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

因爲閻應元是水師的最高將領,代表的是朝廷。他的所作所爲,雖沒有表達一絲拉攏人,挖鄭芝龍牆角的事情,可在實際效果上,卻是在潛移默化,改變那些士卒,特別是隨鄭芝龍投誠的士卒,對朝廷的看法。

這種潛移默化到一定的程度,閻應元振臂一呼,自然就會有一大堆人跟隨他,並不需要他事先去說。

另外,閻應元其實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鄭芝龍手下的海盜,那些主力水手有很多都曾是朝廷水師出身,天然地有一種對朝廷的歸屬感。

他們原本屬於澎湖水師,因爲被朝廷解散又不安置,沒有辦法才被鄭芝龍招了過去。

之所以鄭芝龍接二連三地要求得到朝廷的招安,也有因爲軍中這些原本朝廷水師士卒的壓力所致。當然了,這只是原因之一而已。

就在閻應元努力學習海戰的同時,又給兩個心懷鬼胎之人造成困惑的時候,登萊巡撫盧象升雖也有遇到事情,卻沒有不開心。

此時的他,正在登州巡撫衙門後衙的花園中練刀。

只見他着上身,肌肉線條棱角分明,比例勻稱,體態挺拔而健美,肩膀的寬度和窄窄的腰線,形成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倒三角,每一條肌肉都似乎經過了最佳比例的搭配,肌肉中充滿了力量。可惜的是,他這完美身材中有幾處疤痕,破壞了整體的美感。不過也從另外一方面,說明他的功勳。

盧象升整個人裹在一片刀光中,快捷的動作,凜冽的刀鋒,不時讓站在周邊的親衛大聲喝好。

一直練到身上微微出汗,盧象升才收功停了下來,順手把十斤重的練功刀丟給站一邊的張獻忠,這裡的親衛中只有他能接住。

盧二適時遞上一塊毛巾,一邊讚道:“老爺的功夫還是一如既往,沒有一絲影響。”

自從盧大戰死,盧二就接替了盧大的工作,隨侍在盧象升身邊。

盧象升接過毛巾擦了擦,笑着道:“這些只是小傷而已,現在傷好了自然不會有礙。”

其實雖說是小傷,可在他那身上卻留下了疤痕。一般來說,也不能算小傷了。

今天是盧象升傷愈後第一次練功,感覺沒有一絲影響,心中還是很滿意的。

他把毛巾遞還給盧二,接過衣服穿了起來,一邊還問道:“從京師來的錦衣衛監軍都已下到各島沒有?”

登萊上次的大敗,就是因爲有建虜的細作潛入所引起。因此朝廷就給登萊明軍派了錦衣衛監軍過來。

在其他邊軍中,錦衣衛監軍的主要職責是防止將領貪腐,剋扣士兵軍餉,嚴防軍中;而在這登萊明軍中,他們的主要職責卻是反細作的工作。也是因爲如此,這些錦衣衛監軍都是受過劉興祚的培訓。

盧象升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對每個島的情況都瞭如指掌,因此對於朝廷派來的這些錦衣衛監軍,還是很歡迎的。他積極配合監軍的行動,這又是和其他邊軍的應對不一樣。

“回老爺,送他們去各島的船隻差不多都已回來了。”盧二回答道。

盧象升點點頭,轉向張獻忠問道:“派出去的夜不收情況如何?”

張獻忠歷次的表現都不錯,甚至上了明報,被樹爲登萊明軍中的殺虜英雄。這雖和他是四小的義父有關,但沒有他自己的英勇表現,以及盧象升的首肯也是不可能上的。

當初明報剛送來登萊時,頓時在軍中引起轟動。他們誰都沒想到當初中興侯所說的,竟然變成真的了。

那些上了報紙的將士都喜開眼笑,全天下的大明百姓都將知道自己的事蹟,這是多麼光宗耀祖的事情啊!而那些沒有上報紙的將士,則在羨慕之餘暗自發誓,自己也要努力殺敵,榮登到報紙上去。

另外,登萊將士們對於朝廷把犧牲同袍的靈牌供奉到京師的英烈祠,享受大明百姓香火一事,也是非常的感激。

這些事情都是從未有過,也從未聽過,這使得軍中士氣很高。

張獻忠知道自己今天的一切,除了要感激在京師的中興侯之外,還要感謝眼前這位似武實文的登萊巡撫。他聽盧象升問他,連忙恭敬地回答道:“目前未敢深入敵境,因此敵情反饋有限。”

他回答了盧象升的問題後,想起之前的好奇,就帶點疑惑地問道:“中丞,朝廷這麼早就傳令讓我們登萊派出夜不收,是不是又要我們有所行動了?”

他這麼問也是有原因的,登萊明軍中的傷兵,有很多都還沒愈全。對兵事略知一二的人應該都知道這點,卻還是讓登萊派出夜不收。而且還規定儘可能地不要讓建虜發現,張獻忠就奇怪了。

朝廷所給的命令中並沒有解釋,盧象升也沒被告知。不過他卻憑自己的推測,大概猜了出來。

要知道建虜缺糧這事,還是他通報給朝廷的。而且他也一直致力於破壞建虜的糧食補給,甚至還爲此上了一個大當。他現在對糧食一事極其敏感,登萊明軍中要說有能猜到的人,就絕對是他。

不過張獻忠雖然已是他的心腹,卻也沒打算把自己的推測告訴他,盧象升只是說道:"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什麼後續的命令,等以後自然會知道的。"

"中丞說得是,屬下明白了。"張獻忠稍微有點尷尬,連忙抱拳迴應道。

盧象升轉身往花園門口走去,一邊吩咐道:"備馬,去軍營看看。"

這是原定就安排好的,盧象升去軍營看望傷員,聽取下層士卒的心聲。

說起來,閻應元在福建水師的一舉一動,很多都是學自盧象升的。這種與士卒同甘共苦,最容易獲得軍心,打造出一支強軍。

可就在這時,一個軍士快步進來,向盧象升抱拳稟告道:"報中丞,京師中興侯派使者前來,要單獨見中丞。"

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在場聽到稟告的幾個人心中可以肯定,中興侯派人找中丞絕對是和之前要求派出夜不收之事有關。

盧象升沒有猶豫,馬上吩咐道:"好,本官在書房等候。"

中興侯派來的使者,盧象升就沒有矯情,以做實事要緊。他也不再換官服,就直接來到自己的書房等候,以期能儘快見到使者。

張獻忠等親衛並沒有入內,只是守在書房門口。

沒一會,中興侯派來的信使就轉出走廊,出現在書房門口的庭院裡。

張獻忠一看,不由呆了,他沒想到中興侯派來的信使,竟然會是他。

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336章 袁可立第541章 烏超哈真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244章 創新沒那麼難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365章 收四小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544章 威脅信第56章 紙幣第275章 禍福難料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613章 怕了侯爺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14章 趁機撈錢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275章 禍福難料第151章 期盼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663章 摸不着頭腦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618章 憂心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319章 份內之事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377章 叮囑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827章 海上緝私隊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8章 擔憂第613章 怕了侯爺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468章 死營凱旋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3章 相信(1)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93章 以一敵四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74章 汰兵歸去第597章 勝利者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48章 結賬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563章 鄭芝龍的驚詫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855章 僱傭兵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143章 《甘薯疏》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566章 重組夜不收第139章 潛行失敗第128章 終有所獲第462章 最可愛的人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357章 報應第826章 兩份銀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365章 收四小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533章 全軍覆沒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803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34章 閻應芳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