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得償所願

第二天清晨,臨安城皇宮。

朝會上,在討論了財政問題和來年的科舉考試之後,趙構便說道:“衆卿家,朕已得戰報,明州水師統制岳雲在舟山一戰中,不但擊潰薩摩藩的艦隊,還降服了東海五股海盜勢力,並追擊最大的一股海盜楊月到了琉求。但據他上報,眼下楊月正從其老巢沖繩島調集大批艦隊,準備進攻琉求。而岳雲稱,其部下思念故土,想回明州,希望朝廷另行派水師到琉求防守。不知衆位卿家以爲如何啊?”

張浚一聽,立刻便出列道:“官家,嶽少將軍戰功赫赫,一舉殲滅薩摩藩艦隊,降服五股海盜勢力,想必士卒損傷不小,且兵士久戰海外,思念家鄉也是人之常情。而那楊月是東海最大的海盜勢力,聽聞之前就連敗我大宋水師多次,如若傾其全力來犯琉求,恐怕形勢堪憂。而那琉求不過是一荒島,是一雞肋島嶼,離臨安又遠,不如棄之,召嶽少將軍回明州,以拱京城海上安全,方爲上策!”

張浚話音剛落,万俟卨便桀桀一笑,出列反對道:“張大人此言差矣,嶽元帥與嶽少將軍去歲率領行營後護軍北伐中原時,征戰數月也未曾見上奏士兵思鄉情緒嚴重,反而積極求戰。可如今怎麼剛剛從楊逆手中奪回流求,就想回明州呢?”

張浚聽聞之後,臉有怒氣道:“那是此一時彼一時,行營後護軍士卒乃是多年征戰之老兵,兵員素質及士氣均很高,可明州水師乃是新成之軍,大多都是入伍不足半年的新兵,怎可同日而語?”

眼看兩人又要吵起來,那清流的代表御史中丞何鑄方站出來打圓場道:“張大人和萬大人皆言之有理,嶽少將軍的水師官兵思家心切乃是事實,而那海盜楊月也是朝廷心腹大患,不可不除。只是眼下臺州、溫州水師皆慘敗,而瓜州、海州的水師要防備金國,不可擅動,臨安水師要拱衛京城,也不能擅離,如果要引其他水師駐守琉求,恐怕只有福建水師了……”

秦檜這時一聽,唯恐趙構被說動,即刻出列道:“福建水師皆實力弱小,且當地水師統制蔡毅聽聞最近正在養病。如此狀況,怎能出海與楊月抗衡?老臣建議,還是由嶽少將軍在琉求駐守,爭取一舉擊敗楊月,永絕後患!”

趙構一想也是,朝廷的水師這麼多年了都拿楊月沒有辦法,號稱實力最強的台州和溫州水師,竟然被小小人日本薩摩藩打得落花流水,大丟顏面。只怕眼下還真的只有岳雲統率的明州水師與之一戰。

張浚見狀大急,連忙反對道:“官家,嶽少將軍連番惡戰,士卒多有損傷,且均想回明州歸家,如果強行要其留下,只怕會引起兵變,就算強行與楊月作戰,只怕也是敗多勝少啊!”

秦檜一聽,哈哈一笑道:“張浚,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還沒開戰就說要打敗仗了?莫非你認爲嶽少將軍不堪重用嗎?”

張浚聽得額頭是汗,心想我哪裡是這個意思。只不過他亦知,如硬要分辨下去,倒是成了編排岳雲的不是了。讓他進退兩難。

這時,趙構終於發話,結束了這場爭論:“眼下其他水師要麼另有重任,要麼不堪重用,只有暫時讓岳雲駐守於此。至於屬下士兵思家之事,倒也好辦!朕便將他們由明州水師官兵改成琉求水師官兵不就行了?”

他自以爲想了個好辦法,隨即便又說道:“岳雲此番立此大功,揚我大宋天威,實讓朕也高興之極。如不重重封賞,亦恐讓將士寒心。那琉求雖只是荒島,但聽聞面積卻是不小。朕以爲,當在此設一衛所方爲上策!”

趙構接着說道:“之前岳雲曾上奏章,稱琉求這名稱易與琉球羣島混淆,建議改名爲臺灣。朕準其奏,在此設立臺灣衛所,歸屬福建泉州府管轄。岳雲此番立此大功,亦應加賞!朕便封岳雲爲臺灣軍承宣使,加諸衛將軍銜,改任臺灣留守!即刻上任!”

衆大臣一聽,皆是一愣,好傢伙,岳雲一下子就成承宣使了,離節度使只差一步了。雖然宋代的節度使完全沒有實權,只是一個虛銜,卻總是一種榮耀象徵。而承宣使作爲只比節度使低一級的高級武將官職,能落到岳雲這樣年輕的將領頭上,可謂宋朝罕有的例子了。

至於諸衛將軍更是正四品的武官職位,岳雲之前才只是正五品的宣正大夫,這一下子就升了整整一品了。趙構給岳雲這個待遇,已經算是相當優厚了。

這樣一來,張浚再也無法反對,此次朝會便在衆臣的一片“恭送陛下”聲中結束了。

當岳雲從一臉沮喪的張浚口中瞭解到朝會上發生的事後,頓時樂開了花。

承宣使地位尊崇,意味着他可以自己開府任命幕僚,而留守一職更是集軍政於一體的職務,一般只有交戰的城池纔會有這種職務。趙構想必也是顧忌到臺灣馬上就要面臨海戰,所以才讓他作了臺灣留守。

張浚此時見他笑容滿面的樣子,不禁扼腕長嘆道:“應祥啊!你以爲這留守和承宣使是這麼好當的嗎?如果楊月攻來,你敗了,只怕官家就會重重責罰於你,如果再有秦檜老賊在背後推動,說不定還有牢獄之災呢。”

岳雲聽罷,纔想起自己不可太得意忘形,方故作憂慮的模樣道:“張大人,那眼下我該怎麼辦呢?”

“還能怎麼辦?官家都開金口了,估計聖旨馬上就要到你府上了。你只有接旨了!老夫能夠幫你的,就只有請求官家多調拔點物資和士兵給你了,估計在樞密院那裡,又會卡上很長一段時間……”張浚搖了搖頭道。

岳雲一聽,眼珠一轉,向張浚行了一禮請求道:“張大人,其實末將現在兵員和物資什麼的,還不用着急,我最缺的是船隻和武器。您看能不能多拔點造船的工匠和製造武器的鐵匠給我?我想在臺灣建個造船廠和兵器鋪,方便與楊月作戰的船隻及武器補給。”

張浚聽後,目光閃爍,造船廠和兵器製造的人員屬於工部,而工部是屬於尚書省管轄。他這個尚書省平章知事倒還可以幫上忙。於是便笑罵道:“好吧!真拿你這小子沒辦法!”

岳雲心中大喜,連連向他道謝,然後方回自己府上去了。

回到臨安城內的嶽府後不久,來宣旨的太監就到了,而這太監不是別人,正是岳雲的老熟人曹公公。

在例行公事宣讀完聖旨後,岳雲起身向曹公公謝道:“公公大駕光臨寒舍,實在讓嶽某府內篷壁生輝。不知公公可否有空,到裡屋一坐?”

曹公公會意,跟着岳雲走進了裡屋。然後岳雲拿過一個一尺大小的口袋,遞給曹公公道:“這是末將的一點心意,還望曹公公笑納!”

曹公公接過一看,只見裡面是一大堆珍珠,每個都如龍眼般大小,拿去市面上出售,少說也能賣數千貫。心中頓時大喜。

他眯起眼睛一笑,臉上的魚尾紋頓時顯露了出來。

“應祥啊!還是你會作人!此次調任臺灣,雖然局面較爲危險,但本座亦聽官家在御書房說過了,如果你真能擊敗楊月,保住臺灣,極有可能再度加官進爵。你現在已經是正四品的承宣使了,如果再往上升,可就是從三品的節度使。在咱大宋,只有令尊嶽元帥的官職比你強了,你可得好好把握機會啊!”曹公公笑眯眯地說道。

他立刻笑容滿面道:“如若真有那一天,還得公公在官家面前美言幾句,末將必有回報!”

曹公公自然是滿口答應,然後拈着那袋珍珠,笑呵呵地走了。

岳雲將曹公公送走之後,沉思了片刻,發現自己現在最缺的就是人,不光是缺工匠、缺士兵、缺普通的農民、商人,還缺治理地方的人才。但這樣的人才卻是最難找的,能有治理地方經驗的人,大多已經爲地方各級官員,沒爲官的也基本是在翰林學院內了。而臺灣是如此一個荒島,人口稀少,幾乎就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別人怎麼可能願意去那裡幫自己治理地方呢?估計就算拿錢也招不到人。

當然,他也可以向朝廷申請委派官吏。但岳雲卻不會這麼做。因爲先不說別人認爲到臺灣來如同發配,就算真的人來了,恐怕也是來分他權力,和他唱對臺戲的情況居多。

畢竟宋朝皇帝對於地方官員及武將的權力是十分注重制約的,最怕地方叛亂。自己這臺灣留守之所以沒什麼制約,主要是面臨楊月的戰爭威脅,而且這樣一個荒島總人口不過萬把人,在朝廷心目中是比瓊州還偏僻的地方。否則怎麼會讓自己輕鬆掌控軍事和行政大權?

看來,還是隻能把主意打到自己老爹岳飛頭上去,找他要點人來才行。

第22章 作戰會議第799章 銀鈴的悲慘遭遇第97章 救人也要講究技巧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566章 德昭盟約第273章 殿試(上)第242章 葫蘆谷之戰(十一)第458章 危險時刻第365章 劍指安南第680章 紇石烈志寧的佈置第341章 要人也要錢第40章 突襲(下)第393章 營救韋太后的難題第635章 討援兵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504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五)第780章 高麗出兵第17章 楚州的危機第471章 盧容條約第488章 臨安城破第29章 突襲泗州第458章 危險時刻第511章 德昭朝廷第467章 安南水師的覆沒第693章 金軍的謀略第558章 九嶺鎮之戰(九)第646章 辛棄疾出現了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645章 賢內助第295章 再見楊月第3章 巡視軍營第360章 掌控局勢第768章 德州光復第176章 寡婦上門是非多第263章 李清照的邀請第572章 最是難消美人恩第74章 重返楚州第194章 約法三章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694章 秦熺見駕第214章 後果嚴重第738章 登基大典(上)第351章 臺灣的管理體制第81章 兇手是誰?第243章 混亂的臨安城第535章 初戰巴東(上)第160章 決戰小商河(一)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413章 潼關之戰(四)第250章 臨安,我來了!第715章 開刀取子彈第563章 宋遼談判第498章 完顏雍起事了第787章 紅貓和嶽小釵伏誅第416章 兀朮身亡第385章 臨行前的道別第778章 真相大白第52章 不速之客第144章 說服義軍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596章 嶽府變故第525章 彭澤之戰(二)第332章 薜源相投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559章 遼軍奇襲的慘敗第832章 岳飛病逝第594章 建康的風波第415章 潼關之戰(六)第12章 糧食危機第741章 日本問題第85章 襲殺蕭毅(上)第569章 趙構現身第618章 地方官員的苦衷第87章 善後事宜第404章 新的計劃第453章 幾方較力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751章 曼德勒攻防戰(二)第751章 曼德勒攻防戰(二)第273章 殿試(上)第435章 奠定勝局第678章 誓師北伐第95章 美女與玉佩第364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544章 勢如破竹的遼軍第375章 侯賽因來了第317章 兩女暗鬥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532章 吳璘的對策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153章 谷中遇險第670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上)第226章 薜馬密談第257章 清風樓四兄弟第812章 以戰求和第348章 大央嶼海戰(中)第333章 楊月的心思第113章 負荊請罪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