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興亡百姓苦

第17章 興亡百姓苦

“傳朝廷旨意,明歲二月初一,大樹營鎮轄下楊柳井、楊樹灣、楊柳河三村及村民遷往雲南大理洱海衛,汝等各自通傳,及時變賣土地、耕牛及農具、屋舍。”

“入雲南後,當地衙門會發放耕牛、耕地和農具給你們。”

大樹營鎮的土路上,上元縣派來的小吏站在一輛牛車上,對四周通傳了朝廷的旨意。

他的話一出,人羣之中的許多百姓臉色慘白,而朱高煦也恰好湊上前聽到了內容。

他本欲想要詢問小吏,但小吏沒給他機會,宣讀完後便帶着兩名衙役離去了。

只是在離去前,他着衙役在草棚的一塊木牌上貼上了朝廷的告示。

許多人見狀,當即湊了過去,但卻沒有幾個能讀解的人。

朱高煦示意楊展,楊展見狀這才上前誦讀出了上面的內容,具體和剛纔小吏宣傳的差不多,只是小吏說的比較直接和白話,而告示比較文縐縐的。

“老天爺啊!”

這邊楊展才讀完內容,一些經受不住打擊的百姓就跪在地上哀嚎了起來,旁邊的百姓也是一臉憐憫的看着他們。

“這三村人可倒了大黴了,去雲南那種鬼地方,不知道還能不能活到明年年底。”

前番與朱高煦聊天的漢子一臉憐憫的看着哭嚎的三村村民,而朱高煦則是表情複雜。

他很清楚雲南對大明及後世的意義,先不說雲南不穩則西南不穩,西南不穩則湖廣、西北不穩。

單單雲南之中的銅礦、銀礦及金礦,就能解決眼下大明的不少問題。

只是,這些東西都是站在國家層面的事情。

對於生活在南京的這些普通百姓來說,好不容易過了二十幾年好日子,結果現在朝廷一紙書文下來,他們就得舉村遷移。

眼下不是後世,從南京遷移前往雲南,若是朝廷給的待遇好些的還能坐船,不好就只能徒步了。

兩千多公里道路,徒步走過去,三村百姓不知有多少人家要面對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局面。

朱高煦望着那些嚎啕大哭,甚至哭暈過去的三村百姓,他不知道作何言語,只能轉身離開了此地。

楊展見他離去,也連忙揹着菜籃與他離去。

街市上許多人都往他們這裡趕來,而他們身後的人又紛紛焦慮離去。

一刻鐘前還熱鬧非凡的大樹營街市,眼下卻人流稀疏,一副冷清樣。

街道兩側的許多腳商和商戶也不好受,三村百姓起碼兩千多人。

少了這兩千多人,他們的收入恐怕要下降不少,而這樣的下降則是需要數年、十數年才能恢復的。

因此,不少門類重疊的商家也在焦慮的討論着今後的生意問題。

瞧着一紙通文造成的局面,朱高煦一路無言,直到走出鎮口,從看守鎮口兵卒那裡領回了驢車,踏上了返回大教場的道路,朱高煦才稍微精神了一些。

駕車的楊展瞧着朱高煦的模樣,也不免安慰道:

“殿下您放心吧,我聽王瑄那廝說過,大理是個好地方,此前比昆明府還好。”

“這三村村民若是能抵達,日子也不會比在京城差太多的。”

楊展的安慰在朱高煦聽來寥寥勝無,從南京到雲南,日子怎麼可能不下降?

只是楊展說的確實沒錯,畢竟是農耕社會,如果朝廷能履行發放田地、耕牛、農具的承諾,那三村百姓的生活起碼還能有最基本的保障。 可是,這種沒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感覺,對於朱高煦來說,即便是旁觀者,也足夠窒息。

“我若不是穿越到朱高煦身上,而是穿越到三村百姓身上,恐怕眼下的我也只能乖乖俯首,聽從官府安排。”

“只是即便我是朱高煦,但面對朱允炆、朱元璋,我又有什麼反抗能力呢?”朱高煦不免遐想。

自從穿越而來,他似乎心裡就有一種緊迫感。

這種緊迫感督促着他進步,或者說督促着他不得不進步。

他如果表現的不如歷史上的朱高煦,那燕藩的下場不會比歷史上被削的那五藩好太多。

眼下的生活將會一去不復返,甚至性命都難以保全。

每每想到這裡,朱高煦都只能逼迫着自己去努力學習兵法,不斷地瞭解這個時代。

“殿下,到了。”

“嗯?”楊展的聲音將朱高煦拉回了現實,他擡頭一看,果然看到了自家的小院。

理清思緒,朱高煦跳下驢車後將後院門打開,隨後看楊展將車趕進去。

院裡的王瑄聽到動靜,當即也馬不停蹄的趕到後院,幫忙下車。

至於朱高煦,他合上後院門,插上門栓之後便向着前院走去,王瑄二人也習以爲常。

只是幾個呼吸,朱高煦就來到了書房,而書房內部相比較半個月前,則是多了一個擺在書桌一旁的沙盤。

沙盤長寬五尺有餘,內里布置十分簡陋。

朱高煦拿着石頭做山川,用砂土做平原,草皮做樹林,河沙做河流,以此製成了一個簡易的大明沙盤。

由於沙盤太小,因此朱高煦只能用一條條寫了府名的竹條作爲城池。

二百餘州、府盡數在沙盤上,大明局勢一覽無餘。

除此之外,沙盤靠北的位置還留有三分之一的面積作爲北元盤踞之地的漠北。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明與北元之間,僅有部分地方有小段的土壩作爲長城,大部分地方是沒有長城的。

至於原因,主要在於唐宋元三朝各自並沒有大修長城,而朱元璋繼任正統後,也只是在一些先要地區修建了小段長城。

眼下的明長城,規模甚至不如戰國時期的燕趙長城。

不過,這也能說明朱元璋對自己軍事佈置的自信。

朱高煦清楚,自己想要在老朱那裡表現出彩,那就必須弄清楚朱元璋的軍事佈置,並說出一番道理。

因此,怎麼研究老朱的軍事佈置,繼而爲其解決辦法,討其歡心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想到此處,朱高煦不由得眯了眯眼睛,目光在沙盤上不斷掃視:

“那麼……先從哪裡開始?”

(本章完)

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80章 紫金山下第58章 以鈔抵稅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476章 大明銀行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378章 着手北方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43章 春和不和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第105章 匹夫無罪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33章 金陵街坊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第4章 魁首第7章 便宜舅舅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544章 各有心思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316.第316章 朱教習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89章 孤家寡人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111章 喜事連連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6章 陰晴圓缺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538章 伶牙俐齒兒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10章 輕鈔重錢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527章 東風入律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542章 以博直名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420章 亦步亦趨第103章 亂我家者第57章 入宮覲見第60章 嶽婿矛盾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59章 東窗事發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59章 東窗事發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62章 老丈難當第28章 潛龍在淵第525章 吸血盛宴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376章 貪心不足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89章 孤家寡人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81章 孝陵之上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445章 解縉案第488章 欣欣向榮第31章 謠言害人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121章 除夕守歲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126章 百里無鳴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405章 怨種父子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44章 爲天子筆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478章 洪熙三年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362章 後事之師第28章 潛龍在淵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316.第316章 朱教習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407章 永樂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