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漢遼合併

衆人此時都在暗爲辛棄疾捏一把汗,心忖他小小年紀,竟然敢跟當世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皇帝這麼說話,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只不過,三位戰將也都沒有出言反駁,因爲辛棄疾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既然岳雲和耶律普速完都是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無比熱愛之人,又是真心相愛之人。那如果兩國合併,成爲一國,豈不是所有矛盾和所有難題都迎刃而解了嗎?

自私點說,如果幾天後進行決戰,他們這些武將會不會在戰鬥中陣亡亦很難說,雖然他們都是勇士,是不怕死的好漢。但如果能夠有骨氣,沒有喪失尊嚴地活着,誰不願意活下來?

只不過,這些話卻是不敢馬上說出來的,他們皆把目光望向了岳雲和耶律普速完,看這兩位皇帝會如何反應。

良久之後,耶律普速完方以手掩口,發出清脆的笑聲道:“這位小兄弟,你說合並?那合併之後,國號叫漢還是叫遼?皇帝是我當還是他當?”

蔣偉、耶律松山、楊興等三人心中頓時一緊,耶律普速完這話問得很到位,合併不是問題,合併後的國號是什麼,皇帝是誰纔是問題的關鍵。

不過,辛棄疾顯然想過這個問題,他反正也豁出去了,於是朗聲說道:“合併後,國號我建議既不叫遼,也不叫漢,免得一方總有被吞併的感覺。至於皇帝……兩位陛下都結婚了,夫妻本是一體的。誰當皇帝都是一樣。但從人們的習慣來看,屬下還是建議由嶽大哥爲新帝國的皇帝。普速完陛下可爲皇后,不過可規定,帝國首相或者丞相由原遼方的大臣擔任。同時,所有國書及聖旨,需要皇帝和皇后同時蓋章確認方可生效……”

說到這裡,他撓了撓腦袋道:“暫時小將只想到了這麼多,其他的情形恐怕還得兩位陛下躊躇決定。但這真的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相信大家都會贊同的!”

耶律普速完聽聞之後。有些心動了。如果所有的國書和聖旨都要自己和岳雲同時蓋章確認,那她雖是皇后,卻也和皇帝沒有區別了。而且,可以避免一場傷亡慘重的大戰,亦是一條選擇。只不過,現在漢國的面積和人口比遼國大得多,自己還是有一種被吞併的感覺。

岳雲目光閃爍。思考着辛棄疾的提議可行性。這項建議雖然匪夷所思,卻也有可操作性,畢竟兩國才經歷了大戰,傷亡均很慘重,雖然兩國的將士都不怕死,但在經歷瞭如此慘重的傷亡之後。自然是希望能夠儘量不打仗。雖然讓耶律普速完亦享有皇帝的部分權力,會分了自己的權,但以她的聰明才智,在施政時應該也不會出多少昏招。只不過,如此一來。自己想要實現君主立憲制,打造民主國家的想法。會不會就有所延誤呢?

“這樣吧!普速完,辛棄疾的建議我們都先回去和自己的大臣們討論一下,三日後,再相互通報是否打算這樣實行。如果內部取得了一致意見,再商談合併的具體過程,以及新國家的國號、政治體制、法律體系等各項細節。”岳雲這時起身說道。

耶律普速完已經聽出岳雲心中的意思,他是贊成這樣做的。

其實她的心中也是有些偏向同意,只是還是有些顧慮,而且能不能得到國內衆臣的同意,也是個大問題。

“好吧!嶽大哥,我就先回去商量一下,三日後會派人把結果通報於你!”耶律普速完亦是點了點頭,然後起身上馬。

兩人揮別之後,耶律普速完便騎馬向燕京城內行去。

路上,耶律松山便迫不急待地問道:“陛下,你真的想同意嗎?

“松山,你覺得呢?”耶律普速完騎在馬上問道。

“這個……如果兩國真的合併成一個國家,倒也可以讓百姓免遭戰火,士兵免遭犧牲。但微臣以爲,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合併,而在於合併後以誰爲主的問題。我大遼必須在新政權中佔據主導地位!而眼下如果以岳雲爲帝,陛下爲後的方式合併,雖然名義上聖旨和國書要蓋你們兩人的章,但給大臣和百姓們的映象,卻還是以南人爲主導了!”耶律松山說道。

耶律普速完聽聞之後,俏眸顧盼,輕嘆了一口氣道:“朕也想這樣,不過,漢國會同意嗎?眼前的形勢,明顯是他們佔據了上風。”

蔣偉這時卻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我倒有一個辦法,可以讓我北人居於主導地位!而且說不定他們會同意!”

“哦?蔣將軍有何辦法?”耶律普速完奇道。

“那就是在定都的問題上寸步不讓。我們可以要求,新國家必須以燕京爲首都!如此一來,我大遼豈不是可以居於主導地位了嗎?”

耶律普速完和耶律松山頓時眼前一亮,燕京是現在遼國的首都,幽燕之地雖然多以漢人爲主,但都心向大遼。如果以燕京爲首都,就算官員們有許多是大漢的,但他們總要僱傭下人,招聘護衛吧,就算一開始以南方漢人爲主,時間一長,老的一批人逐漸死去,新的人一般都會從本地招募。宮女和太監也多是如此,官員長期在燕京居住之後,也會潛移默化地受本地文化的影響。如此一來,這新國家算是北人作主,還是南人作主,恐怕就是兩說了。

“好!蔣將軍,你這個辦法不錯,我們回去跟羣臣討論一下吧!然後在三日後提出我們的要求!”耶律普速完大喜過望道。

而岳雲回到大營之後,亦向部將們和盤托出了辛棄疾的建議。衆將聽聞之後,皆大爲高興,認爲這可是江山美人兼得的好事。如此一來,可以兵不血刃地吞併遼國,少了一場戰禍。

不過陸游卻是有些眉頭緊鎖,一直沉默不語。

“務觀,朕看你似乎不太高興,是反對這件事嗎?”岳雲注意到了陸游臉上的憂鬱。

陸游聽聞之後,忙躬身行了一禮道:“陛下,微臣倒是極力贊成此事,只不過,在臨安的那些文官們,可能就不大樂意了!”

“哦?你爲什麼認爲他們不會同意呢?”岳雲有些奇道。

陸游正色道:“現在營內的兄弟們之所以都同意,乃是因爲他們深悉敵人的厲害,知道如果不合並,真的打起來,幾十萬將士能有多少回到故鄉還是個大大的問題。而且合併之後,和他們的利益關係並不大,反正都是一樣的當將軍。可文官們就大不一樣了!”

他這時瞥了岳雲一眼道:“陛下你想想看,現在朝廷的首相是虞大人,遼國的丞相是蕭斡裡刺,可合併後,難道還會設一個丞相和一個首相不成?肯定只能定一人爲相。那是定虞大人還是蕭斡裡刺?”

頓了一下後,他又說道:“不光是相位的問題,朝中各部也是如此,我朝有九個部,每個部的部長都無空缺,遼國是六個部,每個部的尚書也都有人了,合併之後難道新國家設十五個部不成?肯定就有一批官員會下野,可誰都不想自己降職或者下野的。如此一來,官員們爲了自身利益,肯定就會極力反對合並!而會力主一戰!反正打仗又不要他們文官上去衝鋒陷陣,在後方搖旗吶喊又沒有風險!”

陸游的話提醒了岳雲,他立刻敏銳地感覺到,這個問題就有點象後世的大部制改革。

其實後世合併那些臃腫的部門,從上到下都認爲是對的,但真的要裁汰到自己頭上時,官員們卻都要反對了。畢竟官位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資本,可以進行錢權交易的本錢,如果因合併部門導致丟官,那便是相當於斷了他們的財路。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向中央陳述自己部門存在的重要意義,以極力保全。

所以每一次大部制改革,難度最大的就是在於少了那麼多官位後,原來的官員如何安置。而現在,自己也將面臨這個問題了。

“嗯!這也是個問題,務觀、棄疾,你們這幾天就和朕好好商量一下,把這些問題考慮進去!三日後,我們便要向遼方提出我們的方案!”隨後,岳雲又對楊興說道:“楊興,你用最快的傳迅方法,把這裡發生的變化告訴虞首相及各部部長,讓他們把朝中的工作交給副手,從臨安坐船來參於談判!”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耶律普速完和岳雲都向對方通報了己方的決定。

漢遼雙方都同意了合併爲一個新國家,並確立了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新國家既不能叫遼國,也不能叫漢國,而是要取一個新的國號。而國號名稱等漢國參於談判的大臣們到來之後再與遼國大臣商定;

第二、新國家的皇帝由岳雲擔任,而皇后由耶律普速完,兩人具有同等權利;聖旨和國書須要兩人都蓋章才能生效;

第三、新國家的下一任皇帝只能由岳雲及耶律普速完所生的子女擔任。但從再下一任皇帝開始,則以諸皇子中最爲賢明者擔任皇位繼承人。

第四、新國家的首相應由契丹人擔任,副首相則由漢人擔任,但僅第一屆內閣纔是如此,從第二屆開始,則按正常程序產生。

第269章 事情鬧大了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613章 橫插一槓子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27章 攻城計劃第651章 万俟卨的發現第65章 岳雲的計策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7章 要人不要錢第532章 吳璘的對策第67章 深入虎穴第703章 拯救大帥岳飛第724章 元榮的伏擊第590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下)第185章 月漓的本領第61章 逆轉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514章 六親不認的万俟卨第707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下)第272章 殿試的準備第209章 使節團被劫持第83章 三返楚州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699章 嶽霖之死第640章 占城降伏第660章 江南時報第678章 誓師北伐第527章 彭澤之戰(四)第723章 臨安的動盪第816章 大決戰(下)第178章 快刀斬亂麻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556章 九嶺鎮之戰(七)第51章 壽宴開始第290章 幸運獲救第313章 僞造國書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應對第466章 向占城進發!第699章 嶽霖之死第378章 歹毒的陰謀第192章 掌控信陽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359章 山越人來攻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591章 火槍賣還是不賣?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471章 盧容條約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297章 攻島大戰第714章 岳雲的傷勢第156章 公主柔情第42章 回到楚州第227章 兀朮的決策第434章 席間驚變第748章 穿山越嶺第90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上)第250章 臨安,我來了!第381章 翻雲覆雨第438章 南宋劇變(下)第755章 曼德勒攻防戰(六)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374章 呂宋州成立第798章 完顏亮的最後瘋狂第302章 手按《古蘭經》發誓第20章 瘟疫的源頭第58章 狹窄的空間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226章 薜馬密談第595章 趙構發動了!第393章 營救韋太后的難題第634章 連戰連勝第223章 各方反應第745章 動盪的蒲甘第59章 楊月的困境第463章 英雄和才女第567章 晉封漢王第318章 秦檜來探第786章 岳飛得救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694章 秦熺見駕第403章 二探浣衣院第626章 闍耶跋摩的決斷第219章 又是一個上中下策第45章 催命的《紹興和議》第643章 不單純的彈劾第471章 盧容條約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111章 回到朱仙鎮第151章 秦熺回京第828章 殺了成吉思汗的父親第412章 潼關之戰(三)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554章 九嶺鎮之戰(五)第224章 “後周後人”第253章 又見雨柔第261章 皇儲之爭第456章 營救前夕第785章 慘烈的勝利第42章 回到楚州第700章 穎昌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