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

於毒和張燕沒什麼不共戴天之仇,他素來的表現也不像寧死不屈之人,如今不肯低頭只是放不下自己山大王的自在逍遙。

他在魏郡一手遮天,說一不二,就算是張燕也要敬他三分。但若是交出手中兵馬,那他就遠沒有如今這麼逍遙自在了。

若張燕厚道,它還能被高高架起,當個有名無實的高級領導,若張燕心狠一點,恐怕會直接斬草除根,以便於徹底掌握他的部屬。

是以他明知自己不敵盧植統帥的漢軍,也還是抱着一絲僥倖心理。

可若是戰事不利,他向張燕低頭也是毫無心理負擔,當個空頭領導,也好過身家性命不保。至於有可能的危險,刀都架到脖子上了,還在乎未來的風險?

簡雍喃喃道:“若要阻止於毒徹底臣服於張燕,那恐怕只有一戰徹底擊垮於毒,將其本人俘獲或者誅殺。”

李澈搖搖頭,反對道:“這樣也會讓其他黑山賊震恐,若他們驚恐之下臣服於張燕,那反倒是起了不好的作用。”

荀攸也搖頭道:“黑山賊逃竄的本事非同小可,若是於毒見機不妙,必然不會與盧中郎將死戰,遁入太行山脈纔是他的正常反應。”

“那就拿他們沒法子了?”

李澈拿着扇子拍拍手,笑道:“倒也未必,所謂談判合流,是要看雙方意願的,如今是張燕出價,於毒不接。我們擔心的是於毒應價,那假如張燕要的價碼太高了,而另一方卻只要很低的籌碼,你們說於毒會怎麼選擇?”

劉備聞言輕笑道:“明遠倒是與盧師不謀而合了。日前盧師已經傳檄魏郡,朝廷只爲賊首張燕而來,並不打算剿滅所有黑山賊寇。

若有人能獻上張燕,朝廷必不吝名爵封賞。”

這種檄文在一開始自然沒什麼用,賊寇們還是懂的脣亡齒寒的道理,若把張燕賣了,黑山軍真就成了一盤散沙,就算朝廷不剿滅,也會在無休止的內鬥中消亡乾淨。

但若是戰況對賊寇不利,那趨利避害的本性驅使下,難免有人會動心思。尤其是張燕明顯對各路賊寇圖謀不軌,把他賣掉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李澈擺擺手:“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盧公可是此道高手,澈不過班門弄斧罷了。”

繼而又笑道:“不過盧公這一策還可以再錦上添花,既然朝廷只要很低的價,那我們可以幫張燕把價要高一點。散佈些流言,告訴黑山賊,朝廷大軍是張燕故意引來的,就是爲了吞併黑山各路渠帥。

還有張燕寵信楊鳳,已經定下楊鳳爲繼承人,會爲楊鳳掃清上位的障礙,比如某些在黑山軍中聲威赫赫的渠帥。”

幾人聞言都點點頭,這是很普通的離間計,黑山極盛時自然沒用,但一旦於毒落入下風,陷入困境,那不由自主的就會去懷疑張燕。

再加上這些流言的蠱惑,於毒要想毫無芥蒂的臣服,恐怕就難了。

“備會把明遠的策略告知盧師,至於盧師用不用,那要看戰場形勢。我等畢竟不在戰場中,難免有考慮不周之處。”

劉備還是很謹慎,這種事情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畢竟不是自己帶兵打仗,隨意插手別人的謀劃,一個不慎就會打亂佈置。

“黑山軍之事暫時與我們沒有太大關係,攸倒是很好奇相君這些時日在鄉野間有些什麼發現?”荀攸轉移了話題,有些好奇的望着劉備。

劉備此次巡查的範圍並不僅在邯鄲,而是包括了易陽縣,也是爲了將施政成效做一個對比,查漏補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仲任誠不我欺啊。”劉備開篇先是一聲感嘆,苦笑道:

“此前北巡,備還以爲已經看清了各縣的風貌,沒曾想到,這易陽一處備便看走了眼。”

荀攸面色古怪,北巡之時劉備對易陽縣長大加讚賞,認爲易陽縣治理的非常好。當時荀攸便覺得有些不對勁,只是恰逢劉三刀來襲,沒有時間細細查探,也沒有證據,故而沒有提出來。

如今看來,這易陽縣是真的有大問題?

“當日田野間看見的男耕女織,平和安詳,原來盡皆是假象!此次備扮做行腳商人,刻意套話才發現,那些人竟然盡數是易陽大族的佃農奴隸!”

說到這裡,劉備難免有些壓抑不住怒火,任誰被這樣耍弄了一通,也不會有什麼好心情。

不管大族是不是巧取豪奪,逼良爲奴。但轄下竟然有如此多的奴隸佃農,足可以說明易陽長治理無方,讓民衆活不下去,否則誰願意賣身爲奴?

回想起自己誇讚易陽長之事,劉備難免有些羞愧。

李澈安慰道:“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處高位者巡遊,本就會受到很多矇蔽。賈方伯當初不依舊例,擅自掀開車簾,允許民衆自由上告,也沒有徹底治理好所有郡縣啊。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今次只是誤判了一名縣長,卻可以避免往後更大的誤判,如此豈不是好事?”

荀攸幽幽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李澈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繼續道:“邯鄲大族都被治理的服服帖帖,難道還治不了幾個易陽的土霸王?

過兩日便把督郵派出去,恰好趙國除了邯鄲外只有四個縣,四方督郵一人去一個縣,這些大族出身的督郵,想來應該會很清楚他們同行的做法。”

劉備心理素質很好,很快便自我調整完畢,聞言輕輕點頭,嘆道:“再觀邯鄲,明遠事無鉅細,處理的井井有條,備聽鄉野老農言,明遠似乎還在普及農耕之法?”

李澈頷首道:“不錯,雖然孟子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但天行有常,天數常變,觀近些年的天時,顯然是比較異常的,再抱殘守缺,依照古法種地,難免有饑荒之困。

是以澈延請了不少有經驗的老農,他們在幾十年耕種中總結出來了不少經驗,是很適合如今這天時的。趙國地少人少,那就只能儘量增加每畝地的產出,才能提升總收穫。”

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內務(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端(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八章 袁公路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協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七十章 迎駕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十八章 禁宮斥宦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三百七十一章 薊侯(下)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八章 袁公路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四十八章 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