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

既然知曉大黃弩的威力,呼廚泉自然不會正面衝鋒當靶子,這位大單于還頗有幾分急智,他下令所有千夫長以上的裨將用斜向移動的方式在陣中發令,如此雖然仍在前線,卻大大降低了被強弩射殺的可能。

而這次進攻看似惱羞成怒,實則也有謀劃。見識到漢軍恐怖的弩陣後,呼廚泉只覺得難以置信,燧發槍時代的排隊槍斃戰術用在弩陣上面也毫不違和,幾乎不間斷的箭雨硬生生止住了匈奴騎兵的攻勢。

此前不少匈奴人還在心中嘲笑屠各部平日裡耀武揚威,打起仗來跟軟腳蝦一樣,結果捱了這當頭一棒,立時反應過來,不是屠各部不行,是漢軍太強了。

呼廚泉神情看似淡然,但細看之下,眼中已有血絲,他在賭,這支漢軍只是先鋒,不可能帶太多的物資。弩箭這東西終究不能無中生有,現在的問題就是等,看看究竟是匈奴士氣先崩潰,還是漢軍的弩箭先耗完。

漢軍已經和屠各部打過一場,雖然因爲是騎兵對衝只射了三到四輪,但也耗了不少箭支。此時再戰,箭矢又能剩多少?

帶着期待,呼廚泉玩起了添油戰術,但他心裡也有隱憂,萬一在這裡損失太多,又拿什麼去對付漢軍主力?若漢軍主力也有這般強弩,匈奴人怎麼可能打贏?

他卻不知這是冀州精銳,才能人均強弩和馬具齊全,若是一般的騎兵隊伍,根本沒有這麼強大的壓制力。

雖然中原冶煉工藝以及軍械製造在匈奴人眼中已經是天人般的技藝,但終究只是手工生產,產量是要靠時間積累的,成本也高,短時間內只能供應的起精銳。

在呼廚泉期待的眼神中,漢軍的箭雨漸漸變得稀疏起來,付出了大約兩千人的代價,終於耗空了漢軍的箭矢。

相對於三萬大軍來說,兩千人並不算特別大的數字,然而這兩千人要麼死於弩陣,要麼好不容易衝過去卻毫無反抗的死在陣前,對漢軍沒有造成任何有效殺傷,只捱打不還手,士氣的損失簡直不可計量。

“全軍壓上去!漢軍弩矢已盡,是雪恥的時候了!”

希望,絕望之後綻放的希望之花讓匈奴人迴光返照一般又提起了士氣,三個萬騎隊一起壓了上去,萬馬奔騰,如地震一般。

嗷嗷叫的匈奴裨將們終於找回了自己擅長的戰法,衝在陣線最前,要用利刃斬下漢軍的頭顱。

漢軍彷彿真的沒有辦法了,匈奴人越來越近,箭雨越來越稀疏,營牆上的守衛已經快看清最前方胡人的臉了。

一百步,八十步,六十步……五十步……

張遼抿着上脣,露出一抹冷笑,厲聲道:“放箭!”

沉寂的大營彷彿火山爆發一般傾瀉怒火,比起之前還要密集的箭雨,比之前還要更近的距離,最前方的匈奴人一排排的倒下,渾身彷彿刺蝟一般。

倒地的戰馬藉着慣性又前衝了十餘步,在地上壘起了一道牆,一道馬屍形成的牆,給後續的匈奴騎兵衝刺帶來了阻礙。。

十餘根粗如兒臂的弩矢破空而出,數名匈奴裨將應聲落馬,徹底擊垮了匈奴人的士氣。

“漢人還有箭!還有大黃弩!”前衝不得,又是箭雨不斷,倉惶失措的匈奴人開始調頭往後跑,混亂的戰場擠成一團,踩踏時有發生,大軍彷彿亂成了一鍋粥。

而漢軍的營門也隨之洞開,張遼帶着數百精騎從營中如風一般卷出,面對屍體的阻擋,漢軍彷彿比匈奴人騎術還要精湛,輕輕一拉繮繩,馬匹便一躍而過,未有絲毫阻礙。

一馬當先的張遼盯準了中軍那名萬騎長的旗幟,幾百精騎就像一根利箭一樣插入了混亂的匈奴大軍之中。

混亂的匈奴大軍根本無法做出有效的應對,這支箭就像插入了豆腐一樣,毫無阻礙的直達中軍。

萬騎長還在盡力約束部屬,希望能夠重整旗鼓,當他回過神的時候只見一道寒芒閃過,身上一股巨力傳來,整個人都飛了出去。

卻是張遼將長槊擲出,一槊穿胸,將萬騎長生生釘在了地上。

萬騎長戰死,大旗被斬斷,這支匈奴軍隊徹底喪了膽氣,眼睜睜看着張遼斬下萬騎長的頭顱,施施然的帶着麾下又衝回了大營。

呼廚泉已經懵了,漢軍示敵以弱,誘敵深入,然後放箭的手段太無恥了。希望剛剛生出,又迅速變成了絕望,這種絕望簡直深入骨髓。縱然高級將領們估計漢軍真的沒弩箭了,匈奴人的膽氣也徹底喪盡,此戰勝負已分。

“大單于,不能再打了!看來漢軍早有準備,若非如此,他們又怎敢在此地紮營?說不得漢軍主力已至,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呼廚泉不甘心,他覺得再打下去一定能贏,漢軍真的沒弩箭了。可他威望本就不算高,連戰連敗,沒人聽他的了。匈奴完全敗於自亂,損失根本不算太大。

“大單于,赫牧萬騎長的旗幟後撤了!”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進攻右翼的赫牧萬騎長膽寒,不顧單于軍令私自退後,這對軍心的打擊簡直不可計量。

迎着一道道期盼的目光,呼廚泉只能悵然一嘆:“傳本單于令,撤軍!”

……

凱旋的張遼迎來了一道道敬畏的目光,所有人徹底對他服膺了,這支本不屬於他的精銳,讓他如臂使指,打出了一場漂亮的大捷。

匈奴人的計劃彷彿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不管是刺激呼廚泉進攻,還是示弱然後反擊的手段,都卡在了敵人的心理臨界線上,明明弩箭已空,覆滅在即,卻憑藉一點點技巧,就發揮出了數倍的效果。

若是硬生生一直射下去,到箭射空,匈奴人恐怕也不會崩潰。

其後趁亂抓住戰機殺出去的舉動更是膽氣豪橫,一舉陣斬一名萬騎長,徹底打散了匈奴人的士氣,這是真正的猛將,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張遼卻很平靜,彷彿並沒有做什麼大事,他將那萬騎長的頭顱拋給麾下,淡淡的吩咐道:“夜間拔營後撤,匈奴人此時已經膽寒了,但明日恐怕會反應過來。這首級加上戰報,一起給兩位將軍送去,請他們儘快來援。”

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七章 袁府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七十二章 夜談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三十章 三荀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端(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四章 吹捧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