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地方官員的苦衷

白理這時也豁出去了,他唉嘆道:“我們縣收稅是定了指標的,完不成稅收任務,來年就要評定爲不稱職,連續兩年不稱職就要免去職務。但向農民收稅已經不可能了,朝廷免了農業稅,於是便只能向商人收取。但商人現在卻是可以自由流動的,我們這裡如果收得重了,查稅狠了,他們便會跑到鄰縣去,成了別人的稅源。逼得我們不得不出臺一些優惠政策,拉攏商人。您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還敢去得罪那些本土大商人啊?”

王圭也叫苦道:“是啊!漢王,我們也知道官商勾結是大忌,可現在的情形,早已不是商人討好我們的時候了,是我們需要討好商人的時代了。就象今天這件事,如果您不來,我們恐怕多半會作出偏向楊全的判決。一來他準備的證據充分,證人都收買好了,二來他是本地的海商大戶,納稅額佔本縣的四分之一,我們根本得罪不起,倒也不全是畏懼您是他的堂妹夫之故。”

岳雲顯然沒想到這裡面還有如此複雜的原因。並不單純是這兩人想趨炎附勢,畏懼權勢。

他於是沉思了片刻,方問道:“那對此情形,你們可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

“這……如果朝廷不下稅收任務,那我們就不用如此害怕商人了……”白理望了岳雲一眼,小心翼翼地說道。

岳雲一聽,愣了一下。方笑罵道:“你們竟然會給自己卸擔子,稅收如果不按預算收上來,財政立刻便會出現赤字,到時不要說北伐,就連你們的工資都發不起了。腦筋再怎麼動也不能動到那上面去!”

白理也知道自己出了個餿主意,連連稱自己糊塗了。

就在衆人有些愁眉不展之時,黃秀麗卻柔聲道:“嶽大哥。其實,我覺得如果這件事能讓全餘杭城的人都知道,想必就好處理了!”

“哦?秀麗。此話怎講?”岳雲心中好奇道。

黃秀麗抿着嘴兒一笑道:“嶽大哥,你忘了你八年前搞的那個什麼‘中原民衆請願團了?’當時弄得全臨安,甚至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原本想置百姓於不顧,驀然撤軍的。也因此有所顧忌,被迫同意緩期撤退,並讓嶽元帥帶着中原百姓南返荊襄……

頓了一下後,她俏臉露出一絲嫵媚之色道:“如果這件事也是全城百姓都知道,必然就會十分同情辛公子和曹姑娘,說不定臨安府也會關注此案。在這種情況下,楊全也不敢再強迫兩位大人違背事實,作出有利於他的叛決。畢竟在衆目睽睽之下搞冤假錯案,可是會引來公憤的。這樣一來。白大人和王大人身上的壓力小了,楊全也不敢再驕橫跋扈了。老鴇和那兩個楊全的狐朋狗友也要考慮一下,作這種大案僞證的後果。屆時,恐怕不用上級出面,此案就會水落石出了!”

衆人一聽。均眼睛一亮。岳雲亦是一拍腦袋道:“對啊!這不就是輿論監督嗎?我怎麼給忘了!”

“輿論監督?什麼意思?”衆人聽見這個新名詞,均有些詫異。

“秀麗!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那就是辦一份報紙,向全臨安……不,全天下定期發佈,介紹朝廷的重大決策和公告、社會要聞、熱點事件。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等等大家感興趣的內容。象辛政和曹倩遇到的這件事,完全就可以寫進熱點事件去,引起大家關注,這樣一來,案子審理的公正性就得到了保證。而不論是官員還是商人,也會因擔心自己胡作非爲而上報,成爲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有所收斂!”岳雲一臉興奮地輕拍黃秀麗的香肩說道。

黃秀麗正眉頭微蹙,仔細回味他說的一大堆新名詞時,白理和王圭聽聞之後,卻已經頗有興趣地討論起來。

“聽漢王說的,這種報紙似乎類似於朝廷原來的詔告和檄文!”白理自言自語道。

王圭卻立刻反駁道:“這可不一樣!要定期發佈的話,就和詔告不相同了,詔告和檄文都是發了一次就沒了!”

“秀麗,這事就交給你辦了!”岳雲微笑着說道。

“我?”黃秀麗用那嫩蔥般的玉手指着自己驚訝地說道。

“是啊!我看身邊的人中,就只有你能領會到這個意思!換其他人去搞,我怕又搞成個定期詔告了!”岳雲嘿嘿一笑道。

黃秀麗見心上人如此器重自己,芳心也是暗喜,不過一想到這工作的難度,不禁就柳眉微蹙道:“嶽大哥,可這什麼‘報紙’如何搞法,我完全一點頭緒也沒有啊!再說我也只擅長寫詩詞作畫,要我寫什麼‘社會要聞’、‘朝廷公告’、‘熱點事件’,我哪懂啊!”

“這個簡單,連詩詞都寫得出來的人,哪有寫不來新聞稿的?”岳雲胸有成竹道:“報紙上的文章,除了連載小說和一些短篇笑話之外,基本上都可歸於新聞稿這個類別。它要求語言簡潔直白,讓讀者一看就懂,儘量少寫環境場景的描寫,只需將整個事件用白話文的方式敘述清楚即可。重點就是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什麼事。如果需要評論的話,再在最後加一句:‘編者按’,寫出對此事的一些期望或者評價。讓讀者自己去揣摩就行了!”

想了一會兒,他又補充道:“另外報紙上的文章大多是新聞,要注意時效性和真實性,近量刊載近期的事情,而且尤其注意不能把虛假的事情登出來!以免對民衆造成誤導!”

黃秀麗饒是這個時代,思想最接近於現代人的傑出女性,也被岳雲這天馬行空般的方法搞得暈頭轉向,就更不用說白理和王圭了。

“這個……嶽大哥,你要我搞這個什麼報紙,我搞就是了。可是找人寫文章要錢吧?不可能讓我一個人寫整張報紙的所有文章吧。還有那些什麼‘熱點事件’、‘社會要聞’,我從哪裡才能打聽到呢?難道又要象現在這樣:微服私訪?”黃秀麗柳眉一蹙問道。RQ

第392章 宋室女子的悲慘遭遇第797章 金國投降第3章 巡視軍營第19章 搜索運河第91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下)第748章 穿山越嶺第113章 負荊請罪第280章 欲哭無淚第720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下)第541章 巴東之戰(下)第211章 岳雲的計策第612章 絕世尤物第814章 大決戰(上)第29章 突襲泗州第351章 臺灣的管理體制第86章 襲殺蕭毅(下)第44章 新式柺杖第616章 對簿公堂(下)第68章 真假金使第739章 登基大典(下)第16章 傳奇孝子第6章 拜會曹公公第230章 應對之策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第637章 德蘭之戰(中)第569章 發行國債第119章 危急時刻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396章 高麗劇變第668章 陸文龍回來了第633章 第一道關隘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550章 九嶺鎮之戰(一)第295章 再見楊月第829章 秦檜被擒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792章 完顏亮的垂死掙扎第214章 後果嚴重第536章 初戰巴東(中)第328章 敵人的陰謀第353章 明升暗降第392章 宋室女子的悲慘遭遇第82章 定計報復第312章 秦熺的陰謀第528章 彭澤之戰(五)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87章 善後事宜第164章 決戰小商河(五)第48章 假山裡的少女第377章 遼夏大戰的序幕第474章 陸游的治州方針第507章 臨安光復第129章 突合速之死第669章 南洋的戰事第496章 以水制勝(上)第664章 法院斷案第752章 曼德勒攻防戰(三)第117章 初戰告捷第93章 秦檜的詭計第74章 重返楚州第391章 上京十三釵第65章 岳雲的計策第706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上)第644章 万俟卨的內心直白第372章 鬧劇的開國大典第606章 黃秀麗來了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660章 江南時報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497章 以水制勝(下)第47章 參加壽宴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809章 陸游的苦衷第246章 藩鎮協議第80章 險象環生第161章 決戰小商河(二)第647章 四川大地震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538章 遼軍攻四川第596章 嶽府變故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21章 戰爭來臨第451章 形勢生變第103章 入城赴宴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800章 大爆炸第157章 另類的救人方法第548章 涪江之戰(中)第591章 火槍賣還是不賣?第210章 無理的要求第377章 遼夏大戰的序幕第638章 德蘭之戰(下)第621章 真臘和占城的反應第541章 巴東之戰(下)第410章 潼關之戰(一)第822章 中華帝國的體制第461章 與朝廷攤牌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