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

沔陽等漢中諸縣處在秦嶺、巴山間,秦嶺、巴山南北對峙,導致這一區域內,在相同的一天中,平川和山地冷暖迥異,當地人素有“高一丈,不一樣”之說。

儘管已入初冬,平原地區的氣溫尚未很低,不冷不熱,甚是宜人;但山中的溫度就很低了。元光帶着從卒們,自山中出來時,又碰上了一陣急雨,淋得他們渾身溼透,個個凍得哆裡哆嗦。好不容易找到了高延曹,遙見兵馬列陣,正碰上高延曹攻打沔陽縣城。

元光止下從卒們的騷動,靈活地爬到一棵參天的大樹上,手搭涼棚,遠望觀戰。

他不知前情,離得太遠,也聽不到城下交戰處的對話。

且是,高延曹見白馬城的蜀將守城不出,於是舍了白馬不打,徑來掩取沔陽。

到了沔陽城下,高延曹發現沔陽縣外護城河上的吊橋,居然沒有被斷掉,登時大喜,馬上躍馬麾兵,渡橋直抵城下。

這橋之所以沒有斷掉,是因爲沔陽縣的守將鄧文,方與城中的屬僚商議未決,還沒有定下要不要援助白馬,如果援助的話,兵馬出城肯定離不開浮橋,故此這橋得以保存至今。

而當鄧文接報說高延曹轉來攻打沔陽時,已是來不及把橋斷掉了,遂被高延曹進抵城下。

高延曹到了城下,耀武揚威,帶着輕騎繞城奔行,大聲搦戰。

鄧文在城頭觀看了好一會兒,發現高延曹部只有數百的騎兵,而且騎兵盡是輕騎,既不見步卒,也不見甲騎,他心中忖思,想道:“軍報說高延曹部有數百甲騎、數百步卒,但現下卻只有輕騎在我城外。想來應是步卒、甲騎的行速太慢,故是跟不上高延曹,被他拋在了後頭。

“我城中兵馬雖然不多,猶板楯、甲士千許。我如果以板楯居前,排盾以阻高虜部的輕騎馳進,然後城上、陣中,以勁弩強弓射之,最後再以甲士近戰。未嘗不能獲勝。若能取勝,不但我沔陽之危就此可解,我並且可以引兵馳援南鄭,再解南鄭之圍。

“便是不能擊潰高虜,我後依堅城,憑板楯、弓弩之利,也可從容撤退。”

召來幕僚,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

幕僚們紛紛稱讚,都認爲此策可行。

鄧文乃令守卒高聲大叫,呼高延曹過來。

等到高延曹引衆馳馬至,鄧文臨城頭,與他對話,說道:“將軍攻我沔陽,我守沔陽,你我各爲其主。願將軍容我領兵出城,成陣列而戰。”

高延曹聞言而喜,心道:“我計成矣!”裝作猶豫的樣子,過了片刻,答道:“行吧。”

鄧文見他果然退兵,給自己空出了出兵的場地,亦是歡喜,心道:“高虜勇而無謀,不識我蜀中板楯、甲卒之銳!”

且渠元光趕到戰場外圍,正好看到的,就是鄧文與高延曹對話的這一幕。

元光遙觀之,只見高延曹領騎稍退,他不知高延曹在幹什麼,心道:“是因爲只有輕騎跟從左近,沒有步卒,因此雖是進到了城下,卻自知不好攻城,因是撤兵了麼?”頗是鄙夷,想道,“真是個輕剽無智,一點也不穩重的莽夫!”

打算順樹爬下的時候,聽到沔陽城中鼓聲大作,見沔陽城的南門打開,舉着板楯的賨人在前,弓弩手在中,持丈八步槊的步軍甲士在後,魚貫出城。

且渠元光停住下樹,驚詫莫名,訝然心道:“高延曹適才退兵,是在爲守卒出城,讓開通道麼?他在想什麼?只憑他那數百輕騎,他就敢與沔陽的板楯、弓弩手和甲卒對戰?只怕當他率騎衝陣之時,不等奔到近前,他那數百輕騎就要被沔陽的的弓弩手射殺得四散潰竄了!”

高延曹與那數百輕騎,安然地停駐在城南門的西側約兩三百步的地方,靜靜地等待守卒佈陣。

元光心道:“而下唯一可能的取勝機會,就是趁守卒列陣未畢,驅輕騎襲鬥,冒死一搏,如能將守卒還沒成型的陣勢沖垮,也許還有一線生機。這個高延曹,在等什麼?”

他瞪大眼睛,關注戰場的局勢。

沔陽的守卒列陣已畢。

十數騎簇擁着一員將校也出了城,立於陣後。

且渠元光看不到那將的面容,然也能猜出,此人定就是沔陽的守將鄧文了。

他猜得不錯。

遙見鄧文的左右騎士,揮動旗幟;城頭擂起戰鼓。旗動、鼓響。沔陽兵列成的方陣,在下午的陽光下,開始緩緩地向西邊高延曹部所在之地移動;板楯如牆,弓弩持滿,步槊如林。

且渠元光屏住呼吸。

驀然高延曹部前,一騎俯身,攬住馬頸,挺長槊而驟動。沔陽兵的陣中,弓弩齊放。那騎迎冒矢雨,將至陣前,兜轉馬頭,卻是從陣南輕巧繞過。一聲如似雷鳴的大喝,傳到了距離他遠遠的且渠元光耳中,元光聽到,這聲大喝,叫的是:“螭虎只取鄧文,他人吾不殺也!”

那單騎進擊之將便是高延曹。

想那元光,離高延曹何止千步之遠,都能聽到這聲大喝,況且近在咫尺的沔陽守卒?一時陣亂。城門處的鄧文哪裡能料到高延曹會敢匹馬來戰?爲其威勢所奪,忙不迭就要回城。

高延曹早已突到,長槊刺殺,把護衛鄧文的蜀騎逼退,丟槊拔刀,劈中鄧文的頭盔,走馬展臂,將之生擒腋下。旋即,他勾腰,撿起剛纔丟掉的長槊,轉回從後衝擊沔陽兵的軍陣。

鄧文被他夾在左臂之下,右手近兩丈長的銀絲黑槊,槊尖凜凜生寒。

他渾身重甲,馬亦鐵鎧,特別是只露出雙目的兜鍪頂上,正中有一根漆成紅色的鐵角凸出,真如一頭鐵獸。他再次大喝:“鄧文已被螭虎擒!棄械屈膝者,我不殺!”

西邊那高延曹部的數百輕騎,齊齊發出尖利的叫聲,或持刀槊,或挽弓放箭,一同衝向沔陽兵陣的前排。

不到一合,還沒開戰,主將就被擒下;前有數百悍騎,後有一頭鐵老虎。沔陽兵卒士氣立潰,棄械而降者過半,餘下縱有不肯降者,奈何陣型已亂,有心殺敵,無力迴天了。

沔陽守卒大敗。

遠處樹上的且渠元光目瞪口呆,如喪肝膽。

他失魂落魄地帶着從卒,押着僚人男女與金絲猴,到了已被奪佔的沔陽城中,拜見高延曹,伏地說道:“恭喜將軍,攻拔沔陽。將軍之勇,元光平生僅見!”再不敢對高延曹遣他抓猴、捕僚有半分怨言了。

……

莘邇接到了高延曹的捷報。

捷報上寫道:下官以爲沔陽難攻,故欲先取白馬,不意鄧文是個傻瓜,下官一戰而生擒之。今將下官所獲之鄧文與且渠司馬所獲之金絲猴十頭、僚人男女十人,敬獻與公。

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