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

有關朝廷將改革銀行業的這種爆炸式的消息,在次日就逐漸傳遍了整個北京城,讓京師開票號、錢莊的人喜憂參半。

近段時間內,在京師活得最膽戰心驚地人莫過於這些人了。

晉商票號的事件發生後,他們的生意全部受到影響。無論他們怎麼解釋自己的票號、錢莊不會發生捲款潛逃或者破產的事兒,但那些手頭有銀票的人還是紛紛要求他們兌換現銀,使得好幾家實力弱一點的票號、錢莊遭了魚池之禍,被擠兌破產,這又反過來加劇了更多的人要求兌換銀兩。

幸好開在京師的票號、錢莊一般實力都比較強大,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應付了過來。

京師的輿論對他們這些開票號、錢莊的人是越來越不利,甚至還有不少要他們關門的說法,讓這些人日夜不安。

他們也試圖派不少人出去解釋,宣傳,但一點效果都沒有,使得他們每天都生活在惶恐之中,生怕哪天朝廷真得頂不住輿論的壓力而封了他們的生意。

因此,當改革銀行業的消息傳出後,讓他們爲之鬆了一口氣。可他們在聽到朝廷各部將組建銀行時,卻又憂心忡忡。

他們不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可比,深知開銀行賺錢的竅門就是信譽。相對比較起來,他們這些普通的票號、錢莊,就比朝廷各部所開設的銀行要弱多了,至少他們存在被抄家查封的風險,而那家銀行則不會有這個風險。

更何況票號、錢莊的信譽要想恢復到從前,哪怕是向那個管理機構交足了錢,也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不管他們怎麼想,至少在京師的這些票號、錢莊,是從來沒想過要反對朝廷這新政,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應付的問題。因爲京師的輿論環境和政治中心的背景,使得這些人不敢反對。

爲此,一些票號、錢莊都開始互相走動,商議,看如何在這新政中活下來。

而京師百姓則喜聞樂見新銀行的組建,對於他們來說,多一個銀行,就是多一種選擇,而且還不會發生那種政治風險的銀行。

組建新銀行的事兒被推動得很快,各部衙門都很快就派人向中興侯彙報出資的金額。

幾日之後,大明皇家銀行宣佈不再接受除了兌換九思寶鈔之外的個人業務。同時朝廷的公告正式發佈,要求所有京師的票號、錢莊在本金達到一定條件下,並向大明皇家銀行繳納準備金才能開業。

發佈公告的當日,由京師各部衙門和宮裡出資的大明爲民銀行成立,宣佈響應朝廷的政策,並大張旗鼓地把一箱箱的準備金運入大明皇家銀行。

爲了應對這個情況,京師大部分的票號、錢莊在這幾天經過緊急磋商,最終宣佈這些票號、錢莊合併,成立大明聯合銀行。

之所以用上這個名號也是爲了與過去的票號、錢莊相脫離,擺脫那個風險高的名聲。

一時之間,銀行一詞在京師百姓中成爲最熱門、最時髦的詞彙。

接着大明爲民銀行又宣佈存款不收保管費,還會給利息。而且從爲民銀行借款,利息極低。

這個利息極低當然是相對其他地方的貸款來說的,不可能真得極低,要不讓初生的銀行從哪裡賺利潤。

這麼一來,讓京師百姓特別是那些商人讚不絕口,同時也給新成立的聯合銀行帶去了壓力。

保管費和堪稱高利貸的借款利息一直是原始票號、錢莊的利潤大頭,現在被爲民銀行這麼一搞,頓時生意一落千丈,要想活下去就只有跟風了。

誰知爲民銀行竟然還要提存款利息,降貸款利息,讓剛跟上節奏的聯合銀行差點要崩潰了。

這個時候,他們感覺到了之前還一直有微詞的管理機構,即大明皇家銀行存在的重要性。聯合銀行主要股東紛紛找關係或者直接就在皇家銀行門口哭訴,懇請皇家銀行作爲銀行業的管理機構,一定要給他們做主,否則就沒有他們的活路了。

幾經波折之後,最終大明皇家銀行發佈公告規定存貸款利息的一個區間,限制同業間惡性競爭。

雖是如此,爲民銀行這一連串的舉動加強大的背景,使它從一出現就出盡了風頭,迅速成爲了銀行業的老大。在賺大錢的同時也讓百姓得了實惠,又間接地爲大明朝廷在百姓中的評語好了不少。

當然了,這一系列的事情是在一段時間內慢慢實現的。

鍾進衛就在開始幾天爲這事操勞,給大明皇家銀行和爲民銀行的主要負責人上了幾堂課,並列了個做事的步驟給他們。

大明朝的人都不傻,這些人裡面很多還是從事過票號、錢莊生意的。在鍾進衛的點撥下,都明白了銀行原來可以這麼賺錢。

鍾進衛就不管之後的事情了,只是會隔一段時間檢查下皇家銀行和爲民銀行的工作,使其不會偏離之前規劃好的路線。

從某種角度來說,鍾進衛就是大明皇家銀行和大明爲民銀行的董事長。只是可憐的是,他這個董事長原本還計劃自己投資一點錢,甚至還告訴了親家有關這個發財的機會,卻被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於汴給破壞了。

鍾進衛在心中氣惱了一陣後,鬱悶的心情也就隨風消逝了。就當是皇上賞得那兩間旺鋪作爲補償好了,以後賺錢的機會還大把,難道能窮死手中有權,腦中有幾百年知識的自己!

這天一大早,在東廠番役和自家親隨的護衛下,鍾進衛這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京營駐紮地。

他在前幾日接到聖旨提督京營後,就檢查了一遍五軍營的情況,然後讓那些將領把自己手下刺殺技能突出,手腳靈活的士卒挑出五百來。

今天就是他驗貨的時間,這五百從四萬五千多人中挑選出來的士卒就將成爲他訓練新軍的對象。

鍾進衛直接來到京營校場,看到五軍營的各級將領早已等候在那裡,心中暗暗滿意。

這些將領原本就是勤王軍中挑選出來的,鍾進衛作爲勤王軍的監軍,在京畿一戰中所取得的成績,就是他讓這些兵頭服氣的資本。更何況現在又當了他們的頂頭上司,不表現好一點反而就不正常了。

鍾進衛在他們的陪同下,走到點將臺上,審閱起臺下的五百士卒。

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40章 軍需官第198章 對虜策略的轉變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767章 訣別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379章 李自成第704章 宣言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354章 競拍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486章 徐霞客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765章 瀋陽城破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81章 廢墟新棚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32章 反腐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89章 危險臨近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266章 屠城第788章 朕要了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227章 兄弟情第333章 驚變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88章 年夜飯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8章 擔憂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827章 海上緝私隊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45章 銀子第97章 聞報震怒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762章 兵變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638章 產鉗第38章 兩策之論第460章 冰棍第46章 東廠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407章 肉鬆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59章 廠衛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36章 監軍制度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87章 漱口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377章 叮囑第62章 義捐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616章 天羅地網第353章 忒大的玻璃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574章 應對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3章 相信(1)第91章 捨命相救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70章 汰兵安置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547章 有喜了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75章 汰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