怕他們這輩子都不想再和朱高煦有瓜葛。

正因如此,他們纔會哄着朱高燧,生怕他把這事情告訴朱高煦。

只是就在他們哄着朱高燧的時候,一名太監卻小心翼翼的走進了吵鬧的大本堂中,小心翼翼的來到大本堂內年紀最大的一名郡王身邊。 這郡王與朱高熾他們坐在一起,年紀基本都在十五往上。

見太監來到,少年郡王放下了手中的書,側耳去聽他要說什麼。

“殿下,陛下今日召燕嫡次子煦入武英殿陪同理政……”

“嗯……嗯?你說什麼?”

面對消息,少年人沒反應過來,先點了點頭,又疑惑看向太監,最後開口反問。

二人的對話並不算私密,因此靠近的郡王都聽到了這則消息。

“你說朱高煦入武英殿理政了?!”

“什麼?!”

“說什麼啊?”

“說朱高煦入武英殿理政了。”

“娘嘞,我這是還沒睡醒?”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朱高煦那拿棍子的手,怎麼能拿動筆桿子?”

“天塌了吧?”

“你快說是個什麼情況。”

“對對對!快說快說!”

“說來聽聽,我二哥怎麼了。”

一名十五六的少年郡王最先按捺不住起身,而他這一起身一開口,頓時大本堂內的衆人都漸漸安靜了下來,全部看向了他們這邊不說,還跟看熱鬧似的跑了過來。

太監無奈,只能作揖畢恭畢敬的對衆人回答:“回諸位殿下,燕嫡次子煦受召入武英殿,協同陛下、太孫理政,如今恐怕已經從西華門進宮,在前往武英殿的路上了。”

“你確定?騙了我們,我們就把你丟到秦淮河裡去。”

“對對對!”

郡王們爭先恐後的附和,太監也一臉愁容:“這事情是真的,諸位殿下就是把奴婢丟到長江裡,奴婢也不能說這事是假的啊。”

“哈哈!我就說我二哥能文能武,看你們誰還敢笑!”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朱高燧立馬雙手叉腰,狐假虎威的大笑了起來,而人羣中的郡王們卻面面相覷,只覺得老天爺在和他們開玩笑。

他們還想再問問太監一些事情,卻不想這時腳步聲從殿外傳來,一名持着教條的老儒生走進了殿內。

見到這儒生進入殿內,原本還擁擠在一起的郡王們頓時作鳥獸散。

他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而太監也連忙退出殿外,期間還對老儒生作揖行禮。

只是十幾個呼吸間,老儒生再走到諸多郡王面前的講臺時,諸多郡王都安靜了下來。

面對他們的安靜,老儒生也有幾分唏噓,但他還是強裝着鎮定道:“看樣子諸位殿下已經聽說了。”

“沒錯,燕府的二殿下入了軍營,知了民生疾苦,如此方能浪子回頭,並於今入武英殿內與陛下、太孫一同理政。”

“燕府二殿下的例子,值得諸位……”

話說到後面,所有人已經聽不進去老儒生的那一套話術,此刻他們還在爲朱高煦入武英殿的事情驚愕,腦中不約而同地只剩下了一個問題。

到底是他們沒睡醒,還是宮內外的人沒睡醒,朱高煦那個小霸王都能入武英殿理政了,真的假的……

(本章完)

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376章 貪心不足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423章 殺雞儆猴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14章 常鱗凡介第11章 親親相爭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49章 傲雪欺霜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67章 大本堂內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512章 物是人非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545章 風向南吹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520章 與時俱進第66章 宮中密談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49章 傲雪欺霜第116章 末路盡忠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130章 秦王樉薨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473章 自取滅亡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354章 伉儷情深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381章 背有靠山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第95章 身不由己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第63章 書房論兵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47章 東宮名錄第86章 施以恩惠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11章 親親相爭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547章 雞鶩爭食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72章 小鬼難纏第118章 未雨綢繆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102章 西南欲亂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60章 嶽婿矛盾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101章 錢鈔事起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第380章 白手起家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70章 何不燒煤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413章 狗咬狗第31章 謠言害人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117章 終得所願第13章 大樹營內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