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

“鍾師傅,你說經過這個什麼研究院研究之後,能提升如此之高的甘薯畝產?”崇禎皇帝帶着一絲不相信,問鍾進衛。一畝十二石,這在古代還真是不能想象。

“是的,陛下。”鍾進衛肯定地點點頭。

然後他自然地就想起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心裡一動,就又開始誘惑崇禎皇帝:“陛下,臣家鄉的研究院,還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和這個甘薯一樣有很多優點,耐活,畝產也大。這幾樣東西研究出來之後,您知道我家鄉養活了多少人麼?”

“多少人?”崇禎皇帝很關心這個話題,見鍾進衛的神態,好像能養活不少人,他心裡暗暗地估計了下,如果不是連年低溫乾旱,大明的糧食產量養活現在的人口綽綽有餘,江浙一帶甚至都改稻爲桑,種經濟作物,也沒見有多少饑荒。這麼算起來,後世有兩倍大明人口就差不多了吧。畢竟人口可以翻倍容易,耕地和產量要翻倍是很難的。

“大明現在有多少人口?”鍾進衛沒有直接揭開謎底,而是關心起現在的人口數目來了。

“大約爲一億五千萬人左右。”崇禎皇帝帶着點自豪回答鍾進衛。歷朝歷代,當以大明人數爲最。

“那臣現在可以告訴陛下,臣家鄉,有十三億人還多,從沒出現過饑荒。甚至有地方的田地都已荒蕪不種,也無事。”鍾進衛說出這話,心裡帶着點惡趣味,想看看有沒有人被嚇傻。

“鍾師傅,當,當真?”崇禎皇帝盯着鍾進衛的眼睛,有點不可思議。

徐光啓更是想不通了,下巴掉到了地上。他是大明瞭解海外最多的人,但據他所知,好像海外的國家都很小,有的甚至沒有大明一個行省大,哪怕最大的國家,人口也不如大明。中興伯的家鄉到底在哪裡,有十三億人之多,那是多大的國家,徐光啓不能想象。

“陛下,臣怎麼可能欺君。不知道陛下是否記得,臣住的那房屋有多高,一個房子可以住多少人應該可以猜得到吧。”鍾進衛提醒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想起在鍾進衛手機上看到的那一座座高樓大廈,想想那麼多人住在一起,那該是多大的一個城市啊。想着想着不禁神往起來。

徐光啓聽鍾進衛和崇禎皇帝的對話,很是摸不着頭腦。據他所知,皇上應該沒有出過京師,他怎麼可能知道中興伯海外的房屋高度。如果要是從畫中所知,那徐光啓是不會信的。要是中興伯把房屋愛畫多高就畫多高,根本沒有實際參考價值。

沒想,他看到崇禎皇帝回過神來後,點點頭,肯定了中興伯的說法。徐光啓不由大奇,難道是真的?

崇禎皇帝現在壓根就忘了徐光啓還站在一側,他兩眼放光地對鍾進衛說道:“朕記得,還真是有那麼多人。鍾師傅,你快跟朕說說,這研究院有什麼法力,竟然能變出養活如此多人的東西。”

鍾進衛就是要勾引崇禎皇帝問出這個問題來,現在果然如願,就回答道:“陛下,這個研究院,其實沒什麼法力,一點也不稀奇。就是集合一些有經驗的人,研究作物的習性,專門搞各種實驗,培養出高產,耐活作物。”

“好,朕馬上下旨給兩京十三省,讓各地把經驗豐富的老農挑選一些送到京師來搞研究。”崇禎皇帝一聽,馬上就準備行動了,原來解決饑荒是如此簡單,虧了朕以前殫精竭慮了這麼久時間。

“陛下,等等。”鍾進衛連忙打斷崇禎皇帝的意淫,真要這麼簡單的,估計大明自己早已搞出來了,而不需要自己來提點。

崇禎皇帝疑惑地看向鍾進衛,咋,還有什麼事?

“陛下,這研究院,說簡單,就那麼簡單,但說難,也是很難的,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來的。”鍾進衛苦笑着向崇禎皇帝解釋。

崇禎皇帝心裡聽得“咯噔”一下,看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他正相面對鍾進衛,請教道:“朕覺得也不會那麼容易,剛纔是朕激動了。鍾師傅,如何搞這個研究院,還請詳細說說。”

“陛下,這個研究院,不是隨便找幾個老農就可以的。如果陛下只是想在現在的基礎上,提高一點點產量,那隻需讓有經驗的老農去各地互相交流傳授經驗,說不定就可以,而無需這個所謂的研究院。但如果陛下想讓糧食作物的產量有大幅度的提高,那就必須要研究院,花大精力去投入才行。”

鍾進衛注意到崇禎皇帝和徐光啓都在認真聽,就接着講道:“首先,研究院的人必須會寫字,能記錄各種遇到的問題;其次,他們必須對各類農作物都很熟悉,比如,對於農作物的成長過程,氣候影響,病蟲害影響都有了解,對農作物爲什麼長得好,爲什麼長不好的原因都知道;第三,研究院的人還必須會進行數據分析,統計。總之,涉及到很多學科和基礎設施。”

鍾進衛一口氣把自己理解的內容都說了出來,後世的研究院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吧,鍾進衛不負責任的想到。

崇禎皇帝聽着有點迷糊,就直接對鍾進衛說道:“鍾師傅,朕聽得不是很明白。但總體感覺這個研究院的人需要懂很多東西,是不是?”

鍾進衛點點頭:“是的,陛下。我家鄉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都是相當於進士出身,或者就是所在行業的頂尖者纔可以。”

崇禎皇帝記得,鍾進衛曾經說過,他差不多是舉人出身。這麼一衡量,對建立研究院的信心一下遭到了打擊。

他沉吟了片刻,基於對鍾進衛的信任,請教道:“鍾師傅,朕想搞這個研究院,該怎麼一步一步的做,哪怕朕搞不出來,朕的兒子就接着搞,也一定要搞出來,讓大明子民不再有捱餓的事發生。”

鍾進衛用力點點頭,對崇禎皇帝道:“陛下不用氣餒,臣家鄉的研究院是經過那麼多年發展,屬於頂級的了。現在大明當然不能和臣家鄉去比,但只要一步一步的做,臣相信會很快有一些收穫的。”

“好,鍾師傅,你說。”

“陛下,現在應急的做法是召集全國經驗豐富的老農,在大明兩京十三省分別成立研究小組,進行農作物經驗的互相交流,並推薦各自地區好的農作物進行試種。如果成功,則推廣全省。而後兩京十三省的老農代表帶着各自省份的優勢作物,匯合到京師進行全國範圍交流,試種,推廣。臣以爲,這麼做,在幾年內必有所獲。”

這種應急的做法花不了朝廷多少精力和經費,做起來簡單,應該沒有問題。崇禎皇帝點點頭,表示認可。然後他關心地問道:“有應急,那麼長遠的做法呢?”

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107章 喬遷之喜第64章 輿論之論第701章 獻寶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486章 徐霞客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647章 空城計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593章 殺明軍第260章 首勝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29章 餉銀(1)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659章 竟然敗了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379章 李自成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512章 鐵範鑄炮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805章 義善社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247章 思海戰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412章 屌絲的力量第176章 捷報分析第38章 兩策之論第420章 利用菸草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739章 建虜的現狀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843章 回京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93章 以一敵四第767章 訣別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49章 扁人第800章 何方神聖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385章 開封府第382章 菸草第150章 各方涌動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96章 滅口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7章 變故第168章 銀行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種部隊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382章 菸草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462章 最可愛的人第27章 薊州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854章 請罪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810章 吃西瓜第36章 監軍制度第768章 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