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

英勇善戰,愛兵愛民

——王麓水

麓水同志以善戰愛兵愛民見稱,故陣亡之日聞者莫不流涕,不愧模範黨員。

——陳毅

王麓水(1913~1945),原名培嶽,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跟隨毛澤東在井岡山堅持革命鬥爭,後隨工農紅軍長征到陝北。1942年夏,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教導一旅政委。1943年春,任魯南軍區政委兼中共魯南區委書記。1943年秋,王麓水指揮部隊在費縣柱子村發起了“討劉(桂棠)戰鬥”。王麓水不顧個人安危,親臨前沿指揮,終於全殲劉部,劉桂棠被擊斃。1945年秋部隊整編後,王麓水任魯南軍區政委兼黨委書記、山東八路軍八師師長兼政委。12月12日,爲解放滕縣他率八師包圍了滕縣城。戰鬥打響後,王麓水親臨前沿陣地指揮,在東大門外馬神廟房家坑處觀察敵情時,一顆炮彈在附近爆炸,王麓水胸部中彈,英勇犧牲,年僅32歲。

參加沂蒙抗戰

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的羣墓中,長眠着一位解放戰爭中壯烈犧牲的解放軍高級將領,他就是被毛澤東稱爲很有“將才”的時任山東軍區第八師師長兼政委的王麓水將軍。

王麓水,又名王培嶽,1913年1月13日出生在江西省萍鄉縣,7歲上私塾,後又讀了達成師範學校。14歲的王培嶽便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回鄉參加農民運動。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治處主任,參加平型關戰鬥,身負重傷。1938年率部參加開闢晉東南抗日民主根據地。1940年夏率部挺進山東,在沂蒙山區戰鬥生活了五年。

1943年春,王麓水奉命從海濱來到魯南,出任中共魯南區委書記兼魯南軍區政委。此時,日軍正調兵遣將,瘋狂發動“大掃蕩”,對沂蒙抗日根據地進行分割蠶食。王麓水深入沂河游擊區,根據這一地區抗戰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平原抗日武裝經過化整爲零、分散隱蔽鬥爭,已取得初步成績,現在要集中力量,殲滅敵僞有生力量。魯南區委及臨沂縣委對抗日遊擊控制區的形勢進行了研究,對僞、頑、匪三料俱全的張思儉部,制定了打擊方案。7月4日黎明,將武河以西、二廟以南方圓20餘里的僞軍張思儉部包圍,當日黃昏,連續攻克了蘆塘、湖埠、沙墩、二廟、孫家莊、店子、趙家樓等10多個據點,斃傷僞軍數十人,俘僞軍官兵50餘人,繳手炮1門、長短槍120餘支。

1945年7月,根據山東軍區的命令,魯南部隊配合魯中部隊發起臨(沂)費(縣)邊戰役,17至I9日,魯中軍區第四團、第九團、第十一團全部及地方武裝一部,攻克費縣西北、東北日僞據點上冶、諸滿。此役,共殲滅日軍一個小隊,斃傷俘僞軍550餘人,進一步孤立了費縣和臨沂守敵,也將各解放區基本連接在一起,爲向日軍大反攻,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打下了基礎。

魯南消滅土匪

魯南號稱有72個土匪司令,其中最大、最兇惡的土匪頭子是盤踞在費西柱子山的“劉黑七”。劉黑七,原名劉桂棠,慣匪出身,手下多是亡命之徒,素常保有萬名匪徒。抗日戰爭爆發後,“劉黑七”兩次投靠日軍,充當日本侵略者的走狗,配合日軍“掃蕩”抗

日根據地,所到之處,無惡不作,廣大人民羣衆對其恨之入骨。

爲了消滅劉黑七,王麓水等制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王麓水在戰前動員會上說:“劉黑七爲非作歹二十餘年,屠殺無辜百姓二十餘萬人,罪惡危及半個中國。現在黨和人民把這光榮任務交給我們,我們要堅決爲人民除害!今天是向劉黑七討還血債的時候了。” 1943年11月15日王麓水率領兩個團的兵力,向離根據地60裡遠的匪巢柱子山奔襲。

午夜時分,五團向柱子山(今臨沂市費縣西南17公里處)發起進攻,三團佈下四道包圍圈,從幾個方向向柱子山發起猛攻。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王麓水坐鎮前線親自指揮。忽然,一顆飛來的炸彈將王麓水炸昏。但當醒來後,他依舊站在原地不動,沉着地指揮着戰鬥。王麓水的沉着冷靜使戰士們增強了必勝信心。經過一天激戰,終於全殲這股匪徒,劉黑七被擊斃,斃敵僞240人,俘1000餘人,同時解救了被押的壯丁、婦女500餘人。

這次戰役在山東乃至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連續播發了魯南軍民擊斃劉黑七的消息,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新聞報道。山東軍區特令嘉獎了魯南參戰部隊,擊斃劉黑七的功臣何榮貴獲山東軍區甲等戰鬥英雄稱號。

隨後,王麓水率部用了一年多時間,以排山倒海之勢,所向披靡,王麓水和張光中率領部隊用了一年多時間,以排山倒海之勢,所向披靡,先後除掉了大部分漢奸、土匪。在覈桃峪消滅劉玉華一個團,在陡溝莊俘虜了僞軍上千人;在天井汪打掉劉國禎師一部,在房前活捉了李子瀛,在邳北宿羊山打垮了劉裴然,在邊聯解決了樑麻子……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根據地軍民當然不會滿足於當前取得的戰果,繼續向敵軍發動進攻。1944年5月的崮口戰鬥,消滅了僞十軍軍長榮子恆手下的劉國禎。7月,王麓水揮戈西征,攻克了滕、沛、魯三縣交界的程子廟據點,擊潰國民黨專員兼旅長周同的部隊。1945年2月初發起最後一次討伐榮子恆的戰役,攻下了盤踞在泗水縣城的榮子恆老巢,擊斃了榮子恆,副軍長陳鎮藩、參謀長朱江、一師師長朱級勳、三師師長朱復寧等無一漏網,泗水城解放。在日本顧問長澤被擊斃後,費南、費北和鄒、滕、峰邊區,以及滕、沛、畫邊區的日僞據點,全被拔除,徹底改變了魯南地區的被動局面,鞏固並擴大了魯南抗日根據地。由山區向平原伸展,並日益接近城市和鐵路要道。全體軍民厲兵秣馬,積蓄物資,爲反攻日軍做好了一切準備。

1945年8月9日,王麓水與張光中發起討伐申憲武的戰役。申憲武是滕縣一帶最大的地頭蛇,是山東保安第二師師長,手下有三千多人,原在馮卯一帶山區稱王稱霸,抗戰以來一直與共產黨、八路軍爲敵,同日軍暗中勾結。隨着魯南軍區部隊勢如破竹的攻勢,申憲武害怕被殲滅,將部隊轉移到距滕縣縣城很近的閻村,建造堅固的防禦工事,妄圖頑抗到底。魯南軍區參戰部隊,早就想把這個惡貫滿盈的申憲武部隊徹底消除。王麓水率軍長途奔襲突然包圍閻村後,經過7天的激戰,攻克了閻村,活捉了申憲武父子,並經人民公審後將他倆槍決。閻村戰役獲勝後,滕西至微山湖一帶的根據地得到鞏固。

滕城古垣留英魂

由於戰事頻繁,軍務倥傯,王麓水到31歲還沒有結婚。1944年秋局勢穩定了,經組織介紹,王麓水和在魯南軍區醫院工作的護士於鼎蘭結婚。婚後夫妻見面甚少,一次戰鬥之後,王麓水

擠出半天的時間,到軍區醫院去看望妻子。到了那裡,見着許多傷員,一向愛兵如手足的王麓水忘了自己來的目的,他走家串戶,挨個問候。等想起去看於鼎蘭時已是晚上。他來到於鼎蘭正護理的重傷員處,問候過那位重傷員,已到了歸隊的時間。夫妻倆深情地握握手,他在妻子的肩頭輕輕拍了一下,出門騎上馬,飛奔魯南軍區機關駐地去了。

1945年8月11日,中共山東分局、山東軍區連夜召開會議,討論了朱德總司令8月10日的命令,並決定將各軍區的主力與基幹隊伍組成山東解放軍野戰兵團,共編爲8個師,12個警務旅和1個海軍支隊。魯南軍區部隊編爲第八師。

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佈無條件投降,山東軍區司令部向侵駐山東省的日軍最高指揮官發出限期投降通牒。與此同時,兵分兩路向敵占城市進軍。王麓水將軍率部隊由賈汪北,僅三個小時就攻克了嶧縣城,殲滅了僞軍千餘人。繼而進入短期休整,演習圍堡攻擊戰。9月14日,魯南軍區黨委召開會議,王麓水書記首先宣佈了成立山東野戰軍第八師的命令,然後詳細說明了整編部隊的計劃,即在山東縱隊一旅節制的三團和一一五師教導二旅節制的基礎上,將魯南地區的一部地方部隊共約一萬人進行合編,組建主力第八師。王麓水調離魯南軍區黨委,任八師師長兼政委,何以祥任副師長,劉春任政治部副主任。

1945年12月12日,山東軍區八師根據津浦前線指揮部的命令,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發起瞭解放滕縣的戰役。

12日晚9時,八師三個團根據預先下達的任務,分別從東、西、北三面同時向守敵發起進攻,激戰至13日中午12時左右,我二十二團全部佔領東關,守敵除有少部在混戰中倉皇逃進城去外,其餘大部被殲。

下午2點左右,八師師長兼政委王麓水由指揮所來到了二十二團,和團長王吉文冒着零星的槍炮親臨前沿陣地。這裡距離城門不足200米了,是突擊隊、爆破員的出發位置。戰士們和連排幹部,看到師長、團長都來到最前沿了。當走到一座院落時,突然一顆炮彈飛來,在他們面前爆炸,王麓水胸部被炸傷,當即昏倒在地,鮮血直流。當衛生員趕來把他擡上擔架時,他只是微微睜開眼睛,低沉而斷斷續續地說:“同志們……戰鬥……勝利……”就停止了呼吸,時年僅32歲。

“化悲痛爲力量,向敵人討債!”“爲王師長報仇、爲人民報仇!”成爲廣大指戰員們的共同心聲。我軍從東、西、北門衝進來,匯成強大的洪流,勢如破竹地夾擊敵人,打得敵人丟盔棄甲,紛紛退縮到西南角的幾個院子裡,隨後被我軍團團圍住。在我軍強有力的政治攻勢和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敵方旅長李華於14日凌晨2時率所屬三個團向我軍投降。4時,全城戰鬥勝利結束,滕縣城遂告解放。

1946年1月24日,經上級批准,滕縣易名麓水縣(同年5月把雙山縣改名麓水縣,滕縣恢復原稱)。山東第八師機關報《前線通訊》改爲由陳毅親筆題寫報名的《麓水報》。陳毅稱讚王麓水:麓水同志以善戰愛兵愛民見稱,故陣亡之日聞者莫不流涕,不愧模範黨員。王麓水犧牲後,先葬於蒼山縣文峰山,新中國成立不久,遺骸遷葬至華東烈士陵園,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董必武、陳毅等分別爲王麓水墓碑題詞。謝覺哉在輓詞中寫道:“十七參軍卅二死,功在人民名在史,泰山岩巖長仰止。”陳毅稱讚:“麓水同志以善戰愛兵愛民見稱,故陣亡之日聞者莫不流涕,不愧模範黨員。”

(本章完)

文武兼備——艾平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雪原英雄——楊子榮雪原英雄——楊子榮文武兼備——艾平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雪原英雄——楊子榮“炮兵之父”——朱瑞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鐵軍”名將——葉挺“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無線英雄”——李白“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文武兼備——艾平戰鬥英雄——馬思進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戰鬥英雄——馬思進“無線英雄”——李白“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鐵軍”名將——葉挺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文武兼備——艾平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戰鬥英雄——馬思進“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鐵軍”名將——葉挺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炮兵之父”——朱瑞“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鐵軍”名將——葉挺“鐵軍”名將——葉挺“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鐵軍”名將——葉挺雪原英雄——楊子榮雪原英雄——楊子榮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戰鬥英雄——馬思進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戰鬥英雄——馬思進文武兼備——艾平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戰鬥英雄——馬思進“炮兵之父”——朱瑞“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戰鬥英雄——馬思進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戰鬥英雄——馬思進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鐵軍”名將——葉挺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雪原英雄——楊子榮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鐵軍”名將——葉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