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新科舉考試

在談判暫告一段落之後,岳雲回到了首相府召開了內閣會議。

在他去四川賑災的這段時間,朝中九部運作倒也正常,除了一些特別緊急重大的事情九部尚書沒有擅作主張外,其他日常雜事都自行處理了。

“今天算是召開我從四川回來後的第一次內閣會議,這段時間各部可有什麼緊要的事情?”岳雲坐在首相的主位上,目光掃視了一下在座的衆人後問道。

“漢王,禮部有事稟報!”範同說道。

“範大人請直管言來!”岳雲擡手示意道。

範同這時向坐在他身邊的朱熹使了一個眼色,示意由他來彙報。

年輕的朱熹亦是第一次參加這種高層次的內閣會議。表情不禁有些緊張。

岳雲微笑着向他投過一個鼓勵的眼神,柔聲道:“朱熹,不用害怕,聽說你在主持新科舉考試時,可是一點也不緊張的,很多人還說你搞得挺不錯呢!”

朱熹聽到岳雲鼓勵的話語,心緒也漸漸平靜了下來。他清了清嗓子道:“回漢王,下官要彙報的事正是和新科舉考試有關!”

“哦?那請講吧!嶽某對新科舉考試的情況也很感興趣呢。”岳雲聽聞之後,也來了勁。

朱熹於是定了定神,朗聲說道:“本屆新科舉考試經過春季的鄉試、夏季的省試,和秋季的殿試之後,現在已經全部結束,錄取了狀元、榜眼、探花。禮部對於殿試總榜的前一百名均給予了獎勵……”

頓了一下後,他又說道:“當然,按照先前的規定,這總榜的名次,只是給予金錢和物質上的獎勵,對於他們將來的職位並不涉及。例如此次科舉考試綜合排名第一的狀元名叫陳元,是陳規大人的公子。他所長者,乃是算術及火器製造。如若讓他按舊科舉考試的狀元那樣安排,外派當一知府。就明顯不合適。所以,經與吏部薜大人和軍部的張大人商議,將陳元安排在軍部與工部聯辦的火器研發局擔任研究員……只不過。工部卻有不少人爲此不滿……”

陳規這時卻是鼻中冷哼一聲道:“那些人的胡言亂語,朱大人完全可以不予理睬,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犬子只是僥倖奪得狀元而已,怎麼可以一來就當什麼大官?”

“哦?究竟是怎麼回事?工部之人有何議論?”岳雲眉頭一蹙道。

朱熹望了陳規一眼,方小心翼翼地說道:“按照本朝以前科舉的慣例,狀元、榜眼、探花都是要任官職的。所以工部的一些官員認爲,陳元作爲狀元,也應該在火器研發局任個一官半職,而不是從最基層的研究員作起。”

岳雲聽後,方如釋重負。暗忖感情是這麼回事啊。他於是說道:“這事其實也好解決,我大宋早就在官職體系上有三套等級。差遣、職務和官品。陳元只是差遣上較低,僅是研究員而已,但可以在職務上和官品上動點腦筋,想辦法弄高一點吧。對於科舉考試中成績較好者。就算不能任官職,也不能讓學子們覺得考好考差一個樣。回頭薜源你們吏部會同範大人的禮部商量一下,就新科舉考試的成績優異者,如何定品階和待遇,擬定一個草案出來!”

薜源和範同連忙點頭稱是。

岳雲這時又向朱熹問道:“新科舉考試中,還有什麼問題沒?”

朱熹忙答道:“當然還有。不過卻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有的考生長年一直讀的四書五經,這次卻設了行政、工藝、軍事、商業、農業、文學等等諸多科目,讓他們感覺有些難以適應。他們之前的所學,只適合去考文學那一個科目,可這個科目出來的人,都是安置在文學院,負責爲民衆寫小說、詩集的。和他們原本想象的當知府縣令等官職,差別太大,所以有些不滿呢。”

岳雲聽後,卻是有些得意,新科舉考試中按考試科目不同,考生的出路就不同。這也是之前他和朱熹定下的調子。一般文人蔘加科舉都是想當官。而德昭朝廷目前也的確需要補充大量官員。但如果想當官員卻只有去考行政這個科目。

李雨柔聽後也是有些好奇道:“那他們爲什麼不去考行政這個科目呢?”

朱熹聽聽,苦笑道:“王妃,他們有很多人也參加了行政科目的考試,但對於考題的設置卻有很大的不滿和異議,這次新科舉考試,行政科目不考《論語》,不考四書五經,卻出些稀奇古怪的題目,讓他們無所適從。”

何鑄聽到這裡,也插話道:“漢王,老夫雖是監察部的人,按理說不應該插手禮部之事,但亦覺得這次行政科目的考試題目有些離譜啊!俗話說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可這次主要用於選拔官員的行政科目考試卻根本不考《論語》……而且,不僅是《論語》不考,四書五經皆被排除在外。卻考了一些偏題,這樣是大大的不妥啊!”

岳雲忍不住笑問道:“何大人,有何不妥呢?”

何鑄忙舉例道:“比如,那行政科目考試第一題便是:‘國家和皇帝誰更重要?當皇帝的決定會損害國家利益時,是否要執行?’自古以來,國家和皇帝本爲一體,可這題目卻似要把國家和皇帝對立起來,豈止是不妥,簡直是大逆不道啊!”

朱熹臉色有些尷尬,這題目可是岳雲提醒他加入的。目的就是判斷參加行政考試的學子是那種傳統的只知忠於宋朝皇帝的人,還是接受了新思想,認爲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纔是應該維護的最高的目標的新興文人。

何鑄這時又吹鬍子瞪眼道:“此外,後面那些題目也一樣有些離譜,過於細節化了。比如第五題是:‘如果你是一名縣令,州府下達的稅收任務難以完成,此時你應該如何應對?’……又比如第十八題:‘如果你是一名通判,遇上以下案子,該如何判案……’甚至還有一些涉及到救災、盜匪方面的事。這些事務只有等他們任職之後,才能慢慢學會。可如今在新科舉考試中就出現了這些題目,讓這些從未當過官員的文人如何知道啊?”

岳雲卻是搖頭道:“何大人,你說的情況嶽某卻是不贊同,他們既然想當官員,那就應該明白這些事情該如何做。如果讓他們上任之後再慢慢去適應,那還考試選拔幹什麼?任何一個能提筆寫字的人,只需要熟悉一段時間都可以幹下來了。所以想當官,就必須有比普通人更強的協調能力和應對複雜事務的能力。當然,如果他們想考試取得好成績,可以進臨安學院的行政系去好好學習一下。明白在新時代官員應該做些什麼,應該瞭解多少知識,這纔是他們需要走的途徑。”

他還想再申辨一番,薜弼卻衝他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何鑄想了一會,嘆了一口氣,方沉默不語了。rq

第817章 悲壯的勝利第307章 邀請參賽第755章 曼德勒攻防戰(六)第346章 海盜雲集第140章 汴京之戰(七)第412章 潼關之戰(三)第38章 突襲(上)第363章 太宰府第308章 臨安花魁大賽的運作第100章 襄陽驚變第448章 營救岳飛的計劃第92章 王氏的陰謀第642章 万俟卨的大麻煩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246章 藩鎮協議第5章 爲民出頭第85章 襲殺蕭毅(上)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50章 懲治秦熺第270章 堂審開始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577章 吳璘的真實身份第801章 耶律普速完的決斷第419章 救出韋太后第395章 暗有隱情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105章 宴會驚變(上)第48章 假山裡的少女第31章 各有算計第304章 見到“春哥”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548章 涪江之戰(中)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656章 棘手的耶律普速完第243章 混亂的臨安城第90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上)第304章 見到“春哥”第199章 憂傷的誤會第157章 另類的救人方法第56章 楊幺之妹第112章 反被將了一軍第690章 宿州之戰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636章 德蘭之戰(上)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140章 汴京之戰(七)第507章 臨安光復第552章 九嶺鎮之戰(三)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582章 朱熹的見解第497章 以水制勝(下)第826章 遇上搶親第269章 事情鬧大了第535章 初戰巴東(上)第552章 九嶺鎮之戰(三)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381章 翻雲覆雨第804章 日本大亂第427章 漢城危機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475章 臺灣軍事學院第215章 朝廷的決議第524章 彭澤之戰(一)第62章 海島驚變第673章 北伐前的準備第194章 約法三章第395章 暗有隱情第783章 沙河之戰(中)第713章 岳雲遇刺第511章 德昭朝廷第367章 與源義朝的周旋第510章 趙琢登基第791章 愛恨情仇第646章 辛棄疾出現了第253章 又見雨柔第513章 清風茶樓第653章 抓捕吳東林第716章 陰謀與角逐第607章 引發圍觀第269章 事情鬧大了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646章 辛棄疾出現了第617章 宣判結果第143章 緊追不捨第150章 曖昧的“棍子”第310章 趙構召見第728章 宴會的異常情況第177章 牆倒衆人推第537章 初戰巴東(下)第584章 趙構的陰謀第675章 北伐會議(下)第785章 慘烈的勝利第184章 月漓來了第32章 一項美差第589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上)第413章 潼關之戰(四)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15章 巧遇虞允文第537章 初戰巴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