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是否稱帝

中國在歷次遭受外國侵略的戰爭中,漢奸層出不窮。象抗日戰爭中,投降日本的僞軍數量,竟然比日本侵略軍還多,這在二戰時期,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而在後世,中國的老百姓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十有八九往往只會乞求上天派一個青天大老爺來爲自己洗雪冤屈,卻從未想過靠自己的力量去和侵害自己權益的惡人火拼。他們總是把希望放在有什麼救世主出現上,而不是想靠自己去爭取。

比如說,電視上,報紙上,經常通篇連墜地登載,號召向什麼希望小學捐款,向什麼患了絕症,無錢醫治的百姓捐錢。在岳雲看來,這就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

不是說不提倡大家獻愛心,作慈善事業。而是政府爲什麼不肯承擔責任?先不說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這些發達國家早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和全民免費教育。就連窮困潦倒,國民都處於飢寒交迫的朝鮮,至今也是免費教育和免費看病。

而一個外匯儲備比西方最發達的七個國家加起來還多的國家,竟然無法實現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說財政沒錢,豈不是天大的諷刺嗎?要知道中國僅是免除非洲國家的債務就高達數百億美元了。有錢向馬其頓捐校車,自己國家的學生卻因爲沒校車而出車禍……不知道這該誇獎中國人的偉大無私,還是該覺得是中國人的悲哀呢?

而岳雲就是很想改變這一切。不想讓後世的悲劇重演。一個沒有血性的民族,就算gdp全球第一,也是看不到未來的。甲午戰爭時期的清朝,gdp遠高於日本,可戰爭卻還是打輸了,這並非是武器不如人,士兵作戰不勇敢,而是制度不如別人先進,政府卻比別人腐朽,領導者只考慮個人的利益。根本不管國家的興衰和人民的死活。

日本當時連天皇都把自己的私房錢捐出來造軍艦。而清朝的實際掌權人慈禧太后爲了她的生日慶典,卻挪用海軍軍費在頤和園建了一艘石船。試問這種情況下,前線的士兵怎麼有作戰積極性?國民怎麼肯爲國家效命?中國還能打得贏,就真的是奇蹟了。

正如岳雲之前的所作所爲一樣。他是爲了完成自己的信念,他不在乎殺多少人,也不在乎毀滅多少東西。政治的骯髒,戰爭的血腥,陰謀和詭計,他都可以忍受。甚至自己也涉足進去。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爲了向理想中的民主國度。一個正常的國家過度,不得已而爲之的手段。如果說一個偉大國家的誕生,必然伴隨着血腥骯髒的原罪的話,岳雲他甘心揹負這項罪責。

但是在對待是否稱帝的問題上,他卻遲疑了。而這種遲疑卻恰恰來自於內心深處對於自己民主信念的堅持。

曾幾何時,岳雲也曾想過建立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想過建立共和國家。但均在之後的實踐中被證實太過激進了。要想在一片還未浸透民主思想的土壤中快速培育出後世完善的民主制度,無疑是在拔苗助長。

他知道這麼做,無論是對這個國家也好。還是對自己也罷,都是沒好處的。於是退而求其次的岳雲,最終選擇了向君主議會制的道路邁進。至少在這個時代,還有法國的三級會議,英國的上下議院,威尼斯的市民議會。也不算完全憑空捏造。

但是,岳雲也知道。和歐洲不同,中國並沒有根深蒂固的貴族勢力,原來強大的士族門閥,早已在唐朝就瓦解了。而且也沒有禁錮人心的宗教勢力。不管是佛家還是道家,都講究修身養心和無爲,並不要求信徒去幹涉政治。這點和羅馬教廷有着本職區別。

宋朝的評論風氣向來開放,沒有明清時代的文字獄,皇帝的權力與各朝相比,算是較小的。而且趙氏皇室的威信,卻隨着靖康之難,以及趙構的投敵賣國,割地賠款政策,降到了中國曆代皇帝威信的最低點。

所以,憲法、地方議會、國會、內閣制,這些改革岳雲才能順利地推進下去,並搞得有聲有色。相對來說,他面對的最大問題卻是來自於皇帝趙琢的“野心”。

其實就一個封建社會的皇帝來說,他要求掌握大權,把朝政控制在自己手中,這本算不上是什麼野心。但西方君主立憲制國家的改革,就在於由選民選舉產生的議會,與掌握行政權的世襲君主分享權利。然後再進一步過渡到君主成爲“虛君”,行政權也轉移到由議會多數產生的首相及內閣手中。

岳雲以一個“權臣”的身份,任了首相之職,卻是正好兵不血刃地實現了這一過程,這也讓他心中頗爲得意。可是,這在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觀念中,卻是屬於大逆不道之事。雖然這些規定已經作爲法律頒佈實施,但民間的阻力卻是很大。這也是議會至今也僅是一個評論機構,而不是真正的,具有干涉政府權力的那種實權議會。

所以,岳雲本來並不想就此廢去趙宋皇室,這樣就能把皇帝是“虛位君主”,首相是實權人物的這種西方議會制度很好地貫徹下去。

在岳雲看來,如果由自己這樣一個強勢人物登基稱帝。無論自己再怎麼小心放權,都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強皇權。

但是,岳雲的這種行爲,卻又在不經意間給自己埋下了禍根。歷史上,像他這樣掌握重權,而又沒能最後稱帝的權臣,最終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岳雲其實內心也很害怕,但心自己有一天去世了,現在爲民主努力的一切會在新皇帝的集權統治下灰飛湮滅。所以,在矛盾與不安中奮力掙扎的他,便將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對外征戰之中。

希望能通過征服南洋,降服日本、影響高麗,北伐金國的戰功來增強自己的地位與威望。並着力培養自己的繼承者。希望即使以後自己去世了,或者不在任了,新的首相依然能夠把這一傳統貫徹下去。實現不流血的革命。將中國從封建社會過渡到民主的資本主義社會。

然而,現在看來這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趙琢以前老老實實,是因爲沒有機會,而這次自己受傷昏迷,他便立刻企圖奪回皇權。而附從他的大臣和人員之多,也超出岳雲的想象。讓他不得不考慮,自己以前的作法是不是錯了?過高地估計了民衆心中對民主的嚮往。

岳雲這時又想起後世的一些網站論壇中,有人就曾說過,中國人就喜歡當臣民,不喜歡當公民。不光是奴性的問題,還有惰性的問題。如果當公民,象美國那樣,就得爲國家的政策煩惱,因爲你也是國家的一份子,也要參於到國家的政策法律制訂中去。而如果當臣民,則這一切都跟你無關了,你只需安心工作生活就行了,國家的大事自然有官員和統治者去思考。

如果自己真的要在中國實現民主制度,會不會存在着水土不服的問題呢?這也是他內心掙扎的一個因素。

“好吧!師師,回到臨安後,我和万俟卨、薜源、王童他們商量一下吧!”岳雲嘆了一口氣道。

五天後,岳雲終於率領着三千背嵬軍鐵騎回到了臨安。鞏月漓、李雨柔、黃秀麗和趙瀅兒等衆女見到他都喜極而泣。

岳雲趁機將李師師救了他的經過,含含糊糊地說了出來。衆女都是過來人,見兩人之間神態親怩,李師師更是俏臉羞紅,哪還不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換在以前,只怕衆女就算是同意,也要好好批評他一番。但如今見他重傷未愈,好不容易纔死裡逃生,朝中又發生瞭如此大的變故。哪有心思再跟他計較。倒讓岳雲逃過了一劫。

而回到自己府上之後,大批官員便來拜見他,尤其是那些當日在宴會中沒有馬上表明自己立場的官員,見識到万俟卨的鐵血手段,狠辣作風后,更是嚇得戰戰兢兢,擔心岳雲回來之後秋後算帳,於是連忙急着來漢王府表忠心。

岳雲也知道自己不能矯枉過正,如果要稱帝,眼下正是收買人心的時候,自然是好言安慰了一番,表示他們只要效忠於自己,就絕不會爲難他們。

這批官員自然是感激涕零,表示如果在皇帝和漢王之間只能選擇一個效忠,他們一定會選擇漢王。其中更有幾名膽大的官員,乾脆上表勸他稱帝,並慷慨激昂地說趙氏子孫不得人心,不配坐天下,只有漢王才能恢復漢家正統,揚漢人聲威。

岳雲卻是微微一笑,給他們來了個不置可否,作出一副神秘莫測的姿態。讓這些官員丈二摸不着頭腦。

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62章 海島驚變第810章 準備對遼開戰第637章 德蘭之戰(中)第81章 兇手是誰?第73章 定址琉球第515章 一國三帝第248章 宣撫司的變動第60章 反擊第491章 老臣出馬第198章 醋罈子翻了第275章 殿試(下)第7章 要人不要錢第380章 千鈞一髮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176章 寡婦上門是非多第296章 攻島計劃第781章 沙河之戰的序幕第281章 水師的危機第143章 緊追不捨第169章 決戰小商河(十)第445章 臺海大戰(下)第298章 秘密換比武第145章 伏擊(上)第10章 羣體性上訪第730章 趙琢之死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540章 巴東之戰(上)第103章 入城赴宴第101章 當機立斷第328章 敵人的陰謀第175章 美麗的寡婦第755章 曼德勒攻防戰(六)第481章 黃金兩年的發展第669章 南洋的戰事第177章 牆倒衆人推第522章 彭澤大戰的序幕第579章 完顏亮的要價第295章 再見楊月第827章 成吉思汗的父母親?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391章 上京十三釵第294章 又起波瀾第703章 拯救大帥岳飛第372章 鬧劇的開國大典第169章 決戰小商河(十)第783章 沙河之戰(中)第35章 楚州的逆流第296章 攻島計劃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487章 採石磯之戰第598章 皇宮劇變第363章 太宰府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655章 遼國公主來了第86章 襲殺蕭毅(下)第256章 青龍逞威第688章 騷擾戰第383章 擔任赴金副使第88章 中原民衆請願團第239章 葫蘆谷之戰(八)第364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475章 臺灣軍事學院第583章 万俟卨的突襲第512章 再遇黃秀麗第768章 德州光復第767章 德州之戰(下)第126章 韓常的對策第514章 六親不認的万俟卨第280章 欲哭無淚第159章 危機乍現第39章 突襲(中)第393章 營救韋太后的難題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734章 是否稱帝第434章 席間驚變第709章 調虎離山第794章 銀鈴的要求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353章 明升暗降第511章 德昭朝廷第605章 岳雲的三項條件第475章 臺灣軍事學院第136章 汴京之戰(三)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382章 驚魂未定第725章 救治岳雲的方法第82章 定計報復第328章 敵人的陰謀第680章 紇石烈志寧的佈置第436章 離別前的纏綿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558章 九嶺鎮之戰(九)第612章 絕世尤物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