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河中震動

第572章 河中震動

“嗚嗚嗚——”

七月,天山腳下,號角作響……

亦力把裡,作爲連接阿力麻裡及忒勒哈納的地區,它建城的時間並不長。

東察合臺汗國的國都原本在阿力麻裡,馬哈麻即位後,又遷徙到了忒勒哈納。

原本按照歷史,也先不花上位後,東察合臺汗國的政治中心會漸漸南移到葉爾羌(莎車),然而還不等也先不花和羽奴思爭出勝負,便在莫賀城峽口遭遇滑鐵盧,被明軍生擒後還爲其帶路。

如今整個東察合臺汗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投降明軍,僅存靠近帖木兒國的阿里馬圖、托克摩克、阿忒八失、養夷、峪穆翰、撒裡庫裡等城池還沒有表態。

原本位於亦力把裡的察合臺本部是準備擊退毛忠之後,然後再帶着整個伊犁河谷投靠帖木兒國。

然而明軍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從海岬力出現在了阿力麻裡,不僅拿下了昔日的舊都,還切斷了亦力把裡城與外界了聯繫。

此時此刻,身處亦力把裡城內的察合臺貴族們也終於開始慌亂了。

“沙哈魯根本不敢出兵,博格達徹辰汗已經帶兵截斷了我們的退路。”

“如果沙哈魯知道博格達徹辰汗親自出現在河中,那他絕對不敢將河中的廣袤土地給吞下。”

亦力把裡的一座宮殿內,一名貴族正在對衆人分析情況,而他所代表的,赫然就是投降派。

“我們應該投降,城外現在有上萬明軍,西邊還有不知數量的明軍,僅憑我們的兵力,根本無法突圍。”

“哪怕我們突圍了,博格達徹辰汗已經來到,沙哈魯根本不敢接納我們。”

貴族聲嘶力竭的說着,可殿內絕大多數貴族卻還在搖擺。

他們並不想捨棄手中的權力,因爲他們已經從毛忠那裡知道了投降的結果。

正五品散階,外加千頃草場,上千羊種……

這待遇並不差,正五品散階每年俸祿雖然不過百貫,但這只是低保,保障他們最基本的生活。

真正具有價值的,是一千頃草場和上千只羊。

一頃爲百畝,一千頃就是十萬畝。

十萬畝草場如果安心養羊,足夠養上萬只羊,以大明現在的運輸條件,這些羊只要能出欄就能被運往南邊,不愁賣不出去。

光是賣羊,每年就能歲入七八千貫,這待遇遠比他們這裡好。

當然,並非有所有投降貴族都能擁有千頃草場,而這也是大部分貴族不願意投降的原因。

除了獻城的貴族能擁有千頃草場,餘者都是百頃草場,也就是萬畝草場,以及五百隻羊。

哪怕萬畝草場每年也能獲利七八百貫,但這點收穫根本不足以讓這羣貴族滿足。

“別猶豫了!等博格達徹辰汗帶兵過來,我們再想投降就不可能了!”

那貴族着急得熱切,其它貴族卻還在猶豫。

“我們有五萬兵馬,他們沒有帶火炮來,一時間也拿不下我們。”

“他們的補給維持不了太久,等打到僵持了,再把條件提一提。”

一些貴族貪心說着,但他們說的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明軍翻越天山而來,註定不可能攜帶火炮。

亦力把裡的牆基三丈厚,哪怕要用火藥包轟炸,沒有個七八次轟炸也炸不開,所以他們不是很擔心。

“你們是不把下面兒郎的性命當人命嗎?!”

一些中下層貴族忍不住呵斥,可衆人臉上卻露出輕蔑。

牧戶男丁的性命,又怎麼比得上他們的榮華富貴呢?

“就按照禿馬乎的話來,先打了再說!”

“愚蠢!!”

見這羣人還是不肯投降,投降派的貴族們紛紛離場。

也在他們討論投降的同時,朱棣與朱高煦留下一千人看守阿力麻裡,帶領另外兩千人趕赴亦力把裡。

翌日黃昏,他們所率兵馬抵達亦力把裡城外,而毛忠也早早爲他們修建了營盤,騎馬帶着百餘人前來參拜。

“臣都指揮僉事毛忠,參見陛下、太上皇!”

毛忠翻身下馬,單膝下跪在地上作揖。

朱高煦將他扶起來,上下打量了一遍。

三十九歲的毛忠長相威嚴,身長大概五尺四寸(173cm)左右,比朱高煦矮了快一個頭。

此前他追擊也先不花時,也先不花說二人皆爲蒙古人,然後被毛忠破口大罵。

毛忠敢這麼罵也是有原因的,毛忠的曾祖父哈喇歹是從四川遷居武威的蒙古人不假,但其祖父刺國在明軍北征抵達武威時率衆歸附明朝,隸籍蘭州,跟隨明軍征討哈密時戰死。

其父親同樣從軍,還參與平定沙州蒙古的叛亂,並在之後幾次跟隨朱棣北征,因爲軍功而授昭信校尉、死後也獲贈右軍都督僉事。

到了毛忠這一代,儘管由於青藏被朱高煦拿下,但毛忠二十出頭時剛好趕上朱棣第四次和第五次北征。

兩次北征後,他這個世襲的衛指揮使得到了進一步提拔,成爲了甘肅都指揮僉事。

眼下三十九歲的他將長子和次子都帶入了軍中,以小旗官和衛卒身份參與了這次徵西域之戰。

對於毛忠,朱高煦是十分喜歡的。

歷史上的毛忠十分忠心,能力也很是出衆。

不僅祖父爲大明朝作戰而死,他自己和三子、長孫也爲了大明朝作戰而死。

真要論起來,那真是四代都以性命報國了。

這麼想着,朱高煦拍了拍他的雙臂:“倒是長得結實敦厚。”

“謝陛下誇獎!”毛忠受寵若驚,朱高煦則是將目光投向了亦力把裡城。

亦力把裡城並不大,或者應該說由於遊牧屬性,東察合臺汗國治下的大部分城池都不大。

畢竟城市基本上都是貴族和商賈在居住,牧戶只需要放牧就足夠。

“陛下,這亦力把裡牆基起碼三丈,而且牆基是壘石修葺。”

“這幾日我軍使用火藥包爆破,均無法炸踏牆基。”

毛忠見朱高煦目光投向亦力把裡,當即解釋起來。

朱高煦聞言輕笑一聲:“怎麼攻城輪不到我教你,自有人教導。”

他話音落下,朱棣便一臉幽怨道:“沒有火炮,強攻死傷太多,只能用計謀或等火炮到來了。”

朱棣算是明白朱高煦爲什麼說他這次沒有耍手段了,因爲這次根本不需要耍手段。

沒有火炮,想要攻克亦力把裡還是挺麻煩的。

“胡季,城中有沒有你西廠的人?”

朱棣開口詢問,胡季聞言上前作揖:“回太上皇,城內有百餘名西廠力士。”

“城內情況如何?”朱棣再度詢問,胡季也回答道:

“當下所掌握情報,多爲毛都指揮僉事圍城前的情報,城內有充足的柴垛、糧草,城內百姓和兵卒合計約十萬左右,很是擁擠,但糧草卻足夠維持半年。”

“半年……”朱棣咋舌,別說半年,他只需要圍兩個月,就能等來朱能的火炮。

當然,如果真的傻乎乎等着,那他豈不是要被老二看輕?

想到這裡,朱棣便開口道:“城內想投降的人應該不少,加上許多男丁都是從阿力麻裡徵調而來,如果他們得知阿力麻裡被朝廷攻陷,想來也會軍心動搖。”

朱棣看向毛忠,直接吩咐道:“派塘騎繞着城池騎行,告訴他們阿力麻裡已經被攻破,他們的家人沒事。”

“另外,再派人前往阿力麻裡,將家中男丁被徵調的百姓帶來這裡,讓他們勸降。”

話音落下,他繼續看向胡季:“想辦法把消息送進去,讓他們試着策反城內的部份貴族。”

“告訴那些貴族,大軍的火炮還有兩個月就能運抵,如果他們能在這之前配合天軍裡應外合,朝廷答應他們的優待依舊存在。”

“是!”毛忠與胡季先後作揖,隨後便緊鑼密鼓的開始安排了起來。

“阿力麻裡已經投降,你們的親人也沒有被騷擾。”

“大明的博格達徹辰汗、額耶爾札薩克汗親至,並許諾所有人,貴族遷徙漠東,賞賜草場百頃,羊羣百隻。”

“凡百姓,可留在當地,每戶賞賜草場百頃,均分貴族所遺留羊羣!”

儘管貴族們早早就從毛忠的勸降信中知道了阿力麻裡被攻破,可他們卻爲了讓兵卒們有勇氣抵抗明軍而選擇隱瞞。

因此當真相被明軍揭開的時候,城頭上的數萬男丁心頭盡是迷茫。

“阿力麻裡被攻破了?!”

“他們說的是真的嗎?!”

“你看他們手上的旌旗,還有後面那支人馬來的方向,不會有錯的。”

“貴族的待遇那麼好,爲什麼他們還不投降!”

原本他們就是被抓來守城的壯丁,雖然有弓箭和彎刀,卻沒有甲冑,只是第一重的炮灰。

明軍給出的條件十分誘人,百頃草場是這些人不敢想象的,而羊羣均分更不用說。

他們這些牧戶,本來就是爲貴族放牧、耕種而生的人,自然清楚貴族們的牧羣有多少。

這些牧羣如今被趕往山區躲藏,並不會走丟。

等明軍離開,數十萬牛羊就會重新佔據水草豐茂的伊犁河谷。 如果這些牧羣能被他們所獲,那他們都不敢想象自己的日子將會變得有多好。

壯丁和兵卒們在動搖,而城內投降派的貴族也被西廠的力士所找上。

在得到了承諾過後,是夜子時三刻,亦力把裡東城的城門被守城的貴族打開,並在城門外點燃了大火。

作爲開城之人,他將會獲得千頃草場,羊羣千隻和正五品散階的待遇。

“大火出現了,先派五百人接管城門樓和甕城。”

深夜裡,朱棣沒有休息,拿着望遠鏡看見燃燒的大火後,便指揮毛忠進攻亦力把裡。

毛忠作揖應下,隨後派遣五百騎兵進城接管城門。

他們十分小心,只要亦力把裡守軍有什麼異動,他們就會立馬撤退。

好在有驚無險,他們成功穿過甕城與外城甬道,將東城城門樓接管。

“大軍進發!”

眼看大火被熄滅,朱棣立馬擡手示意大軍進攻。

毛忠一馬當先,率領麾下四千餘人衝向東城門。

朱棣有條不紊的指揮本部兩千騎兵巡哨整個亦力把裡的四座城門,以防貴族們外逃。

朱高煦坐在一旁看着朱棣攻陷亦力把裡,說實話,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內。

亦力把裡的戰鬥力比起漠北的韃靼、瓦剌差了太多,加上也先不花和羽奴思、布卡別克等人都已經投降,拿下亦力把里根本不需要耗費太大力氣。

是夜,亦力把裡城內火光沖天,朱高煦與朱棣眺望着那火光,依稀還能聽到喊殺的嘈雜聲。

“大事穩妥了,可以去休息了。”

朱高煦提醒朱棣,朱棣也興致缺缺道:“這對手越來越弱了……”

朱棣此刻只覺得對打仗沒了興趣,他還是喜歡那種勢均力敵的感覺,而不喜歡這種碾壓的戰局。

不過以大明此刻的實力,想找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實在是太困難了。

父子二人唏噓幾聲便回營盤休息,翌日清晨毛忠便已經將亦力把裡肅清。

凡是抵抗明軍的貴族,一律殺無赦。

至於投降的貴族,毛忠則是給予優待,依舊讓他們住在自己的府邸,只是讓他們將走入山中的牧羣召喚回來。

由於攻城太過順利,毛忠也叫停了前去阿力麻裡的兵馬,讓他們不必帶亦力把裡守城兵卒的親眷前來。

翌日正午,朱高煦與朱棣乘騎馬匹進入了亦力把裡城池。

這裡充斥着清真風的建築和許多廟宇,顯然東察合臺汗國的綠化已經影響到了方方面面。

他們來到了亦力把裡的宮殿,但這裡的宮殿更偏向河中的風格,不如北京的奉天殿宏大,感覺也就是一個稍微大一些的府邸。

坐在大殿主位,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鬍後便對毛忠吩咐道:“將城池的商賈、貴族盡數遷徙前往大寧。”

“等牧羣返回城池,便將羊羣均分給牧戶,讓他們帶回家鄉。”

“不過要告訴他們,牧場需要等朝廷劃分,他們現在可以隨意放牧,但不代表那些牧場是他們的。”

“是!”毛忠作揖應下,朱高煦則是看向朱棣:

“您可以休息幾個月,過些日子我還得出發前往養夷。”

“你去養夷幹什麼?”朱棣詫異,朱高煦則是開口道:

“沙哈魯不聽話,敲打敲打他也是應該的,此外北邊的月既別國也蠢蠢欲動。”

“我不過去威懾他們,他們還以爲大明的勝利果實可以隨意被他們所摘取呢。”

朱高煦如此說着,朱棣聞言卻咳嗽道:“你既然要去,那我便與你一起去吧。”

“您的身體,再趕這一千五百里路可不算太好……”朱高煦略微皺眉擔心,朱棣卻擺手道:

“就這麼說定了,畢竟這次之後,我日後恐怕也沒有太多機會能走那麼遠的路了。”

“之前既然說了要去看看昔年的怛羅斯城,那就要趁這個機會去看看。”

朱棣依舊撒潑耍賴,朱高煦對此也無奈,他可不能像朱棣對夏原吉一樣關起來。

朱棣要是做了什麼傷害自己的事情,那後悔的可是他自己。

想到這裡,朱高煦嘆了一口氣:“您總是如此執拗……”

朱棣露出笑臉,他知道朱高煦答應他了。

想到這裡,朱棣起身道:“毛忠,給我找個地方休息,等朱能打到阿里馬圖,我們再啓程也不遲。”

“是!”毛忠爲朱棣引路,朱高煦則是坐在主位,讓胡季搬來了放在亦力把裡的東察合臺汗國文冊。

東察合臺汗國大體上繼承了察合臺汗國的體制,主要由忽裡臺議事會、長者爲汗、分封制和總督制組成。

忽裡臺議事會是蒙古部落王公大臣原始的議事機構,參加議事會的主要是汗族成員、各地異密、王城官員以及宗教上層人士等。

議事會對汗國的重大事宜做出決定,如汗位的繼承、領地的分封、軍令政令的頒行、重要官員的任命等都由議事會決定。

東察合臺汗國不設“儲君”或“太子”,汗位繼承是長者爲汗,即誰年長就立他爲汗。

汗國所轄的疆域和財產,基本由大汗分封給自己的兄弟、兒子、孫子,由汗室成員共同繼承、共同享用。

阿克蘇、烏什、喀什噶爾、英吉沙爾、和田等都是重要的分封地被分封領地的汗室成員稱總督,他們在領地內擁有全權,汗國不得干涉。

總督沒有世襲權,大汗可以隨時變動調整。

東察合臺汗國主要使用回鶻文、蒙古語和波斯語

整個國家的經濟,主要是天山北部草原地帶實施畜牧,南部諸地農業種植。

由於整個汗國堅守遊牧爲主的生產生活傳統,所以天山北部甚至出現了退耕還牧現象。

所謂商業,主要是亦力把裡河谷所產的銅、鐵、鉛和其它地方產出的湖鹽、碸砂、白氈布、玉石等商品。

儘管東察合臺汗國可以自己鑄幣,但自從世界進入洪熙時期以來,全世界範圍都在使用大明通寶,而與大明爲鄰國的亦力把裡也不例外。

單從毛忠對抵抗派貴族的抄家所獲來看,幾乎三分之二都是大明通寶,其它則是其它國家的貨幣和他們本國的貨幣。

讓朱高煦感到頭疼的,是這羣傢伙沒有詳細的記載國家的經濟情況,甚至不過問分封地區的耕地、草場。

只要分封的地方按時交稅,不低於往年就足夠。

所以對於朱高煦來說,亦力把裡的這上百本文冊,沒有幾本能用的。

田畝丈量、草場劃分都得等大明朝的官吏到位後才能丈量,才能均分。

想到這裡,朱高煦不免有些頭疼,而時間也在一點點的過去。

七月十四,亦力把裡貴族們的河谷牧羣被逮到裡亦力把裡,朱高煦給每個男丁分了十隻羊,最後還剩下十餘萬隻羊,五萬多頭牛。

這十餘萬隻羊,被朱高煦分給了前番被毛忠打下來的忒勒哈剌、納剌禿等地牧戶。

至於這五萬多頭牛則是被留下,交給毛忠帶來的民夫訓練。

它們需要經過訓練後才能變成合適的耕牛,其中不合適作爲耕牛的,便只能作爲肉牛交給百姓來照顧。

朱高煦均分牧羣的舉動,很快得到了整個河谷百姓的民心,儘管他們信仰宗教,但在這個飯都吃不飽的年代,底層平民並不會狂熱宗教。

對於他們來說,發給他們草場和牧羣的大明洪熙皇帝、蒙古人的博格達徹辰汗纔是他們的真主。

不過朱高煦倒也沒有着急對當地宗教下手,而是等待着後續調派的官吏。

在等待中,南邊傳來了不太好的消息。

七月二十日,陳懋收復阿速、烏赤等城,但喀什卻被帖木兒國入侵佔領。

按照時間來推算,那時沙哈魯應該還不知道朱高煦親征西域。

不過城池既然已經被佔據,想讓他老老實實吐出來也不是那麼容易,所以朱高煦是肯定要前往養夷城了。

七月二十四日,北路軍的朱能攻破阿里馬圖,朱勇在也速裡修建莫州城,向北邊的大海子(烏倫古湖)進軍。

得知朱能攻破阿里馬圖,朱高煦也只能帶着朱棣向養夷前進。

從亦力把裡前往養夷,一共一千五百里路。

好在有了亦力把裡河谷二十多萬百姓的支持,補給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朱高煦只是下達旨意,便有四萬多男丁前來擔任民夫。

朱高煦依舊按照每日五十文的工價,僱傭他們爲民夫,並告訴他們,成爲大明百姓後,他們便是自己做主,朝廷不會無緣無故的徵調他們當免費勞力。

幹活還能有工錢,這種事情在曾經的牧民心中簡直就是神話,而今卻實打實出現在了生活中。

在朱高煦均牧羣、均草場的政策下,很快他們就拉起了六萬人的民夫隊伍,並用從亦力把裡河谷繳獲的二十幾萬石糧食,承擔起了大軍西進的糧草。

從亦力把裡河谷一路向西,走到阿里馬圖以西的地方後,便基本上都是荒漠戈壁。

只有沿着天山前進,他們才能見到沿着河流而形成的綠洲。

八月十四,南路軍兵鋒抵達喀什,北路軍拿下托克摩克。

八月二十五日,北路軍分兵收復峪穆翰、阿忒八失城。

由於展現拉的太長,即便前後十萬民夫的隊伍,也漸漸無法供應萬餘兵馬。

最終在九月初七,北路軍攻陷養夷城,並最終將西征的腳步養夷城。

這一消息傳到了距離養夷城比較近的怛羅斯、訛答剌,以及北部草原上的月既別,而隨後朱高煦與朱棣抵達養夷城的消息也被帖木兒的沙哈魯和月既別的阿布海爾所獲知。

面對抵達河中的大明天子,兩國紛紛派遣了使者前往養夷城……

第512章 物是人非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389章 日本國變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第34章 戰亂之苦第70章 何不燒煤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469章 建元洪熙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126章 百里無鳴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422章 新年氣象第117章 終得所願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76章 造船平倭第343章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588章 後記成化第17章 興亡百姓苦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請假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4章 魁首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418章 明日條約第543章 堯趨舜步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69章 爺孫和睦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562章 彌天大謊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545章 風向南吹第526章 扶危濟困第408章 新老更替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92章 鳥盡弓藏第120章 各有難處第18章 小子野望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46章 爲孫補償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348章 恩逾慈母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76章 造船平倭第56章 陳年往事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第505章 直掛長帆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42章 旁敲側擊第529章 封王就藩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86章 施以恩惠第75章 魏國公府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66章 宮中密談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499章 兄友弟恭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602章 地府春秋筆法朱允炆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520章 與時俱進第136章 奴母婢也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580章 洪熙始終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601章 後記共和大明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第41章 兄仁侄狠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489章 倉攢吏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57章 入宮覲見156.第156章 兵臨城下第539章 君子之澤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45章 爲朱氏孫第597章 後記隆永而終第82章 拓土之論第447章 瘈狗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