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

京師雖然繁華,可在冬雪剛化,氣溫低得嚇人的時候,街上並沒有多少閒人,有得只是爲生計而奔波的路人。

天近中午時分,五城兵馬司的兵丁忽然在通往紫禁城的主幹道上開始戒嚴。有經驗的行人一看,便知道是有封疆大吏要到京師了。

昨天是登萊巡撫到京,今天又有封疆大吏趕來京師,這是咋了?

這些路人中如果不是有急事的人,本着一顆八卦的心,好奇地找個避風的地方看看是哪路神仙,竟然在這種天氣進京。

沒過多少時間,一隊騎士便從城門那邊飛馬而來,呼嘯着往紫禁城而去。

有眼尖的路人看到爲首那人,不由驚呼道:“是孫閣老!”

“他老人家不是在鎮守山海關麼,難道建虜有大動作了?”

“切,建虜的都城都被中興侯打下來過,還能有啥大動作!”

“話不是這麼說,建虜的主力不是未損嘛!”

“怎麼不能說,奴酋都死了幾個,依我之見…”

“……”

京師的特色,哪怕每日爲油鹽醬醋操心的人,都有一顆替紫禁城操心的心。

再說孫承宗到達午門之後,城門處就有內侍在等待,見他來了,馬上便領着他往文華殿而去。

看孫承宗那精神奕奕,腿腳有力地邁着步子,如果不是他那花白鬍子,誰都不敢認爲孫承宗已有六十八歲的高齡了。

一進文華殿,孫承宗就看到不少熟面孔已在了。他也不管,直接上前拜見崇禎皇帝,嗓門一如既往地大。

崇禎皇帝笑着擡手示意道:“孫師傅辛苦了,來人,賜座。”

內侍很快就搬來一條凳子,讓孫承宗坐下。

等孫承宗一坐定,崇禎皇帝就帶着點疑惑問道:“孫師傅,遼東巡撫不跟你一起來麼?”

“陛下,遼東巡撫在動身來京師前一日,感染了風寒,因此不宜再冒着嚴寒趕路,正在錦州休養。”孫承宗一邊說,一邊從袖子裡拿出一份東西,然後繼續說道,“此乃遼東巡撫的告罪書和軍醫出具的診斷,請陛下過目。”

一邊的內侍上前接過孫承宗手中的東西,然後轉呈御前。

崇禎皇帝並沒有去翻看,只是有點擔心地問道:“病情如何,嚴重麼?”

“陛下,軍醫說只要多加休息,注意保暖,按時吃藥,應該會很快好的。”

孫承宗的話讓崇禎皇帝放了心,有沒有袁可立,對於寧錦前線來說,是有很大不同的。

他接着轉向一邊的鐘進衛說道:“鍾師傅,那就開始吧。”

接到旨意,鍾進衛就轉身面對殿內的衆多大臣,向他們說道:“今天的會,就是討論反攻遼東的軍事會議。因爲這是從建虜造反以來,最爲重要的一次戰事之一,很可能會決定今後幾年內的遼東形勢。因此,才邀請內閣、六部尚書和孫大人、遼東巡撫、登萊巡撫一起過來商議。”

原本按照鍾進衛的計劃,第一時間不會這麼快,第二也沒必要搞這麼隆重。可當他把作戰計劃向崇禎皇帝一彙報,崇禎皇帝就興奮了。

因爲建虜和大明的戰事,一直是建虜攻,大明守。雖然中興侯在遼東取得了一次大勝,可那只是偷襲而已,並不是實質意義上的攻城略地。

現在按照鍾進衛的計劃,那是邁出了反攻建虜的第一步。從鍾進衛以往的戰績來說,是很有可能會成功的。

因此崇禎皇帝一興奮,便等不及了,又想讓這次戰事確保勝利,就開了這個擴大會議。

文華殿內的人差不多都和崇禎皇帝一樣,臉上露有興奮之色。誰都希望能早點反攻回遼東去,以結束這長達三朝的戰事。

他們都看着鍾進衛,靜待他說出下文。

內侍在這個時候,已經推了一個屏風到殿中間,上面掛着一副大大的遼東地圖。

鍾進衛走過去,先從內侍手中接過一根細棍,然後說道:“目前各造船廠所完工的運輸船,剛好能把五千新軍都運到遼東去。下一批船隻需要再等兩個月以後,陛下的意思是不等了。趁着天氣寒冷,建虜還不怎麼活躍的時候發起戰事。”

對於這點,殿內的人都沒有反對。能早打就早打,他們都很期待。

鍾進衛環視了下殿內衆人,把細棍一指地圖,然後說道:“此次戰事的目標,經過斟酌之後,選定了海州衛。”

殿內衆人看着海州衛所在,忍不住開始低聲討論起來。

孫承宗只是知道要對建虜發起一場大戰,具體的內容並不知道。現在聽鍾進衛這麼一說,他定睛看了下鍾進衛所指地方,確信鍾進衛沒有指錯,就大聲地說道:“海州衛向西扼守遼西走廊,向北虎視遼陽,向南則可直航海上,朝鮮走陸路來大明必經過海州衛,因此這裡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據估計建虜至少駐紮了五千精銳。”

他是大嗓門,又提高了聲音說話,因此殿內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那些不懂兵事的文臣聽了,都倒吸一口涼氣,沒想到中興侯的第一戰就定了這麼重要的一個地方。

兵部尚書楊鶴也接着孫承宗的話,發言顯示自己的存在道:“孫閣老說得沒錯,在歷史上,曹魏大司馬司馬懿就曾在此滅了公孫一族;唐太宗征伐高句麗,在打下海州之後,興奮之餘爲之賦詩。”

孫承宗等楊鶴一說完,便馬上問鍾進衛道:“中興侯,就靠五千新軍,能打下海州麼,要多久能打下,萬一還沒打下海州,建虜主力前來救援怎麼辦?”

殿內的文臣一聽,不由得都點點頭。孫閣老是知兵之人,一張口就能問出這麼多問題來。

他們聽孫閣老的意思,這海州應該是很不好打。

鍾進衛聽了孫承宗連續的幾個問題,卻也不緊張,微笑着回答孫承宗道:“如果光靠新軍的話,原先有七、八成把握,但盧大人帶來的消息,讓我調低了勝率,因此需要求助於孫大人。”

孫承宗一聽,把目光轉向他身後側的盧象升,問他道:“是何消息?”

第715章 追債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820章 論奢華風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648章 吐血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30章 餉銀(2)第214章 萬人敵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127章 侯府對持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243章 寶鈔隱憂第594章 陷阱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122章 溫育仁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89章 又動勸降之念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700章 佈局交趾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574章 應對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770章 絕了最後的希望第85章 密謀第570章 苦啊第297章 賺錢的幾件事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782章 班師回京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782章 班師回京第176章 捷報分析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127章 侯府對持第241章 作秀和託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735章 專利法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131章 京營相關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128章 終有所獲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機制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46章 東廠第594章 陷阱第5章 相信(3)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119章 輕視復社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5章 相信(3)第619章 好想看電影第176章 捷報分析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