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親近

這份奏章要崇禎皇帝儘快審批,然後儘快反饋回來。所以,最好的送信使者就是鍾進衛的跟班,東廠的人。能立刻直達天聽。

這個光榮而簡單的任務就交給王鵬去執行了。

事情一處理完,孫承宗道:“中興伯,九臺,到後帳歇息一下,順便討論下明天要頒佈的具體汰兵細節。”

鍾進衛一直按捺着自己心底的疑問,眼下沒事了,不禁問了出來:“這個,盧知府不是名象升,字建鬥麼?孫大人,怎麼叫盧知府爲九臺?”

孫承宗一聽,朝盧象升“呵呵”一笑,然後道:“九臺,你自己解釋。”

盧象升也笑了,說道:“稟監軍,九臺是卑職的號。”

明末的時候,關係近的人已經不叫字了,而是叫號,甚至連做賊的都有給自己取號來趕潮流。

鍾進衛不知道這個,自然就疑惑了。

孫承宗見鍾進衛提到這個字號的問題,不禁想起一事,問鍾進衛道:“老夫跟中興伯接觸好久,好像沒聽到中興伯的字和號,不知可否告知。”

鍾進衛一聽,訕訕一笑:“不好意思啊,我沒字,也沒號。”

忽然又想起中學的時候,同學給自己取過一個外號,這個是不是就是號了。忙又補充道:“號可能有一個,不過不好聽。”

щшш⊕ тtkan⊕ ¢O

孫承宗這個老頑童,一聽這話,更來勁了,直催鍾進衛快說他的號。

“我的號叫三大步。”鍾進衛被逼不過,只好說了出來。

“......”,孫承宗和盧象升一聽,還有這種號?

“我都說了不好聽的,你們非讓我說。”

孫承宗不肯罷休,道:“有何來歷,老夫很是好奇,快快說來聽聽。”

鍾進衛只是不肯說,最後被逼無奈,只好道:“我的三大步,鬼神莫測,就是這樣。”

孫承宗還想追問,鍾進衛再不肯說了,只是求饒。孫承宗無奈,只好罷了。

這麼一來一回的聊天,也讓他們三人的距離彼此拉得更近了。這有孫承宗刻意爲之的因素在內,老傢伙,知道鍾進衛是皇上面前的紅人,自己在外領兵,朝裡有人好辦事。

鍾進衛對歷史名人還是比較感興趣,他對盧象升道:“九臺,你是不是練功的時候使一百四十斤的大刀?”

盧象升對於從未謀面的鐘進衛,知道自己練功使用的是一百四十斤的大刀,感到很好奇,因爲知道這個事情的人應該很少纔對。

他對着鍾進衛道:“監軍從何得知,卑職練功刀這事,知道的人不多。”

“呵呵,我不但知道你的刀是一百四十斤,而且知道你平時還愛看兵書,能騎善射。”鍾進衛得意的笑道。

盧象升聽了,露出一幅愕然的樣子。

鍾進衛又加了一把料:“我還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所以向皇上推薦了你,我看好你。”

盧象升這下恍然大悟了,自己原先一直納悶是誰舉薦的自己,而且還不是因爲自己是進士出身的推薦。

這古代的舉薦之恩是很重的,盧象升知道了是鍾進衛的舉薦,感激的抱拳躬身道:“多謝監軍舉薦。”

孫承宗一邊也納悶,這小子不但舉薦了自己,還舉薦了九臺,不知道還舉薦誰。

“沒事,沒事,應該的。”鍾進衛笑笑說道。心裡卻又暗想,要是有推薦費就好了。

盧象升又問了:“剛纔監軍說,還知道卑職自己不知道的事,不知道是何事?”

啊,那些事現在已經不可能重現了。再說,自己的來歷不能讓別人知道,這點是崇禎皇帝再三囑咐的。於是,他裝神秘:“天機不可泄露。”

盧象升見鍾進衛不肯說,也沒辦法,誰讓鍾進衛是監軍呢,還是自己的恩主。

三個人邊說邊去後帳歇息,然後商議汰兵細節了。

這邊是不忙了,那邊卻很忙。

保定總兵曹鳴雷回到自己營地後,馬上召開軍議。他對自己的手下大概講述了下中軍帳的事情,然後下命令:“今晚,各部兵丁晚上及明早全部加餐,讓他們都吃飽,火炭給夠。讓他們睡個好覺。明天列隊,給老子要站好了。只要能耗過別人,最終能留下來,老子答應每人獎賞五錢銀子,聽到了沒有?”

手下人知道大帥這是要下血本了,於是,也不敢怠慢,紛紛點頭答應。

看這些手下都理解了自己的命令後,就解散,讓他們趕緊去準備。然後把騎軍頭目留下來叮囑:“明天你監察別的部隊,只要稍有站不住的,就趕他們出列,不要留情,明白麼?”

騎軍頭目眨眨眼,不是很明白,平時和兄弟部隊雖然不是很和睦,但也不會這麼絕情的。不過,他還是點點頭,表示不會留情。

曹鳴雷對手下親信知之甚深,看那樣子就知道他只是習慣性的服從自己的命令。於是解釋道:“別的部隊如果早點湊足汰兵的人數,我們自己不就可以少汰一點了,懂麼?”

這下,騎軍頭目明白了,用力點點頭,關係到自己利益的事情,那是堅決不能手軟的。

曹鳴雷這麼做了,其他將領其實也在做差不多的事情,中心意思就是一個,儘量留住自己兵丁的名額,淘汰別人的。

但也有的將領賊心不死,想看看情況再說,要看到有人撤的話,自己跟着跑,總不可能真的全部都殺吧。

這些人很快就失望了。隨着“嗚嗚嗚”的號角聲響起,祖大壽的一萬八千兩百關寧鐵騎,分成四支部隊,分別開往大營的的四個角,扼住四個方向的交通要道。

很快,想溜的將領明白了祖大壽分兵的用意,無奈的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乖乖的參與到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競爭中去了。

當崇禎皇帝收到王承恩轉遞過來的孫承宗的奏章時,已是夕陽西下之時了。

崇禎皇帝很快看完了奏章,不禁又喜又憂。

喜的是,自己把中興伯剛派出去才半天,就實際推進了汰弱留強策略的實施,而且汰兵的力度如此之大,後勤的壓力將會大大減輕。

憂的是,又有如此之多的人要加入難民的隊伍中來,不知道能不能照顧的過來。

崇禎皇帝壓根就沒有考慮過要不要安置的問題,而是考慮能不能安置過來的問題。

他想到這裡,問王承恩道:“今日下午,百姓響應朝廷號召的人數,可有增多?”

“陛下,奴婢在未時末,申時初之際問過一次,除上午那波之外,又有一批商人學風塵中人,揚名捐助了。奴婢馬上遣人去王恭廠要詳細記錄。”王承恩躬身回答道。

“嗯,速去速回,朕這裡還需要答覆孫師傅,鍾師傅呢。”

“是,陛下。”王承恩趕緊躬身退出殿外安排去了。

崇禎皇帝也不再坐着了,而是站起來沿着御桌邊沿來回踱步,想着萬一京師百姓的響應還不足以解決全部難民的話,又該如何安置的問題。

思來想去,最後覺得只有在文臣武將,勳貴皇親身上打主意了。朝廷如此之困難,也是他們貢獻一份力量的時候了。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就回到御桌前拿起奏章,準備批個回覆。

結果又看到了鍾進衛那慘不忍睹的簽名,不由得“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要說這個鍾師傅,你說沒本事,主意一個接一個,什麼事情到他手裡都能解決。但你要說他的本事很大,可他連自己的名字都寫得歪來歪去的。

崇禎皇帝一笑了出來,心情又好了一分,也不等王承恩的消息了,直接提筆寫上“很好,汝等依策行之,剩之百姓朕解決之。”

然後讓人把奏章傳遞迴城外大營,以免孫師傅,鍾師傅等得心焦,耽擱了事情。

過了大概半個時辰左右,王承恩拿着一張紙進來了,奏道:“陛下,王恭廠記錄捐助的結果拿來了。”

崇禎皇帝一聽,忙道:“快快拿來朕過目。”

第761章 化敵爲友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機制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88章 年夜飯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713章 燈下黑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597章 勝利者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641章 建虜反撲第543章 下馬威第505章 如何賺錢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122章 溫育仁第731章 哥薩克第40章 軍需官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746章 天津衛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66章 汰兵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51章 難民營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286章 挖坑等明軍第18章 算計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204章 昌黎第四戰(4)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130章 升爲次輔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794章 鋼鐵廠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118章 溫度問題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48章 結賬第511章 泥模鑄炮第10章 遇刺第771章 鞠躬盡瘁第26章 再坑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127章 侯府對持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81章 廢墟新棚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507章 閻應元的請求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148章 教育部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251章 打賭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812章 宗族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234章 鼠疫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504章 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