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運籌帷幄

這下衆人皆是大吃一驚,不禁齊聲問道:“文青,有何辦法能進入到汴京城裡?”

王童這時輕嘆了一口氣,方說出了一段以前的隱密:“十五年前,金軍第一次南侵到汴京城下時,先帝在給予了金軍一批錢財後,金軍便退去。爲了避免金軍再次圍城時無法逃脫,先帝便下令從皇宮中開鑿了一條地道,通往城南外十里的一處樹林,以作逃生之路。不料在次年金軍第二次南侵時,汴京卻被金軍從四面合圍,且金軍大營正好紮在城南的那處樹林周圍,先帝無法逃脫,以致被俘。如我軍從此處地道攻入城內,則汴京指日可下!”

衆人聽後均是大喜過望,不過岳雲卻是有些好奇地問道:“文青,你是如何知道這等隱密的呢?爲何不早說呢?”

王童方苦笑着說道:“在下的恩師原本是宮裡先帝最親信的一位太監。此事由於先帝怕動搖城中軍心民心,故連朝中大臣皆不知,只有幾名最親信的太監和韋太后知道,可惜最後還是沒能派上用場。先師之所以一直不肯南行,長駐朱仙鎮,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大宋利用此地道重新收復汴京。他逝世前亦要我發下毒誓,必須是宋軍要攻汴京時才能告知其主將,以免事先泄了口風,讓金人有了防備,提前將地道堵塞……”

“文青,你這次可是立下了大功啊!”岳雲不禁兩眼放光道。

衆人均不禁欣喜地說道:“大公子,如果能兵不血刃地拿下汴京,則此事大有可爲!”

“等等!我說大家別高興得太早了,第三個問題如何解決呢?”虞允文這時卻給衆人潑了一盆冷水:“如若百姓能順利撤回,我等將他們撤往何處呢?他們的糧食和過冬衣物、房舍等如何解決呢?如果這些事不想辦法處理好,撤回去後只怕引起更大的混亂和麻煩啊!”

王童這時卻是信心大增,拍了拍胸膛說道:“虞軍師不用擔心,一月前在下去臨安請願時,張老曾說他會竭盡全力爲我們再爭取一批錢糧,我不日就再去臨安一趟吧。反正咱們那個‘中原上訪請願代表團’的人多數還在臨安,大不了再去向朝廷上書請願,我想朝廷多少總得給咱們點吧……”

“嗯!”岳雲點了點頭,腦中卻突然浮起了李雨柔的音容笑貌,他想了片刻後說道:“文青,一會我寫一封信給你,你去臨安後,找一位李雨柔姑娘,她是我在楚州認識的,也算與我有些交情吧……她的父親是東南一帶最大的海商李元山,應該也能爲我們提供一些幫助的。”

岳雲此話一出口,衆人均以異樣的眼神盯着他。

這時代的人說話都比較隱晦。象岳雲居然說和人家姑娘有些交情,十個人中倒有九個人認爲這交情是指的私情。衆人臉上表情均有些怪異,不少人都在暗自猜測,大公子和這李雨柔姑娘倒底私情關係到了何種地步。

牛通、關鈴、虞允文等人知道一些內情的還好一點,象嶽雷、王童就想得歪了。不過岳雲現在是一軍之將,他們也不好在這個時候去問這些八卦之事。

岳雲也感覺氣氛有點不對,只好乾咳了兩聲以掩飾尷尬,然後連忙將話題轉移開:“好了!我們說最後一個問題吧:這些百姓轉移到哪裡呢?”

衆人對視了一眼後,都默不作聲,他們大多都沒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而且除了虞允文和王童對政務還有些研究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純粹的武將,對這種民生問題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片刻之後,還是虞允文站出來說道:“大公子,眼下只有三處地方可去得。”

他輕搖羽扇說道:“第一處,便是向西南撤退,到襄陽附近的漢水六郡,此處在五年前被大帥從僞齊手中奪回,土地肥沃,氣候適宜,且因連年戰火,百姓大多逃亡。原本倒是個安置的好去處。但大帥之前護送的二十五萬百姓亦是安置在此處。要再加上咱們這四萬多人,想安置好恐怕就有些不易了。而且金軍主力的追擊方向也是此處,我們極有可能在路上與其遭遇,屆時,我們拖着百姓,以寡敵衆,恐怕凶多吉少。”

這處地方岳雲之前也想到過,但是目前看來卻並非一個好去處。而且該地是由岳飛直接管轄,這位便宜老爹對自己的部下影響力太大,會讓他許多行動縮手縮腳,不敢放手而爲。

虞允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後,又接着說道:“至於第二處,則是向東南撤退,沿淮河南岸進入淮南,此處的情況與漢水六郡相似,亦是沃野千里,水源充足,適宜耕種之地。因戰火因素,當地百姓流離失所,地廣人稀,適合安置。但該處卻是張俊防區,要取得他的同意和支持並非易事。況且該處位於抗金前線,金軍隨時可能進攻,百姓未必肯安心留下。”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向四周一張望,卻見衆人都聽得入神。

岳雲見他突然不說了,也是微微一愣,連忙說道:“允文,繼續說啊!我在注意聽呢。”

虞允文這時方精神一振,正色道:“這第三個去處,乃是允文以爲最適合之處,大家請看下地圖!”

說罷,兩名士兵便按虞允文的吩咐,在桌上鋪好了地圖。

岳雲走到桌旁望去,只見這地圖繪製得十分精緻,將從黃河以南到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山川、河流及城池均繪製了出來,另外還用紅藍兩種顏色的圓圈註明了金軍和宋軍的位置。

虞允文指着地圖上的一個黑色圓圈說道:“我的建議是安置在此處!”

衆人一眼望去,只見那黑色圓圈旁邊寫着兩個小篆字體——信陽。

“信陽?”王童禁不住脫口而出。

虞允文點了點頭道:“是的!”

岳雲“允文,能說說爲什麼要安置在這裡嗎?我想,你應該經過了深思熟慮吧!”

“嗯!屬下也是研究了很久,最後才認爲這裡比較適合的。”虞允文輕捻頜下長鬚說道:“信陽位於淮河上游南岸,北有淮河天險阻隔,西有桐柏山區,東有大別山區以爲屏障,易守難攻。且向南兩百餘里就是我岳家軍的大本營鄂州,如若金軍來攻,可速從鄂州救援。百姓在此處居住,亦會安心。”

頓了一下後,他又接着說道:“屬下從四川過來時,亦經過信陽,發現此地受戰亂影響較小,百姓家中多有餘糧,如能想法從中借取或者購買,足以讓這些南返百姓維持一月以上。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收集糧食。且此處緊鄰山區,樹木極多,可令兵士砍伐樹木爲百姓搭建簡易棚屋,以避風雨。”

衆人聽後均大爲心服,如此艱難之事,在虞允文的分析下,竟然出現了這麼大的轉機,實在是運籌帷幄之中,卻決勝千里之外啊。

岳雲這時目光掃視了一下帳中衆將,然後微笑着問道:“大家對虞軍師的安排可有意見?”

“沒有!”這次衆人倒是齊聲答道。虞允文已經用他的智慧折服了衆人,初步樹立了背嵬軍第一智囊的形象。

岳雲這時卻微微一笑,對虞允文和王童道:“兩位軍師的計劃的確是上佳之策。不過,我卻還有一個想法,在你們的計劃基礎上作一下改進,說不定就可以讓韓常的部隊遭受重大損失,以至無力再對我軍構成威脅。”

“啊?能將韓常的部隊重創?”這下連虞允文也有些驚奇了。要知道韓常可是有一萬人的,而且還龜縮在嚴密防守在大營裡。

岳雲微微一笑道:“嗯,這個計劃其實和你們兩位軍師的想法差不多,只是二弟的行動卻要作一些變動了!不能馬上去和父帥匯合……”

說罷,他將自己的計劃詳細說了出來。

衆人聽了岳雲的計劃之後,都是欣喜若狂,牛通甚至脫口而出:“太好了!這一下,韓常那老小子不死也要脫成皮了!”

就連虞允文也是輕搖羽扇,面帶微笑道:“大公子的計劃的確可行,如若實施順利,我們就完全無後顧之憂,更不必擔心有金兵追擊了!甚至可能逼得兀朮不得不撤軍,緩解元帥的壓力。”

岳雲也信心倍增,起身厲聲道:“好!既然大家都清楚計劃了。那我們就從現在開始準備行動吧!這次一定要金軍付出慘重代價,讓兀朮那廝爲他驅趕我漢人百姓作肉盾的決定後悔終身!”

第111章 回到朱仙鎮第438章 南宋劇變(下)第477章 騙吃騙喝的親戚第511章 德昭朝廷第559章 遼軍奇襲的慘敗第549章 涪江之戰(下)第485章 臨安的應對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404章 新的計劃第63章 理想的現實問題第257章 清風樓四兄弟第650章 賑災檢查第293章 磨刀赫赫第221章 被困黑山谷第826章 遇上搶親第605章 岳雲的三項條件第226章 薜馬密談第84章 臨安來人第493章 出兵橫山第351章 臺灣的管理體制第519章 抵達彭澤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466章 向占城進發!第419章 救出韋太后第758章 大理降伏第536章 初戰巴東(中)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810章 準備對遼開戰第77章 撒向岳雲的網第217章 驚人的消息第323章 詩詞較量(下)第635章 討援兵第313章 僞造國書第506章 風香亭的談判(下)第99章 東漂之女第418章 廟中相會第87章 善後事宜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134章 汴京之戰(一)第824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上)第578章 趙構的陰謀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480章 張澤端訪紅河州第777章 嶽震之死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1章 十二道金牌的危機第180章 宴會風情第184章 月漓來了第761章 日本大混戰第825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下)第115章 南邊來人第396章 高麗劇變第799章 銀鈴的悲慘遭遇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402章 見到韋太后第755章 曼德勒攻防戰(六)第39章 突襲(中)第65章 岳雲的計策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167章 決戰小商河(八)第231章 劉琦的決定第479章 紅河州的局勢第312章 秦熺的陰謀第476章 老丈人的心思第480章 張澤端訪紅河州第634章 連戰連勝第438章 南宋劇變(下)第757章 大理國王段譽第481章 黃金兩年的發展第799章 銀鈴的悲慘遭遇第416章 兀朮身亡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617章 宣判結果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379章 皇宮中潛伏的危機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468章 攻佔河內第382章 驚魂未定第218章 風雨欲來第210章 無理的要求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52章 不速之客第757章 大理國王段譽第293章 磨刀赫赫第383章 擔任赴金副使第23章 定計(上)第519章 抵達彭澤第44章 新式柺杖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112章 反被將了一軍第661章 與遼國的北伐同盟第325章 回到水師第363章 太宰府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313章 僞造國書第816章 大決戰(下)第516章 兵戎相見第683章 宋金大海戰(一)第779章 遼國援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