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見張憲

岳雲眯起眼睛一看,只見這騎士年約二十八九歲,頭上戴着一頂金色頭盔,身穿一身紅色的鎖子甲,胸前還有一個明晃晃的護心鏡。手持一柄虎頭鏨金槍。看上去相貌堂堂,白麪短鬚,一雙丹鳳眼炯炯有神,眉宇中透着一股精明強幹的神情。

嶽雷見到此人,卻是驚得立刻從石頭上站了起來,拱手行禮道:“張憲大哥,您也來了?”

岳雲這時也是微微一驚,他從腦海中搜索出前世瞭解的情況。看來這就是岳家軍中的二號人物,前軍統制張憲了。

歷史上,岳雲十二歲時就參加了岳家軍,當時就編在張憲的前軍之中,而在調任背嵬軍統制之前,岳雲就是前軍的十名統領之一。兩人關係一向很好。

而張憲也是岳飛的部將中唯一一個和岳飛、岳雲一起在風波亭被斬的(其他的岳家軍將領大都是被貶職或流放),可謂是岳雲的難兄難弟了。

岳雲也連忙起身行禮,此時張憲卻連連擺手,笑罵道:“應祥、發祥(嶽雷的字),你們勿須多禮……都是自家兄弟還這麼多繁文縟節幹什麼?”

說罷,他略微停頓了片刻,然後又說道:“應祥,元帥叫我來通知你去帥帳,說有要事商議……”

說到這裡,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也略微顯露出一絲敬意,“聽元帥說,這次你竟然獨自說服了曹公公,讓他同意向朝廷上奏,以護送百姓爲由延緩一個月再撤,實在讓我大爲嘆止。元帥亦在我面前大大誇將了你一番呢。”

“哎,循禮(張憲的字)兄,小弟有什麼功勞啊?我不過是見百姓困苦,一時不忍,徑直便領了幾名百姓去找曹公公訴說了,未曾想到百姓的悲慘遭遇讓他甚是震動,竟然同意上奏此事了。實在讓我也有些驚訝呢。”岳雲訕訕地說道。

“嗯,應祥,感覺你這次康復後,比以前要聰明多了,以前的你就完全是個棒槌!呵呵……我們速度去帥帳吧,不然元帥要等不及了!”

張憲微微一笑。他隨即便招呼岳雲也上了馬,然後兩人一起向中軍帥帳處奔去……

“循禮兄,父帥這麼急急忙忙的叫我們,究竟是有何事商議啊?”一路上,岳雲不禁忍不住問道。

“據說是和大軍南撤及糧食問題有關。近幾日來,附近幾地到朱仙鎮的百姓越來越多,應是我軍即將南返的消息已流傳出去。百姓擔心我軍走後又遭金軍荼毒,想和我軍一起南返吧……唉!”張憲不禁感嘆道。

岳雲聞後也是一陣無語,兩人就這樣沉默着趕路,不多時便到了中軍帥帳。

兩人一起進入帥帳後,只見大帳內已經擺了二十多張灰漆的行軍椅子,每張椅子前均有一張小桌,上面端放着一碗熱氣騰騰的蓋碗茶,而在每張椅子上都坐着一名岳家軍的各軍統制,現在已經來了約十來人。

這些統制坐在椅子上,一邊喝着蓋碗茶,一邊卻是在竊竊私語。他們看到岳雲和張憲進來,均紛紛點頭微笑示意。

而在大帳正前方,岳飛正端坐於此,他身旁一名文士模樣的軍師,正在和他商談着。

岳雲這時方仔細打量了一下岳飛,雖然之前在接十二道金牌時他也見過岳飛一面,但那時他纔剛剛穿越而來,腦子渾渾噩噩的,根本沒注意看這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究竟長何樣子。

只見面前的中年男子皮膚白淨,濃眉大眼、鼻直口方,國字臉,留着幾綹長鬚,相貌甚是威武,黑白分明的雙眸正仔細地看着自己。他戴着一頂精鐵頭盔,身披一身白鐵鎖子甲,在這鎖子甲的正中間還有一個明晃晃的護心鏡。他只是氣定神閒地坐在大帳內的一張椅子上,卻自然有一種統帥大軍多年的凜然氣度。

看着岳雲和張憲上前行禮,岳飛才微微露出了一絲微笑,他和藹地對兩人說道:“雲兒、循禮,你們坐下吧。”

待親兵給兩人搬來椅子坐下後,一名頭戴綸巾、身穿鶴氅,面色白淨,下巴上長着五綹長鬚的中年文士方說道:“元帥此次叫大家來,亦是事出有因,近日,穎昌、偃城、鄭州、陳留一帶的百姓均遣人到我軍中,要求隨大軍南返,最近兩天,已有不少百姓留滯朱仙鎮上,意圖於月隨軍撤退。只是,隨行百姓增多之後,我軍準備的時間亦將會增加許多,一個月的緩撤期已是遠遠不足。況且如若百姓隨我軍南返,糧草短缺之窘亦讓我軍左右爲難,據下官的估算,僅上述四地的百姓人數就達二十餘萬,且近日還在不斷增加中。眼下尚未秋收,百姓的存糧亦大多被金軍劫走。如百姓隨我軍撤走,糧草問題勢難迴避。此事如何應對,還請大家一起商量斟酌。”

岳雲看着這一臉精明,宛如諸葛亮再世的中年文士,心知這就是岳飛的軍師,行營後護軍參議官李若虛了,他的弟弟就是在靖康之難時,隨徽宗皇帝被擄到金國,因怒斥金國大太子粘罕被殺的吏部侍郎李若水。

在歷史上,此人是岳飛的第一智囊,爲岳飛出謀劃策多年,岳家軍的後勤供應,內部調拔運轉的很多工作都是他的功勞。

李若虛說的情況,在座的岳家軍將領都有所耳聞,這些天來,附近城鎮的百姓在得知一個月後岳家軍就將撤離,且朱仙鎮的百姓已決定隨同南返的消息後,紛紛扶老攜幼來到岳家軍大營,要求一起隨軍同返大宋,免遭金軍欺壓蹂躪。

現朱仙鎮內外的各地百姓越積越多,人數已達數萬人,按這個趨勢,一個月後甚至可能突破二十萬。這可是件很棘手的事。

衆將皆知,帶這麼多百姓南返,會給岳家軍帶來不小的麻煩,如遇金軍趁機進攻,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將會成爲岳家軍極大的包袱和拖累,他們一旦混亂逃跑,就會衝散岳家軍的陣形,影響戰鬥。

況且就算金軍不來進攻,這麼多人的吃飯及安置也是一個大大的難題。可以說,單憑岳家軍本身是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

不過,若要不理會此事,立馬南撤,又和岳家軍長期以來的立軍宗旨相違背。

岳家軍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光復中原,解救受金人欺壓的漢人百姓,現在北伐不成,飽受金人欺凌的漢人百姓要求一起隨軍南返,豈能對這些一心歸宋的百姓坐視不理,只管自己一溜煙跑掉。

這時,那脾性暴烈如火的牛皋當即便叫道:“元帥!這種情況俺們還撤什麼啊?馬上就秋收了,要撤也是等秋收後再撤啊!這段時間正好留給百姓處理變賣田宅財物。不然,大夥兒沒飯吃,餓也餓死了,還如何走路啊?”

牛皋的話音剛落,李若虛卻輕搖摺扇道:“牛將軍此言差矣,現雖糧草緊缺,但只需後方能及時運來糧食,卻也不算太過爲難之事。眼下最大之難題還是撤軍期限太緊,百姓有的要收拾家中細軟,通知親朋好友,有的甚至還想遷墳、變賣田宅。這些雜七雜八之事可不是一月內就能完成的。如若我軍超過一個月的期限還未撤回鄂州,就會落下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徒送把柄於朝中奸臣。亦讓元帥難以自處!依下官之見,不如先行撤軍,至於百姓南返及安置之事,恐怕只有暫且推後一步了。”

李若虛的一番話,除牛皋等幾個脾性暴躁,性格魯直之人,大多數將領都點頭稱是。他們雖然也不願撤軍,但在不撤軍就會落個“抗旨不遵,不聽號令”的罪名時,他們還是願意選擇遵守聖旨的,雖然當地的百姓們也令人同情,但這卻不足以讓他們去冒違抗聖旨的風險。

但衆人都沒想到的是,這時岳飛卻臉色沉重地說道:“收復中原,解救百姓乃是嶽某一直以來的心願。現官家的旨意雖要執行,但嶽某又豈能眼見百姓因我等撤軍而再陷於金人之手?我軍定當待百姓準備妥當之後,再行南返之事!”

衆將領這時一聽都呆住了:違抗官家十二道金牌傳來的軍令和聖旨可是殺頭的大罪啊!元帥昏頭了?

第572章 最是難消美人恩第820章 漢遼合併第240章 葫蘆谷之戰(九)第754章 曼德勒攻防戰(五)第678章 誓師北伐第830章 收了成吉思汗的母親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105章 宴會驚變(上)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307章 邀請參賽第395章 暗有隱情第324章 大賽結束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574章 燧發槍的研製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281章 水師的危機第485章 臨安的應對第173章 神秘信件第507章 臨安光復第806章 吞併日本第830章 收了成吉思汗的母親第710章 紇石烈志寧的挑戰第766章 德州之戰(中)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302章 手按《古蘭經》發誓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786章 岳飛得救第716章 陰謀與角逐第56章 楊幺之妹第452章 糾結的李家第399章 引發嫉恨第44章 新式柺杖第714章 岳雲的傷勢第137章 汴京之戰(四)第675章 北伐會議(下)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619章 世上第一份報紙第336章 反擊蔡家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446章 出兵決議第277章 雙喜臨門第317章 兩女暗鬥第808章 女兒嶽念雲第456章 營救前夕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155章 赴遼廷議(下)第357章 薩摩藩第186章 潛入府衙第351章 臺灣的管理體制第201章 走上正軌第388章 有理有節的勝利第561章 雙方的無奈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378章 歹毒的陰謀第37章 完顏宗敏的擔憂第498章 完顏雍起事了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365章 劍指安南第515章 一國三帝第772章 漢奸紅貓第256章 青龍逞威第641章 南洋都督府第705章 金軍來襲第718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上)第642章 万俟卨的大麻煩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38章 突襲(上)第83章 三返楚州第695章 秦熺獻計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第473章 去金國當人販子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727章 收了李師師第822章 中華帝國的體制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803章 遼國女帝第464章 海外都護府的體制第323章 詩詞較量(下)第773章 秦檜逃逸第801章 耶律普速完的決斷第535章 初戰巴東(上)第637章 德蘭之戰(中)第773章 秦檜逃逸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294章 又起波瀾第529章 彭澤之戰(六)第362章 租借協議第330章 激戰薩摩藩艦隊第209章 使節團被劫持第85章 襲殺蕭毅(上)第601章 趙構之死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83章 三返楚州第310章 趙構召見第342章 四處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