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

既然終於領悟到了“望白署空”的真意,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到郡以來,莫說“三日一朝”,幾乎是勤恪到日日理事,卻依舊理政艱難的緣故,其根本緣由,是因爲少了一份“大政方針”;莘邇就急於針對錯誤,作出改變。

可是,“大政方針”卻非一下可以想出來的。

時下的主流思想是老莊之道。

“望白署空”的表面含義,實即道家的“無爲”之意。

這也是張道將等膚淺之輩,會將此四字理解爲“不做事者貴”的原因。

放諸海內,外觀之,北胡南唐,羣雄競起;內視之,定西境內唐胡雜居,情況複雜,且時刻面臨強敵入侵的危險,值此時局,莘邇並不認可風行今時的老莊可以成爲他主政的指導思想。

老莊不可行,莘邇便琢磨,從別處相求。

以知當今的時代大略相當於魏晉十六國時期。

結合前世的聞知,他首先想到的是西漢“外儒內法”、“霸王道雜之”的治國方針;繼而想到的是東漢時期,儒學真正獨尊,朝廷重視倫常,“以經學取士”的主政思想。

但這兩種治國的方針,不用細想,只略作忖思,就知都無法照搬到現在。

莘邇前世所在的時空,歷史上魏晉清談興起的緣故,大略有兩個。

一個是魏晉之際,當政者爲一己之私,假裝披上儒學的外衣,肆意玩弄政治秩序,造成了禮樂崩潰的後果,導致社會混亂,使儒生們的政治理想與殘酷現實產生了劇烈的矛盾。

再一個,主政者既然得國不正,那麼爲了維持政權,對激烈反抗的真儒們便大殺特殺;加以戰亂不斷,使時人深感世態無常,人生苦短。

由是,遂有大批本以儒業傳家的士人們從而轉向老莊,不復關注國家時務,改以縱情爲自身個體的寄託。

簡言之,魏晉之清談,實爲對儒學之反動。

這個時空的朝代名字雖與莘邇本在時空的歷史朝代名字不同,但成朝竊秦,四世而亡,禪讓於唐,唐諸王爭位,引胡夷入侵,等等的情形,卻與漢、魏、晉的形勢一模一樣。

這也就是說,外儒內法也好,重新樹立儒家爲統治思想也罷,都不是立刻可以得以實行的。

莘邇苦思數日,無有一獲。

徒然悟到了自己在施政上的欠缺何在,奈何水平有限,想不出應對的舉措。

不過,莘邇倒是在此過程中,決定了一件事情。

任何的大政方針,都得用人執行;沒有大政方針的情況下,日常的政務也得有可靠的人執行。

大政方針,一下子想不到;自己班底的構建,已是刻不容緩。

到任至今,除了在上任時,聽從功曹史亮等郡府大吏的建議,闢除了張道將等一批人;以及後來擢黃榮爲郡督郵之外,莘邇在郡府的人事上沒有做過任何變動。

他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初來乍到,人生地疏,不熟悉地方情況,也不瞭解地方和郡府的人物,不知何人可用,不知誰有能力;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蕭規曹隨”,且先靜觀。

而今主政兩月,發生了很多事情,郡府大吏的能力,本郡土著士族對自己的態度,莘邇大致已然明瞭,在用人取士上,業已有了初步成形的判斷。

黃榮對他那個小羣體的成員說,莘邇不關注土、寓之別。

海內大亂之後,無論江左,抑或定西,均有大量的寓士流入,土、寓之爭,是江左的大問題,也是定西的一個問題。莘邇豈會對此毫不關注?

無非因爲知道土著士族在朝廷、郡縣的勢力,莘邇初時,一是不欲與土人發生矛盾,二是冀望能夠得到土人的支持,故乃裝聾作啞罷了。

情勢發展到現今,已經不容他再裝聾作啞,“做個好家翁”了。

土著士族在郡府中的代表是張道將,包括功曹史亮在內,府中的土士,多以張道將馬首是瞻。

張道將對自己的不恭,莘邇可以容忍。

但張道將不舉賢而舉親,自己不用後,他還鬧脾氣的行爲,說明他是把本家族的利益置於在了郡朝以上,在這個方面,莘邇無法容忍。

反過來看黃榮,數次獻策,盡心盡力。

如此一來,莘邇心中原本不偏不倚的天平,只能無奈地落到了黃榮這邊。

實際上,究莘邇的本心,他是從另一個時空來的,對他來說,定西的土、寓兩類,其實都是土著,唯他纔是“客身”,他是很想一視同仁,量才使用的。

奈何現實不允許他的這份“天真”。

莘邇心中喟嘆:“‘君子不黨’,說來容易,做起來難於登天!”

君子不黨,得人人皆唯公心,不及私利才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莘邇縱自詡“公心”,爲了辦事,最終也不得不放棄“幻想”,選擇“結黨”。

便在他思慮停當,將要召史亮、張道將、黃榮等郡府的頭面大吏們朝會,令他們各再舉薦府中、郡縣的能人才士,以作擢用的時候,南邊牧場傳來了一道消息,打亂了他的安排。

在澤邊的時候,莘邇挑了十二個胡人青年作爲從騎,殺了六個,還剩六個。此次張景威去牧場上任,莘邇撥給了他唐、胡騎兵各十,十個胡騎的頭領便是剩下的六個從騎之一。

消息即是此從騎遣人送來的。

有兩個阿烏爾的胡牧鬧事,聲言張景威貪受賄賂,分配牧場不公。

“景桓,此事你怎麼看?”

張景威是黃榮舉薦的,他出現了問題,當然得召黃榮來問。

黃榮絕不相信張景威會幹出受賄的事兒,答道:“明公,景威主事尉曹多年,從未聞有過貪贓不法的事!況那內徙的胡牧,窮困潦倒,又能拿出何物行賄?此必謠言!”

“你是說我那從騎謊報?”

“啊?不是。臣急不擇言,並非此意。臣是說,此中定有內情。”

莘邇同意黃榮的判斷,他也不相信張景威會受賄。

明知主君對收胡的事情特別重視,得是什麼樣的傻子,纔會剛上任就接受賄賂?

“我書軍令一道,你即刻前往牧場,察問詳情。”

張景威現下屬隸將軍府,黃榮作爲郡督郵,沒有權力監察刺舉,故此莘邇寫道軍令給他。

黃榮應諾。

他當天動身,南下牧場。

拿出分給內徙胡落的百萬畝牧場,位在北大河的北岸,離樂涫百餘里地。黃榮沒有故作風雅地乘牛車,帶了兩個從吏,騎馬而往。

次日下午,到了張景威的駐帳。

兩人見面。

張景威已經猜出黃榮的來因,請他入帳坐下,不等他問,主動說道:“君今此來,是因爲聽說了我受賄的事吧?”

張景威、黃榮等的交情很好,私下來往密切,平時都是親暱地互稱“卿”的,今談公事,所以張景威以“君”爲稱。

“正是。府君已知道了此事。景威,這是怎麼回事?”

“君信我會貪賄麼?”

“自然不信,但到底是什麼情況?”

張景威吩咐帳外:“帶進來。”

很快,四個唐騎押着兩個胡人進了帳內。

這兩個胡人都被五花大綁,甫入帳中,就被唐騎一腳踹翻,戰戰兢兢地趴在地上。

黃榮問道:“這是?”

“要說我受賄,確是受賄了。”

黃榮蹙眉說道:“別賣關子了,你說清楚點。”

“我帶着胡落到了牧場後,爲了熟悉他們,連日巡行其中。一個阿烏爾的頭人偷偷宰了頭羊,招待我。我事前不知,知道的時候,羊以被殺了。已經殺掉,不能扔了浪費。於是,我就與這個阿烏爾的胡牧們一起把這羊吃了。吃完,我臨走前,給他們留了錢。到牧場至今,我,只受過這一次‘賄賂’。”

“那爲何會有兩個阿烏爾的胡牧鬧事?”

張景威指了下那兩個胡人,說道:“我已查探明白,謠言便是出自此二胡奴!是他兩人在各個阿烏爾造謠煽動,那兩個阿烏爾的胡牧受了矇蔽,因來我駐帳喧鬧。”頓了下,說道,“那兩個阿烏爾的胡牧,已被我安撫好了。”

“原來如此!”黃榮疑惑地看那兩個胡人,問張景威道,“你說他兩個是胡奴?哪兒來的胡奴?他兩個爲何在胡中挑事?”想到了一個原因,說道,“莫非是盧水胡有酋大、小率不願府君‘收胡’,因而派了他兩個潛來,挑唆內徙的胡落生事麼?”

張景威冷笑說道:“要是盧水胡的哪個酋大派來的,倒也在情理中。只可惜,不是盧水胡的人,是張主簿家裡的胡奴。”

“張主簿?這,這,……。”黃榮又驚又怒,拍案而起,說道,“只不過因爲府君沒有用他之所舉,他竟然就敢銜恨,作出這等無視大局的混賬惡行?真是豈有此理!我這就回府,稟與府君!”

“且慢。”

“怎麼?”

“君將此事稟與府君的話,府君會陷入何等的境況,君可想過沒有?”

“你是說……。”

“張主簿的大父爲朝上卿,其父操持郡縣輿論,族中的諸父、兄弟羅列郡縣,其勢也大!你如將此事稟與府君,府君是該依法直斷呢?還是投鼠忌器,陷入兩難?”

“景威,你何意也?”

張景威鏗鏘有力地說道:“爲臣下者,當爲君分憂。這個難題,不宜推給府君,就由我來處置罷。”

“你要怎麼處置?”

“收此二奴人頭,傳示兩‘團’,以杜謠言!”

黃榮抽了口冷氣,說道:“你就不怕引來張家的報復?”

“我任郡府吏十幾年,未嘗得過張家的半點好處;賴君之薦,府君擢我重任。景威,只知府君,不知張家。”

張景威小四十的人了,一直仕途蹇滯,很可能止步於曹史;忽得莘邇的垂青,可以說是柳暗花明,他當時就下了決心,要緊緊跟從莘邇,抱牢這條大腿,以期可得更高的上進。

替莘邇將此麻煩解決,是他在訊問出真相後,便就作出的抉擇,之所以留了此二張家的胡奴到現在沒殺,正是爲等郡府來人取證。

他說到做到,雷厲風行,待黃榮錄取完那兩個胡奴的口供,當場便令唐騎將此二奴殺了,又叫唐騎持二奴首級,馳示兩“團”的胡落看知。

黃榮半是佩服,半是忌憚,懷着複雜的心情,回到郡府覆命,並把張景威獻忠心的話轉達給了莘邇:“張司馬說,請明公放心,他定竭力盡忠,務爲明公署理好內徙胡事,如有過失,敢請明公軍法斬之!”

令狐奉授予莘邇“假節”,他是真的有權可殺犯軍令者的。

聽完了黃榮的稟報,知道了“謠言”的來處,莘邇雖然也很驚怒,——要知,收胡乃是令狐奉極爲重視的,張家在這裡頭搗亂,那簡直與推莘邇入險境沒甚不同,但是,張景威的作爲卻更加觸動到了莘邇。

他不禁有些後悔,心道:“此前只知景威幹練,不知他還如此果決,敢於擔責。如能早點知道,我就不任他管署胡事,留在身邊了。”

現下剛任他爲板司馬,不好立即調回。

莘邇想了下,叫人取了後院的骨詫,令郡小吏給張景威送去,並手寫“孰謂無威”,亦令小吏捎去與之。

骨詫此鳥儘管得劉樂喜愛,比之收攬人心,當然是後者爲重。

贈雕與之,意思不言自喻,以得力“鷹犬”而期張景威是也;“無威”則是駁斥張道將對張景威的蔑評。

黃榮離開的這段日子,史亮、張道將等大吏已經按照莘邇的命令,各自擬了份府吏、郡縣士人的舉薦名單。莘邇這時吩咐黃榮,叫他也寫一份呈上。

黃榮聞言,心中大喜。

兩天後,他把名單奉上。

綜合諸吏的推薦,莘邇細細擇選,將待對府吏進行一輪較大的任免時,又一件突發的事情,再次打斷了他有意於人事上的安排。

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