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全面教育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徐光啓一點都沒生氣,仍然微笑着回答道:“道路衙門掌管錢財和修路進度以及質量,地方官府負責施工,朝廷派御史巡查,各出資方也可派代表隨御史查賬。”

這個結論是鍾進衛所建議的,經過皇上准許,內閣同意。因此徐光啓早有心理準備,否則的話,恐怕還真難說徐光啓還會不會微笑着回答這個問題了。

臺下的人一聽徐光啓的回答,沒想有這麼一個結果,對出資修路賺錢的信心一時大增。

另外一人有了剛纔這人的問話爲基礎,擔心提問時間要到了,就一口氣提了一堆問題道:“請問徐大人,這修路成本是如何估算的?車輛費用收取的多少,是怎麼個定法?爲何不收取路人的費用?我等收回本金利潤後,這收費情況又將是如何?”

如果成本太高,那麼這回錢的速度必然會變長。對於有能力的商人來說,資金快速回籠也是他們所期盼的。

如果車輛費用收取過多,那麼他們自己前往張家口互市的話,成本就高,無形中就會減少他們在修路上所獲得的利潤。

如果收取路人的費用,那麼對他們來說,必然能減少部分支出,也可以縮短點收回錢的時間成本,這是他們所期待的。

如果車輛費用一直保持不變,那麼他們在修路上所獲得的利潤最終又將吐回去。

臺下這些世家商戶都是有身價的人,對賺錢的門道都比較清楚,因此這人問出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都很重要,也格外關注。

徐光啓不慌不忙地飲了口茶,眼角飛快地瞥了下二樓鍾進衛所在的那處窗戶。

他不知道爲何鍾進衛肯定臺下這些人會問出這些問題,在事先的討論中已經一一有了答案。

“修水泥路的成本,大致在水泥和人力兩個方面。今時不同往日,京畿之地的百姓也和你們一樣在建虜入侵中,遭受了重大損失。因此皇上在本次修路中,除了讓修路百姓能吃飽飯之外,還給予一點點銀錢補助。另外,由軍隊中改編出來的建築軍,其士卒的收入會高一點。最後一部分因罪勞役的則無銀錢補助。”

徐光啓放下茶杯後,從容不迫得解釋了起來。但他看到臺下有人聽自己說到這裡,一幅欲言又止的樣子,心知他們想說什麼,就繼續道:“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你們世家商戶,都是皇上的臣民,皇上自然要一體視之。你們有了補助,當然也得給普通百姓一點補助。不過你們放心,皇上考慮到修路成本可能會過高,因此下了聖旨,讓國企以及其低廉的價格提供修路所用的水泥。”

臺下的世家商戶一聽,這其實就等於是拿水泥的錢去給那些修路的人做補助,這倒差不多。不少人略微點頭,表示同意,而後聽着徐光啓繼續下一個問題的解答。

徐光啓把他們的神態轉變都看在眼裡,不置可否,繼續解答下一個問題道:“水泥路收費的考慮,主要是對水泥路的損害程度而言。路人行走,對於水泥路基本無甚影響。但車輛不同,特別是運貨的車輛,幾倍甚至幾十倍於路人的重量,水泥路就是再堅固,天長日久之後總歸還是會被壓壞。因此纔有了對車輛收費,路人免費的收取方式。”

徐光啓的這個解釋,臺下人倒是理解,關鍵是這個收費價錢如何,他們都很關心。

“至於收取車輛價錢幾何,朝廷已做過事先估算。以一輛車走以前的泥路所花的費用,對比在水泥路上所花的費用後,收取其中差價的百分之五十作爲每輛車的費用。如此一來,商戶走水泥路其實還是賺錢的。”

人人都有本帳,徐光啓都說這麼清楚了,這些世家商戶自然也清楚走水泥路的好處。除了便捷之外,甚至他們更知道一點,車輛比起以往,還能多拉一些貨物。而且這水泥路的作用,在雨天將會體現得更是明顯。

徐光啓瞧了一眼在給自己的茶杯裡添茶倒水的吏員,然後繼續說道:“朝廷所收取的費用將會用於三個方面。第一,是維護水泥路所需,由道路衙門掌管。”

臺下的人對這點毫無疑義,紛紛點頭。

“第二,是償還各位出資人的本金利潤。”

這個也沒有疑問,臺下的人接連不停地點頭。

“第三,所修之路所在地方辦官學所需。”

當徐光啓這第三點一說出口時,底下頓時響起了“什麼”、“啊”、“這”之類的不少聲音,他們沒想到竟然會有這事。

徐光啓瞥了一邊的司儀一眼,司儀連忙大聲道:“肅靜,肅靜!”

畢竟臺上的是朝廷的工部尚書,大明最高級別官員之一。因此對於底下這些人來說,官威還是很強,讓他們紛紛閉嘴看着臺上。

徐光啓略帶嚴肅地道:“當今皇上,乃是不世出的仁主。真正地想把大明百姓都教化爲知書達禮之人,懂得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這也是我們天朝和蠻夷的區別所在。不過你們放心,所辦官學將只免費給**兒童學基礎的知識之用,花不了多少錢。”

徐光啓說到這裡時,心中已帶了一絲嚮往,自己寫得數學基礎教程終於快要用上了。

這個消息實在太震撼了,又是前所未有過的事情。讓那些泥腿子的孩子也能讀書識字,這多少讓在場的人感覺有點不快,感覺有損讀書人這名號。

但這又是儒家所倡導的目標,一直想實現卻又未實現,停留在口頭上的一件事。

他們本身多爲商人身份,現在雖然地位不同了,但嚴格說起來的話,也還沒資格去說三道四。

不過眼下他們關注的是賺錢的事兒,又聽徐光啓解釋說只是基礎教育,花不了多少錢,心中就又接受了一點。

一些心思敏捷的世家商戶從徐光啓的這段話中,飛快地聯想到了朝廷怕是會在全國推行此法。

因爲朝廷這政策顯然是要覆蓋全國的,而且單獨成立了道路衙門,顯然也不會只修一條路而已,估計以後修路都會參考這第一條水泥路的模式。

這麼一想,還真有可能實現這一曠世大業。不過那些偏僻的地方,路不好修,修了又沒幾輛車,這種地方就不好說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鍾進衛也早提供給朝廷一個解決方法,來解決修路所覆蓋不到的地方。就是由國企來作爲這個方案的補充,出錢給那些偏僻地方做基礎教育。

不過這基礎教育在推行下去的時候,還是出現了連鍾進衛都沒有估計到的阻力。不過可以理解,因爲這阻力來源於鍾進衛所在時代已經消亡的地方。

第442章 票號之爭第631章 授勳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514章 燧發槍試驗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243章 寶鈔隱憂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226章 宋應星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93章 以一敵四第619章 好想看電影第704章 宣言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609章 殺手鐗第92章 瀕臨絕境第1章 相遇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829章 嚴打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90章 危機四伏第95章 脫險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12章 傳言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94章 一線生機第14章 趁機撈錢第292章 會師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53章 集中供應第223章 贖罪銀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803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819章 陳子壯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13章 遼東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150章 各方涌動第406章 御廚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138章 永平第85章 密謀第512章 鐵範鑄炮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275章 禍福難料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244章 創新沒那麼難第706章 大明燧發槍的厲害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234章 鼠疫第436章 白杆軍歸第804章 月兒姑娘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80章 通州路上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43章 早朝第24章 防禦第58章 貨幣戰爭第606章 懦夫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756章 攻陷險關第204章 昌黎第四戰(4)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645章 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