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孜孜不倦

第51章 孜孜不倦

“這小子看的還挺入迷……”

穎國公府內,傅友德在耳房偷看朱高煦的反應,瞧着他一會拍案叫絕、一會不斷搖頭,心裡不由的升起一種自豪感。

瞧吧,我傅友德寫的兵書也不差。

這也得虧朱高煦聽不見傅友德的心聲,不然他恐怕會有些木然。

畢竟在他看來,傅友德口中的兵書,實際上就是一本中長篇的日記罷了。

“我去瞧瞧這小子看得如何了。”

傅友德心裡驕傲之餘,不免想看看朱高煦從兵書裡學到了什麼。

他對傅忠交代一句,便走出耳房來到前院,倒座房門前的兩名兵卒似乎也見過他,因此慌忙作揖:“國公!”

“嗯……”傅友德應了一聲走進屋內,而朱高煦也早早聽到了腳步聲,因此放下書起身,爲傅友德端來了一把椅子。

見傅忠進來,他又自己動手端了一把椅子。

他的舉動讓傅友德和傅忠都十分滿意,二人坐下後,傅友德便看了一眼自己的“兵書”,頗爲自滿的詢問:

“如何?這書中內容還算可以吧?”

“自然不錯!”朱高煦坐下後興高采烈的回答:

“這本《遊記》之中的許多內容對小子幫助很大,尤其是關於北邊、西南的風俗地理。”

“遊記……”傅忠只覺得自己似乎聽到了自家父親心碎的聲音,側頭看去,卻沒想到傅友德還能鎮定。

強壓着脾氣,傅友德勉強擠出一個笑臉:“你說它是遊記,那其中的軍情記載呢?能否算作兵類的叢書?”

“這個……”朱高煦看出了傅友德的勉強,連忙改口道:

“雖然不能稱作兵書,但確實算是兵類叢書,可以供南方將領瞭解北方和西南。”

“嗯……”傅友德得到了一個不算完滿的答案,也算有了幾分安慰。

“不過書中有些東西小子不甚瞭解,所以想請國公賜教。”

朱高煦開門見山的詢問,引得傅友德好奇:“不解,是什麼?”

“您看,小子不解的地方就是這個軍戶逃亡的問題。”朱高煦拿起了書,指着其中內容詢問傅友德。

傅友德低頭查看,這纔看到本頁書寫的是洪武三年底,大都督府給內廷的報告。

【丙子,大都督府言:“自吳元年十月至洪武三年十一月終,軍士逃亡者計四萬七千九百八十六人。”詔天下諸司追捕之。】

在這段簡短的記載中,明軍從朱元璋受封吳王元年十月至洪武三年十一月的時間裡,全國軍士逃亡數量已經達到了四萬七千九百餘人。

這種逃兵現象讓大都督府警惕,傅友德也認爲要嚴加治軍,而在後續的記載中,朱元璋下達了制度化清查逃兵與缺員的行動。

先是制訂連坐的條例,軍士逃亡軍官負責,接着派出專人領導“清軍“工作,後來又在全軍編造“清勾冊”,清查軍士員額,形成明代“清軍”制度的雛形。

如“小旗逃所隸三人,降爲軍。上至總旗、百戶、千戶,皆視逃軍多寡,奪俸降革。其從徵在外者,罰尤嚴”。

此外,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又命五軍府檄外衛所,速逮缺伍士卒,給事中潘庸等分行清理之。

十七年,兵部尚書俞綸也上疏,稱“京衛軍戶絕者,毋冒取同姓及同姓之親,令有司覈實發補,府衛毋特遣人”。

二十一年,朱元璋又詔衛所覈實軍伍。

可以說,從吳王元年到眼下,這二十幾年的時間中,明軍軍戶的逃亡是一直持續的。

如果在不懂明代軍戶制度的人看來,這恐怕是朱元璋苛虐軍士後,軍士們集體反應的體現。

畢竟洪武三年正是大明朝高歌猛進,實施第二次北伐的一年。

這一年左路徐達大破王保保,讓王保保木板渡黃河而逃。 右路李文忠攻破應昌擒獲元昭宗之子,元昭宗僅領數十騎遁逃。

五月,明軍又發兵攻佔河州打開吐蕃門戶。

整場戰役下來,北伐明軍大獲全勝。

可就是在這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背景下,明軍軍士竟然不斷逃跑,三年時間逃了四萬七千之多。

這樣的現象,在朱高煦看來實在是難以置信。

不過面對朱高煦的驚訝,傅友德倒是表現得十分淡定。

他接過這書,指着上面的內容說道:“三年逃兵卒四萬七雖然多,但比起歷朝歷代,我們已經算是治軍甚嚴的了。”

“你看秦國變法,獎勵耕戰,秦國農民也是變着法逃亡。”

“唐朝的太宗、高宗開疆拓土,但是府兵也是出現寧願自殘也不去打仗。”

“更近些就不必多說,兩宋廂軍逃亡,北虜治下的蒙古人也是爭先逃亡。”

“比起前朝,我們的逃亡數量算是很少的了。”

“況且,這些逃兵逃了也好,最少讓隊伍的不穩定變得鞏固,再往後的逃卒也越來越少了,都是些不願意服役的軍戶子弟。”

傅友德給朱高煦上了一課,不過這也是和朱高煦不瞭解古代和近代軍事史所導致的。

如果他但凡前世上點心,那他就知道哪怕到了近現代,在開國之初的逃兵數量也不在少數,甚至在報告中出現過一個地區逃亡兩萬有餘的記錄。

不過對此,大部分將領都是從擔心變得逐漸放心。

近現代都如此,更別提明初軍戶了。

雖然明初軍戶待遇不錯,往往能在駐地得到二十畝至一百畝的屯田,還擁有包括“月糧”和“行糧”的軍餉,但同樣他們承擔的責任也更大。

一戶軍戶中,除了擔任軍士的父外,其餘諸子也會被授予餘田。

一戶軍戶要先耕種衛所的軍屯田,然後才能種自家的餘田。

前者的五十畝軍屯田所產糧食,僅有十二石屬於軍戶,而後者的餘田不論多寡,都要承擔每畝一斗二升的徵糧,接近民戶徵糧的四倍。

除此之外,一年下來雖然還有二十四斤鹽的福利,但要命的是他們還得做好隨時被移民的準備。

這樣的條件下,洪武年間一百八十萬軍戶中逃亡數萬戶也能接受。

不過以朱高煦過往查閱的府軍制度來看,軍戶子弟往往大多三代而滿,四代則逃。

如今的洪武朝軍戶大多還在第二代,第三代還沒有成長起來。

一旦這第三代子弟成長起來,那衛所制的崩壞也就要開始了。

不管怎麼樣,日後大明都得像大唐一樣轉爲募兵制。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對傅友德作揖:“小子受教了。”

“好了,你還有甚不解的東西,都一一道來,我給伱解釋。”

傅友德見朱高煦聽得進去,當即也來了興致,毫無保留的詢問起了他。

朱高煦見狀也高興,連忙將自己不解的問題一一拋出,並在傅友德的解釋下逐漸明瞭。

即便時間一點點逝去,太陽一點點西斜,卻也無法打斷朱高煦如海綿般吸取知識的舉動……

(本章完)

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483章 恩賞難爲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439章 祖傳畫餅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244.第244章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第461章 解決民生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第79章 中元祭日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37章 一舉一動第111章 喜事連連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第385章 試點江南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435章 四方雲動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84章 帝王心性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413章 狗咬狗第41章 兄仁侄狠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86章 施以恩惠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515章 天家無情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368章 明屬榜噶喇海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386章 波斯之亂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460章 好事成雙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543章 堯趨舜步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118章 未雨綢繆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366章 此子類父第19章 衛所尚足第52章 街頭鬥嘴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32章 採生折割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511章 不甘人下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第9章 營中小院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86章 施以恩惠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第476章 大明銀行第81章 孝陵之上第550章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410章 倭奴叛亂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第14章 常鱗凡介第502章 洪熙大閱兵第15章 武英殿中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52章 街頭鬥嘴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63章 書房論兵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505章 直掛長帆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