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

張遼所部星夜兼程,終究比匈奴快上一步,而探查的斥候回報道:“校尉,界休城居民大多已經逃離,我軍是否入城防守?”

張遼眯起眼睛看了看遠處的界休城,淡然道:“低矮的城牆,沒有任何防守武器,這不是中原的堅城,並不適合我軍固守。即便匈奴人極度缺少攻城器械,要踏破這樣一座小城也是輕而易舉,守城反倒是自陷囹圄。”

斥候遲疑道:“幷州不比中原,城池大多如此,校尉所言確實有理。可若是不倚靠城牆防守,我軍又如何阻擋匈奴人?”

“如何阻擋?”張遼露出笑容,輕蔑的道:“將匈奴人正面擊潰,那自然就不用阻擋了。”

周圍的士卒爲之震驚,他們很多都是冀州軍,雖然見識過了張遼的武勇,但卻從來不知此人竟這般狂妄。

是的,在他們眼中這就是狂妄。區區五千人,不想倚靠城牆防守,竟試圖正面對衝擊潰四萬匈奴大軍。

即便匈奴也會選派先鋒,全民皆騎的匈奴人顯然能調動比漢軍更多的兵力。漢軍有極大可能處於兵力上的劣勢。

劣勢方主動進攻人多的一方,以少勝多也不是這樣打的啊。

張遼掃了一眼麾下士卒,冷笑道:“丟人現眼!強漢戰胡騎,何時需要人數了?一漢當五胡之名,難道在你們這要變成一胡當五漢?看看你們腰上的刀劍,背上的弓弩!再看看你們身上的鎧甲,哪樣不優於胡人?這般優勢都不敢戰,魏王麾下難道盡是爾等這樣貪生怕死之輩?”

幾名冀州軍官臉色漲得通紅,拔劍怒罵道:“張文遠,你敢辱魏王?”

張遼凜然不懼,嘲笑道:“看看你們的樣子,到底是誰辱沒了魏王?手中的刀劍敢對準主將,卻不敢去面對匈奴人,好大的膽子!原來冀州盛行以下犯上?”

一名冀州軍官止住了同僚們愈發出格的行爲,不悅的道:“度遼將軍已向魏王表了忠心,張校尉這般辱及魏王,可曾想過度遼將軍的立場?”

“張稚叔的立場?”張遼嗤笑道:“喏喏之輩,不過是時運眷顧罷了,在丁公麾下時,他便處處都不如我!我又爲何要顧忌他?爾等也休要擡出魏王來壓本官!你們是魏王之軍,應當爲魏王爭取榮耀,而不是處處以魏王爲盾,直如小兒擡父爲憑!若真要讓本官服氣,不如建一場功勳如何?”

冀州軍官們只覺得肺都要氣炸了:“張文遠!冀州沒有怕死的孬種!我們只是怕你壞了張將軍的謀劃。既然你要戰,那戰便是了!只要你敢衝,魏王麾下絕無一人退縮!”

張遼眼中閃過一絲笑意,繼續刺激道:“老子從小在雁門和胡虜作戰,還從來沒試過背對着胡虜,就是不知道你們如何了。”

那名稍稍冷靜些的軍官也忍不住怒道:“那就請張校尉做好向魏王謝罪的準備!”

……

“張校尉應該能壓住那些刺頭吧?”牽招有些撓頭,分給張遼的五千人是他直屬,也是劉備的親信精騎,冀州軍最精銳的一部分,總共都只有一萬人,劉備信重他才分給他五千。

有本事的人脾氣都大,他深知這些刺頭的麻煩,當初剛做他們統領的時候,牽招也沒少受氣,只是劉備支持,加上牽招本身確實過硬,才慢慢得到認可。

如今張遼臨危受命,唯有這五千精騎才能做到星夜兼程去阻擋匈奴大軍,牽招本想自己跟去,卻不料張遼很是自信的表示不需要。張郃也對此表示了信任,牽招也只能選擇相信張遼。

只是隨着時間推移,牽招還是有些擔心,那五千人畢竟是他本部人馬,相處了不短的時間,若是損失了,不提劉備的責怪,他也會很難受。

張郃騎在馬上與並行的張楊對視一眼,大笑道:“無妨的,張文遠世之猛將,不遜雲長、益德二位,若是連這五千人都降不住,也太對不起那兩位對他的讚賞了。”

縱然滿腹心事,但見張郃與張楊都這般輕鬆寫意,牽招也只能暗歎一聲,希望張遼能夠不負衆望。

……

滾滾煙塵自北而來,帶着狂亂的笑容,屠各部萬人隊直直向着界休的方向奔去。萬騎同行,大地也爲之震顫,飛禽走獸盡皆避讓,幾乎無人無物敢攖其鋒。

這是縱橫幷州的屠各部的自信,他們打過鮮卑,搶過烏桓,劫過南匈奴,擊敗過漢軍,是這幷州土地上最爲勇猛的勇士。任何阻擋在他們面前的人都會被碾碎,南匈奴羌渠單于如是,幷州刺史張懿如是,將要面對的漢軍也應當如是。

萬騎長迎着烈烈風聲,在響徹天地馬蹄聲中大聲道:“勇士們!漢人就在界休,躲在那低矮的城牆之後,磨着他們那鏽鈍的刀劍,心驚膽戰的等着我們到來!告訴我,城牆、弩、車還有漢人,能不能阻擋住屠各部的勇士?”

屠各胡盡皆歡呼道:“踏破城牆,搶了他們的弩車,屠各部沒有對手!”

“萬騎長!漢軍殺過來了!”

歡欣於即將到來的勝利,萬騎長卻迎來了一個難以置信的消息,他一把揪過那斥候,獰聲問道:“你是瞎了嗎?屠各部不需要失去眼睛的廢物!”

萬騎長危險的眼神讓斥候渾身僵硬,但他還是盡職的稟報道:“漢軍!漢軍真的殺過來了,大約有五千多人。”

萬騎長選擇了相信,不信也沒有辦法,南方那隱約可見的煙塵是做不得假的,他喃喃道:“怎麼可能?五千漢人,他怎麼敢?”

有人大叫道:“漢軍不可能只有五千人!萬騎長!鄔縣就在西邊不遠,我們去奪下鄔縣防守吧!”

“唰!”鮮血噴涌,被濺了一臉血的萬騎長對此並不在意,他舉起染血的長刀,大喊道:“屠各部不需要懦夫!漢軍只有五千人,只有懦夫纔會躲在城牆後面發抖!勇士們,隨我殺,搶走他們的馬匹和物資,呼廚泉大單于會賞給我們更多!”

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術勢第六十章 斥賊第三百一十二章 謀劃(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四百三十八章 開端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鳳(上)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三十章 三荀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一百章 長史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六十章 斥賊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