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涼州(二)

飲馬紅水河,再進涼州府。四萬餘鐵甲騎兵,將涼州城圍定,廣佈旗幟,搖旗吶喊,彷彿天兵突降,怎不令人膽寒?

種無傷端坐在寶馬玉逍遙之上,氣定神閒,遠望涼州。

這就是涼州,當年大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大敗匈奴,將之納入中華版圖的涼州?漢之武威郡,三國時期,劃分天下州郡,於此地置涼州,成爲天下十三州之一;東晉南北朝,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先後在這裡建都,有“大五涼”之稱,創造了史不絕書的“五涼文化”。隋唐三百年,涼州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中外商旅,絡繹不絕;長安以西,涼州爲盛,詩人贊爲“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樂,紅豔青旗朱粉樓。”

涼州的美酒,令人沉醉;涼州的氣質,令人神往;難道,這真的就是涼州嗎?

無傷深深吸一口乾冷的空氣,尋覓着大漢驃騎將軍留下的神韻;腦海中涌現出威武的漢家兒郎,耳邊響起催人奮進的戰鼓聲。

這就是涼州了!

神臂弓手,紮好陣勢;火龍箭、一窩蜂,即將快樂地舞蹈;英勇的戰士,等待着攻擊的命令,無傷禁不住在心中吶喊:涼州,大宋種無傷到了。

可是,歷史終究沒有令無傷如願;也許是涼州離開中華的時間太久,急於回到母親的懷抱;也許,無所不在的蒼天就是要捉弄一下種無傷,涼州不戰而降。

城門開放,吊橋落下,垂頭喪氣的小兵列在兩廂,幾名文官,在五丈外跪下,手捧戶籍圖冊,舉城降宋。

對於這樣的結果,無傷很泄氣,也非常無奈:怎麼打都不打一下就降了呢?

心中不爽,該做的事情還是不能馬虎。當即發佈軍令,曹沅率領右廂軍兵,立即入城,控制所有軍事要地,排查一切可疑人員,穩定城內局勢。大軍就在城外紮營,無傷率領一千士兵,入城。

沒有流血的城市,無傷也不會再讓百姓受苦,再者說,官家曾經嚴令:各軍團整肅軍紀,如有燒殺擄掠之事發生,軍法從事。從今天開始,這片土地已經屬於大宋的領土了,所以,在自家土地上,做人總是好過做畜生啊!

來到知府大堂,升堂理事。

西涼府知府率領一干官員,跪倒見禮:“西涼知府韋國忠,率闔府官員,參見大帥。”

這個韋國忠,四十歲上下,儀表不俗,一口流利的漢話,居然是地道的洛陽腔,怎麼看都是一箇中國人。

無傷擺手道:“罷了!韋知府祖籍何地?”

“西京洛陽!”

還真是洛陽人,無傷再問:“哦?如何再在夏爲官?”

韋國忠面色甚是難看,囁嚅道:“宣和二年,時任西安州通判任德敬獻城投降,鄙人時在任德敬手下任職,無力迴天,不得不虛與尾蛇,暫時從賊。不能死節報國,羞愧欲死啊!”

看着還象個人,原來是一個軟骨頭,出賣祖宗的混帳東西!羞愧欲死,怎麼就沒死呢?平白糟蹋了恁多的糧食!

無傷心情大惡,道:“涼州城人口多少,歲入幾何?”

“回大帥的話,城中人口七萬,去年歲入一百萬貫,是西夏第三大城市!”

韋國忠瞧種大帥沒有說話的意思,不想冷場,還想再套套近乎,道:“下官曾經有緣,一晤武烈公英姿,至今記憶猶新。大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武烈公地下有靈,定當欣慰不已!”

聽到父親大人的名諱,無傷不由得坐得端正些,那邊說完了話,只應了一個“嗯”。

“下官莫逆之交——朱宣,正在甘肅軍司任監軍使。朱宣與下官一樣,身在曹營心在漢,總想有朝一日,報效大宋。他有意把宣化府獻給大帥,還請大帥速速派人過去聯絡,遲恐生變!”韋國忠說完,有意無意地瞟了一眼種無傷。

呀,竟有這樣的好事?

宣化府原來的名字叫做甘州,西夏立國之後才改成現在的名字。宣化府距離涼州約二百里,雖說是嘴邊的肥肉,早晚都是吃,但是,早吃總歸勝過晚吃,而且由自己來吃,不費什麼力氣,人家烤熟了,撒上調料,雙手遞到面前,伺候着吃肉,那是什麼滋味啊!

無傷喜道:“韋知府若能辦了此事,本帥定有回報!”

“下官有一個小小的條件,還要大帥先應允了。”

好好,跟我提條件?無傷點頭無語,面沉似水,等着下文。

“下官不願爲官,只想迴歸桑梓,奉養雙親,若能如此,雖死無撼了!”說到這裡,韋國忠失聲痛哭,顯得非常激動。

也許,當年之事,卻有不得已的苦衷。也許,這個人還算不上壞人。

無傷起身,走過來,拍了拍這位仁兄的肩膀,喟然長嘆,還真不知該怎麼安慰他。

韋國忠情緒穩定下來,寫一封親筆信,派府中管家,隨同大軍前往甘州。無傷綜合權衡,決定派遣曹沅率領右廂三個軍,八千餘人立即出發,接收甘州。而涼州城的防務,則交給右廂都虞候李明理,統領右廂另外兩個軍,總計六千人馬,鎮守涼州。

當天城內安堵如常,商家照常營業,百姓該過什麼樣的日子還是過什麼樣的日子。只有一名閒漢,逛妓院忘了帶錢,被打折了一條腿;一個採花賊,偷入閨閣,居然碰上了虎女,活該他倒黴,被狠揍一頓,押送衙門治罪。上面兩件事,已經是當天發生的大事了。

晚飯,又讓種無傷大吃一驚。簡簡單單四個菜,再加上一碗羊湯,忒素了點。酒呢?涼州的葡萄美酒呢?酒當然有,不知好壞;杯子卻是普通的杯子,比大宋官窯的產品不知差到哪去,更不消說夜光杯了。

無傷坐到上位,示意韋國忠也坐,道:“聽聞,涼州人好酒善飲,不知韋知府酒量如何?”

韋國忠也不客氣,道:“還能喝上幾杯!”

“那就是了!”無傷道,“涼州人喝酒,講究四天四地,可是有的?”

所謂四天四地,說的是:初入座時,以一杯酒“敬天謝地”;喝起酒來,猜拳行令,亦歌亦舞,氣氛熱烈,聲震天宇,謂之“驚天動地”;喝酒要一醉方休,開懷盡心,定要喝得“昏天黑地”;相聚飲酒,求個歡樂逍遙,無拘無束,在笑聲中忘卻世間煩惱,故稱“歡天喜地”。

韋國忠含笑點頭,面有得色。

“既然如此,取葡萄美酒,拿夜光杯來!沒有夜光杯,怎喝葡萄酒?如果事機不諧,不喝也罷!”

韋國忠連忙起身,吩咐人去城中酒樓借杯子,知府當到這個份上,也算的上好官了吧?

三日後,曹沅傳回消息,順利接管甘州。十月十六日,種無傷率領天武軍團左廂、中軍,三萬騎兵,東返蓋朱城。離蓋朱城還有五十里,前面一馬飛奔而來,馬上人狂呼道:“閃開,我要見種大帥!”

無傷大驚,提馬衝上來,道:“講!”

傳令兵左臂,插着一枝箭,大腿上的血跡已經凝成血冰,眼睛赤紅,滿臉塵土,還未說話,“哇”地噴出一口血,栽倒馬下。

幾乎就在他落馬的瞬間,無傷已經飛身來接,還是遲了一線,身軀砸在地上,傳來驚心的頓響。他的後背上還插着一枝箭,箭入兩寸,傷勢重到了極點,他又是如何挺過來的?

“快,快救蓋朱城!兩帥,兩帥……”話沒說完,岢然而逝。

“傳令:兵器、糧食、水留下,其餘的東西全部扔掉,全速前進!”

無傷恨不得,立即就出現在蓋朱城,一刻也鐙不下去了。

到了,天亮前,終於回來了。

城北大營方向,喊殺震天,帶領親兵營,從敵軍側翼,殺了進來。天武軍團的帥旗,迎風招展;天武軍團的統帥,所向披靡;天武軍團的士兵,跟隨大帥,向前衝殺。

前面兩枝箭,左側飛來一把短斧,右側是三杆長槍一齊殺到。

猛地一提戰馬的繮繩,玉逍遙心領神會,騰身而起,龍鱗七寶刀殺進兩枝箭矢中間,手腕一抖,挽起一片光華,一陣刺耳的尖叫聲傳來,箭矢被絞成碎屑。短斧從身後飛過,長槍從馬腹下穿過,戰馬落地,寶刀一記“橫刀斷流”,光芒託着敵人的頭顱,向半空飛去。

這時,花旦在左,仲文長在右,躍過玉逍遙,向前掩殺。

“援兵到了!”積石軍團的勇士們,看到了希望;

“我們回來了!”天武軍團的士兵,就是兄弟口中的援兵。

種無傷的親軍營,成爲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劍,緊隨其後的天武鐵騎,就是那惡魔的鐮刀。突破口在迅速擴大,無傷已經看到了正在苦戰的吳璘。

“嘟嘟嘟”,號角聲響遍戰場,西夏軍隊,帶着無限的惋惜,開始退卻。也許,只需要一刻鐘,他們就能擊潰宋軍的抵抗,徹底摧毀北大營;也許,憑藉這一勝利,他們可以將吳閻王的發家部隊——積石軍團,變成幾萬具冰涼的死屍。但是,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天武軍團適時回援,機會稍縱即逝,永不再來。

直到這時,無傷才恢復了思想:敵軍不全是城裡的部隊,一部分向北方撤退;一部分返回城裡。莫非是西壽寶泰軍司的援兵到了?西壽寶泰軍司監軍使吉德尼瑪袞,不知來了沒有。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西夏第一勇士,是否能接下我手中的寶刀?

無傷剋制着立即向北追擊的衝動,怎麼都要先了解一下吳璘這邊的情況,再做打算。

吳璘,就在五丈外,騎着賴皮馬,抱着麻桿長槍,一口接一口地捯氣。

無傷笑問道:“兩帥別來無恙?”

“咳,咳,”兩帥很難受,“我的葡萄酒呢?”

“拿酒來!”

一名親兵取下背上的酒袋,送到兩帥面前。

吳璘一把將大槍插在地上,接過酒袋,灌了兩口,撇撇嘴道:“還不快追,吉德尼瑪袞三頭六臂,神勇無雙,小心吃虧啊!”

“損失大不大?”

吳璘笑了:“也沒啥,不過是損失萬八千人,俺頂得住。哼,羌狗也沒討了好去。圍子破了,再修;俺還要在圍子外面挖溝,還不信抓不住一頭畜生。”

圍子外面,再挖一道壕溝,倒是好主意,不過是不是蠢了一些?一時之間,哪裡去找更好的辦法,無傷抱拳作別,向北追擊。

涼州拿下來了,兵不血刃,不舒服;葡萄酒也喝了,與在京城喝到的差不多,不是想象中的味道。回到蓋住城,打了一仗,只能算活動活動身子;吉德尼瑪袞,纔是真正的對手啊!

吉德尼瑪袞是吐蕃人,本是一名奴隸,不知何時,成爲擒生軍的一員。據說,此人力大無窮,使一根七十七斤的狼牙棒,有萬夫不當之勇。從軍以來,打一仗,升一級;十年間,已經做到了西壽寶泰軍司監軍使,號稱西夏第一猛將,即使原來的恩主——晉王李察哥病逝,他也未受任何牽連,任德敬也要賣三分面子給他,位子坐得穩如泰山。

這樣的對手,人家自動送上門來,好得不能再好了,還想怎樣?

蓋朱城之南,會州城之北,兩座東西走向的山峰成爲卓囉和南軍司、西壽寶泰軍司的分界線,它們就是東南方靠近邊境的柔狼山,和位於西北的零渡山。黃河在兩山之外,折向西北,到了地勢平坦的地方,再轉向東北,河面上是厚厚的堅冰,河下面又是什麼?

柔狼山、零渡山之間,地勢較爲平緩,連接兩軍司最便捷的道路就由此通過。山口前,一員大將,身如山,背如鬆,黥面虯髯,皮甲黑馬,身後三千擒生軍,擋住去路。

第四章 協力(一)第三章 遠航(一)第三章 武威(三)第九章 倉惶(二)第七章 和談(二)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六章 破陣(二)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九章 情殤第二章 春雨(七)第九章 驕傲(二)第十三章 征服(二)第八章 對壘(五)第十二章 追捕第十三章 天火(一)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八章 對壘(五)第三章 凱旋第十章 國賊第六章 家國(二)第八章 無主(一)第五章 天意(一)第八章 宋州(一)第四章 風化(二)第一章 夢想(二)第二章 奇襲(二)第十四章 落日(一)第七章 光復(二)第八章 無主(二)第五章 火藥(三)外篇 高麗公(五)第十章 良臣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七章 雲頂(一)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五章 爲雲(二)第三章 入局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第八章 兒山城(二)第五章 鳥羽院(二)月底了第四章 升龍(五)第二章 人道第三章 遠航(二)第七章 血光(一)第七章 血光(一)第十一章 回家第十四章 痛飲(二)外篇 破陣鉞(四)第六章 會戰(一)第一章 夢想(二)第七章 護軍第十章 決斷(一)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九章 太歲(四)第二章 盤龍山(一)第三章 初戰外篇 高麗公(二)第一章 厚積(一)第六章 君臣(一)第八章 無主(二)第十三章 手足第一章 夢想(一)第五章 播種(一)第一章 狼窩第五章 江寧(二)第十一章 論劍(一)第七章 血光(七)第二章 視疾(一)第一章 心路(一)第三章 出山(二)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七章 日高見(二)扯脖子喊啊第二章 國色(二)第九章 倉惶(二)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十章 驚心(二)第十二章 行獵第二章 春雨(一)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五章 火藥(三)第四章 平安京(一)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四章 風化(一)第十三章 天火(一)第八章 虎鬥(一)第二章 南郊(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八章 盛事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十六章 聖訓第二章 國色(一)第八章 兒山城(一)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