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臺灣軍節度使

菲加一聽大喜,忙跪拜道:“嶽將軍,我懂多國語言,占城話、呂宋話、真臘話、羅斛話、蒲甘話我都會,漢話就更不用說了。而且,我是呂宋人,對呂宋的情況十分了解。如果將軍要去呂宋做生意的話,小人絕對能派上用場!”

岳雲一聽,倒是覺得此人有些用處,尤其是聽他稱懂南洋諸國的語言,特別是對呂宋的情況特別熟悉,已決定留下他了。自己將來肯定不會只守着臺灣這一個島嶼的,必然要向外發展,而臺灣離南洋較近,將來和南洋諸國做生意,向他們施加影響,將自己的勢力滲透進去則是必然選擇。臺灣和呂宋之間僅隔一條巴士海峽,將來如果向南洋發展,則呂宋必是第一站。

“好吧!菲加,我就留下你!你現在就暫時先跟我做個幕僚吧!”岳雲想了一會兒後說道。

“行!我仁慈的主人,菲加一定會爲您效忠,竭盡全力,讓您的光芒照耀大地……”菲加聽後大喜,連忙一臉諂媚地說道。

“夠了夠了!你還是象剛纔那樣叫我將軍吧!別叫我什麼主人了,我可不想調教你!”岳雲聽到他叫自己什麼‘主人’,就只覺一陣雞皮疙瘩。

“好的!將軍,菲加聽從您的召喚!”菲加又連忙躬身行了一禮。

這時,在外海遊弋的另半個臺灣水師的艦船也開到了大央嶼,將岳雲等人接上了船。

這次慘烈的海戰總算結束了。雖然損失較預計的重得多(主要是楊月的主力艦隊被焚燬了),但所幸的是人員沒有重大傷亡。只要人還在,船總可以慢慢造的。而且在岳雲看來,這正是讓船隻改進,換新帆、新式火炮的好機會。畢竟對舊有船隻進行改造總沒有新造船來得徹底。

此次海戰讓南洋各國的主要海盜勢力幾乎全軍覆沒,蔡家也再次遭受了沉重打擊,不但再無力北上,甚至在李家的進攻下節節敗退,而原來一直仰蔡家鼻息過活的福建、嶺南一帶海商開始蠢蠢欲動,企圖脫離蔡家的控制,讓蔡景方不禁有些焦頭爛額,疲於奔命。

回到臺灣後,岳雲便將此次海戰的結果上報朝廷,告之已經剿滅南洋海盜多股,燒燬船隻近兩百艘;重創楊月的艦隊,焚燬其船隻三十餘艘(他老實不客氣地將蔡震的功勞算在了自己頭上),迫使其退回琉球。只是己方也遭受了重大損失,急需朝廷撥款重建艦隊。

一月之後,朝廷的聖旨終於到了。正如他想象的那樣,將他升爲了從三品的臺灣軍節度使,雖然宋朝的節度使已經沒有唐朝的節度使那麼大的權力,但岳雲還是心中十分高興,因爲那意味着自己可以任命官吏了。

雖然宋代的節度使沒有地方行政權力,節度使任命的官職也都是虛銜,沒有實際差遣,而且那些任命的官吏還得節度使自己掏腰包發薪水。但對自己來說卻是意義重大。因爲他還有一個臺灣留守的官職,這可是集軍政一體的職務,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讓這個虛銜的節度使實質化,真正成爲象唐代那樣,割據一方的實權節度使。

成了節度使後,這臺灣的地位也水漲船高,便由衛所變成了軍,這個軍是軍事編制,和地方上的州、府同級。而且朝廷因爲澎湖一小島孤懸海外,覺得難以管理,索性將澎湖併入臺灣軍統一管轄。

岳雲於是便將臺灣分爲臺北、臺中、臺南、臺東和澎湖五個縣,而自己的府衙則設在臺北。

此次他榮升節度使後,那些隨行而來的商人皆認爲他前途不可限量,畢竟二十三歲的節度使這可是大宋開國以來最年輕的一位啊。不少人都認爲,以後不管朝廷是否將北伐中原,岳雲都將會繼續高升下去,極有可能在四十歲前封候拜相。而且,他們也發現,臺灣的地理位置極佳,不管是北到江南,高麗,東到琉球、日本,西到福建、廣東,南到南洋諸國,皆十分方便。於是,這撥商人回去之後,都表示將帶動自己的朋友來臺灣開設商鋪,進行貿易。

而讓岳雲更爲高興的是,鞏月漓、鞏義等人沒過多久也回到臺灣了。而且他們不但將虞允文和劉一寧帶來了,就連關鈴、牛通、郭宇、代毅等四位岳雲的老部下都帶來了。

岳雲可是深知他的這些老部下在湖北宣撫司的重要性,他們大多身居要職了。自己老爹岳飛居然肯全部放行,實在讓他有些意外。

這時,鞏義方悄悄告訴他,用是因爲自己暗地裡向岳飛透露了朝廷有對付湖北宣撫司的計劃,只是現在還沒有查探到具體的細節。

所以,他建議岳飛應該爲岳家軍另外準備一個安身之處,以防將來發生突然變故有個退路。

岳飛雖然對大宋和趙構很忠心,卻並不代表他就會束手待斃。聽了鞏義的建議,他也認爲在海外爲岳家留一條支脈,以免將來全軍覆沒總是大有好處的。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岳飛纔會對原來岳雲一系的部下忍痛放行。但岳雲聽聞此事後,卻隱隱約約有一種岳飛在安排後事的感覺。似乎自己老爹要有什麼大動作了。而他自己也對這次行動沒有什麼信心,才決定爲岳家另外安排一條退路。

隨船而來的還有一大羣百姓,人數還不少。這也是鞏月漓動員的結果。

這些百姓大多都是當年隨他南返,安置在信陽的。他們雖然已經安頓了下來,但由於之前和當地百姓發生過沖突,彼此之間總覺有些隔閡。這回聽說岳大公子在臺灣當了承宣使(他們還不知道已經成節度使了),而臺灣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又人煙稀少,去了就能分得一塊肥沃的土地耕種,他們大都願意過來。

只是這幾萬人不可能一下子就來得了,只能慢慢分批從信陽到鄂州上船,然後行到建康轉海船後才能到臺灣,所需時日不短。

這批百姓都是對自己感激涕零的,其忠心度遠比那些從沿海招聘的漁民和農戶要強得多。岳雲心中暗忖,以後自己的軍隊擴充新兵,就主要從這批南返百姓中招募爲佳。

不過,一開始招兵的工作並不順利。讓岳雲沒想到的是,這批如此擁護自己的百姓,竟然十個有九個都不願意當兵。

而當他了解了一下原因後,卻是讓他瞠目結舌。

第529章 彭澤之戰(六)第803章 遼國女帝第67章 深入虎穴第786章 岳飛得救第84章 臨安來人第351章 臺灣的管理體制第194章 約法三章第398章 再見銀鈴第367章 與源義朝的周旋第461章 與朝廷攤牌第539章 再戰巴東第445章 臺海大戰(下)第823章 洞房花燭夜第480章 張澤端訪紅河州第502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三)第766章 德州之戰(中)第473章 去金國當人販子第640章 占城降伏第457章 潛進風波亭第83章 三返楚州第72章 二女相爭第375章 侯賽因來了第536章 初戰巴東(中)第688章 騷擾戰第404章 新的計劃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629章 階段性勝利第475章 臺灣軍事學院第535章 初戰巴東(上)第596章 嶽府變故第630章 黎元雄中伏第170章 決戰小商河(十一)第421章 舞會驚變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450章 舞女比武第779章 遼國援軍到了第330章 激戰薩摩藩艦隊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764章 秦檜獻計第717章 金國的對策第760章 二妃爭後?第472章 金國的情形第355章 出使日本第402章 見到韋太后第631章 威脅利誘第206章 順風樓的宴會第537章 初戰巴東(下)第694章 秦熺見駕第388章 有理有節的勝利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212章 佈局救人第767章 德州之戰(下)第748章 穿山越嶺第746章 逃跑無望第826章 遇上搶親第520章 三國內部的混亂局面第733章 李師師的勸告第389章 岳飛北伐第103章 入城赴宴第394章 難產的營救計劃第90章 三個政敵的密議(上)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199章 憂傷的誤會第272章 殿試的準備第257章 清風樓四兄弟第506章 風香亭的談判(下)第449章 臨安朝貢第719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中)第696章 進攻穎昌第156章 公主柔情第45章 催命的《紹興和議》第816章 大決戰(下)第763章 金國的困局第359章 山越人來攻第320章 李師師的魅力第188章 連續民變第481章 黃金兩年的發展第109章 聯絡遼國第69章 翻手覆雲第547章 涪江之戰(上)第299章 大獲全勝第522章 彭澤大戰的序幕第447章 占城駙馬第21章 戰爭來臨第811章 遼國的局勢第524章 彭澤之戰(一)第156章 公主柔情第359章 山越人來攻第169章 決戰小商河(十)第436章 離別前的纏綿第152章 南撤的危機第447章 占城駙馬第149章 一路攀爬第776章 燕京的屠殺事件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77章 撒向岳雲的網第162章 決戰小商河(三)第781章 沙河之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