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文武之爭

第431章 文武之爭

wωω_ Tтkā n_ c○

甘露殿裡,趙昌平擡頭看着皇帝,正巧小皇帝也在看向這位趙尚書,兩個人目光相觸,趙昌平飛快低頭,避開了皇帝的目光。

然後,氣氛陷入到了一種有些詭異的尷尬之中。

不知道過了多久,皇帝才揮了揮手,開口道:“好了,趙卿的意思,朕明白了,這件事朕會酌情考慮,沈毅是在給朕辦事,即便有不到之處,趙卿也不必寫信責怪他。”

趙昌平低頭道:“是,臣遵命。”

他神態恭謹:“陛下,晉世子南下巡海所查抄的贓款贓產,戶部是否要入賬?”

“入賬…”

皇帝微微皺眉,然後搖頭道:“入賬就不必了,朕前些天不是從戶部調了幾個賬房麼,他們已經派去南邊了,等他們回來,會把賬目給戶部看的,不過戶部看一看也就是了,他們在南邊做事也不容易,不必在錢財上太多約束他們。”

趙昌平畢恭畢敬的低頭道:“臣明白了。”

他起身拱手。

“陛下沒有別的事情,臣便告退了。”

文官勢力大,其實對他的皇位沒有什麼威脅,自古以來只有武夫造反,沒聽說提筆桿子能造得了反的,可要命就要命在這裡。

………………

而現在陳國這個世界,因爲數百年前也出現過藩鎮割據的局面,導致現在的社會風氣也是重文抑武,大陳一統天下之後,重文抑武搞了百多年,終於把軍隊搞得沒了戰鬥力,在六十年前被蠻子趕到了江南,偏安一隅。

“絕大多數的文官都會這麼做。”

這個問題,古已有之,困擾着歷代封建王朝。

他是想幫沈毅的。

不過這些倭寇都是小股倭寇,幾個據點加在一起,也就不到五十個人,這五十個人裡,只有十幾個東瀛倭寇,其他的都是沿海的一些強盜,爲了搶東西,頂了個倭寇的名頭嚇人而已。

這些筆桿子,雖然不會造反,可以放心的拿捏使用,用起來很安全,但是在安全的同時,很多事情他們也做不了。

皇帝有些煩躁的揮了揮手:“不要再說了,朕要自己考慮考慮。”

在常縣令千恩萬謝下,沈毅離開了太平縣。

而常縣令雖然知道這些地方,但是一直對這些倭寇沒有什麼辦法,而且這些倭寇還跟太平縣的幾家鄉紳有勾聯,他一家老小都在太平縣,也怕哪天倭寇闖進縣城,害了他一家老小,所以才裝作不知道。

一時間,這支三百多人的抗倭軍,士氣高漲。

一不小心,鬧到太后娘娘那裡去,他說不定還要吃點虧。

小皇帝一個人鬱悶了半天,一點批閱奏章的心思都沒有了,他扭頭看向一旁的高太監,悶聲道:“高明,你說,朕應不應該允了沈七的請求?”

趙尚書嘆了口氣,對着皇帝躬身行禮,然後退出了甘露殿。

皇帝沉默了。

後世的朝代,吸收了這種藩鎮割據的經驗教訓,比較經典的處理方式就是宋朝那種,調集地方精銳充實禁軍,導致地方軍隊戰力孱弱,有等於無。

此後一直都沒有能夠翻身。

他能做的,也就是現在這麼多了。

不過皇帝心裡,還是有些不太甘心。

對於倭寇,是不用審的,直接可以殺。

一轉眼,他離開建康已經兩三個月時間了。

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沈毅能夠提這麼一次,奴婢想,他已經算是忠心爲國的了。”

而且很多衛所常年吃空餉,實際人數遠沒有賬面上那麼多人。

坐在南下的馬車裡,沈老爺的目光看向建康,心裡微微嘆了口氣。

不過重文抑武搞了幾百年了,已經映在了所有人的腦海裡,哪怕是武官本人,也覺得自己低文官一等,更不要說是趙昌平這種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的文官了。

“沈毅完全可以回到朝廷裡來,做個舒舒服服的邸報司司正,等着從翰林院出來,安安逸逸的做個六品官…”

這位戶部尚書,離開了甘露殿之後,緊皺的眉頭緩緩舒張開來,他面朝南邊,目光有些複雜。

一直到現在,陳國地方衛所因爲軍戶世襲,戰鬥力都非常有限,臨海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這些倭寇,此時汪顯那一支倭寇的戰鬥力,差了不知道多少,大多數被抗倭軍生擒,直接拉回了太平縣。

“不必多說,你退下罷。”

這種模式演進到朝代後期,就會出問題,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東漢末年諸侯割據,晚唐的節度使割據。

趙昌平離開之後,皇帝陛下一個人坐在甘露殿的軟榻上生悶氣。

比如說給朝廷帶來強大的戰力。

聽到皇帝這句話,趙昌平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陛下,臣還是覺得,京城衙門的事情,不能夠交由地方,否則地方勢力壯大,總有一天會影響到朝廷的。”

一百個筆桿子裡,有一個通兵事都已經很了不起了。

高太監恭敬低頭:“是,奴婢給陛下泡茶去…”

這些本質上都是中央王朝權柄以及實力丟失,導致了枝強幹弱的局面。

這就是央地矛盾。

就拿沈毅原先的那個世界舉例子,漢唐時期,地方上都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權,比如說漢朝的州牧,軍政一體。

小皇帝微微皺眉,他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戶部尚書,然後緩緩說道:“好了,朕知道了。”

太平縣裡,沈毅在常縣令的指引下,在沿海的幾個海島上,搗毀了幾個倭寇的據點。

高明說的每一句話,都正確的不能再正確了。

皇帝揮了揮手,淡淡的說道:“趙卿且回罷,朕要自己考量考量。”

即便是沈毅到了這裡,他也準備裝作不知道。

如果不是沈毅跟他喝了幾天的酒,他肯定是不會說的。

同時在文化上重文輕武,乃至於重文抑武,一句東華門唱名者方爲英雄,徹底把武夫釘在了泥塵裡。

殺了這些倭寇之後,沈毅讓人把殺倭寇的“賞銀”發了下去,價錢公道,一個倭寇十兩現銀。

高太監沉默了一會兒之後,低聲道:“而且,杜懷送回來的奏書,奴婢也看了,杜懷的奏書裡,寫了他跟沈毅的對話,沈毅說如果陛下不許,他今後再也不會提起此事,老老實實的辦完差事回京覆命。”

“嗯。”

他覺得文官勢力有些太大了。

這位紫衣大太監緩緩說道:“而且,絕大多數的文官,爲了自己的前程,都不會向陛下提這種要求,一次都不會。”

臨別之前,常縣令苦苦哀求,最終沈毅留下了五十個抗倭軍在太平縣,以防倭寇報復。

但是他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局面,因爲文官勢力龐大,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不是十年二十年形成的,現如今朝廷的方方面面,都把持在文官手裡,他這個皇帝,也不可能對抗整個文官集團。

沈毅也沒有跟這些倭寇廢話,審訊了一個晚上之後,第二天就直接讓人在街市口殺了,以儆效尤。

他看着皇帝,低眉道:“奴婢覺得,如果沈毅真有什麼私心,便不會跟朝廷提這個要求,他是翰林院的庶吉士,這一趟南下巡海,也是隨行晉世子而已,況且這趟差事他們已經辦的差不多了,抗倭軍漸漸成型,他們有的是時間慢慢清理倭寇…”

高太監猶豫了一下,然後微微低頭道:“陛下,本來這些外廷的事情,奴婢無論如何也是不應該插嘴的,但是陛下您既然問了,奴婢也就大膽一點,就當是替陛下分憂了…”

很快,他們跟隨沈毅在太平縣城門口集結,準備繼續南下。

“好了…”

而他離家之前,陸師妹就已經有了兩個月身孕。

算算日子,產期應該是在年關。

沈司正心裡微微嘆了口氣。

“希望到年關的時候,我能得空回建康…”

(本章完)

第567章 想法子搞回來第600章 抗倭軍的未來第152章 院試發案!第1067章 內與外第1313章 昏頭了!第1264章 外與內第441章 不是援兵的援兵第130章 坦然受之第476章 有點飄了第1108章 主教練熱身了第1334章 家事與國事第746章 天子臨門!第584章 臨安府之行第1114章 叛國第421章 真乃神人也!第1045章 功名本是真儒事!第1342章 聰明人的對話第71章 起起落落第730章 北上第608章 福州士族第1061章 膨脹的沈老爺第737章 第七百四十六 蠢物第1050章 溫柔與鐵血第1376章 巨大的考驗第921章 過個好年第305章 徐娘子事件!第681章 都帥駕臨第928章 光彩耀人第830章 有人夜來第538章 記賬第871章 光鮮至極第1000章 破城之法第467章 兩個月後第919章 天旋地轉 (補)第241章 立志出鄉關!第917章 真上啊?第1238章 決戰緩步而來第526章 平滅烏沙第655章 一塊牌子第1384章 神交已久第643章 標題哥與餅哥第463章 重視第1198章 重任第793章 虛虛實實第1368章 拜見叔父第109章 出發,建康城!第361章 重提陳清案!第458章 脫殼與聖旨第1273章 多管齊下第869章 沈侍郎第799章 脫衣服!第106章 年關將至第768章 優秀的皇帝!第1418章 完美製衡第904章 談判第441章 不是援兵的援兵第1371章 朱裡真絃斷第1215章 常烈與邵平第1375章 刺客刺人心第101章 家道中落第711章 榮退(補)第248章 乞兒的執念第464章 備貨!第1076章 大蛇出洞第1245章 黑雲壓城第745章 沒得談了第522章 薅洋人第493章 國舅爺第444章 小功告成第22章 心機深沉沈七郎第631章 是天子謀耶?第1339章 束鹿第224章 佔便宜!第785章 布子第79章 敗家子第33章 恭喜發財第193章 合租?第634章 狠辣的娘娘們第168章 深夜的書信第1273章 多管齊下第627章 強勢的皇帝第1375章 刺客刺人心第781章 可惜了這一座城第1365章 洪德大帝第1044章 強勢的沈老爺第1162章 出奇的順利第136章 聲名鵲起第976章 奪城!第455章 皇帝的法子第190章 影響力!第1355章 燕都大亂第617章 博弈與抄家第858章 十步一算第885章 阻力重重第621章 三品佈政赤子心第92章 齊公主第171章 趙二與頭條第681章 都帥駕臨第908章 軍事與人事第920章 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