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穎昌光復

當夜,岳飛就挑選了數十名弓弩手,將寫着謠言地書信綁在箭桿上,從四面八方射入穎昌城中。

果然,第二天一早,穎昌城中就謠言四起。不管是女真士兵還是漢人士兵,還是城中居民,皆一傳十,十傳百,紛紛議論穎昌守將崔洪傑已生反叛之心,暗中勾連宋軍,準備接受岳飛招降。於是,穎昌城中立刻人心惶惶。

崔洪傑聽到了這些謠言,頓時氣得暴跳如雷,正在此時,岳飛卻故意帶着親兵來到城下不遠處,以長槍指着城上笑道:“我軍主力不日將全到,穎昌城破之後!本帥定當向朝廷稟報,爲將軍記頭功!”

這時,崔洪傑正站在城頭上督戰,看到岳飛居然大搖大擺地來到城下,然後叫出如此言語,又回頭看到四周部下都露出狐疑之色,有些女真將領已經在竊竊私語,想必說的都不是什麼好話。

他心中頓時勃然大怒。暗忖這岳飛着實狡猾,竟然想出這等離間之計。於是,他便決定開城出去大殺一陣,以洗刷自己通敵的罪名,這樣即使戰敗,也能落個清白之身,免得連累自己家眷。

片刻之後,崔洪傑就命人打開城門,領兵出擊。

當然,他還是長了一個心眼,沒有全派出去,只帶領了三萬人。

而此刻,岳飛於城南列陣迎敵。

崔洪傑挺槍縱馬過去,指揮大軍向宋軍掩殺過去,雙方交戰了不久,岳飛便下令撤退。

崔洪傑以爲宋軍怯戰敗退,便率軍緊追不止。趁着這個機會,李顯忠和嶽雷分率屬下人馬。從東、西兩個方向急速殺出,直逼穎昌城下。截斷了崔洪傑的退路。

崔洪傑見自己中了埋伏,心中大驚。眼看回師已經來不及了,便橫下一條心,領軍奮力向前猛衝,希望可以殺死岳飛。認爲如此一來,敵軍必敗。

崔洪傑也算是驍勇善戰之輩,手下的三萬金軍也是全力拼殺,讓以新兵爲主的岳家軍還有些陣腳鬆動。

就在這時,嶽霖、嶽震、嶽霆三員小將。身着白盔白甲,手持長槍全力殺出,厲聲喝道:“岳家小將在此,金賊休得倡狂!”

崔洪傑見這三人。險些驚得從馬上跌下來。因爲他們的相貌,與岳雲極象。不過他隨即反應過來,這應該是岳雲的三個幼子。

他頓時大喜道:“大家一起上!殺了岳飛的兒子。岳家軍必然慌亂!屆時我軍便能反敗爲勝了!”

於是,數員金將立刻擁了上來,與嶽霖、嶽震、嶽霆等戰作一團。

而此時,岳飛見戰鬥到了關鍵時刻,便手持寶槍,兩腿挾着戰馬。一陣風似地殺入了金軍陣中。

他手中的寶槍如蛟龍出洞,上下飛舞。每一槍都奪去了一員金將的性命。

此槍已經久未飲血,此時飽飲女真人的鮮血,槍身上都映出了淡淡紅光。岳飛在敵陣中來回衝殺,所過之處,無不披糜。金軍無不望風而避。

宋軍將士眼看主帥奮不顧身,捨生忘死,衝鋒在最前面,均士氣大振。他們感動之下,個個精神振奮,奮力殺敵。直殺得金軍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李若虛在後面看得真切,生怕岳飛父子一時大意有失,立刻急中生智,叫來數百名親兵,讓他們衝入戰場中大聲呼喊:“已經殺死了崔洪傑!崔洪傑已然伏誅!”

宋軍一聽,頓時感覺勝利在望,砍殺起來也分外賣力了。

而金軍士兵聽說主將已被殺死,也不知是真是假。軍中立刻便有些人心惶惶,開始向後退去。

此時,李顯忠和嶽雷的軍隊早守候在穎昌南城門處,見金軍敗退下來,立刻大喝一聲,率軍迎了上去,奮力斬殺。

一時之間,順昌城外,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草地皆被鮮血染成了紅色,空氣中皆迷漫着一股血腥的味道。

正在激戰中的崔洪傑,看到自己的人馬敗退,而他的兩員偏將也被嶽霖和嶽震殺死。現在三員小將皆圍着他廝殺,成了三英戰呂布之局。

孤掌難鳴的他只好拔轉馬頭逃回城中,但奔到城下,卻見城外盡是宋軍,金軍已經四下逃散,他原本打算跟隨敗兵向北逃去,卻被嶽霆追上一槍擊斃。。

岳飛一邊命嶽雷和李顯忠二人追擊,一邊下令趁勢攻城。穎昌守軍見己方主將已經戰死沙場,亦是無心守城,在城中放了一把火,便打開北城門逃走了。

岳飛連忙率軍進城滅火,同時又讓嶽霖、嶽震、嶽霆三人領軍追擊。直殺得金軍哭爹叫娘,一潰千里。

攻克穎昌之後,岳飛臉上勝利的喜悅卻並沒有存留多久,因爲他發現,城內的糧倉已經被燒燬了,糧食顆粒未存,而城中的居民卻有八萬多人,他們只有十餘天的口糧了。

這樣一來,攻克穎昌之後,並沒有緩解軍中的糧食危機,反而背上了更大的負擔。

岳飛在和衆將商量之後,便決定孤注一擲,索性攻打汴京。

如果能夠趁勝攻克汴京,一來城中定有不少存糧,二來可通過運河,將糧食從江淮一帶運過來,比現在從陸路用大車運輸方便不少。

而金軍的主將白彥敬則親率十萬金軍出汴京,在城南四十五里處的朱仙鎮紮下大營。擺出了一付要禦敵於汴京之外的架勢。

面對金軍僅次於紇石烈志寧之後,排名第二的名將白彥敬。岳飛亦是十分謹慎。而白彥敬面對金軍眼中的噩夢岳飛,更是小心得不能再小心了。

雙方皆在朱仙鎮高築壁壘,深挖壕溝,擺出一副嚴密防守,不給對方可趁之機的架勢。這樣的相持戰,無疑是對金軍極爲有利的,因爲他們並不缺糧。

而宋軍就有些耗不起了,中路軍的糧食原本還夠吃兩個月,但隨着光復區的擴大,多出八萬多張嘴後,他們僅夠吃一個月了。

就在岳飛考慮,要不要撤軍之時,卻突然傳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西路軍取得了重大進展。張憲和虞允文攻克了洛陽,並得到了大批糧食。RQ

第195章 成立情報部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720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下)第574章 燧發槍的研製第295章 再見楊月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364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100章 襄陽驚變第89章 遞交萬民書第610章 春韻樓的難處第185章 月漓的本領第76章 預談判第89章 遞交萬民書第831章 處斬秦檜第218章 風雨欲來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172章 戰後安排第710章 紇石烈志寧的挑戰第369章 收穫頗豐第186章 潛入府衙第24章 定計(下)第811章 遼國的局勢第741章 日本問題第653章 抓捕吳東林第142章 汴京之戰(九)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777章 嶽震之死第404章 新的計劃第144章 說服義軍第694章 秦熺見駕第356章 石見銀山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462章 海外都護府第792章 完顏亮的垂死掙扎第806章 吞併日本第737章 國號大漢第710章 紇石烈志寧的挑戰第146章 伏擊(下)第501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二)第453章 幾方較力第428章 打進皇宮去第705章 金軍來襲第685章 宋金大海戰(三)第613章 橫插一槓子第512章 再遇黃秀麗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695章 秦熺獻計第19章 搜索運河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775章 紅貓的奸計第645章 賢內助第98章 競拍秀麗第377章 遼夏大戰的序幕第14章 文人與商人第127章 刁蠻的銀鈴公主第441章 風雨交加的臨安第203章 鞏家莊之行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716章 陰謀與角逐第530章 吳璘的煩惱第452章 糾結的李家第11章 朱仙鎮?難民營?第632章 黎元雄的交待第373章 “呂宋國”的覆滅第774章 蕩婦嶽小釵第374章 呂宋州成立第514章 六親不認的万俟卨第763章 金國的困局第387章 難以善了第358章 劉光世赴任第373章 “呂宋國”的覆滅第46章 說服虞允文第695章 秦熺獻計第330章 激戰薩摩藩艦隊第220章 改變歷史的決策第358章 劉光世赴任第633章 第一道關隘第412章 潼關之戰(三)第49章 秦家公子第305章 商場如戰場第91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下)第15章 巧遇虞允文第567章 晉封漢王第345章 迎戰會議第489章 趙構退位第498章 完顏雍起事了第97章 救人也要講究技巧第698章 張憲的重大進展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509章 與趙琢攤牌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681章 金軍的空城計第616章 對簿公堂(下)第68章 真假金使第294章 又起波瀾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328章 敵人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