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大帝 終章

:、、、、、、、

晉軍中確實沒有大批量的投石機,只不過十架而已,五萬大軍中,這十架投石機猶如滄海一粟,不注意的話,都容易被忽略掉。而最讓人意外的還是,這五萬軍隊居然以步兵居多,也不明白晉軍是怎麼想的?

拓跋嗣當然不會看不到投石機,不過區區的十架投石機,能發揮什麼作用?一會大軍衝鋒,這十架投石機即便射速再快,也發射不出能影響大軍衝鋒的火藥來。所以這十架投石機,已經被他自動忽視了。

號角聲中,魏軍也快速向營外集結,正面對陣,只要晉軍不出動重甲騎兵,論士兵作戰能力,魏軍完全有把握打敗晉軍,更何況是對陣步兵了。

何無忌沒有出城,仍站在城牆上,以旗語指揮軍隊,當看到魏軍列隊迎戰後,嘴角再次閃過一絲冷笑。

硬碰硬?那是莽夫的做法,我們漢人士兵的命可比你們鮮卑士兵金貴多了,還是讓你們嚐嚐陛下親自造出的終極武器的滋味吧!

這種大軍會戰,並不是說書先生口中那種先已戰將單打,然後大軍趁勢而動的情形,這是士兵間真正的碰撞,沒有特殊情況,比的就是士兵的戰鬥力。

晉軍這邊一聲令下,最前排的士兵同時將巨型盾牌豎了起來,盾牌縫隙間是一杆杆閃着寒光的鐵槍,看架勢,這是要採取守勢了。

魏軍的號角響起,一支騎兵離羣而出,奔馳間,迅速形成一個錐子型,集中一點,向晉軍撲來。

可以想見,如果晉軍的防守陣勢一旦被魏軍鐵騎撕開一個口子,後面的魏軍必會趁勢跟進,繼而動搖整個晉軍。

不過隨着魏軍越來越近,前方的晉軍卻始終沒有任何動作,甚至連箭都沒有發,而如果魏軍鐵騎再稍近一些的話,魏軍的利箭就可以射過來了。

這時遠在打後方觀戰的拓跋嗣突然發現,晉軍的投石機已經裝彈要發射了。

“晉軍又再耍什麼陰謀?僅憑這幾架投石機就能擋住我的大軍嗎?”

雖然是這麼想,可心中卻總有種不好的感覺,而就在這時,晉軍的投石機終於發射了。

拓跋嗣舉目望去,卻見投石機投射出來的仍是一個個布袋樣的東西,不過似乎比從前小了不少,而且上面還冒着火星。

“這是什麼?”

答案很快出來了,隨着那些布包的落下,猛然就聽“轟隆、轟隆...”的巨響從衝鋒的魏軍鐵騎腳下響起。

隨着巨響,但見魏軍鐵騎人仰馬翻,有的甚至連人帶馬飛上了半空,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魏軍的戰馬在猛然聽到巨響後,因無法承受這種響聲,頓時變成驚馬,不再受主人的控制,四散逃竄起來。

拓跋嗣距離陣前雖遠,可跨下馬卻仍有些躁動,他很明白,馬一旦受驚,是會傳染的,連忙傳令後軍撤退,避免戰馬失控。

這時候他才突然明白爲什麼晉軍最前列是步兵了,因爲他們根本無需擔心驚嚇的問題。

**包的爆炸,直接導致了整個戰場的失控,幸好最前面的戰馬倒下後堵塞了道路,不然戰馬就可能衝進晉軍陣營了,而在這種情況下,晉軍也同樣不敢輕舉妄動,萬馬奔騰下,穿什麼鎧甲都得被踩成肉泥。

魏軍只出動了一個萬人隊,而直接被炸死的,可能只有幾百人,但當受驚的戰馬跑空後,場面卻一片狼籍,戰場上遍地都是被踩的無法辨認的屍體,一些受傷的戰馬也在地上不住地翻滾哀嘶着,場面那叫一個慘。

而這,只不過纔剛剛開始。

號角聲中,晉軍開始穩步向前推進,而軍隊的所過之處,不論人馬,再無一個活口。

剛剛魏軍這邊也出動了五萬鐵騎,潰散了一萬,剩下四萬那是那麼快就退回大營的?回頭看到晉軍已經跟上來,這些魏軍不由都慌了起來,不過這些魏軍倒也算經驗豐富,他們沒有再往前擠,而是在各自將領的率領下,向大營左右兩側奔去。

這樣一來,大軍就如泄洪一般,迅速分流,中間的部隊也快速進入大營,然後據營而守,緊張地注視着越來越近的晉朝軍隊。

在弓箭的射程之外,晉軍忽然停了下來,然後更爲恐怖的場面出現了,只見前排的巨盾後面,有如變戲法一般,數以百記的投石機被豎了起來。

拓跋嗣這時候剛回到中軍大帳,連口水還沒來得及喝呢,就見報信的士兵連滾帶爬地闖了進來。

“陛、陛下,大、大事不好了,外、外面全是晉軍的投石機”

“什麼?”

拓跋嗣顧不上再喝水,擡腿跑了出去,剛到大帳門口,眼角餘光就感覺遠處的天空似乎多了些東西,舉目望去,不由倒吸了口冷氣。

只見無數個閃着火花的布包,翻滾着落向他的大營,在這種新式武器面前,拓跋嗣根本想不出應對的辦法,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跑,而事實上,他不跑也不行了。

隨着這些**包的落下,魏軍大營頓時響起陣陣爆炸聲,隨即整座大營徹底陷入混亂。

爆炸聲中,帳篷、柵欄,一切易燃物品全被引燃,失去控制的戰馬在營中亂躥,受傷倒地的士兵痛苦哀嚎,整個就是一現實版的人間地獄。

兩輪**包後,魏軍大營最外圍幾乎已經被夷爲平地,待爆炸聲完全消失,晉軍終於發動了。

爲了不受魏軍驚馬影響,晉軍幾乎清一色的步兵,騎兵則遠遠跟在後面,此戰他們的任務已經變成了配合,配合步兵儘可能地殺傷魏軍,然後在魏軍潰散的時候,對魏軍行致命一擊。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實際情況確實如此,五十萬魏軍大營,在被晉軍炸開外圍後,先是前營大亂,緊接着象傳染似的,亂勢波及整個大營。

這不得不說**包這個東西的威力實在太驚人了,雖說直接被炸死的人不多,但它造成的心理恐懼卻是無法估量的。

而這個時候,拓跋嗣已經先一步在侍衛的保護下,向後方逃去,他的逃跑,也無疑成了大軍潰敗的主要誘因。

遠在關牆上的何無忌見狀,立刻發出命令,全軍壓上。

隨着何無忌的命令,只見關門大開,十萬大軍蓄勢待發的晉軍如下山猛虎般,追着先前殺過去的兄弟部隊,開始追殺魏軍。

沒有了拓跋嗣的中樞指揮,魏軍就如同一盤散沙,一觸即潰,五十萬大軍被二十萬晉軍追殺,那場面豈是一個壯觀能形容的?

喊殺聲、哭號聲、間雜着偶爾傳來的爆炸聲...這些聲音無不摧殘着拓跋嗣的神經,他知道自己徹底完了,從此以後,魏國將從一個強及一時的大國,變成一個苟延殘喘的小部落,這還得說是晉朝肯放過他的情況下。

可拓跋嗣真的不甘心啊!五十萬大軍啊!轉眼間就分崩離析了,這敗的也太快了吧?

幾乎就在何無忌正面摧毀拓跋嗣主力的時候,東面檀道濟十萬大軍、西面趙倫文十萬大軍,同時跨過長城,開始向盛樂挺進。

兵敗如山倒,雁門關距離盛樂本就不遠,拓跋嗣前腳逃進城裡,晉軍後腳就跟了上來,而這個時候,跟在拓跋嗣身邊的軍隊已經不足十萬了。

倒不是說這些軍隊都被晉軍消滅了,而是各部族武裝眼見拓跋嗣大勢已去,紛紛帶着自己的軍隊逃走了。

再加上沿途不斷被消滅和投降的軍隊,拓跋嗣能剩下這麼多人馬,已經很不錯了。

這個時候,拓跋嗣終於又聰明瞭一把,在晉軍還沒有對盛樂合圍之前,就率五萬心腹軍隊從北門逃出,直接逃往大漠深處。

剩餘的盛樂守軍在拓跋儀率領下,企圖牽制晉軍,給拓跋嗣爭取更多時間。

晉軍一路出雁門關追來,也十分疲憊,倒也沒有立刻追擊拓跋嗣,而是先將盛樂包圍,然後就地休息。

仗打到這裡,其實已經沒什麼懸念,身邊只有幾萬人的拓跋嗣,就如同沒了牙的老虎,那些被他壓迫已久的各部族武裝都不會放過他。

三日之後,東西兩路大軍抵達,何無忌遂開始對拒不投降的盛樂守軍展開最後攻擊。

士兵首先冒着箭雨,將無數個**包堆放在城門處,然後在爆炸聲中,城門連帶着打片城牆被炸塌。

緊接着,晉軍如潮水般衝上無人防守的城牆,近而殺入城中,整個攻城戰,沒用三個時辰,有十萬軍隊防守的魏國都城就被攻陷。

隨着越來越多的晉軍士兵涌入,盛極一時的大魏帝國,也被掃入歷史往昔的車輪下。

消息很快傳回洛陽,洛陽頓時又沸騰起來,而當消息象風一樣傳遍大江南北的時候,更是舉國歡慶。

魏國的覆滅,也標誌來自北方的威脅徹底被解除,今後只有漢人軍隊向北繼續開疆闊土的份,而再不必擔心五胡亂華的悲劇重演了。

當洛陽陷入一片歡騰的海洋時,路強卻一個人靜坐在金殿上,大殿上很安靜,他沒有招任何一個官員來,他只想靜靜感受一下這種氛圍。

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快九年了,他從一個當初戰戰兢兢時刻擔心自己小命的廢物皇帝,最終成爲重新統一中原的大皇帝,這其中的辛酸艱辛豈是別人能理解的?

親近的人都知道他變了很多,變得心如堅鐵、變得深不可測,可若想統治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他不變行嗎?

大殿裡靜悄悄的,沒人敢打攪路強的思緒,也沒人明白他心中在想什麼。

此時路強的眼前,卻彷彿有無數人影在晃動,桓玄、劉毅、劉裕、譙縱、慕容熙、姚興、拓跋珪...

太多了,這些人那一個不是一時的人傑?卻最終都倒在自己腳下。不知不覺間,路強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朕感謝你們,是你們成全了朕,讓朕有機會站在這人生巔峰,也許你們也曾有過夢想,想做個千古一帝,那麼你們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因爲朕會替你們完成這個夢想”

想到這裡,不由心潮澎湃,站起身大步向外走去,全城都在歡慶,皇宮上的平安鍾也將由他親自敲響。

走出殿外,剛巧紅日從一朵雲彩後探出頭來,陽光灑在身着明黃服色的路強身上,彷彿給他身上披了一層金色外衣,光芒萬丈......

新啓六年,路強以何無忌爲帥,率十萬大軍再次出塞,三戰三捷,最終消滅鮮卑拓跋氏的勢力。

隨即路強朝廷對草原實行分而治之,鋤強扶弱,大力發展商貿,改善草原百姓的生活,使其逐漸向中原靠攏。

草原不同中原,法律意識淡薄,所以這項龐大的工程,直到路強退位,才初現成效。

在路強的次子司馬翔十五歲時,路強將他從茅山接下來,並交給何無忌,讓其到草原去,繼續向西開疆闊土。

正如老道預料的那樣,謝氏族人找到司馬翔,將他母親的自盡,說成是被路強逼死,這時司馬翔已經兵權在手,在謝氏族人的挑撥下,致差點釀成大禍,幸好老道早有防備,命人給他去了封信,將當年發生的事詳細對他解說一遍。

司馬翔在仔細斟酌之後,殺掉挑撥他的人,親自前往洛陽請罪。

其實司馬翔不知道,如果他興兵造反,路強就一定會大義滅親,並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幸好老道替他化解了這場父子相殘的人間慘劇。

之後司馬翔再次披掛上陣,率軍一直打到多瑙河,從此也再沒回過中原。

路強在五十歲時,以身體不適爲由,讓位給已經二十六歲兒子司馬桐,帶着幾個夫人前往晉安郡隱居,直至終老。

對於這位帝王的一生,後人譭譽參半,漢人盛讚其一統華夏的文治武功,少數民族的人則對其多有詆譭,因爲他在位的近三十年中,強遷近百萬高句麗人和草原人去南方,間接死在他手上的更是不計其數。

對於這些身後事,路強當然不可能知道了,對他來說,只要是對民族國家有利的,他就會去做,那怕是身後罵名滾滾來...

——全書終

第123章 百年大計第71章 信心第206章 緋聞主角第92章 轉變心思第95章 不再相見第322章 暗戰第206章 緋聞主角第118章 舉措第233章 皇子出世第202章 養虎第49章 結友第207章 第一天第38章 救美第314章 隱患不斷第235章 帝王之威第35章 風起雲涌第231章 應對之策第104章 下一個目標第162章 蜀中大門第72章 清理內患第198章 詭計多端第78章 大戰之後第91章 良禽第292章 又見魏軍第105章 何爲真佛第53章 立威第259章 滅燕正當時第271章 牛鬼蛇神第98章 誰也不傻第41章 暗夜圍殺第173章 有人惦記第228章 決堤了第210章 變生肘腋第122章 冥冥之中第260章 突入燕境第120章 江陵新貌第230章 揚州事件第202章 養虎第283章 誰佔便宜第325章 開戰第117章 大事第277章 出海第100章 大捷第274章 火葬第268章 收網第152章 第一次交戰第85章 從這裡開始第193章 再戰潯陽第316章 韓範第311章 欲擒故縱第56章 計劃有變第234章 仇池來人第32章 就是他了第50章 重返建康第302章 劉嗣女的後路第221章 奇兵第60章 整頓江陵第150章 朝發白帝第19章 這有埋伏第180章 報警第265章 治理第66章 野望第132章 天鬆的陰謀第273章 引蛇第142章 陽謀第142章 陽謀第306章 棋局第159章 待客之道第52章 夜話第60章 整頓江陵第49章 結友第120章 江陵新貌第116章 人才第219章 雙皇第160章 垂死掙扎第141章 議蜀中第182章 風滿樓第118章 舉措第93章 江州攻略第185章 夢醒時分第157章 敲竹槓第99章 水戰第179章 太順利了第188章 新生事物第154章 熱身戰第106章 南下第122章 冥冥之中第42章 再遇老道第101章 意外來客第192章 大風起兮第165章 連根拔起第300章 現學現用第38章 救美第243章 誘敵深入地二百八十二章 所謂聯軍第261章 拓跋珪的反應第75章 就差一點第213章 新的問題第285章 戰地柔情第180章 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