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思維的陷井(加更)to尋找于晴

有一個小故事,話說一個美國人和一箇中國人在天堂做了鄰居,中國人問鄰居:你爲什麼上來的?我是遇洪災。

美國人說真巧,我也是遇洪災,大水來了跑晚了,就上來了。

шшш .ttκǎ n .℃O 中國人說咱倆還真有緣,我是大水來了跑早了,纔上來的。

跑早了怎麼還能上來?美國人不理解。

唉!中國人一拍大腿,跑早了,當兵的還沒到,沒遊多遠就沒勁了。

您等等,美國人不解:您是遇水災還是遭遇戰爭?

戰爭?什麼戰爭?都說是當兵的小船還沒到,我跑太早了……中國鄰居不耐煩,這老美理解力真差。

美國人卻想,這個鄰居需要看心理醫生了!洪水而已,他居然等着軍隊來救援!莫非是因爲精神問題纔上來的?

危險!美國人將中國人劃爲高危人羣。

中國人想這老美腦子有毛病,跟他說人話他居然理解不了!以後得少來往……

自本朝建立以來,不論何種災難,國人的第一反應是,派部隊了吧?部隊都出動了,應該沒大事了——

彷彿軍隊出動,事情就得到了控制。

這是一種習慣成自然,也是一種骨子裡的信任,不管外人如何垢病這種天朝特色的舉動——

軍隊是用於戰爭的,不是用於大雜燴的各類救援!

軍人出現的地方應該是戰場,而不是什麼洪水地震泥石泥礦難道路坍塌等各類災難現場……

所謂天朝特色,褒貶不一,但唯有這一條,即便是持不同意見者,也無法否認兵士們的付出與功勞,無法否認正是他們的出現,減少了更多的損失,給予更多的希望。

這種刻到骨子裡的認知。即便在大周生活了十幾年,在遇事的第一反應中,仍顯現無遺。

“……駐軍呢?”

最直接最本能的反應。

駐軍自然在,這與駐軍有何關係?

永安侯不理解。

駐軍兵營的建築與普通民居不同。雖然也有損失,卻不會如村莊被淹,人口盡失蹤的情況。

“那侯爺還說沒人手?”

東北的駐軍,除常規佈防外,防禦的主要對象是更東更北以及更西方的外族,此時大草原上水草豐美,人家都忙着自家的馬牛羊配種下小崽兒,哪有功夫南下搶掠?

再說,無論何時,邊防軍備是不能動的。內地的常規駐軍呢?

任昆愕然,駐軍與人手,有何關係?

他要的是能開溝挖渠的民夫,不是上馬打仗的兵丁!

“兵丁爲什麼不能挖渠?”

錦言很不理解,人家玩槍炮導彈的都能去扛沙包。你這裡一掄大刀扛鐵槍的爲什麼不能去開溝挖土?

這……永安侯語塞。

想想她問得也有幾分道理,但是,“……沒有這份先例,將士們也不會同意的。”

軍人自有軍人的榮光,那是農夫走卒做的事情。

“先例是什麼?”

錦言不以爲然:“哪個先例是一開始就有的?所有的現行規矩不都是從開先例開始的?”

不敢開先例什麼的,是最沒有力度的說辭,皇帝的罪己詔都能開先例。這怎麼就開不得先例?

至於將士們不同意……

“什麼是榮光?軍人的職責和榮譽感是什麼?保家衛國,上戰場浴血殺敵是,開溝挖渠救助災民,不也是保一方平安?”

某人若有心,道理是一個接一個的,要有多光明正大就有多光明正大。

“同樣是保家衛國。這個還沒有危險,不用提着腦袋,沒有性命之憂,怎麼還會有人不願意?不服從調遣?”

“永安侯府以武傳家,侯爺更應該知道。軍令如山倒,令出必行,願不願的話,是行伍之人應該講的嗎?”

永安侯被說得意動,對呀,句句話都有道理,全是大道理啊……

越想越妙,着啊!

因爲要預防外族入侵,東北的常規軍是頗具規模的,眼下無戰事,將士兵丁的確是有空閒;

保家衛國,未必都要沙場上流血丟性命,和平時期,換種方式也是保家衛國……

一廂缺丁束手無策,一廂兵營裡,那可是個頂個的壯勞力!

永安侯的心,被她說得偏移了……

“而且,也不能說沒有先例!”

錦言又給他加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持點:“本朝建立之初,西北連年戰亂,十室九空,太祖曾頒佈屯兵政策,在軍事重地佈防屯兵,平時屯田墾荒,戰時披甲出征……”

這個是真的,她曾在永安侯的舊資料裡讀到這一條,當時還感嘆,原來大神們隔着時空也心意相通,太祖們的智慧竟是相似的!

史上明太祖是最喜歡屯田駐軍的,發動多次的平滇戰爭,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30萬大軍從湖南入黔,討伐滇黔不臣之地。

明軍每攻下一地,就留一部分官兵駐守,一邊演習練軍,一邊屯田耕作。

天朝着名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也是軍隊屯墾,生產自救。

只是不知道,大周的屯兵政策後來怎麼樣了,想來是沒有實行下去,若不然,永安侯不可能是這種反應——

他表現出來的應該是一時沒有想到的恍然大悟,而不是立刻否定。

不知是否牽涉到政策因素,不然,屯田可以,排水抗洪爲何不可?

哦……是有這麼回事……

任昆記憶力超羣,聽她一提,馬上想到,昔年是有過這麼一條政令,不過……

“當年軍中意見不一,其時又百廢待興,新政頻出,連着幾年風調雨順,邊疆亦無戰事,人口漸有增長,這條政令就形同虛設……”

他比錦言知道的清楚,向她詳細解說。

“就是說,這條太祖頒發的諭旨並沒有廢除?”

分析正事時。她只關注與己方有用的信息。

開朝太祖頒的律令,甭管有沒有實施到位,那都算得上金科玉律,不是要找先例嗎?

太祖頒佈的。這個重量級夠了吧?

任昆愈聽愈興奮,愈想愈覺得有道理!再也坐不住了,從榻上起來,在屋裡來回轉圈,對呀,這現成的人手啊!他怎麼就沒想到的?

就按佈防區域劃分,從常規守備中按一定比例調撥兵員,輪流前往……

愈想愈高興,腳步也越走越快,他怎麼就沒想到呢!柳暗花明啊。柳暗花明啊!

他這是一葉障目還是當局者迷?滿朝文武大臣竟都沒他家小丫頭厲害!

太祖的這條諭令,是開國時最早頒發旨意之一,熟悉本朝歷史的官員們大多有所知,竟沒一個想到此處的!

他得好好想想實施的細節,明天早朝就上奏陛下!想到皇帝急病了。永安侯更呆不住了,“給我取紙筆來。”

得趕緊將章程理清楚弄明白,備好奏摺,此事宜早不宜遲!

錦言的情緒被他感染,備好紙筆:“侯爺,我來研磨。”

“……侯爺,你昨晚一夜沒休息。這個必須今晚弄好?”

想到這哥們剛纔講自己昨晚開了一夜的會,三十六小時沒閤眼,這也太工作狂了!

人人只看到永安侯高官厚祿,聖寵無限,卻不知他辦起公務來真是拼命三郎,侍寵而驕。飛揚跋扈也是有付出有底氣的!

“對,此事越早越好。明日早朝就要議定。”

擡頭衝她笑笑:“是不是困了?我去書房,你早些休息?”

他一時半會兒弄不完,別影響小丫頭休息。

“不是,”

錦言搖搖頭。“你這樣直接提,會不會有反對意見?”

“無妨,有太祖諭令在呢。”

若是他冒冒然提出來,定會是一片反對,但錦言已經幫忙找到最好的證據,不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可是,你之前說,太祖當初頒佈此令時,意見不一,如今再提,反對的還是會有的……”

“朝事,任何時候都有反對的,發銀子的時候都有人反對,”

任昆不以爲然:“就讓他們嘰歪兩日,該實行的一定得實行。”

語氣神態間頗有王霸之氣,彷彿那些持反對意見的朝臣,如蠅蚊般不足爲道。

“但是,災情不等人,打口水仗也需要耗費時間。”

錦言不客氣地指出其中的關鍵:“而且,若是反對意見太多,強行壓下,未必沒有隱患,畢竟這是調撥軍隊,不是徵集民夫。軍心若渙,就得不償失了。”

這!

任昆一懍,興奮中又多幾分冷靜。

小丫頭提醒地很好,軍隊乃國之根本,就算是皇帝,若無戰事,亦不會大規模隨意調撥,若爲一時之便,引起將士不滿,動搖國本,豈止是得不償失?那他這個始作俑者就罪無可恕了!

應該怎麼做?下意識地去看錦言:“你有主意?”

“算不得好主意,只覺得這事不應該由侯爺來講。”

政治秀這種東西您老應該得心應手啊,我這兩把刷子哪夠看的?

不由他來講?

任昆愣了,他不講,誰來講?

“……皇帝陛下今天下罪己詔,”

罪己詔什麼的,不就是天子犯錯,向老天爺和祖宗先輩請罪的?

“你是說,由陛下來提?”

任昆的反應很快,他搖搖頭:“若由陛下來提,就沒有迴旋餘地了……”

小丫頭不知道,但凡沒有十足把握,皇帝都不好直接開金口,由他或其他臣子來講,即便反對者甚衆,也是臣子間的政見不同,一旦聖上提出了,那就必須得實行了,尤其是這件事,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現有軍隊的功能,勢必會引起不小的反對反彈……

“由陛下講出來的未必就是陛下的主意,”

永安侯真是好臣子好外甥,錦言暗贊,難怪帝寵不斷,換她當皇帝也喜歡,能幹忠誠,盡職盡責,不搶功樂於爲主分憂,又是自己親姐的兒子,不喜歡這樣的下臣,簡直是天理不容。

不是陛下的主意?

那是誰的主意?

+++++++

ps:

爲書友尋找于晴的加更,謝謝親。

第二百六十九章 彼此見好第二百五十七章 師父的教誨第三十一章 人間春曉(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直白地條件(一)第十四章 船上好時光(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個人的花燈第三十章 兔子與鹿肉第一百六十五章 禮到人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無功不受祿第二百三十五章 侯爺回來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無功不受祿第七章 似乎奇貨可居第二百五十六章 寬恕的力量第二百九十章 暫避山中to(尋找于晴+)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等式第二百四十九章 直白地表白(加更)to尋找于晴第二百一十六章 侯爺的條件第二百四十章 信念是菩提(二)第一百零七章 快樂年(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永安侯的噩夢第九十四章 笑也和合哭也和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馬屁拍馬腿第二百零八章 行走在夏日第一百五十三章 春風也有傷心事(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瓶繾綣夜(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蓬城的大海(加更)to xuezica第二百三十二章 陷暗室無計施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邊風雨那邊晴第七十八章 香積寺小茶亭(下)第三十六章 一個人的花燈第一百三十四章 淮山與胭紅第二百五十四章 批評與反思第三百一十章 小正太的心願第七章 似乎奇貨可居第八十八章 遷怒與冰球(四)第七十八章 香積寺小茶亭(下)第三百零一章 拐人回京第三百零八章 師父的守護(上)第十五章 船上好時光(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男人該做的第四十三章 水公子名無痕(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頓悟菩提鄉第一百五十四章 春風也有傷心事(六)第五十五章 金貴的地瓜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等式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好的回禮第二章 六月天孩兒面第一百九十九章 另一種堅守(中)第六十章 人才養成計劃第三百一十六章 見好的能力(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又見福利第二百三十六章 永安侯的噩夢第九十一章 想個辦法吧第二百五十四章 批評與反思第二十一章 皇家見面會第三百一十八章 要生了!第七十一章 互爲筏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面見善人第七十八章 香積寺小茶亭(下)第一百零四章 賞閱萌生(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彼此取悅第二百八十章 錦上魚滋味第十七章 花燭不洞房(中)第二十九章 鋪子與兔子第二百六十章 借菊賞看第一百八十六章 負氣與獎勵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談往事to尋找于晴+第二百九十六章 出山不易第一百零七章 快樂年(四)第六十四章 櫻桃與倆孩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重要的不是種子第二百零二章 永安侯的來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迷失的春|光第二百四十章 信念是菩提(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有禮物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瓶繾綣夜(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一片錦言難畫成第二百三十八章 命在一線間第一百六十四章 麻煩之源(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胎記與重逢第二百三十章 秋來多風雨第二百八十六章 陰溝翻船(上)to尋找于晴第三十六章 一個人的花燈第二百九十九章 畫中人是誰第二百九十八章 面見善人第二百一十章 月光下的蓮子第三百零四章 溫情時光第九十七章 袪火錦方(一)第十四章 船上好時光(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百里的打算(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面見善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見好的能力(下)第八十七章 遷怒與冰球(三)第一百零五章 快樂年(一)第十六章 花燭不洞房(上)第九十七章 袪火錦方(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有人送美第八章 太后賜婚第六十四章 櫻桃與倆孩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兔子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