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

張龜答道:“明公爲國朝名將,先從大王破郭逆白駒於豬野澤,月前復連破兩郡胡部近十,旬日間,侵略如火;來日大王用兵,明公必爲心膂。”

這一通馬屁,拍的莘邇麪皮發紅,他謙虛地說道:“郭白駒、索重之敗,全賴大王英明,麴侯轉戰無前。唉,那一場仗,打得着實慘烈,要非蘭軍侯捨命相救,我差點戰死。”

“還有這樣一段險情?敢請明公說給龜聽聽。”

莘邇便把當日的驚險說給張龜。

張龜聽完,說道:“蘭軍侯可謂忠勇了。”

莘邇心中一動,想道:“我與寶掌的那事兒,是不是也可做個揚名的談資?”從容一笑,說道,“說起蘭軍侯,最早我倆認識的時候,他對我可是很不服氣的。”

“龜敢請聞其詳。”

莘邇就又把蘭寶掌追毆禿連樊、他鞭打蘭寶掌以及令蘭寶掌給他守夜、半夜叫阿醜送衣服給之的往事,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

張龜只聽到一半,就如莘邇一樣,發覺此事可作揚名之資。

他低頭琢磨了會兒,說道:“恩威並用,收服桀驁的胡率;鏖戰遇險,明公臨危不亂,障馬自鬥,胡率感明公恩德,拼死馳救。哎呀,明公,這可是一段好故事啊!”

“是麼?”

“龜敢請明公允許,將此事補入爲明公揚名的數事之中。稍等時日,等到傅公、氾太守兩事傳播開後,首先再取此事與明公取信於胡的事隨之宣揚,兩個正好一對兒,對象都是胡人的小率,一個顯出明公的恩威,一個顯出明公的信義;自鬥一節,並能顯出明公的沉着膽勇。”

莘邇撫髭微笑,說道:“好,好,聽你的。……你接着說。我雖不敢稱名將,但深受主上大恩,主上委三郡軍事於我,來日主上用兵,不管用不用我,我是一定要主動請纓的。”

“是,明公忠義,龜滿心欽佩。只是,如明公所言,大王既以委三郡軍事於明公,想來當用兵之日,不需明公請纓,也一定是會重用明公的。”

莘邇點了點頭。

張龜說道:“三郡者,特別西海郡,是敵柔然的前線。當大王用兵之日,如攻柔然,則明公必爲前驅;如擊蒲秦,則明公將爲防禦柔然入侵的干城。柔然固然不及蒲秦,可就像龜剛纔說的,其民蠻,不畏死,且其部衆;與之鬥,亦非強兵不可。

“明公用兵如神,熟讀《孫子》、《司馬法》,嫺於軍陣,自知欲得強兵,甲械與操練,缺一不可。軍資諸物有朝廷備之,而操練卻只能由明公親力親爲。”

“不錯。”

“龜所言的‘軍事爲主’,意即於此。”

莘邇心道:“意思便是令狐奉數年內就要用兵,我坐在建康這個地方,不管他打蒲秦、還是柔然,都沒辦法置身事外,上戰場是必定的;所以,趁着他還沒開打,趕快把兵馬練好。”

想了一想,同意張龜的這個判斷和提出的建議。

張龜的智謀可能不是第一流的,但他此前整天跟着張金,張金這個人,隱居是爲了邀名,並非真的隱士,不過是在待時而動,等待一個最佳的出仕時機罷了,所以對海內、國中的局勢非常關注,張家是上流閥族,消息靈通,有心之下,所得更多,連帶着,張龜也聽到了很多,因此,在全局的眼光和長遠的見識這塊兒,他算是建康郡、以至定西國內一等的。

莘邇雖知令狐奉野心勃勃,對外用兵是早晚的事兒,可說實話,他到任建康郡以來,治理郡內、搞收胡,已經是焦頭爛額,還真沒有功夫細想令狐奉用兵與他督三郡軍事有多少的關係。

這時聽了張龜的話,他自覺開拓了視野,對自己目前在定西國的位置,深入一點說,對自己在令狐奉心中的位置有了新的定義。

莘邇消化了一下收穫,問張龜道:“如何練出強兵,君可有教我?”

張龜看的書不少,但從沒看過兵家的書,怎麼練兵,他一竅不通。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他老老實實地答道:“龜不通兵法,練兵之道,一無所知。”

人皆有其短,莘邇從不求全責備,聞言亦不失望,笑道:“方今亂世,兵法還是要讀一點的。”

“是。”

“軍事爲主,我已知道了;政治爲輔,具體是什麼意思?”

“軍事既然爲主,政治自爲從屬。”

莘邇問道:“如何從屬?”心道,“要我搞軍國,不,軍郡主義麼?這怕是搞不成的吧?”

張龜卻非此意,他答道:“用兵於外,首要的條件是國內安穩。影響安穩的因素很多。放在我定西來說,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郡縣,一個是胡夷。大王爲充實兵力,現行收胡之策,胡夷這邊可能會生變局;於此情形下,郡縣的穩定就越發重要了。”

莘邇拊掌說道:“君言甚是。”問他道,“如何穩定郡縣?”

“上依名族,下治鄉里。”

“哦?”

“本郡右姓,麴、高、史最盛,次者殷、陳、段、劉、樊、王,亦縣豪也。諸姓在地方很有聲望,素得百姓從附,郡內三府、三縣官寺的吏員也多是他們各家的宗族子弟。

“明公欲使郡穩,不能不依仗他們。”

莘邇笑道:“君少說了一個,最盛者應是張家吧?”

張龜肅容說道:“張金父子勾結胡酋,明公明察秋毫,不畏權勢,捕拿檻都。龜料今之郡內,諸姓必皆震恐,明公正可藉此示以寬柔,寬猛相濟,可得諸姓用矣!”

對他的此策,莘邇暫不表態,笑道:“你且說‘下治鄉里’。”

張龜應了聲“是”,說道:“郡下爲縣,縣下爲鄉,鄉下爲裡。鄉里,實是穩定郡縣的基石。鄉里治,則郡縣治;鄉里亂,則郡縣亂。惟今鄉里,雖非大亂,卻有致亂的隱患。”

“是什麼?”

“便是鄉里豪強。”

“豪強?”

“是。”

“你說的是塢主麼?”

“差不多。我建康三縣八鄉,數十‘裡’。各鄉都有塢堡,塢堡的塢主多是當地的鄉薔夫、裡魁、亭長,雖然舉任自郡縣,食國朝俸祿,但無不招納亡命,侵陵鄉里,魚肉百姓;乃有勾連盜賊,行兇作惡的。此輩現在雖然還沒有造成大害,但民怨以久,不整治之,恐爲後憂。”

鄉里豪強橫行的事情,莘邇有所聽聞,只是一來,他之前忙於收胡等務,暫時無暇理會;二來,他身爲郡守,與鄉里到底隔了一層,情況也不是十分了解。

莘邇說道:“我居郡府,耳目不明,未知鄉里之中,何家何姓最爲民患?”

“樂涫蔡氏、會水龔氏,此兩姓民怨最深。”

莘邇瞅他幾眼,心道:“沒提張家,麴家也沒提。”

樂涫城外沒幾裡便是張家的塢堡,抓張金前,莘邇爲保證不生變亂,對他家的這個塢堡做了全方位的查探。隱瞞戶口、逃稅避稅、強佔民田、欺男霸女等等諸事,張家沒少幹。

本郡的麴家是麴碩那個麴的支脈,麴碩一脈歷在朝中顯貴,郡中的此麴仗其權勢,壞事也是幹盡。

要說民怨,那什麼蔡氏、龔氏,哪裡比得上張家、麴家?

莘邇欲待相問,轉念一想,醒悟心道:“是了,張龜不提張、麴兩家,料亦非是因對張家還念舊情。他雖是張家遠支,先與郡縣俊士交遊,繼爲張金門客,日常接觸的又皆是名流,想來對他自身‘名族子弟’的身份是相當認同的。既然如此,他自就不會提張、麴這些他的同類。他建議我‘上依名族’,從中也可看出他的此點政治認同和立場。”

想明白了張龜的政治出發點,便收回了問題,不再開口問他。

名族與豪強,相同又不同。

廣義的豪強,包括了擁有強大地方勢力的名族。狹義的豪強,指那些沒有能走出鄉里、進入州郡或朝廷的強宗大姓。張龜提的“豪強”,主要指後者。

張龜不知莘邇心念電轉,通過他的幾句話,已把他的政治立場分析了個透徹,總結說道:“上依名族以行政,下懲豪強以安民。上下並行,郡縣自穩。此即龜之‘政治爲輔’。”

打擊豪強這一條,甚合莘邇心意。

只要有點良心的,都不可能坐視惡霸欺壓百姓,一時沒法爲劉壯祖孫報仇,至少可以爲治下的百姓們做主。百姓的日子過得太苦了,莘邇知自己能力有限,但在權力範圍內,能做一點是做一點。

上依名族此條,不太合莘邇的心意。

但仔細想想,目前來說,要想郡中安穩,還只能非此不可。

張龜的“爲”與“不爲”到此講畢。

“爲”者,練兵爲主,其次依靠名族,打擊豪強。

“不爲”者,他沒有說,也不必說,“爲”的三事之外,其它的就是“不爲”。“不爲”不是說什麼都不做,農業、經濟、商業等等,當然不能放棄,但不用投入太多精力,交給屬吏去辦即可。

張龜的這番“治郡獻策”,從海內到國內到郡內,幫莘邇理清了思路,他對此大致接受。

不知不覺,堂內變得昏暗。

莘邇看不大清張龜的面容了,方纔意識到暮色已經深沉。

張龜在谷陰住了不少天的牢房,從谷陰回來,六七百里的路程,又連家都沒回,就來拜見莘邇了,長篇大論下來,精神疲憊。

趁說完的空兒,他告聲罪,喝了口酪漿,儘管竭力坐直,難免形色萎靡。

除了治郡的主導思想以外,近月來,困擾莘邇的還有兩個問題。

主導思想從張龜這裡得到了答案,證明此人不是大言之徒,果是有謀略的,因雖見他精力不振,莘邇在親手點了燭火後,卻忍不住還是問出了那兩個問題,希望能夠從他這裡得出對策。

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