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水泥建築

周延儒回到自己的府上後,周代金馬上前頭領路,來到周延儒的書房。裡面已坐了一人,看到周延儒進去,就站了起來。

周延儒也不理他,走到自己的座位旁,然後坐了下來。周代金沒有進門,把書房門關了,搬了一條凳子,就守在門外。

“閣老,朝廷如此急促召集鹽轉運使和鹽課提舉,可知是何事了麼?”那人見周延儒坐定,就走過去問道。

“明日朝議就知道了。”周延儒悶着聲音道。

“難道閣老未曾打聽?家裡正等的心焦,早一日知道消息,就多一日時間應變。閣老不顧及家裡的感受,是上了高位就忘了家裡的恩典不成?”這人說話陰森森地,讓人聽着很不舒服。

“放肆,你不過是鹽商的一個小小管家而已,敢在朝廷重臣面前如此無禮,你”周延儒氣得大聲喝斥起來,但馬上又說不下去了,自己還真奈何不得他。

“我廖彬是一個小小管家而已,可你別忘了,要不是幾個老爺暗中幫你,你也不會有今天。”

這個廖彬就是兩淮大鹽商的代表,一直負責和周延儒溝通。

周延儒心裡暗歎一聲,靜默了會,然後說道:“今日我問了那老匹夫,只是說鹽政會大改,卻並不說詳情。明日,皇上會召集羣臣商議鹽政,到時便知。”

廖彬一聽周延儒有操心過此事,就不再計較了,只是有點擔憂:“老爺們擔心朝廷會放開綱冊,允許名單以外的人也能經營鹽業。閣老要事先想好如何保存這點,其他關係不大,多交點錢也沒事。”

“本官知道,明日朝議,如有提及,一定會據理力爭的。”周延儒不得不做表態。

廖彬聽完點點頭,然後從袖子裡摸出一疊東西遞給周延儒:“這是老爺們給閣老的活動費,如若不夠,再跟我要。萬一朝廷的意思是讓名冊以外的人也來經營鹽業,閣老不妨建議增加綱冊上的名單,而保住非綱冊上的人不能經營鹽業這一點。”

周延儒看着遞上來的那些銀票,想着廠衛四處活動,自己想去收買其他人,怕別人也不敢要,就沒去接那銀票。

廖彬見周延儒不接,以爲他還在生氣自己剛纔對他的誤會,於是,他把銀票放到了周延儒面前的桌面上,然後道:“小人身份低賤,有時說話冒失,還望閣老誤怪。”

周延儒聽廖彬這麼一說,又想起自己在內閣被溫體仁訓斥,不由得又是一陣氣惱。只是現在毫無辦法,想着總有一天,要把這個老匹夫整下去。

第二日,崇禎三年正月十二,崇禎皇帝開完早朝後,就帶着文武百官前去午門參觀水泥排房。

吳勝大早已收到通知,準好了準備。

任何一個新事物,初次見着,總會有一種新奇感。崇禎皇帝對這水泥排房很是好奇,問東問西。

吳勝大是第一次面聖,心裡很激動,又有點緊張和害怕,所以一直不敢說話。一直到崇禎皇帝問話,他纔開始慢慢回答。

鍾進衛說的幾個水泥特點,崇禎皇帝都見識到了。他還特別注意了地面,發現水泥地面果然是光滑整潔。

更有意思的是,在其中一個房間內的地面,事先撥了水,等崇禎皇帝看了之後,再讓人掃去地面的水,再對地面又是跺又是踩,地面絲毫不變,依舊是那麼光滑整潔。這點讓崇禎皇帝很是滿意,對將來用水泥所修之路的質量,放了心。

有皇帝在前面發表意見,讓水泥增加了一層權威光環。大部分臣子在皇上面前,紛紛稱讚水泥房屋。也有個別臣子趁別人不注意,用手去用力按按水泥牆。

崇禎皇帝參觀完之後,在水泥排房的門口,轉身面對着羣臣道:“有了此水泥,以後再有祝融降臨京師,也不會燒一大片了。”

古代的房屋建築羣,最怕的就是有火災,一燒起來,往往是一大塊區域,都會化爲灰燼。

文武百官也在心裡思量,自己家裡什麼地方是不是改成用水泥建會比較妥當。甚至,有的人心中想着向鄰居去推銷下水泥的好處,讓他們也用水泥,免得有了火災波及自家。

世界上第一處水泥建築,被崇禎皇帝宣佈用於文武百官在午門等候期間,避風擋雨之用。

然後,崇禎皇帝在文武百官的謝恩聲中回宮去了。

孫承宗一早接到旨意,讓他帶劉興祚進宮面聖,他就知道是中興伯向皇上推薦劉興祚的事兒有了結果。

於是,他叫來劉興祚,傳達聖旨後,把一些注意事項告訴他,再帶着他趕往紫禁城。

劉興祚心中一邊暗暗感激鍾進衛,一邊又驚歎鍾進衛在皇上面前的份量,說推薦就有推薦結果,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到達午門後,孫承宗先去面聖,劉興祚在午門等着。這時,午門外的官員已散去大半,只有三三兩兩的人還在欣賞水泥建築這新鮮事物。

劉興祚也走過去看,只是沒人理他這武夫。他也不在意,自個兒欣賞。當他知道這水泥的優勢,得知是中興伯貢獻出來之後,又對鍾進衛有了新的認識,暗道皇上難怪會看重中興伯。

再說孫承宗在文華殿見到崇禎皇帝,明白了崇禎皇帝召見他的原因,就拍着胸脯保證劉興祚不是建虜的細作。他又一次敘述了劉興祚棄暗投明的經過,孫承宗和鍾進衛不一樣,他是當老師出身,而且當了很久的老師,這口才是練出來的。崇禎皇帝雖然已經聽過一次,但在孫承宗的講述之下,還是緊張擔心了一番。

這麼一番情緒下來,崇禎皇帝感覺精神了好多。他對劉興祚也再無疑議。然後告訴孫承宗,鍾進衛推薦劉興祚的用意。

老人都是比較持重的,而且孫承宗一直在和建虜打仗,對建虜的看重是比任何人都高的。咋一聽崇禎皇帝還在搞謀取海外藩國,和溫體仁是一個反應,開始苦口婆心勸諫皇上。

崇禎皇帝很無奈,不過他也對孫承宗很放心,就又搬出了世界地圖給孫承宗開眼界,然後還給孫承宗分析西洋人的威脅,猶在建虜之上,如果不早日圖謀,來日應變不及,大明必遭大禍。

孫承宗的眼光是有的,看了世界地圖,聽清了形勢,又知道西洋火槍火炮的厲害,自然不再反對。並且他從中興伯的推薦用意中得到啓發,孫承宗向崇禎皇帝也提了要求,讓劉興祚也培訓培訓明軍的夜不收,對前線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崇禎皇帝聽了,自然不會有意見,接下來就召見了劉興祚。

劉興祚按照孫承宗的指點,先是悔罪,再是對比分析建虜和大明中的漢人處境,得出結論,還待在建虜那邊,爲虎作倀的人都是沒心沒肺,沒祖宗的無義之徒,要遭天打雷劈,死後下十八層地獄的人。

幸虧自己還有良知,受皇上的感召,棄暗投明。劉興祚的一番話讓崇禎皇帝打心眼高興。本來想調劉興祚爲錦衣衛千戶,負責細作培養的,現在直接就調整爲錦衣衛指揮同知,單獨成立一個秘密機構,專門負責細作培訓。

劉興祚從一個破落邊鎮的邊軍參將,調爲天子親軍、赫赫有名的錦衣衛指揮同知,對崇禎皇帝的賞識非常感激,心中發誓一定要爲皇上、爲大明培養出頂級的細作。

這事結束後,孫承宗沒有回城外大營,留在宮裡,參加下午舉行的鹽政會議。鍾進衛和徐光啓也被崇禎皇帝傳了回來,一起參加會議。

第765章 瀋陽城破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179章 兵書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7章 變故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69章 汰兵得行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365章 收四小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486章 徐霞客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829章 嚴打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93章 以一敵四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334章 不擺譜第682章 突變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43章 早朝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3章 相信(1)第832章 萬事如意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75章 汰兵完成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701章 獻寶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59章 廠衛第348章 要翻盤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333章 驚變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89章 危險臨近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518章 我也是凡人第59章 廠衛第722章 小心火燭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653章 覬覦南海第268章 原來是你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103章 開中法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77章 胡正言第63章 榮譽榜第700章 佈局交趾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7章 變故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313章 絕不縱容第58章 貨幣戰爭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12章 傳言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214章 萬人敵第819章 陳子壯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656章 第一次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62章 義捐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825章 時間緊迫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241章 作秀和託第248章 鳥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