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春和宮內

第25章 春和宮內

“你是說,皇爺爺將穎國公召回京城了……”

紫禁城春和宮內,一名太監低頭作揖,而在他面前則是一名四十餘歲的文官,以及正在擺弄筆墨的朱允炆。

朱允炆一手持筆練習書法,一邊頭也不擡的詢問這名太監。

“回殿下,是如此。”

“好,你退下吧。”得到了答案,朱允炆便頭也不擡的示意這太監退下,而那文官也示意左右太監、宮女退下。

待衆人徹底退出宮外,這名文臣纔對朱允炆作揖:

“殿下,陛下此舉,恐怕……”

文臣話說到一半,似乎覺得不能這麼說,因此收了回來。

不等他再說,朱允炆卻放下了筆,轉身從書架上拿出了一本《漢書》。

“傅友德和我那三叔還有沒有書信來往。”

朱允炆看着手中《漢書》,頭也不擡的詢問文官。

“未曾”文官搖搖頭回應。

щшш● тт kǎn● co

“未曾……”朱允炆沉吟片刻,卻又輕笑:

“我那三叔按捺不住的,他若是再派人送信給傅友德,那剩下的就不用我們做了。”

談話間,朱允炆擡頭看向了自己椅子的後方。

在那面牆上,掛着被裱起來的一篇文章,而這文章正是朱高煦的《削藩論》。

“先生覺得,這《削藩論》如何?”

朱允炆對身後的文官詢問,而能被他稱爲先生的,自然也只有作爲東宮伴讀及太常寺卿的黃子澄了。

面對他的問題,黃子澄看了看朱高煦的削藩論:

“理論可行,但如果真的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恐怕沒有百年時間,難以建功。”

“臣還是認爲,應當速戰速決,一舉剪除諸藩。”

黃子澄的話讓朱允炆滿意點頭,但他卻也擔心諸藩手中的兵馬,因此放下《漢書》,重新拿起了毛筆:

“諸叔藩王皆擁重兵,如有變端,怎麼辦?”

面對問題,黃子澄不卑不亢的應答:“諸王僅有護兵,只能自守,倘若有變,可以以六師監之,誰能抵擋?”

說着,黃子澄看向了朱允炆放在一旁的《漢書》,脊背愈發挺直:

“漢朝七國不可謂不強,但最後還是滅亡了。”

“大小強弱之勢不同,而順逆之理更相異,殿下何須擔心?”

“嗯……”對於黃子澄的話,朱允炆十分滿意,但他還是不放心看了一眼朱高煦的《削藩論》。

“皇爺爺很看重高煦,你認爲呢?”朱允炆再問。

“秦世子炳、晉世子熺,燕嫡長子熾皆與殿下相識伴讀,手足情深。”

“燕嫡次子煦雖然頗得陛下賞識,但畢竟是次子,依禮制,不得襲燕王爵,只得爲郡王。”

“既然是郡王,那便無須擔心。”

“更何況從此篇文章來說,他的心應該是向着朝廷的,與其兄一樣,是站在殿下這邊的,只是他不如其兄溫潤仁厚,識大體罷了。”

黃子澄的一句“識大體”讓朱允炆微微頜首,儘管朱元璋讓他和朱高煦打好關係,但在他看來,應該打好關係的不是他,而是朱高煦。

不應該是他去傳朱高煦,而是應該讓朱高煦自己來拜訪自己。

只是他一連等了一個多月,朱高煦卻如榆木一般,從未登門拜訪。

因此,即便他獻上了《削藩論》,但朱允炆還是對他喜歡不起來。 自他父親將他母親呂氏扶正,他繼而成爲嫡長子後,身邊之人哪個不是對他多有附和?

那些敢不附和他的,諸如藍玉之流,哪個不是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不過,眼下自己應該收拾的不是這個朱高煦,而是……

“晉王和傅友德,周王和馮勝,先生以爲皇爺爺會如何處置他們。”

朱允炆的話音一出,黃子澄心思就活泛了起來,他對朱允炆作揖回答:

“晉王、周王是陛下子嗣,加之晉王節制山西十五萬兵馬,恐怕陛下不會處置他們。”

“倒是穎國公和宋國公,他們二人一個與晉王書信往來,一個私下面見周王,不論如何都已經觸碰了陛下的底線。”

“我雖不知道陛下爲何還不動手,但想來這不過是早與晚的事情罷了,殿下不必擔心。”

“我如何不擔心?”朱允炆反問黃子澄,語氣中帶着一絲怒意。

他轉過身去,不讓自己憤怒的表情出現在黃子澄面前,但卻用一隻手抓住書架,緊緊攥着。

“黃河以北除山東以外,多爲此二人舊部,如若日後皇爺爺離去,孤那三叔豎起旗幟,伱認爲傅友德會不響應自己的姻親嗎?”

“萬一周王與晉王聯手,再將馮勝也拉進去,屆時北方便只有四叔及十七叔、十四叔、十五叔可抗衡。”

“僅他們四王十二護衛那不足六萬的兵馬,如何抵擋晉、周、馮、傅的三十餘萬兵馬?”

“更別說,四叔與周王親暱,即便不反,恐怕也不會出兵勤王。”

“四叔不出兵,北地藩王還有幾個敢於出兵?”

朱允炆說出自己的擔憂,在他看來,傅友德和馮勝這二人早死爲妙。

甚至如果可以,他都想要朱元璋將晉王朱棡,周王朱橚除掉。

只是他清楚,自家皇爺爺心疼子孫,削藩的事情,最後還是得落到他的頭上。

想到這裡,朱允炆就攥緊了拳頭。

望着他的模樣,黃子澄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勸說,而是作揖道:

“眼下穎國公與宋國公入京,只要陛下下定決心,那以這二人所犯之事,必然伏誅。”

“除了這二人外,我最擔心的就是燕王,除此之外便是湘王和楚王。”

“你說十二叔?”聽到黃子澄提起湘王朱柏,朱允炆皺了皺眉。

他對朱柏的感官不錯,儘管對方也是藩王,但朱柏這個人常以匡扶社稷,濟世安民自勵,是他想要拉攏的人。

“湘王封國荊州,楚王封國在武昌,而武昌、荊州緊鄰長江,二王又有水師。”

“倘若晉周亂起,大軍北上,那江東之地便會十分空虛。”

“屆時,若二王以水師承載兵馬順江而下,那朝夕之間便可抵達南京城下,這……”

黃子澄話說三分滿,但便是這三分,就已經足夠了。

朱允炆被他所說的話弄得無比糾結,只得擡手示意他別再開口。

見狀,黃子澄也不多說,而是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轉移話題:

“殿下,您該去武英殿陪陛下處理政務了。”

“嗯……”朱允炆應下,但心思卻都在黃子澄剛纔的話上。

他雖然在應下後反問,但黃子澄想要的效果已經達到了……

(本章完)

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418章 明日條約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91章 仁官不仁民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75章 魏國公府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51章 孜孜不倦第115章 劍老無芒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第347章 鄭和回國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第71章 燕府勢大第137章 北亂南治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472章 瓦剌西遷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88章 晉府難安第476章 大明銀行第19章 衛所尚足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44章 爲天子筆第445章 解縉案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38章 宋國公府第101章 錢鈔事起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第546章 愚蠢至極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25章 春和宮內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425章 人君姿態第31章 謠言害人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75章 魏國公府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第518章 顏李案第13章 大樹營內第518章 顏李案第546章 愚蠢至極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81章 孝陵之上第399章 審時度勢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392章 新年氣象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82章 拓土之論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第16章 閒暇日子第86章 施以恩惠第361章 輕敵冒進第413章 狗咬狗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448章 遷都北京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523章 歲朝兆佳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547章 雞鶩爭食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439章 祖傳畫餅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70章 何不燒煤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445章 解縉案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442章 環球航行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481章 日不暇給第102章 西南欲亂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399章 審時度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