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拂曉襲城

當夜,昌黎城裡,各處街道,不時巡邏過一隊隊的壯婦老人。昌黎城小,所以巡邏的人員不需太多,就能照顧周全。

也是多虧了這裡的民衆多有習武,因此這些壯婦老人來巡邏,大家都很放心。

其餘的民壯則在屋內休息,養精蓄銳。

城牆上,每隔幾步,就有一個火把,幾隻火把之間,還有一根長竿子,頭上綁着火把,伸出城牆好長一段距離,照亮了城池外好遠的地方。

今夜是守備石國柱值夜,他帶着一羣兵丁沿着城牆進行巡視。

強敵在外,隨時可能攻城。事關自己和一家老小的安危,守在城牆上的兵丁民壯都很盡職,讓石國柱暗暗點頭。

巡視完一圈城牆,並不需要太長時間,石國柱會略做休息,然後再次巡查,務必保證全城的警惕之心,不讓建虜有可趁之機。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夜色越來越深,一些精神一直緊張的民壯,漸漸地有了睏意,打起了哈欠。

如果這樣的情況下去,很可能會被黎明時分攻城的建虜得逞。

幸虧被石國柱給發現了這個情況,他是個老兵來的。在邊軍立功後調回老家縣城當的守備,因此他讓那些有睏意的民壯互相聊天解乏,說什麼都可以,葷段子之類的也不會管。精神頭很好的那些兵丁則專注城外。

寅時時分,關侯廟的建虜悄悄出了營地,分兵圍昌黎縣城。

五六千建虜的調動,又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時候,難免會發出一些聲音。

被那些專門盯着城外的兵丁發覺,迅速報到了石國柱那裡。

石國柱一聽四面城牆處都有動靜回報,心知不是偶然,忙下令戒備。

命令一下去,城頭上鴉雀無聲,全部專注城外的動靜,只是黑乎乎地,遠處的地方看不清楚。

濟爾哈朗和阿巴泰已帶韃子潛近昌黎城池,此時正在暗暗叫苦,沒想昌黎城頭還伸有長長的竿子,把火把送離了城頭,照亮了很大一片區域。由於託大,並沒有帶夠盾牌弓箭。

但此時已是箭在弦上,要是這時候還退回大營,別說他們兩人丟不起這個臉,手下也不會幹,這回去還不被別的旗笑死。

“咚咚咚”,一陣刺耳的鼓聲從黑暗中響起,遠遠地傳了開去。

城外的建虜聽到進攻的鼓聲,紛紛衝出黑暗,擡着雲梯,飛奔向城牆。

城外的鼓聲同時也給了城頭的明軍一個提示,示警的鐘聲馬上響起,迴盪在黑暗的昌黎城上空。

之前收攏的明軍士卒比民壯多了一些戰鬥經驗,此時,正在大聲的向身邊同伴傳授經驗,等看到了再打,切忌浪費。

很快,擡着雲梯的建虜出現在火光映亮的地方,吶喊着迅速向城牆奔來。緊跟着雲梯後面的,則是大批的建虜。

城牆上的弓箭手首先開射,緊跟着,火槍和土槍也跟着響起。幾門火炮反而沒有多大用處,太近了打不了,太遠了看不清。亂打的話,浪費火藥,縣尊不允許的。

左應選聽到警鐘響起,很快就往城牆趕過去。路上遇到一些慌亂的民壯,就出聲安撫。因此,耽擱了下,等他到達城牆上的時候,雙方已經在廝殺了。

左應選迅速登上箭樓,滅掉火把後,在黑暗中觀察城牆內外的場景。

城外的建虜正源源不斷地從黑暗中涌出來,已經衝到城牆底下的建虜都是身穿幾層盔甲。

城頭雖有不少箭支射下去,但當場射死的建虜基本沒有,基本上都是身上掛着箭還在往前衝。

只有一些倒黴的建虜被射中盔甲縫隙,跌倒在地,然後被其他建虜拖到黑暗中去了。

反而是城頭的一些火槍土槍發威,每一槍,總有建虜被打傷,失去了行動能力,偶爾幾個則當場斃命。

但是火槍土槍的裝填速度太慢了,天黑看得不是很清楚,又加上比較緊張,動作就比平時慢了三倍不止。

城頭上防守的身強力壯之士,已經開始搬動滾木礌石往下砸了。

有的是把手中的滾木礌石舉過頭頂往下砸,有的則是搬到城頭上就直接推下去的。

被用力砸中的建虜往往倒地不起,而推下去的滾木礌石,不說有沒有砸到,就算砸到了,恐怕也難讓建虜失去戰鬥力,因爲有一些建虜手中有盾牌護着。

左應選向樓梯口的衙役命令道:“快讓民壯把城內的滾木礌石送上去。再傳令,往雲梯處砸,先砸斷建虜的雲梯。”

兩個衙役馬上領命,分別去傳令了。

左應選命令下達後,就再次觀察起戰場的情況。

此時,已有不少雲梯靠上了城牆,建虜開始登城。

身穿厚甲的建虜並沒有首先攻城,而是在底下扶住雲梯,由後面跟上的穿輕便皮甲的建虜攀登雲梯。

守城的人,不管是士卒,還是民壯,都知道不能讓建虜爬上來,火力就集中到了雲梯邊。穿着輕甲的建虜往往爬到一半,不是被砸,就是被射中,掉落了下去。

左應選看着眼前這段城牆應該無事,但現在全城四角都受到了攻擊,不知道別處如何,有點擔心。

於是,不再在箭樓待着,開始沿着城牆,一邊巡視一邊大聲鼓勁。身後跟着的衙役大聲重複縣尊的話,使縣尊的話能在這喊殺聲中傳到所有人的耳中。

“不要慌,狠狠地打建虜。”

“你們身後就是父母妻兒,他們都是靠你們護着的。”

“誰要是爲昌黎戰死,家裡的老父老母,由本縣來送終,年幼子女由本縣撫養。”

沿途聽到左應選話的守城兵卒、民壯,猶如吃了一顆定心丸,又知自己沒有退路,因此也不用軍紀約束,努力殺敵。

一些特別勇敢強壯的兵壯,就搬起礌石瞄準了雲梯砸,幾下就能砸壞雲梯,讓建虜上不了城。

這時候,東邊的天色已經露出魚肚白,亮光開始打破黑暗的壟斷。

守備石國柱也在巡視,碰上了縣令左應選。他大聲彙報了下自己看到的情況,和左應選這邊的情景基本差不多,都守住了。

正在攻城戰中,兩人也沒多少交流,又各自巡視開了。

城下的建虜已開始用弓箭反擊城牆上了,但數量不多。在被射傷幾個兵壯之後,手持遠程武器的人就找上了他們。

城牆上的弓箭和火槍土槍勝在量多,而底下射箭的建虜則是勝在精準,因此,雙方基本各有傷亡,誰也沒有壓制住誰。

當城牆上有傷亡出現的時候,一些沒見過血的民壯初始有了恐懼,但隨即就記起縣尊的話,咬牙堅持着,不爲別人,爲家人,也不能退縮。

天色已大亮,濟爾哈朗和阿巴泰看自己這邊因爲準備不足,基本就沒人能攻上城頭。帶來的七十餘架雲梯也折損的差不多了,大批建虜擁在城牆被動挨打。無奈之下,只好鳴金收兵。

城牆上的兵壯看到韃子退去,有力氣的歡呼,脫力的或靠或坐在城牆上。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臉上的喜氣。

濟爾哈朗和阿巴泰是最後撤回大營的,臨走之時,因爲天色已大亮,看清了城頭上並沒有多少明國的正規軍,全是百姓服飾的民壯而已。

不由得他們兩人心中暗惱,要不是太大意了,應該能一舉攻下昌黎的。

下回攻城必定要準備充足,認真對待,打下昌黎。

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116章 陶瓷廠第10章 遇刺第428章 關寧現狀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806章 執着第12章 傳言第46章 東廠第69章 汰兵得行第832章 萬事如意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119章 輕視復社第379章 李自成第722章 小心火燭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460章 冰棍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609章 殺手鐗第358章 壞消息接二連三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825章 時間緊迫第794章 鋼鐵廠第623章 擔得起第533章 全軍覆沒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769章 關注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4章 相信(2)第616章 天羅地網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504章 報紙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357章 報應第143章 《甘薯疏》第251章 打賭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9章 指點江山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771章 鞠躬盡瘁第156章 劉興祚第788章 朕要了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679章 新軍能行麼第122章 溫育仁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300章 宣傳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4章 相信(2)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種部隊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412章 屌絲的力量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648章 吐血第460章 冰棍第62章 義捐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1章 相遇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547章 有喜了第804章 月兒姑娘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241章 作秀和託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649章 跳雷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648章 吐血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71章 親近第241章 作秀和託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90章 危機四伏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103章 開中法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