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教場

第2章 大教場

“咚咚咚……”

卯時六刻,當霧氣盡數散去,大教場上也響起了沉悶的擂鼓聲,而一件件用於考校武官子弟本領的器具也被搬了上來。

木架、箭靶、弓架、長弓、長刀大槍……這些東西一件件的被搬了上來,而最後登場的則是從御馬監領來的百餘匹河曲馬。

“陛下,這次考校的科目是弓馬騎射和大槍,先步弓、後御馬、再騎射,最後練習大槍兵擊。”

校臺之上,身爲魏國公兼中軍都督府都督的徐輝祖向朱元璋作揖,同時將此次考覈的科目如實相告。

朱元璋微微頜首,沒有多說什麼,而徐輝祖見狀也轉過身去,讓諸衛指揮使傳令。

諸衛指揮使心領神會,隨即讓手下人前往十個百人方陣傳令。

一刻鐘後,伴隨着擂鼓停下,號角聲響起,每個百人隊的第一排前十人走出,共一百人走到了距離第一排箭靶五十步的距離。

眼看這一幕,朱高煦並不緊張,而是心態放鬆,遊刃有餘。

早在考校開始前,他便已經做足了功課,對於每項考覈內容和標準都爛熟於心。

在明初,朱元璋對武官兵卒的考校要求都十分嚴格,不同於在外衛所的五千六百人。

在京都司衛所,是每個衛所五千人,其中定期會抽選一千人來進行考校。

朱元璋要求,騎兵必須擅長騎馬、擅長射箭、擅長使用槍、擅長使用刀。

步兵必須擅長使用長槍,弓弩、火銃。

如果考校後合格,參與考校的兵卒及其上級武官都會受到賞賜。

賞賜的東西主要是寶鈔,一項合格賞鈔五錠,連續多項合格者,則賞賜鈔六錠。

如果有大量士兵不合格,其上級武官就會受懲治,主要是停薪或者降職或者罷官,而不會處罰兵卒。

即使某些兵卒驗試不合格,朱元璋也會賜給不及格的兵卒六百文錢。

不過,朱元璋的寬容並不囊括全部,他對兵卒的紀律要求是極高的,諸如唱曲踢球這種事情一旦在軍中發生,那將有殘酷的軍法來懲治犯事兵卒。

朱元璋對兵卒要求如此高,對武官的要求更不用多說,而作爲未來將世襲父輩官職的武官子弟,他的心底卻充滿了焦慮。

諸如眼下,當百名武官子弟走到石灰線前,他們大多緊張的汗流浹背,只有少部分人沉穩自若。

在他們面前,六百個箭靶錯開擺放,分別以五十步、八十步、一百步、一百二十步和一百五十步、一百六十步分別擺放。

這樣的場景,無疑給了武官子弟們極大的壓力,而這樣的壓力,來源於朱元璋給明軍定下的標準。

在朱元璋標準中,明軍每人持箭十二支,其中六箭要達到相對應的標準。

這其中,武官和兵卒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武官的標準,持弓人須最大射到一百六十步遠,必須在五十步的距離射中箭靶,但不一定要射中靶心。

兵卒的標準,則是持弓人須最大射到一百二十步遠,在五十步距離射中靶心。

想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首先從持弓人弓箭就有了要求。

明軍將弓箭手的拉力分爲四級,由上至下分別是虎力、上力、中力、下力。

其中虎力要拉一百二十斤以上的強弓,約後世的158磅以上。

由於太過困難,因此即便是擁兵百萬的大明王朝也難以湊齊百人。

除虎力弓外,其次的上力需要使用一百二十斤強弓,中力則是七十四至九十六斤之間,下力則是四十斤到七十五斤。

持這些弓參加考校的,不僅僅要能拉開,十二箭中有六箭都必須要滿弓中靶。

這麼形容或許不太能直觀感受,但以朱高煦前世在箭館的射箭經驗來說,後世射箭館供新手體驗的館弓一般是16-24磅,超過30磅的很少。

明代長弓磅數與現代磅數的兌換比是1;1.3,因此算下來,明軍兵卒開弓的最低標準是後世的52磅左右,最高則是158磅以上不封頂。

如此換算,也能看出明初兵卒和武官所使用的弓箭拉力有多麼誇張。

對於常年訓練的武將來說,除非是天賦異稟的,不然大多也就停留在中力的程度,而下力則是兵卒和基層武官、精銳兵卒的常用弓力。

在下力弓中,朱元璋對於武官子弟考校的標準又定在六十斤,即後世78磅。

面對這樣的標準,如果一個人疏於練習,那便很難通過考校。 如眼下,當大教場上的一百名武官子弟上前取弓搭箭,立馬便有許多武官子弟無法將這六十斤的下力弓拉滿。

有丟臉者,甚至連將六十斤弓的五分都無法拉出五分,更別提射箭十二支了。

這一幕讓校臺上的朱元璋臉黑,而左右武官和文臣也十分唏噓。

洪武年間並非承平,而是一直在對西南、北方用兵,善戰的武官數量並不少。

可問題在於,從眼下看來,這第一批武官子弟的表現,似乎很難托起十幾年後的大明。

“下力弓都開不了了……”

“現在的小子大多隻知道玩樂,開不了倒也不奇怪。”

“既然不行,那就該修文,而不是來這大教場上丟他們父輩的臉。”

“下力弓都開不了,日後北虜和西南蠻入侵又該如何收拾……”

“唉……”

“……”聽着耳邊武官和文臣的話,朱元璋的表情雖然沒有明顯變化,但旁邊的朱允炆和徐輝祖卻能清晰感受到他的不滿。

“合格二十有四!”

在朱允炆和徐輝祖還在想着怎麼解釋的時候,下面的武官將第一批子弟的成績報了上來。

一百人中,合格者只有二十四人,這出奇低的人數再度讓四周武官文臣唏噓。

朱元璋沒有說話,而是眼神示意徐輝祖繼續。

見狀,徐輝祖也只能硬着頭皮讓武官子弟一排排的上前。

“合格一十有八!”

“二十有九!”

“三十有七”

“四十有一!”

“二十有……”

一排排的武官子弟上去,一排排的人被刷下來,九排子弟上去,不過選出了二百七十四人,其中大多隻能開下力弓,中力弓不足十分之一,而上力弓僅有寥寥數人。

這樣的成績,如果不是考校剛剛開場,恐怕朱元璋會拂袖而去。

“再看看,不行就先考校大槍,然後我再走……”

朱元璋瞥了一眼最後上場的一排武官子弟,心裡暗歎着。

“子弟上前!”

與此同時,作爲最後一排的排頭,朱高煦也走到了石灰線前。

此時的朱高煦虛十五歲,在武官子弟中算是年紀最小的一批。

他長相身材都不錯,得益於老爹朱棣和孃親徐氏的優良基因,他在十五歲便有了五尺五寸(176cm)的身高。

唯一讓他惆悵的,就是由於前身行跡放浪,臉上有幾道劃痕,故而不得爺爺喜愛。

相比較之下,他那長相白淨圓潤,言行舉止彬彬有禮的大哥纔是最得爺爺朱元璋喜歡的幾個孫子之一。

“殿下,您是用配弓還是……”

走到石灰線前,負責監考的考官上前詢問了一下朱高煦。

他出身徐府,因此知道自家這位殿下自小力氣大,特此詢問一聲,但也沒有抱太大希望。

軍中制式步弓都是下力,對於經常訓練的壯年兵卒來說都十分足夠了,何況自家這位殿下才不過十五歲,不換也正……

“給我換把一百三十斤的強弓!”

(本章完)

第29章 二王相猜第101章 錢鈔事起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65章 上架感言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415章 戰爭序幕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35章 位高權重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509章 判若兩人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4章 魁首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425章 人君姿態第40章 燕府三子第95章 身不由己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410章 倭奴叛亂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405章 怨種父子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520章 與時俱進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24章 領功受賞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458章 工業展開第76章 造船平倭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第375章 臥龍鳳雛第486章 爲人三思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60章 嶽婿矛盾第31章 謠言害人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53章 難成大器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35章 位高權重第358章 改書爲史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第439章 祖傳畫餅第28章 潛龍在淵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83章 擅寡而長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第371章 西南震怖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第523章 歲朝兆佳第7章 便宜舅舅第495章 孝子慈孫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56章 陳年往事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371章 西南震怖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78章 何安瑤苗第43章 春和不和第532章 諸君慢行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524章 以一持萬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156.第156章 兵臨城下第65章 上架感言第118章 未雨綢繆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537章 蘇州遊行第405章 怨種父子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28章 潛龍在淵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87章 老謀深算第349章 梟雄終焉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