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安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E3最新更新想要留住人心,絕非點滴的恩惠就能達到目的。

其實,子書心裡清楚,天明王朝,不得民心絕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燒了一兩個瓦倫城造成了今天的狀況。汪鵬火燒瓦倫百萬軍民,只不過是在將傾的大廈上多加了一粒砝碼而已。

事已至此,想要挽回,絕不是一兩張安民告示,或是一兩條好看的政令就能起決定性作用的。

秉燭夜談,等到天亮的時候,連粗魯的依鳴都有點架不住了,更別說是略顯瘦弱的子書和海濤。千里奇襲,仍舊沒有個可行的方法,不過海濤倒是提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安民之計。畢竟他還是鄧力老爺子的嫡傳弟子,思想上縱使比不上,也學的一二。

傳統的安民手法,什麼開倉賑糧,什麼出榜安民,自然是一樣都少不了。

實行了整整半月有餘,依鳴駐軍領地內的所有大小村落,都貼滿了天明軍隊的安民告示。無非是什麼有關軍隊擾民的處罰,賑糧時間的公佈,繳平州城府縣賊寇的捷報之類的傳統科目。

送上門的好處沒有人會拒絕。百姓默默地接受着天明軍隊的糧食,不光是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感激。至於滿街亂飄的告示,倒是引起了不少的議論。只是沒有什麼正面的評價,大部分都是什麼“事後諸葛亮”,“假仁假義”,“搶完媳婦說對不起”之類的批判性語言。還有少數的激進分子直接撕了告示,去擦屁股,解決了生理問題再馬上幾句“紙質太次,劃屁股”之類的低級評價。

唯一得到一點點好評的,倒是圍剿山賊這一舉動。畢竟是一勞永逸的解決了老百姓的一個大問題。

如此結果也都在衆人的意料之中。他們沒想過僅靠這點無關痛癢的小恩小惠就打動整個大陸的窮苦百姓。

海濤的第二個建議是盡力避免戰事。這一點倒是和子書月前離開北倫時,給汪鵬的建議不謀而合。

動盪不安的社會,已經讓百姓對戰爭厭倦到了極點。有戰爭的地方,百姓就絕對不會有安寧。

依鳴當然也清楚這一點。北倫和沙林所在的東倫相對安寧,周邊沒有相鄰的敵人駐軍,可依鳴的西倫就完全不同。河對面就是沃爾帕託城,裡面還有着隨時想要復仇的李基和千秀。所以,西倫渡口的戰事絕對不會少。

與其說是戰爭,倒不如說是騷擾。李基本就是個優柔寡斷的主兒,怎麼着也很難有大動作。動不動就排除幾艘船,跑到西倫這邊轉一圈,做着收復西倫的大夢。

本來依鳴是“有求必應”的,如今卻老老實實的按照海濤所說,能不打就不打。李基的船開到眼皮子底下,如果不是做的太過分,他依鳴就能忍住脾氣,不發一兵一卒。至於陸軍,短時間內,他更是不動一分一毫。

可依鳴心裡也一直犯嘀咕,這麼做老百姓都知道麼?當然不知道。這麼做老百姓會領情麼?不知道怎麼領情。

可有些事不管結果如何都得做。

海濤的第三個要求是整頓軍紀。這一條必須做,而且想真正的實行,難得難以想象。

天明王朝的軍隊裡,很多都是養尊處優的世家子弟,爲的是軍隊裡極爲優厚的待遇。也就是因爲這種優厚的待遇,給老百姓帶上了極爲沉重的生存枷鎖。而這些疲沓慣了的士兵,向來缺乏紀律的約束。所謂“飢則寇略,飽則棄餘”,說的也就是他們。

針對這樣的狀況,的方法就是用較爲嚴厲的紀律進行約束,然後殺一儆百。矯枉必須過正。於是,一紙蓋着皇帝大印的法令,凌空降世:

即日起,

無故滋擾百姓者,殺無赦。

私拿百姓錢糧者,殺無赦。

無將令,大軍不得進城,違者,殺無赦。

無特殊原因,士兵隨身攜帶三天軍糧,無故浪費者,杖責三十。

。。。。。。

法令初下,立時再軍營中引起了軒然大波,比當初削減軍費時也只是小了一點點。對於懶散慣了的天明士兵,這樣的法令似乎有點過於苛刻。別的地方不好說,東倫,北倫,西倫三處的士兵是絕對沒有人敢違反的,因爲他們都知道依鳴的閻王脾氣,說到做到。

海濤的最後一個建議,讓所有人都吃驚不小,那就是大軍讓出三倫,讓流離失所的百姓在三倫中繁衍生息。依鳴自己算計了好幾天才決定照做。畢竟三倫是好不容易纔抓到手的一塊肥肉,那能說讓就讓呢?再說,讓出了三倫,士兵又變成了野營,如何去抵禦敵軍呢?

但是當日海濤說得句句在理。天下百姓,流離失所,最想要的無非就是一個安定的生存地方。如今瓦倫城沒了,給他們三個小城,不過是做了一點補償。反之,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想,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沒了城池,看起來是失去了防禦憑依。可事實上,三倫脆弱的防禦禁不起大規模的進攻。

沒了城池,隊伍的機動性更爲靈活,敵人也就失去了明確的攻擊目標。

沒了城池,頂多也就是少了一個根據地。可防守有兩種,一種是抱殘守缺,一種是以攻爲守。想要收復失地,自然是要進而爭天下,而不是守着幾個岌岌可危的小城。

有此三點,即便是讓出三城,也是有得無失。依鳴縱是有所不願,也只得拿“民者,天下之基本”來勸慰自己。

看着依鳴左一個甜棗,右一個甜棗的安撫百姓,章明也開始有所動作。

他做的不是一粥一飯,一城一池的施捨。他要做的是讓天下百姓都吃上飯。

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是無盡的痛苦。百姓飽受荼毒,流離失所,田地荒蕪,吃了上頓沒下頓。沒了田地,老百姓又靠什麼活着呢?

天明王朝曾一度強大,原因之一就是因爲天明的制度法規相對寬鬆,百姓可以安居樂業。曾幾何時,農賦的稅制是二十五稅一,基本上人人都能吃飽穿暖。可隨着諸侯勢力的逐漸膨脹,各種苛捐雜稅便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從各個潮溼的犄角旮旯勃然而發。隨着時間推移,戰事一起,黎民百姓的生活只能用水深火熱來形容。曾經男耕女織的盛世畫面,演變成千裡餓殍,野草遍地的淒涼景象。

章明心裡清楚,百姓的穿衣吃飯纔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他頒佈了一道屯田令,大致內容是由政府提供工具、種子,官兵協助開墾,再承包給百姓自由種植。等到秋季豐收,按照三稅一的稅制上繳所得,額外不增加任何多餘稅項。

三稅一,是當初天明盛世所定稅制的八倍有餘。可如此高的稅制,依舊讓所有活不起的百姓樂開了花,起碼他們能吃上糧食了。當然,前提是官府真的不再增加任何額外稅項。

屯田令頒佈之初,整個天明王朝所屬領地,爲之振動。越是貧苦的百姓,越是爲之歡欣鼓舞,拍手稱快。連子書也不得不佩服章明這一手的高的離奇。把分崩離析的民心,結結實實的攏了一把。

其實章明早就在計劃着屯田令,本想多做準備,而今只得藉着汪鵬火燒瓦倫的契機,提前推行。收效也在章明的預料之中。

如此看來,如果江山有一天落在章明的手中,也許還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他似乎知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迫切需要的是什麼。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可以爲人君。

(本週最後一更!期待您的鮮花!)

第105章 斷後第134章 誠信商人第40章 兵發何處第69章 千里奇襲第166章 害羣之馬第65章 虛實並進第112章 以退爲進第102章 小人讓賢第69章 千里奇襲第7章 煉獄第70章 太監軍第91章 挑撥離間第74章 盜屍第104章 無中生有第158章 高國仁第80章 故人第58章 十日嘆第166章 害羣之馬第155章 百萬雄師第22章 龍虎符第115章 聯盟第12章 自守之賊第65章 虛實並進第122章 傷別離第156章 故鄉人第163章 石碑第71章 回家第139章 破三城第50章 將計就計第106章 車陣被擒第16章 遠走他方第90章 君臣第124章 高山流水第66章 逃命第39章 酒計第55章 逃出生天第134章 誠信商人第144章 借屍還魂第98章 暗渡陳倉第43章 金錢鋪路第89章 心猿意馬第165章 強盜第121章 臥虎藏龍第80章 故人第26章 仁義之師第156章 故鄉人第5章 突圍第12章 自守之賊第70章 太監軍第96章 楓城遊第23章 破城之策第2章 大事第24章 各得一分第124章 高山流水第130章 救苦救難第87章 沙漠之狐第21章 何謂兄弟第78章 回馬槍第61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142章 大婚第50章 將計就計第61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56章 生死有命第79章 閃人第22章 龍虎符第46章 縱虎第132章 楓城會盟第5章 突圍第73章 太陽之城第22章 龍虎符第118章 溫香軟玉第105章 斷後第25章 火鍋第165章 強盜第164章 變天第42章 分身術第141章 美女如雲第77章 親疏第137章 一箭雙鵰第80章 故人第121章 臥虎藏龍第101章 蓄勢待發第61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119章 過堂第21章 何謂兄弟第88章 騎牆草第52章 生死劫第123章 高山國第101章 蓄勢待發第159章 和氣生財第59章 親人第19章 追名逐利第66章 逃命第77章 親疏第159章 和氣生財第105章 斷後第60章 活火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