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募兵之論

第64章 募兵之論

“小子這套辦法,本就不是爲衛所服務……”

書房內,當朱高煦的聲音響起,徐輝祖立馬就愣住了,並很快想到了他的想法。

他看着眼前的朱高煦,突然覺得與自家外甥生出了一種陌生感。

改動朱元璋的政策……想過這種事情的人,大多都已經埋在土裡了,自家這個外甥明明知道,卻還是敢提出來。

一時間,徐輝祖臉色陰晴不定,他擡腿便要走,但朱高煦卻繼續道:

“眼下爺爺的衛所制還能用,但我觀南北隋唐諸多朝代的府兵制,多是在開國四十年後便戰力下降,七八十年後便不堪大用。”

“小子所做的,不是謀眼下,而是謀的未來。”

“……”聽到朱高煦的話,徐輝祖停住了要走的腳步。

最少從他的話來看,他並不是覺得朱元璋的制度有問題,而是爲了未來做打算。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就可以留下來了。

“南北隋唐之府兵制所用數百年,我大明衛所制如何當不得數百年?”

徐輝祖反問朱高煦,朱高煦卻反問:“府兵制歷經朝代幾何?”

“這……”徐輝祖明白了朱高煦話裡的意思,那就是南北隋唐的府兵制並不是一個朝代,而是多個朝代在使用。

不過相同的是,每個朝代的時間,剛好符合朱高煦所說的七八十年。

“即便你說的有理,但依靠四十餘萬兵馬就想駐守四方,這未免太過異想天開了。”

“國朝的情況我比你更瞭解,想要維持眼下的疆域,最少需要你口中的六十萬募兵,而這個數量是都督府養不起的。”

“如果開放戶部錢糧投入都督府,那戶部就沒有餘力去修葺水渠、堤壩,國朝遲早有一天要被拖垮。”

徐輝祖還是覺得朱高煦的這套募兵制度不太現實,但他的話也確實戳中了大明日後倒臺的原因。

在朱高煦的瞭解中,明英宗時期由於河南衛所貪腐的事件被曝光,六部在三楊的主持下,將衛所對於軍屯倉的控制權歸入了兵部和戶部。

從此開始,原本日子滋潤的軍戶成了一羣吃飯都開始要看六部臉色的“討口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軍戶人口繁衍和土地兼併的問題,吃不上飯的軍戶開始大量逃亡。

明英宗親政後,他無力將衛所軍屯倉的財政權奪回,只能從其它角度來給予軍戶福利。

在他的主持下,大明開始施行一種不太完善的募兵制。

起初,對於主動參軍的軍戶,朝廷發給銀二兩,布二匹作爲獎勵,後來又改爲發銀五兩作爲安家費,並免掉其家庭五石稅糧,額外免除家庭兩人徭役。

至於被抽中當兵的百姓,朝廷則是發給白銀三兩五錢,並免除家庭一人徭役,但被募的士兵不發放月糧和行糧。

不過不管怎麼更改制度,奪不回財政權的衛所始終是向六部要飯的叫花子。

儘管成化年間一度奪回部分衛所的財政權,但這種權力很快在弘治年間丟失。

因此到明武宗時期,募兵標準發生變化,士兵安家銀下降爲三兩。

等到明世宗時期,嘉靖下旨增加募兵福利,對普通士兵允許支出行糧,月糧折成銀兩發放。

這一時期的明軍普通軍士多了一個每日支取的“口糧”福利,標準爲銀三分三釐。 這其中比較出名的便是戚家軍,其軍兵卒每日的軍餉標準就是口糧三分三釐,行糧一分二釐,一年軍餉標準大概在十八兩白銀左右。

再往後的明穆宗至明神宗時期,在張居正主持下的明軍募兵福利再次上調,募兵每人發三兩安家銀,二兩行糧,入伍後還能支取每月一兩二錢到五錢的月糧。

當然,表面上是這樣的標準,但實際發到士兵手裡有多少就很難說了……

可以說,朱祁鎮的這套募兵制度,儘管被歷代皇帝縫縫補補,但最後還是崩潰了,並且最後還拖垮了五寺六部。

拖垮的原因也極爲簡單,便是徐輝祖所說的民生工程問題。

晚明天下諸多水利工程因爲戶部財政的捉襟見肘而多年得不到維護,最後到了天啓、崇禎年間,面對小冰河引起的氣候問題,賦稅重地的江南多次遭遇海水倒灌,地方水利工程無法排淤,蘇鬆常杭等府多年顆粒無收。

這些問題加上最後士紳抗稅、官員腐敗、中樞不作爲等問題,直接導致的就是江南沒辦法正常的爲北方供血。

徐輝祖說的並沒錯,但他忘記了一點,或許先進的募兵制會拖垮大明的財政。

不過他沒想到一點,那就是經濟並非一成不變的。

“舅舅說的不錯,如果軍隊一味的靠戶部接濟,那確實容易耽擱地方的民生,不過舅舅也別忘了,大明的人口和田地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

朱高煦面對徐輝祖的質疑,說出了大明日後的情況。

“人是會繁衍的,唐初人口不過一千二百餘萬,僅三十年後便達到兩千萬。”

“國朝若是如此,三十年後人口數目恐不下九千萬,而大明的歲入也會增長三到四成,足夠填補戶部的虧空。”

朱高煦的話半真半假,因爲他說的是太平三十年的情況,可照現在的局勢往下走,靖難之役一定會爆發,哪怕朱棣不起兵,也會有其它人起兵。

不管誰起兵,都將會對大明的人口造成嚴重打擊,九千萬人是很難達到的。

可是這一切只有他知道,如今的徐輝祖是不可能知道未來的,所以他被朱高煦懟的啞口無言。

“因此,小子覺得,小子的看法並沒有什麼錯。”

朱高煦清楚今日徐輝祖來自己這裡不僅僅是爲了安撫自己,如果只是爲了安撫自己,他剛纔不會聽到自己要改換衛所制就拔腿離開。

以他的性格,如果沒有外人的情況下,他只會呵斥自己,並讓自己改掉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可他剛纔的第一反應是拔腿就走。

顯然,兩人的對話此刻正有旁人傾聽,而不是像徐輝祖說的,四周都是魏國公府的家丁。

看樣子,自家舅舅之所以會來這裡,恐怕還是老朱的授意。

朱元璋對自己的考校,還遠遠沒有停下……

“好了……”

果然,見朱高煦這麼說,徐輝祖臉色不太好看,但他還是努力爲外甥找補:

“按照伱說的,那這衛所制是要被取締?”

“取締?”朱高煦愣了下,並搖了搖頭:“並不會,衛所制會在長久的未來一直存在,因爲它還有很多可取之處,例如……”

(本章完)

第111章 喜事連連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第462章 孤家寡人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70章 何不燒煤184.第184章 火繩槍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44章 爲天子筆第342章 開港招撫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126章 百里無鳴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432章 生擒元裔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462章 孤家寡人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67章 大本堂內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557章 各方局勢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527章 東風入律第545章 風向南吹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573章 恩威並施第62章 老丈難當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371章 西南震怖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156.第156章 兵臨城下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575章 永樂無憾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590章 後記正德(1)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600章 後記永曆新明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130章 秦王樉薨184.第184章 火繩槍第361章 輕敵冒進第386章 波斯之亂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526章 扶危濟困第521章 西方來敵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536章 歲月催人老第136章 奴母婢也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87章 老謀深算第414章 張弛有序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104章 歸北不遠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第10章 輕鈔重錢第599章 後記永曆(2)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431章 硬頂上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132章 得隴望蜀第599章 後記永曆(2)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114章 東宮三傑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94章 朝夕禍福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9章 營中小院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363章 誘敵深入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57章 入宮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