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和記憶,就像程序和文件。一個動態一個靜態,思維運轉的速度要快,人肉腦的電信號被輔腦的碳管代替。也就是這樣的形勢讓人類的思維運轉的非常快,而記憶則是動態思維決定下的固定排列,等到動態思維需要的時候讀取這些排列的信息。
最原始的結繩記事就是人類思維認爲某些事情重要,用手編制出來的靜態組合,需要回憶的時候,讀取繩結,動態的思維出現繩結的數量。而在電腦中負責記錄的是硬盤,硬盤中一個個小磁格受到動態的程序電流後排列整齊,當動態的程序需要這些信息的時候電磁作用,動態電流會讀取信息。
有關記憶,人類的記憶,現在就是研究這個的時候,最新一代的輔腦在考慮運算量的時候,在考慮增強大腦的記憶量,所以在包裹神經元的晶格周圍另一種輔助神經元的系統出現了。這個新的納米六邊形格子中,是可以在電流協調的作用下對接特殊的蛋白質的。
在捕捉到合適蛋白質後,隨着晶格中微電流的變化,蛋白質鏈條會發生相應的變動。這就是新的記憶物質儲存物質形態。當需要讀取的時候,電流再次通過,蛋白質再次改變結構,對電流產生影響。就這樣蛋白質的信息,被動態電流的思維讀取。
至於蛋白質這種東西從哪裡來,如何保障更換。那就取決於原本細胞基因了,蛋白質自然是由人類細胞生成,取之於人,用之於人。這種蛋白質記錄細胞內信息的手段,人類細胞內本來就有。蛋白質芯片。
現在輔腦的技術考慮的不再是簡單的將腦細胞用更高效的東西替換掉,而是儘可能提高腦細胞的功能,腦神經的導電速度不夠快,消耗的能量過多容易讓大腦發熱,那麼就上納米碳管,記憶容易遺忘,那麼就在腦細胞周圍對接晶格捕捉人DNA生成蛋白質,讓蛋白質充當結繩記事的作用,等到思維電流通過,讀取信息。
該技術被重點支援,支援的動力是蛻變者的需要,當然也是行路者集團爲了對抗塔克人的需要,因爲要對抗塔克人,所以最新的法案要求每個蛻變者每隔十五年提高一次大腦運算速度。而爲了讓自己還是自己,所以大家對腦細胞的一切作用進行強化,圍繞着DNA所能做到的事情開始一步步強化。
整個科技牢牢地把握住一點,工具只是輔助自己,並非替代自己。看着培養液中的矩陣,任迪問道:“記憶怎麼樣。”
一旁的研究員回答道:“目前來說運轉良好,只要電流信息輸入,保障足夠的六百七十三萬中多肽供應。就能完成信息記錄,技術上已經證明可行,我們現在正在模擬人腦中電流和DNA合成的多肽供應。”
任迪說道:“我來報名初步臨牀的人選。”
面對兩位突然沉默的研究員,任迪補充道:“百分之一的記憶先從腦區中的語言區進行實驗吧。”
看了看兩位研究員,任迪說道:“最壞的結果是多肽供應失衡,語言區受損。是吧。”
一位研究員秦光說道:“大行者,該實驗是需要臨牀者,我們中已經定好了人選。”
任迪說道:“算我一個。”
秦光說道:“可是您?”
任迪說道:“所以臨牀實驗你們要加倍小心,對了我很怕死。”
聽到任迪這麼開玩笑,沒人笑。
任迪扭頭看着矩陣,說道:“一切都是爲思維自我服務的,人體的蛋白質生成供應在將來很可能無法滿足我們新的大腦。做好身軀革命性變化的準備。”
身軀全面變化,極大的拋棄碳基生物進化的設計。沒錯碳基生物的形態是無數年進化過程中,以碳基材料爲基礎設計出來的完美存在,多一份不多,少一分不少。
而現在人類逐步增添了人造輔助物,原本的設計平衡很快要打破了,可以預計是當腦細胞需要全面輔助的時候,對各種原料能量的需求迫使人類從碳基生命系統中全面轉變。原本的進化遺留的系統很顯然將不再適應人類現在的需求。
大幅度無機化,這一步塔克人並沒有走,然而塔克人並不需要走,在人類歷史上邁出第一步的勢力總是要容易的,而第二個想要邁出並且超越的勢力需要付出的比第一個勢力付出代價要多。
現在培養皿中培育的蛋白質信息記錄矩陣,和人類腦對接必須要在基因技術和納米技術同步到達後,前者是要對自身生命系統在化學層次上絕對了解,而後者則是樣對接的工具精度上足夠。
前者是如果大腦受到影響那麼輕易地恢復,後者是確保工具對大腦的影響處於輕微的狀態,也就是相當於猛然甩頭的對大腦影響範疇內,逐步尋找最適合記憶和加速思維的方式。
秦烈突然問了一句說道:“大行者,我們未來還可能是純淨的人類嗎。”
任迪說道:“不知道,變數太多,這個地球不適合純淨的人類生存了。或許二十歲以下的孩子們可以,但是隻要過了二十歲,責任就不能逃避了,蛻變,身軀無機化,戰鬥下去。”
時光切換到太空中,在太空中一艘戰艦正在組裝,行路者的標誌在這艘扁平戰艦上印拓,這是一個人類行走的象形文字。這也是人類共有符號,通俗易懂一目瞭然,儘可能的規避了東西方的差異。東西方早期文字。當然這個符號有時候圓圈周圍環繞着拉丁字母,有的時候環繞的方塊字。
至於這艘太空在軌系統有人形象形字體半圈是方塊字,半圈是拉丁字母。這是東西方合作的東西,這樣一艘飛船,設計的主要作用並非在太空中和塔克人的戰艦對射,儘管該戰艦的噸位前所未有,有七百米長,重量高達七十六萬噸。如果放在地球表面絕對是巨無霸。採用了最新的納米顆粒控制純水膜的物理防護罩,和強磁讓電場偏轉的能量防護罩。有着八十六個聚變反應堆相互點火機制。
聚變核反應堆,每次灌入一次燃料,在磁約束下燃燒幾十秒後,就要在靜態磁場中提取能量。聚變反應堆不是一直點火的,而是交替點火。每一個聚變反應堆,都需要配備一個能量電池,將電能儲備,以備下一次點火的能量足夠。而現在在大型戰艦上,部分反應堆磁約束燃燒,部分反應堆發電,部分反應堆灌入燃料點火。這種交替,就像汽車發動機的多氣缸,或是在吸氣,或是在爆燃推動活塞提供機械能,交替不斷的完成吸入燃料放出能量的過程。無需每一個氣缸都需要一個蓄電池啓動。在大型戰艦的能量系統設計上,人類已經是向着塔克人的浮空戰艦靠攏了。現在欠缺的是主結構強度,護甲科技。
除去護甲主結構強度,這個世界在覈聚變技術實現淨能量產出的時候,就有人在新的空間軌道上修建這種大型航天器,形成在太陽系中自由翱翔的超級空間站。當然該項目很快被否決了。民衆不需要這種科技,理由是給高層的精英們修太空常駐的遊樂場,還不如多在地球上關注一下民生。沒錯,核聚變反應堆剛剛出世的時候,性價比還沒有將核燃料越燒越多的混合反應堆強。在太空中修這種超功率電推大型飛行器,在當時被認爲是一種腦子抽了的行爲。
如果在黑暗紀元戰前有這種超功率能在太陽系中擺渡大型飛船,對塔克人的抵抗戰爭很可能在海王星地帶就已經打響了,怎麼會出現現在被星環貼臉的情況。
鉅艦大炮,任迪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演變任務中的鉅艦大炮情懷,嗯第一個海宋任務,對面在攀航母科技樹,任迪是在玩過氧化氫酒精v2火箭科技樹,第二個任務,沒有海洋需求,最大的戰艦是河道中淺水重炮彈。至於第三個任務世界核鋼位面到是有鉅艦大炮,不過前期任迪掌權的時候是在陸地,後期任迪不控制海軍。大後期,成波的導彈跨大西洋洗地,也用不着戰艦了。
至於這個太空戰鬥,任迪實在是不想錯過。但是現在,還是得按下將這種飛船改建成星際戰略巡洋艦的衝動。沒錯衝動是魔鬼。以核聚變發動機能量源爲核心,在整個艦體導出多條炮管子,變成太空要塞那玩意的衝動。必須按下來。馬陸的海軍思維要不得。
雖然現在很多演變軍官都有這種該死的馬陸想法,比如說孫馳勇,直接就把設計圖畫出來的,整個艦體猶如基洛夫空艇一樣的黃瓜狀態,被多條軌道組成的格子分割。然後幾十電磁炮炮臺,高能粒子炮炮臺,可以在上面隨時移動。炮管子就像草履蟲的鞭毛一樣。好吧這種設計孫馳勇也就是閒的沒事幹自己搞出來一部分,然後讓任迪看看合不合理有沒有其他缺陷,然後就自己收起來了。
任迪敢保證,如果有下一次任務,孫馳勇自己登場的下一次任務,孫馳勇絕對會在別的世界爲這玩意招魂,嗯,按照任迪心裡的大實話,其實這艦娘挺不錯的。如果條件允許造一兩艘把玩一下真的挺好的。
但是現在這艘大型飛船的作用並不是,玩火炮對轟。人類被塔克人的量子傳輸指揮戰鬥壓制的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