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後記永曆(2)

“轟轟轟——”

永曆五年六月,當北方戰線在李政一手操持下穩固的同時,南方的官軍也在李樾的指揮下開始將西南諸王平定。

八月,廣州齊王被圍剿,朝廷在李政的建議下,僅廢齊王爲庶人。

臘月,漢中益王勤王軍被平定。

六年正月,李樾得知重慶韓王準備起兵,先下手爲強,韓王自焚而亡。

得知韓王自焚的消息,秦王、晉王、周王、楚王、唐王等洪熙年間被冊封的剩餘二十五位藩王先後起兵,一時間秦嶺淮河以南局勢糜爛。

受寒冬影響,楊舫所部勤王軍補給不足而攻勢較幾個月前暫緩。

李政將北方防線交給蔣裘,自己返回北京,並重賞僱傭大量唯利是圖之徒來訓練作戰。

這支軍隊被李政稱爲“銳士”,數量從三萬開始不斷增加。

至四月,銳士數量已經達到十六萬,他們並不在意誰是正義,他們只在乎軍餉和賞錢。

他們的軍餉是普通明軍的四倍,每年一百二十兩的軍餉,足夠他們揹負罵名。

李政從軍備庫中取出大量的陸軍武器將他們裝備,並加急訓練飛行員。

由於空軍素質較高,大部分都是權貴子弟擔任,而他們大多不敢以死相搏,所以大明朝在飛機數量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卻依舊被楊舫所部的北方空軍壓着打。

燕山山脈上空,幾乎每日都有十餘架飛機墜毀,這樣的死亡率可不是權貴子弟敢做的任務。

緊急培養一批不怕死的飛行員,是李政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

除此之外,就是將山陝地區奪回,收復西南。

西南地區擁有除北方以外最大的軍功體系,如果被這些藩王佔據太久,那朝廷就得面對被南北夾擊的風險了。

八月,李政率十六萬銳士軍南下,先後平定晉王、秦王、周王叛亂。

臘月,楊舫猛攻燕山山脈不下,日本本土民族叛亂,朝鮮也爆發民族叛亂。

期間,北洲十八藩王聚兵二十四萬討伐北洲都司。

七年春四月,磧北被涼王佔據,西海被雍王佔據,大食被巴王佔據,波斯被永王佔據。

六月,鄭王、越王、信王獨立於南中、榜噶喇、老撾等地。

七月,李政命李楙爲將,命他率軍二萬入川,聯手李樾圍剿蜀王,自己則率軍前往長沙平定趙王叛亂。

八月十二,楊舫攻破喜峰口,北方勤王軍向永平、北京兩路進攻,蔣裘撤回居庸關六萬兵馬死守北京城。

得知消息,李政令宋國公胡驤南下接管三萬銳士,堅守不出,自己率八萬銳士北上。

八月十八日,楊舫猛攻北京六日,蔣裘堅守不出。

八月二十日,李政率軍抵達房山,休整一夜後發起反攻。

北軍的鋼鐵洪流對上了中樞銳士軍的鋼鐵洪流,一場世界規模最大的裝甲集羣會戰在河北大地爆發,吸引了全世界的矚目。

在裝甲集羣會戰之初,北軍以一千二百輛重型坦克和三千輛中型坦克,四千二百輛輕型坦克的龐大數量,碾壓式的與李政率領的輕重中型七千二百輛坦克。

不過隨着李政訓練的大量飛行員上空,擁有三千架殲擊機、轟炸機的空軍集團很快擊垮了北軍的空軍,並對地面展開轟炸。

北軍遭受損失,但並不是很大。

九月初一,楊舫準備集中力量強攻北京城,然而李政卻將集中在東大明洋上的七支海軍艦隊調回西大明洋,同時強攻遼東的旅順、定遼等處。

楊舫擔心後方軍工廠被攻破,只能撤出河北大地,留十五萬人在燕山山脈防備李政反攻,自己率軍六萬撤回遼東。

京城保衛戰就此結束,北軍損失士兵約兩萬人,各類坦克二千三百輛,自行火炮和反坦克自行火炮、防空炮二千五百餘門,各種車輛四千多輛,殲擊機及轟炸機八百餘架……

官軍方面,喜峰口被攻破後,除京城以外大量士兵望風而降,投降或逃跑的近五萬人,非戰鬥損失的坦克達到六百餘輛,車輛高達三千六百餘輛,各類火炮八百餘門,飛機七十二架。

戰鬥損失的坦克七百五十輛,車輛四千六百輛,各類火炮一千四百門,飛機三百餘架。士兵二萬八千餘人……

這場戰爭讓世界知道了制空權的重要性,同時也讓人知道了裝甲集羣作戰的恐怖。

倘若大明將這兩個裝甲集羣投入到西洲,那將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推平整個西洲。

當然,這只是西洲各國的估計,但到了現實中,明軍推進的速度恐怕會更快。

同時,這場戰爭也讓大明內部知道了各自的短板。

北軍的空軍和海軍不及朝廷,朝廷的陸軍不及北軍。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士兵的心理問題。

朝廷的大量基層士兵根本不願意爲了權貴作戰,所以一旦戰爭落入下風,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投降北軍,並且在投降過後就能立馬調轉槍口作戰,同時爆發強大的戰力。

在北京保衛戰中,甚至有三個衛的軍隊起義來響應北軍,給官軍將領帶來了極大的恐慌。

這種情況讓李政意識到,除了銳士以外的百萬官兵根本心不在此。

讓他們打打防守還行,進攻則是完全的無稽之談。

當然,對於他們也不能裁撤,一旦裁撤他們,他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投靠其它勤王軍,爆發更強大的力量來瓦解己方。

沒有辦法,戰役結束後,李政只能再度向大明直屬疆域上僱傭更多的“銳士”。

山南、南洋和朝鮮、日本成爲了所謂“銳士”的集中區。

憑藉強大的海軍,世界上比較重要的海峽依舊掌握在朝廷手中,不過對於北洲和東洲,朝廷的掌控顯然下降的厲害。

十月初五,北洲都司丟失北洲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廣袤疆域,十八藩王各自佔據一塊區域。

眼看朝廷沒有出兵鎮壓,東洲的二十四藩王也開始組成聯軍討伐東洲都司。

臘月,李政再度徵募二十萬“銳士”,至此銳士經過幾次消耗,數量突破新高,達到了三十二萬的巔峰。

八年二月,李樾在李楙的幫助下平定蜀王、魯王、遼王叛亂。

這期間,李樾麾下兵馬在四川劫掠,軍紀敗壞,唯有李楙所部兩萬人因爲紀律嚴明而被百姓牢記。

李楙利用戰事不斷更替軍中一些意志不堅定、唯利是圖之人,並且重新拾起洪熙年間主管軍隊思想的軍司馬制度。

從他接管軍隊到平叛結束,不到半年時間,整支軍隊的風氣煥然一新。

不僅如此,在沒有接受到調令前,他親自率領軍隊幫助駐地當地的百姓修建公路、橋樑與房屋,而這些都是洪熙、宣德、景泰年間的軍隊作風。

往後的明軍雖然依舊能打仗,但這種作風卻越來越少,以至於當李楙重拾這種作風的時候,他所率軍隊更是被四川百姓稱呼爲“子弟兵”。

三月,李政調李樾率軍六萬進攻雲南,留李楙駐守四川。

九月,經過李楙近半年的思想工作和作風改善,他治下四川三萬軍隊風氣煥然一新,四川也漸漸恢復到了戰前狀態。

這期間,李樾進攻雲南幾次受挫,而廣西靖江郡王、代王作亂嚴重,李樾被調往廣西平叛。

十月初二,李政任命李楙爲川黔巡撫,兼任平南將軍率四川、貴州兵馬進入雲南平叛。

李楙沒有急於進攻,而是整頓了貴州都司和布政司風氣後,這才率軍五萬進入雲南。

彼時雲南被谷王、岷王、漢王和黔國公府所割據,黔國公府從正德朝開始式微,所以在漢王舉兵後,黔國公沐民敬撤往大理駐紮,兵力僅三萬餘,而谷王、岷王各自擁兵四萬,漢王朱伯泋則是兵馬最多,擁兵十二萬餘。

除了他們以外,滇西的南國公府不僅掌控滇西,還控制了南中和老撾部分地區,擁兵近十五萬。

南國公王茂恭雖然迫於李政的壓力推辭武官職位,但李政也知道他沒有精力取代南國公府在當地的地位,所以冊封了王茂恭之子王德爲南中都指揮使。

西南諸王割據後,王德與他們打打停停,一副磨洋工的舉動,顯然是不準備剿滅藩王們。

鄭、越、信等藩王也清楚,故此都在安心發展。

隨着李楙進入雲南,駐守雲南門戶的谷王率先與之交戰。

九年三月初六,李楙率四川方面軍三萬與谷王交戰於南盤江,私下卻指揮空軍炸斷谷王軍隊回撤曲靖道路,並令貴州方面軍繞後,配合己方包圍谷王主力軍隊。

在未對曲靖城開一槍的情況下,李楙包圍谷王三萬大軍,並故意放開一條山道給谷王率殘餘兵馬一萬突圍,曲靖收復。

谷王突圍後,立馬率軍往昆明逃竄,並加入了漢王朱伯泋陣營。李楙收復曲靖後,沒有着急西進昆明,而是南下包圍臨安的岷王,並故技重施,讓岷王率殘軍突圍昆明。

四月初九,漢王朱伯泋率兵七萬駐守昆明東北的門戶嵩明,李楙率兵兩萬大迂迴從南邊繞道出現在昆明西部的棋盤山,朱伯泋所部空軍出動後被李楙佈置在棋盤山上的防空陣地擊退數次。

朱伯泋撤回昆明,李楙卻突然出現在嵩明地區發起強攻,嵩明陷落,昆明東北大門丟失。

眼看昆明東北大門丟失,朱伯泋率兵搬遷軍工廠撤往元江,李楙並未加以阻攔,朱伯泋成功撤走,李楙收復昆明。

李楙三次放水,很快就讓朱伯泋等人知道了他無心與宗室爲敵,而他治下騎兵軍紀也堪稱這個時代的岳家軍,故此朱伯泋等人開始在李楙的無限放水中撤出雲南,撤往了老撾與南中。

八月初七,李楙致電北京,稱自己已經將三王擊退至南中及老撾地區。

李政沒想到李楙速度那麼快,故此令他屯兵昆明,等待京官京察。

九月,襲擊遼東的海軍被擊退,楊舫令北方几大兵工廠開始製造大量殲擊機和轟炸機,同時開始號召北方八千萬百姓參軍報考飛行員。

十月,李政經過大半年的練兵,開始對楊舫發起攻勢,楊舫親赴前線拒守。

儘管官軍的空軍集團規模更大更厲害,但北軍憑藉最大軍工產業下防空火炮,還是死守住了燕山山脈北部地區。

十年二月,涼王入侵波蘭—立陶宛,普魯士入侵波蘭。

猝不及防的波蘭主力軍隊被涼軍全殲,普魯士與涼王瓜分波蘭。

三月,匈牙利佔據巴爾幹半島,奧斯曼領土縮水。

五月,匈牙利與普魯士瓜分奧地利及德意志諸侯國。

九月,北洲都司被十八藩王消滅,北洲大陸徹底獨立於大明朝外,十八藩王各自展開軍備。

十月,河中都司宣佈勤王,大明朝廷在中洲的實控土地僅存關內及交趾、安西、北庭、烏斯藏等地區。

十二月初五,北海艦隊士兵起義,艦隊歸屬北方勤王軍,李政開始着手招募海軍銳士。

十二月二十四日,東海、東洋艦隊先後宣佈起義,並歸順北方勤王軍。

永曆十一年二月,楊舫在南下籌備進攻北京的路上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楊舫死後,北軍內部陷入了權力爭奪。

楊舫之子楊庚立主南下勤王,陳瑄等人則是以爲要等到空軍佔據優勢才能南下,戰事陷入了僵持中,李政也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三月十五,京察御史何欽彈劾李楙養寇自重,李政驚詫同時,令李楙入京。

彼時李楙麾下幾名親信都勸他不要入京,畢竟此時李楙節制雲貴川三省,擁兵十六萬,還擁有世界第二大軍工體系,完全可以撥亂反正。

面對下屬的提醒,李楙只是讓人給胡粟送去一封信,隨後隻身北上。

得知李楙北上,就連李政都感到十分詫異。

三月二十四日,李楙抵達北京,並被李樾軟禁南郊。

同日,胡粟收到李楙的手書,信中李楙以“政未亡,事不可爲,不可輕動”爲由,勸住了想要起兵的胡粟。

在李楙被軟禁後,李政也開始令李樾接手自己的事業。

同時,對於昔年威逼他致仕的一些勳貴,李政也開始了報復。

大量勳貴、文臣被“銳士”破門抄家,大量軍費得到着落。

這羣肆意玩弄權術的傢伙在槍桿子面前顯得如嬰兒般稚嫩。

七月,涼王聯合雍王發起東征,聯軍數量高達二十萬。

得知消息,李政命李樾率銳士二十萬西征,並節制安西、北庭、甘肅等地兵馬。

八月十二日,李樾抵達前線。

彼時官軍有銳士二十萬,其餘官兵十八萬,合計三十八萬。

空軍方面有殲擊機一千七百六十架,轟炸機四百五十七架。

陸軍方面除了三十八萬士兵,還有重型坦克四百輛,中型九百輛,輕型一千五百輛和卡車三萬七千輛,裝甲車五千二百輛。

除此之外,還有自行火炮二千六百門,反坦克自行火炮八百餘門。

面對如此龐大的軍力,獲得西軍支持的涼王朱伯海和朱怡鑰絲毫不懼。

二人擁兵二十萬,各類坦克六千餘輛,空軍飛機數量也不少於官軍,自行火炮數量更多。

西軍在戰前,畢竟是唯一有敵人的方向,火力和兵力爲諸軍之最。

如果巴王和永王也願意加入戰鬥,李樾的兵力除非翻倍,不然沒有任何勝算。

九月初五,河中都指揮使曹顯虎站隊勤王軍,親率河中六萬兵馬馳援。

西部勤王軍數量達到了二十六萬,儘管依舊少於官軍,但官軍只有二十萬銳士能打,一旦銳士受創,其餘官軍便會立馬投降,而這也是朱伯海他們絲毫不懼的原因。

佔據道義的他們,軍隊只會越打越多,而不會越打越少。

相比較之下,李家的銳士一旦打光,那就真的離完蛋不遠了。

永曆十二年四月,經過大半年的準備,河中戰役正式爆發。

四月二十二日,西部勤王軍在朱伯海的指揮下,以曹顯虎的河中裝甲集團軍爲中路,朱怡鑰的西海集團軍爲左翼,朱伯海的磧北集團軍爲右翼,在西部空軍的支援下,從河中府向襲擊發起進攻。

爲此,三路兵馬爲勝利而展開了進軍賽跑。

曹顯虎的裝甲集團軍在空軍的掩護下,甩開左右兩路,單刀直入,八天內一口氣衝了一千二百里,完整地攻下了伊犁門戶的伊犁河防線。

得知消息,胡粟勸李樾撤往庭州佈防,李樾不聽,執意在伊犁佈防。

四月二十四日,大軍整軍開始備戰,雙方在天山腳下展開持久戰。

然而伊犁河谷如當年朱伯潛對朱怡鎮所說一般,於東易守難攻,於西易攻難守。

面對從西部挺進的西部勤王軍,平坦的伊犁河谷簡直就是最好的戰場。

雙方的空軍因爲南北天山的緣故,基本沒有追逐空間,天空上作戰的飛機烏壓壓一片,幾個呼吸就有飛機墜毀。

地上,雙方炮火互有戰果,銳士死傷一片。

李政得知李樾的佈防,連忙急電令他撤往庭州,同時命令西洋六支艦隊進入西海(黑海),對西海本土發起襲擊。

李樾得到急電,並沒有立刻撤退,而是執拗在伊犁作戰。

五月十二日,曹顯虎所率裝甲集團軍突入防線百餘里,在直插指揮部的同時並開炮擊中指揮部不遠處。

跑出指揮部的李樾被曹顯虎一槍擊中大腿,胡粟雖然厭惡李樾,卻還是揹着他撤往鷹娑縣。

曹顯虎追擊十數裡,最後因爲燃油耗盡而停止追擊。

此戰,所謂銳士被擊斃六萬餘,十萬銳士潰敗,三萬餘人失蹤。

朱伯海等人不費力氣就招撫了十六萬官兵,正欲追擊就得知後方遭遇襲擊,只能退出伊犁府地界。

李樾重傷被接回北京養傷,李政命令胡粟暫時兼任北庭、安西都指揮使。

胡粟得令後,立馬指揮十萬銳士反攻河中府。

如他預料一般,朱伯海等人沒能預料到官軍遭遇大敗還敢反擊,所以在河中府留下的軍隊並不算多,故此丟失河中府。

李政得知消息,立馬任命胡粟爲平西將軍,不求平西,但求不丟失防線。

六月初四,李樾抵達北京養傷。

八月,南中都指揮使王德響應勤王,聯合鄭、越、信、漢等藩王進攻昆明府。

九月,雲南全境丟失,王德兵發四川、貴州、廣西、交趾。

一時間,西南岌岌可危……

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393章 呂宋開荒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413章 狗咬狗第599章 後記永曆(2)第490章 擔子難挑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499章 兄友弟恭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10章 輕鈔重錢第95章 身不由己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14章 常鱗凡介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103章 亂我家者第368章 明屬榜噶喇海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第483章 恩賞難爲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51章 孜孜不倦第38章 宋國公府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532章 諸君慢行第570章 城頭論政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562章 彌天大謊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41章 兄仁侄狠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123章 北返建功330.第330章 同甘共苦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586章 後記宣德(5)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432章 生擒元裔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438章 舊人將去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32章 採生折割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498章 萬國來朝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570章 城頭論政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340章 青藏驛道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105章 匹夫無罪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81章 孝陵之上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00章 朱門父子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368章 明屬榜噶喇海第136章 奴母婢也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第570章 城頭論政第4章 魁首第421章 壩上江南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610章 地府肉體堅韌朱允炆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357章 朱家歡樂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72章 小鬼難纏316.第316章 朱教習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35章 位高權重第429章 三徵蒙古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525章 吸血盛宴第571章 君臨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