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

宋閎請辭內史的奏書上到宮中的時候,黃榮正陪侍在令狐樂的身邊。

黃榮的官職是常侍。“常侍”者,常常陪侍之意也,其職在參預討論,獻可替否,同時也負責禮儀方面的工作,乃是主君的近臣。因此,黃榮經常都會跟在令狐樂的左近。

令狐樂像個小大人似的,看罷了宋閎的辭職書,說道:“宋閎說他要辭職,請求告老還鄉。”

儘管年齡小,令狐樂也知道這是件大事,就要命人把宋閎的這道奏書送去給左氏觀瞧。

黃榮說道:“臣以爲,僅僅辭職,怕是不足懲其罪。”

“哦?什麼罪?”

“便是他的那句不臣之語。”

“你是說張曇上書中,講的宋閎說甚麼‘伊尹足效’?”

“正是。”黃榮嚴肅地說道,“大王,伊尹的故事,你還沒有學到,大概不太瞭解。臣請爲大王述說。”

令狐樂只當是有故事可聽,興致勃勃地說道:“你說罷。”

“伊尹本是奴隸,輔佐商湯打敗了夏桀,是商的開國元勳。”

令狐樂問道:“一個奴隸,也能成爲國家的大臣麼?”

“五羖大夫百里奚,亦奴隸也。大王,天道唯公,生育萬民,賢士並不一定只出於高門,市井、草莽之間,也是頗有人傑的。”

令狐樂似懂非懂,點點頭,說道:“哦。你接着說。”

“是。伊尹歷事商的成湯、外丙、仲壬、太甲和沃丁五代君主,佐政五十餘年。”

令狐樂咋舌說道:“五十多年啊?那他得活了多大的歲數?”

侍奉令狐樂了這麼長時間,黃榮已經熟悉了令狐樂的脾性,知他雖貴爲定西王,本質上仍還是個孩童,思維難免有時會很跳躍,故令狐樂儘管一再插嘴,黃榮依舊耐心十足。

他恭恭敬敬地答道:“據說伊尹壽至百歲。”

“那可真是長壽了。”

“是。商的傳嗣是兄終弟及。”

令狐樂奇怪地問道:“爲何兄終弟及?不是隻有胡人纔會這樣做麼?咱們夏人,向來不是傳嗣嫡子的麼?”

“大王,這話,說來就長了。包括國家的典制規章在內,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如今胡人的一些習俗,咱們夏人以前也是有過的。只是比起胡人,咱們夏人的祖上,歷代皆有賢聖,故是文明興起,承緒至今,早已然是洋洋絢爛,遠非胡人可比了。”

令狐樂大致聽懂了,說道:“原來如此。”

黃榮接着說伊尹,說道:“成湯沒有弟弟,而其長子太丁早亡,故傳位其次子外丙,外丙傳位其弟仲壬。仲壬崩後,伊尹做主,把王位傳給了太丁之子太甲。宋閎講的‘伊尹足效’,說的就是伊尹與太甲的一段典故。”

“什麼典故?”

“太甲繼位以後,伊尹一連寫了三篇文章,獻給太甲,教太甲如何做一個好的君王。頭兩年尚好,到了第三年,太甲忍受不住拘束,開始任意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暗,又破壞成湯制定的法規。”

“那太甲,是個大大的昏君了?”

“伊尹數次規勸太甲,太甲不聽。大王,你猜伊尹就做出了一件什麼事?”

“什麼事?”

“伊尹把太甲放逐到了成湯陵墓附近的桐宮,囚禁了他三年。”

令狐樂吃了一驚,說道:“伊尹把他的大王囚禁了三年?”

“本朝初年,汲郡有人盜墓,得竹簡數十車,皆以古文記載,中有記載夏商周三代年間的史書十三篇,是春秋和戰國時的史官所書。其間的《殷紀》,在講到伊尹流放太甲這段故事時,則說:仲壬崩,伊尹放太甲於桐宮,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殺伊尹。”

令狐樂更是吃驚,嚇了一跳,說道:“這不是謀逆篡位麼?”

黃榮振袖提衣,拜倒於地,語聲洪亮,厲色地說道:“《孟子》載曰,公孫丑議伊尹放太甲事,雲‘君主不賢,臣子就可以把君主流放麼’?不管伊尹是流放了太甲,還是篡位自立,大王,這都是大逆不道的行爲!宋閎以伊尹自居,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依律:當覆其三族!是以臣言,僅一個辭職,恐怕是不足以懲處其罪,同時,也是難以服衆,以儆效尤的!”

令狐樂被嚇得小臉發白,說道:“宋閎慈眉善目的,怎麼竟是悖逆反賊!我問母后,‘伊尹足效’是什麼意思,母后不對我說。搞了半天,是這個意思!”下到殿中,拍拍跪在地上的黃榮胳臂,誇讚他,說道,“黃常侍,你是個忠臣!”猶豫不決,說道,“宋閎雖大逆不道,但這件事該怎麼辦,我還是得聽母后的意見。”命令左右,“去把阿瓜叫來!我也聽聽他的意見!”

侍臣分成兩路,一邊把宋閎的奏書,送去給左氏看,一邊去請莘邇入宮。

從侍臣的嘴裡,莘邇知道了黃榮對令狐樂的建言。

進到宮中後,莘邇瞥了黃榮一眼,沒有多理會他。

左氏已經到了。

莘邇衝左氏與令狐樂下拜行禮。

左氏本來神色不快,莘邇來前,她可能是在責備令狐樂。見莘邇到來,她的嘴角綻出笑容,換了語氣,溫柔地說道:“將軍,這是宋閎的請辭奏書,你且先看一看。”

莘邇應道:“是。”

黃榮把宋閎的奏書呈給莘邇,莘邇站在殿中,一目十行,很快看完。

左氏問道:“將軍以爲,此事該如何處理?”

“王太后必已有定見,臣敢請聞之。”

左氏咬了咬紅脣,賭氣似地說道:“我哪裡有什麼定見?倒是大王,很有主見!”

莘邇“哦”了一聲,笑問道:“敢問大王,有何聖斷?”

左氏瞧了眼令狐樂,說道:“讓他自己告訴你吧!”

令狐樂確是剛被左氏教訓了一通,眼轉亂轉,怯生生地說道:“宋閎大逆不道,宜誅三族!”

莘邇心道:“我得敲打敲打黃榮了。這個人,忠心是有的,只是太過急切,而且用計毒辣。

“先是不聲不響的,毒殺了姬韋,嫁禍給段承孫,拉宋方下水,也就罷了。現在,他居然又想要再借張曇的一書誣陷之詞,誅宋氏三族!這就過分了。

“宋家畢竟定西閥族,根深蒂固,枝大葉茂,其家之子弟、姻親、故吏、世交遍佈朝野!此回能將宋方治罪,能迫得宋閎請辭,已是僥倖。該收手時,就要收手。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是對這個結果還不知足,想着再滅其三族的話,氾寬、張渾、陳蓀諸人,甚至麴爽,不免物傷其類,勢必會羣起而反對於我。到最終,宋家固會元氣大傷,我,大約也落不了好!

“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這麼簡單的道理,黃景桓,你怎麼不懂呢?”

自姬韋被毒殺的那天起,這一陣子,莘邇可以說是殫精竭慮了。

從姬韋案發到昨天的張曇上書,一環扣一環,莘邇總共做出了三個關鍵的決策。

頭一個,是啓用了一直泯然無聞的校事曹,在第一時間,把查案的主動權抓到了手裡。

次一個,是在段承孫打死不招,無論如何用刑,都不肯攀咬宋方的僵局情況下,拿出了謀劃已久的設立“錄三府事”此職之議。並將這個可比“錄尚書事”的權臣位置,讓給了氾寬。由此,造成了氾家與宋家的分裂與對立,同時給予宋家了一個沉重打擊,由而乃才破解局面。

最後一個,趁勝追擊,指使張曇上書,誣告宋閎。

宋閎若是因此辭職,自是最好不過。若是不肯辭職,也無所謂,莘邇還有後手。

他的後手就是,命別人再上一道書,把宋無暇牽涉進來,就說在令狐奉傷重的時候,宋無暇、宋方、宋閎等人密議,叫宋無暇詐稱有孕,或領養宗室爲子,代替令狐樂,嗣位稱王。

因爲沒有真憑實據,此類的舉報,最多算是“風聞”,故是,莘邇其實並沒有指望靠着這兩道奏書,就能把宋家徹底覆滅。他的目的是:藉此進一步地再次打擊宋家,使宋閎自顧不暇,沒工夫再去管宋方,以此,把宋家在朝中的骨幹一個個地拿掉,使他們慢慢地被邊緣化。

現今,還沒等用上後手,宋閎就請求辭職了,對莘邇來說,他的目的實是已經超額達成。

莘邇又想道:“‘主少國疑’,這話果真不虛。主君的年歲如果太小的話,就會很容易受到奸臣的蠱惑。還好,以前的那個‘我’曾經救過令狐樂,要不然,現今在令狐樂身邊的如是他人,我莫說有今日之權勢地位,只怕連性命都還得俯仰於他人之鼻息。

“又還好,現在令狐樂身邊的人不是那些爭權奪利的奸賊小人!而是我莘阿瓜,以國事爲重!”

自覺非常中肯地評價了自己一句。

莘邇從容地說道:“宋閎空出妄言,固然悖慢,然其族嘗於國有殊功,其人亦有撥亂反正,迎附先王之義舉。臣以爲,只因其一言,而就滅其三族,似小過也。”

令狐樂問道:“阿瓜,那你說,該怎麼辦?”

“臣愚見,許其辭職,放其歸鄉,可也。”

令狐樂偷偷看了看左氏,又瞧了瞧黃榮,意有不甘,嘟噥地說道:“這個懲處未免太輕了吧!”

“大王如嫌輕,可禁錮其子弟,禁止出仕。”

令狐樂脫口應道:“好!”說完,趕緊再去看左氏,問道,“母后,你說行麼?”

左氏對宋家沒什麼好感,教訓令狐樂是因爲她到底年長,知道誅滅宋家三族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令狐樂還是個小孩子,一張口就是“滅人三族”,話如傳出去,少不了會被朝野的士人議論一句“不仁”,對令狐樂日後的臨朝主政也會有不良的影響,故此,她纔會很生氣。

聽了莘邇的建議,左氏同意地說道:“就這麼辦吧。”從宋閎想到了宋方,問道,“將軍,宋方招供了麼?”

莘邇不動聲色,說道:“宋方自恃族勢,尚未吐口。但宋閎如今自辭,想來至多三兩天內,宋方就必會老實招供了。”

“好!”左氏柳眉皺起,說道,“宋方真是膽大包天,毒殺朝廷的命官!”

“可不是麼!”

“須得嚴懲!”

“等他招供,臣就奏請大王與中宮,明正典刑!”

“好!”

出到宮外,莘邇示意黃榮與他同車。

兩人相對坐下,牛車開動。

晃晃悠悠的車廂裡,車簾垂着,光線昏暗,半晌,莘邇不言不語。

黃榮忐忑不安,鼓足勇氣,說道:“明公,榮知錯了。”

“錯在哪裡?”

“不該私下進言大王,請誅宋氏三族。”

“景桓,遇事要多想一想,要想得周全才行。宋、氾、張、麴,併爲門閥,雖是可以通過利益,分化他們,但你如竟要行誅宋家三族之辣手,可曾有想過,氾寬、張渾、麴爽他們會怎麼想?宋家之今日,會不會是他們的明天?他們會坐視不顧麼?朝中各府的吏員、國中十餘郡的太守,泰半皆是他們諸家之朋黨,一旦他們羣起而反之,憑你我,頂得住麼?”

“頂不住。”

“景桓,爲人做事,當留一線。既是爲別人,也是爲自己。”

“是。”

“你之前揹着我做的那些事,我既往不咎。今天,我,就給你留一線。”

莘邇話語的聲音平和沉靜,聽入黃榮的耳中,卻如雷霆。

震得他渾身一抖,翻身拜倒在寬敞的車廂裡,連連叩首,說道:“明公寬宏大量,榮感激涕零,以後絕不敢再犯!”

“你起來吧。”

黃榮顫着身子爬起,不敢回去坐,彎着腰侍立在莘邇的榻前。

莘邇拉開車簾,後顧遠去的四時宮,看了好一會兒,回過頭來,若有所思。

他說道:“大王今年八歲了吧?”

“已經九歲了。”

八歲是按後世的年齡算法,是實歲,九歲是當下的年齡算法,是虛歲。

“九歲了啊。”

“是。”

難怪左氏說令狐樂有主見,九歲,已可算是少年,不復是當年被救的那個兒童了。

莘邇記起便在四五日前,令狐妍裝模作樣地觀察了半晌劉伽羅的肚子,斷言她懷的肯定是個女孩兒,心道:“也不知神愛猜得對不對?”自語似地喃喃說道,“是到給大王定親的時候了。”

……

謝謝大家的推薦、月票和打賞!

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