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準備對遼開戰

ps:(感謝雨緣朋友投的評價票,以及zwdoctor朋友投的月票!今天第二更送到!)

岳雲聽聞之後,終於爲之意動。他自然想到了成吉思汗。這位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征服者,還有幾年就將在蒙古草原出生了,如果不將他解決掉。他說不定仍然會象歷史上那樣統一蒙古諸部,然後南下滅遼、滅漢。雖然現在漢國已經普及了火器,領土也比原本歷史上的南宋廣大得多,但誰敢保證自己以後的子孫就不犯昏招?在享受過久的太平日子之後,不管是統治者、軍隊,還是百姓都會漸漸腐化的。屆時,大漢就真的有信心能擋住來自北方的攻擊?

“好!陸游!朕贊同你的作法。現在日本也基本上安定下來了,咱們就回臨安去吧,和允文、張憲、雨柔、月漓他們好好商量一下,作好對遼開戰的準備!”岳雲站起身,目光凌厲地說道。

王雯在得知岳雲終於決定對遼開戰之後,亦是大爲高興,表示她會組織流亡到大漢和日本的高麗人,成立一個高麗軍團,加入到將來進攻遼軍的戰爭中去。只不過,對於她提出的要大漢助其復國的要求,岳雲卻是不置可否,稱這件事比較重大,需要和內閣諸位大臣好好商量一下。?”

回到臨安之後,岳雲便立刻召集了內閣的九位部長,以及軍方的衆多將領,商討對遼開戰之事。

會上,衆人在聽了陸游的分析之後,亦覺如果不能消除北方的威脅。漢國始終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海外擴張中去。

因爲據南洋都督府的總司令李寶稱。現在駐紮在蒲甘的漢軍。已經和西面的天竺有了不少衝突,原因大多是因爲漢國的商人去天竺做生意,遭受了當地王公的敲詐勒索甚至搶劫迫害。

如今的漢國商人已經與前宋時期的商人大不一樣。幾乎個個都有自己的武裝商船隊,而且他們又接受了《江南時報》及臨安學院的觀點薰陶,認爲“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真理在火炮射程之內”。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況且這些事情原本就是他們佔理,怎麼可能忍氣吞聲?

於是。在天竺一帶,漢國商人和當地王公的衝突越來越多。雖然漢國商人手中亦有火器,但畢竟人少,如果是在海上,他們還可以依仗自己的武裝商船,擊沉沿海港口王公的戰艦。可到了岸上,就往往因人數上的劣勢,而處於下風了。

在吃了幾次虧後,他們便懷着試一試的心態,找離得最近的漢國駐蒲甘軍求援。

當地漢軍將領一聽是本國商人被欺負吃了虧。立刻火冒三丈,點起人馬就從陸上和海上兩個方向對天竺發起進攻。不但把離蒲甘最近的天竺城市英帕特打了下來,還佔領了天竺的幾個沿海港口。

如今的天竺其實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只是泛指喜馬拉雅山以南的一塊區域。在天竺境內,大大小小的領主首領、王公貴族林立,漢軍只佔領了邊境的一處城市和幾個沿海港口並沒有引起他們的什麼大反應,而且就算他們意識到了漢國要入侵。以他們如此鬆散的狀況,經常內鬥的作風,也無法整合成一股繩和漢軍作戰。所以,李寶在瞭解到這個情況後,便準備上報朝廷,向天竺予以擴張。

但如今,聽陸游這麼一分析,他也意識到,不把遼國這個大敵先解決,漢國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現在對天竺,將來對大食,甚至岳雲曾經提過的,在大海的東面,有一片更廣闊的新大陸的擴張。

在會上,大家皆各抒己見,針對一年半的備戰期,提出了幾條重要意見。

虞允文提出,可以先派兵進攻西面的吐蕃。吐蕃現在正處於部族混戰之中,其境內山高路遠,消息難通。進攻其中一部,另一部多在數月後纔會得到消息。就算趕來援助,往往也來不及了。而且吐蕃對中原王朝的認同度較高,吐蕃平民亦對吐蕃的農奴制度十分不滿,嚮往大漢平民的自由生活。如果在對遼開戰之前,把吐蕃納入大漢版圖。將來便可從吐蕃出兵,直接進攻遼國在西域的領土。

高麗的亡國公主王雯提出,希望由她在濟州島和對馬島設立兵營,招募流亡的高麗人,組成高麗軍團,將來在戰爭開始後,便從朝鮮半島登陸,光復高麗。

內閣的諸位大臣經過討論,同意了招募高麗人,併成立一個軍團,在開戰後從朝鮮半島登陸的計劃。但卻不同意讓高麗復國,也不同意這個軍團的士兵全由高麗人組成。

按照陸游的安排,那些想參加對遼作戰的高麗人將和漢人、日本人、南洋人一起,混編入各支部隊之中,將領亦按能力大小和往日軍功進行任命,不會出現一隻軍隊全由一個民族的士兵組成的情況。

王雯這時亦看出,大漢羣臣,甚至包括岳雲在內,都不會幫她復國了。她於是只好退而求次,希望在高麗實現有限程度的自治。能由高麗人處理自己的內政。

內閣成員們雖然同意了她的要求,但卻要求高麗的法律體系全盤照搬大漢的法律體系,同時貨幣、語言、教育均須與大漢一致,換而言之,就是與之前在南洋實施的那套政策一般無二,只是換了一個說法而已。

王雯雖然極不情願,但卻悲哀地發現,這已經是她能爲高麗爭取到的最大權益了,而且這還是內閣羣臣看在她爲岳雲生了一個女兒的份上,破例照顧的。

她亦對大漢內閣的權利極爲驚愕,因爲從始至終,岳雲這位皇帝只是擔任的一個會議參於者身份,連主持者都算不上。內閣會議的主持者可是寫入了法律中的,那是首相干的事。

岳雲雖然由於崇高的威望,以及卓越的智謀,在內閣會議中始終居於重要角色,但那亦是其中一個重要角色而已……在最後內閣對一項項提議進行表決之時,岳雲這位皇帝甚至沒有投票資格。

“難道這就是嶽大哥之前說的君主立憲制體制?皇帝只是一個形式上的國家元首,真正的大權掌握在內閣和議會手中?”王雯對自己這位嶽大哥可是越來越看不懂了,就她所知,哪一個皇帝不是想把所有權利都抓在自己手中?可岳雲爲什麼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呢?甚至生怕皇權大了。

第809章 陸游的苦衷第17章 楚州的危機第350章 臺灣軍節度使第473章 去金國當人販子第824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上)第631章 威脅利誘第638章 德蘭之戰(下)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475章 臺灣軍事學院第373章 “呂宋國”的覆滅第382章 驚魂未定第635章 討援兵第567章 晉封漢王第723章 臨安的動盪第750章 曼德勒攻防戰(一)第426章 逃出金國第152章 南撤的危機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394章 難產的營救計劃第565章 “性賄賂”第228章 與朝廷的對決第423章 逃離上京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387章 難以善了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第110章 掃尾事宜第194章 約法三章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723章 臨安的動盪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72章 二女相爭第810章 準備對遼開戰第605章 岳雲的三項條件第555章 九嶺鎮之戰(六)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78章 莫耶谷第183章 安置百姓第556章 九嶺鎮之戰(七)第343章 新型風帆第757章 大理國王段譽第761章 日本大混戰第289章 雨柔失蹤第46章 說服虞允文第817章 悲壯的勝利第555章 九嶺鎮之戰(六)第80章 險象環生第824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上)第636章 德蘭之戰(上)第254章 生死狀第118章 兀朮的毒計第388章 有理有節的勝利第116章 斷後重任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160章 決戰小商河(一)第519章 抵達彭澤第106章 宴會驚變(中)第697章 穎昌光復第638章 德蘭之戰(下)第55章 冤家路窄第503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四)第547章 涪江之戰(上)第316章 撲朔迷離第755章 曼德勒攻防戰(六)第601章 趙構之死第152章 南撤的危機第501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二)第258章 雨柔被抓第198章 醋罈子翻了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11章 朱仙鎮?難民營?第190章 將計就計第576章 錯綜複雜的局勢第349章 大央嶼海戰(下)第340章 得償所願第552章 九嶺鎮之戰(三)第675章 北伐會議(下)第397章 王雯辭行第17章 楚州的危機第59章 楊月的困境第188章 連續民變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578章 趙構的陰謀第354章 與李師師一起賞雪第618章 地方官員的苦衷第461章 與朝廷攤牌第353章 明升暗降第449章 臨安朝貢第570章 暗藏殺機第757章 大理國王段譽第82章 定計報復第626章 闍耶跋摩的決斷第318章 秦檜來探第318章 秦檜來探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705章 金軍來襲第678章 誓師北伐第217章 驚人的消息第768章 德州光復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