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

“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

——朱克靖

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

壯士非無淚,不爲斷頭流。

身心爲黨國,一死何足愁。

——朱克靖

朱克靖(1895~1947),湖南省醴陵縣人,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冬,朱克靖受中共北方區委的選派,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7月,被派到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7月,他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爲江西省政府秘書長,南昌起義後,任第九軍黨代表。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新四軍政治部顧問兼軍部戰地服務團團長、蘇中三分區專員、浙西行政公署主任等職。解放戰爭初期,任新四軍秘書長、山東野戰軍聯絡部部長。1947年7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同年10月在南京郊外英勇就義。

有爲青年

朱克靖1895年出生於湖南醴陵縣的一個農民家庭,8歲時被送入本鄉族學讀書。朱克靖不但天資聰穎,而且非常刻苦,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就能把《三字經》《百家姓》等開蒙課本背誦熟練。連老師都讚歎,教這樣的學生,自己都感到有些不能勝任。後來朱克靖又攻讀了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類的書籍,學識日漸廣博,寫作能力也很快增長。朱克靖不僅讀書刻苦上進,而且還拜拳師學會一些武術,成爲當地著名的有爲少年。

14歲時,朱克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醴陵縣城的中學堂,由於家中貧困,一度輟學,得到族人的出資相助才得以繼續讀書。在中學時代,他接觸到現代教育,尤其是辛亥革命的爆發,使他的視野再加開闊,思想更加進步。朱克靖決心出外見見世面,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

不久,朱克靖到湖南長沙第一中學讀高中,1918年畢業,次年,24歲的朱克靖考取了北京大學。1919年的夏天,朱克靖來到北京。此時的北京大學,西學術交融,古今百家爭鳴,是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特別是李大釗、陳獨秀等早期共產主義知識分子在這裡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了中國新一代的革命者。朱克靖常聽演講、參加學術交流會,並常與進步人士接觸,思想有了巨大進步,他積極參加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逐漸從一個愛國主義者轉變爲共產主義者。

1922年,27歲的朱克靖在北京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不久,共產國際在蘇聯莫斯科開辦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爲遠東各國共產黨培訓幹部。1923年的冬天,朱克靖受組織選派去蘇聯學習。朱克靖化裝成去西伯利亞的伐木工人,從東北進入蘇聯。1924年春進入俄羅斯東方大學。

初到莫斯科,語言不通,文字也看不懂,很不方便,朱克靖決心快速掌握俄語。於是他藉助法文,刻苦學習俄語,幾個月裡,一本《法俄字典》總被他帶在身邊,認真記背詞語,還經常找人對話,糾正自己的發音,終於在短時間內掌握了俄語,開始閱讀俄文版的書籍。

掃除語言不通的障礙後,朱克靖又用一年時間,精讀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思想理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投身到大革命洪流之中

當朱克靖在蘇聯刻苦學習時,國內的革命形勢正在迅猛發展。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國共合作,在廣州成立了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中共中央急需軍事人才從事軍隊工作,在蘇聯學習的朱克靖接到了調動回國的命令。

此時,孫中山先生已病逝,國民黨左派與共產黨合作,繼續執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積極準備北伐。並將大元帥制的軍政改組爲委員制的國民政府,將所轄的黃埔軍校教導團及粵、湘、滇、桂等地方部隊統一改編爲國民革命軍。中國共產黨派出周恩來、李富春、廖乾吾、林伯渠等一批優秀幹部,分別到各軍擔任政治部主任,開展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工作,推動舊軍隊的改造。

1925年7月,朱克靖抵達廣州後,接受黨的命令,於8月間到第三軍就職,擔任第三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第三軍是由滇軍改編的,軍長朱培德,參謀長黃實,下轄第七、八、九三個師。這支部隊成分複雜,軍閥習氣濃厚,許多人吸食鴉片,戰鬥力不強。因此,對這支部隊的改造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在聽取了周恩來、陳延年關於第三軍情況的詳細介紹之後,朱克靖深感肩上的擔子很沉生,隨後,他帶領一批年輕的共產黨員前往赴任。

到任的朱克靖首先建立了一支強有力的政治工作隊伍,改變部隊的精神面貌,並按照國共兩黨的協定,在軍、師兩級設置政治部,向各團、營派遣了政治指導員。接着,他又倡議開辦第三軍軍官學校,向中、下級軍官灌輸革命思想。學校由朱培德兼校長,朱克靖兼黨代表。朱克靖親自給官兵上課,講授“國民革命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等專題,激勵部隊的愛國熱情。經過短期政治教育,逐漸扭轉了部隊的封建陋習,啓迪了民主之風,有效地促進了第三軍的改造,增強了部隊的紀律性和戰鬥力。

10月,國民革命軍主力第二次出師東征軍閥陳炯明,第三軍負責護衛廣州。此時,盤踞在南路、海南一帶的軍閥鄧本殷部隊,乘虛進犯西江,直撲江門,威脅廣州安全。廣東國民政府急調第三軍及第四軍的第十師前往拒敵。由朱培德、朱克靖和第四軍第十師師長陳銘樞及隨軍的蘇聯顧問馬嘉利組成南征指揮部。途中,朱克靖一面協助朱培德指揮部隊進剿,一面沿途開展政治宣傳。軍隊所到之處,他都要領着政工人員召開羣衆大會,發表演說,宣傳國共合作的共同綱領,號召工農團結起來,同仇敵愾,打倒帝國主義,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

10月29日,首戰告捷,擊敗鄧本殷北犯軍隊的主力。隨後一路勢如破竹,在年底先後收復高州、雷州,把鄧本殷趕回了瓊州(海南)。1926年2月,又渡海消滅了海南島上的殘敵,南征勝利結束。

正當革命力量蓬勃發展時,國民黨右派掀起了一股反共逆流。1926年3月18日,蔣介石指使孫文主義學會分子,以黃埔軍校駐省辦事處的名義,傳達給海軍局代理局長兼中山艦艦長李之龍(當時是共產黨員)一個命令,要李之龍調中山艦到黃埔候用。當中山艦開到黃埔時,蔣介石一面指使其黨徒散佈共產黨“陰謀暴動”推翻廣東革命政府的謠言,一面假裝“驚異”,造謠說李之龍不服調遣,擅入黃埔。以此爲藉口,3月20日,蔣介石調動軍隊宣佈戒嚴,斷絕廣州內外交通;逮捕李之龍,扣留中山艦及其他艦隻;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收繳其衛隊槍械;包圍廣州東山的蘇聯顧問所;驅逐了黃埔軍校中及國民革命軍中以周恩來爲首的共產黨員。

此時,朱克靖所在的第三軍正在粵北的獵德前線與北洋軍閥的部隊對陣,留守廣州的第三軍軍官學校,在教育長熊式輝的指揮下,極力配合蔣介石反共。消息傳到前線,朱克靖極爲憤怒,要求軍長朱培德處分熊式輝。朱培德出於私交,爲熊式輝開脫,但朱克靖毫不妥協。最終,朱培德下令撤銷熊式輝的教育長職務,並對受迫害打擊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慰問。朱克靖的據理力爭,有力制止了蔣介石挑起的反共事端在第三軍中的蔓延。

“中山艦事件”一方面暴露了蔣介石的政治野心,另一方面也加劇了蔣介石與地方實力派的摩擦。朱克靖早知朱培德平日就對蔣介石獨攬大權不滿,於是與周恩來等同志商量,決定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廣泛開展上層統一戰線工作,使各派系軍閥互相遏制。

於是,朱克靖說服朱培德出面聯合由地方實力派掌握的第二、四、五、六軍,向蔣介石的不軌行爲提出抗議。蔣介石不懾於地方實力聯手對付他,不得不有所收斂,不敢把事態繼續擴大。些事過後,中共兩廣區委和蘇聯顧問的充分肯定了朱克靖的做法。

1926年6月,年過30歲的朱克靖迎來了自己的結婚大事。妻子肖仲之出身於江西萍鄉縣一戶書香人家,晚清時兩代都有人任翰林。肖仲之幼年喪父,家道衰落,隨母親寄居在北京的外婆家。經哥哥肖復之介紹,來廣州與朱克靖完婚。朱克靖的好友葉挺、李富春、蔡暢、廖乾吾、郭沫若及蘇聯顧問馬嘉利等人都來參加婚禮。不久,朱克靖便告別新婚妻子,踏上北伐的征程。

1927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兵分兩路,出師北伐。朱克靖所在的第三軍是東路軍的左翼,部隊從獵德揮師,沿北江進發,第

一仗攻下樂昌,隨即翻越南嶺,進入湖南境內。當時,西路軍已從衡陽、株洲過境,兵臨長沙,第三軍隨後而行,沒有多少戰事,很順利地到達醴陵,準備從這裡進攻江西。

經過休整,第三軍向江西進發,一鼓作氣攻下萍鄉。沿途,朱克靖始終與士兵同甘共苦,愛和士兵談心,從不擺官架子,大家都非常愛戴他。按規定,當時軍部長官每人配給一乘四人擡的轎子,朱克靖讀書多年,眼睛近視,戴着眼鏡,行軍並不方便,便他不願坐轎,推辭說:“現在是民主革命時期,講究平等,我爲什麼要別人擡着走呢?”他用自己的行動鼓舞着士氣,也影響了一些軍官,軍中風氣有所改變。

9月,第三軍與東路軍各支部隊會合,對南昌取包圍之勢。由於蔣介石指揮上的錯誤,他的嫡系部隊第一軍第一師被孫傳芳部擊潰,影響了圍攻南昌的戰鬥,第三軍移贛西北駐防待命。10月初,北伐軍重新組織攻城,第三軍負責奪取南昌郊外的牛行車站,激戰三晝夜,傷亡慘重。朱培德在強敵面前,一籌莫展,只得撤回兵力。當時,有些舊軍官以爲是潰敗,竟臨陣逃脫,引起了部隊極大混亂。朱培德見狀不妙,趕緊騎着高頭大馬前往彈壓,也收不住陣腳。危急關頭,朱克靖率領一批政工人員趕到了前沿陣地,一面組織後續部隊抵擋敵軍的反攻,一面整頓撤下來的部隊繼續投入戰鬥,終於避免了一場不堪設想的損失。事後,朱培德很感激地誇獎朱克靖及他領導的政工人員說:“別看我手下這些軍官都已身經百戰了,可是真刀真槍拼起來,倒不如你帶領的那班青年學生。”

不久,北伐軍先後收復了武漢、南昌、上海和南京,整個長江中下游流域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革命景象。這年11月22日至12月16日,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把中國問題列爲中心議題之一。朱克靖由於正在前線督師,沒有與會,但仍被選舉爲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

帝國主義者看到北洋軍閥失敗,便開始尋找新的代理人,扶植蔣介石篡奪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圍繞着廣東國民政府遷都之爭,形成了寧漢對峙的局面。江西處於中間地帶,武漢革命政府和蔣介石雙方都在竭力爭取,而駐守江西的第三軍軍長朱培德則舉棋不定。在此情況下,朱克靖廣泛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推動朱培德與武漢革命政府的合作。

1927年3月6日,蔣介石指使爪牙暗殺了江西省總工會副委員長陳贊賢,隔了10天,又派兵解散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南昌市黨部和江西省學聯,封閉了國民黨左派的《貫徹日報》;緊接着搗毀了九江市黨部和市總工會。爲了把蔣介石的勢力從江西驅逐出去,制止時局逆轉,3月29日,朱克靖從武漢邀來國民革命軍代理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到江西爭取朱培德反蔣。經朱克靖、郭沫若的說服,朱培德明確表示傾向武漢革命政府,從而制止了蔣介石向西發展的野心。武漢革命政府的力量,隨即從兩湖發展到江西。接着,武漢革命政府於4月4日任命朱培德爲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克靖爲省政府秘書長。朱克靖代表省政府出席朱德任南昌市公安局長的就職儀式。

不久,蔣介石製造“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公開背叛革命,並調兵遣將,準備進攻江西,進而奪取武漢。蔣介石爲了拉攏朱培德,對其許以高官厚祿。朱培德在蔣介石軟硬兼施的誘迫下,公開倒向南京政府。6月5日,朱培德開始“禮送共產黨人出境”,把第三軍的政治工作人員趕出江西,朱克靖也受到排擠。

許多共產黨員在撤離江西時,遭到反動派的殺害,爲防萬一,他派人將妻子肖仲之經九江送往武漢,然後自己離開江西,經銅鼓進入湖南。路上,他買了一擔皮籮,裝成做生意的,回到醴陵東鄉溫泉的姐姐家。然後,又喬裝改扮,從東鄉乘炭船到武漢,向黨中央彙報江西的情況。經長沙時,已是“馬日事變”之後,湘江兩岸有許多荷槍實彈的軍警。朱克靖乘坐的船沒敢停靠,鼓起風帆,順流而下,闖過了檢查關。

7月,汪精衛控制下的武漢國民黨中央,也公開與蔣介石合流,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進行大屠殺。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受到了嚴重的挫折。爲挽救革命,中共中央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熟知情況的朱克靖被秘密派回南昌,策動第三軍舊部參加起義。朱克靖到南昌後先找到了朱德,在第三軍軍官教導團和南昌市公安局內部撒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8月1日,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的領導下,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和第二十軍所部3萬餘人,舉行了震撼全國的“南昌起義”。

起義勝利後,部隊編爲三個軍。朱克靖被任命爲第九軍黨代表。不久,起義部隊撤離南昌,沿閩贛邊南下。10月,在廣東潮汕地區被國民黨重兵包圍,損失慘重。朱克靖突出重圍,卻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這就樣,他開始了10年的艱難奔波。

回到革命隊伍

南昌起義部隊失敗後,朱克靖隻身潛入廣州,希望找到黨組織。然而,廣州經過“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革命形勢急轉直下,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由於朱克靖曾在這裡進行過革命活動,認識的人較多,不能久留,他便混在人羣中買了一張火車票,沿粵漢線北上,趕到武昌。當時武漢反動派四處搜捕共產黨人,同樣籠罩着恐怖氣氛。朱克靖找到妻子肖仲之後,馬上匆匆忙忙地攜帶家眷去了北平,暫在岳母家避居。爲躲避反動派的迫害,朱克靖隱名埋姓,租種了海淀區中關村附近的一個葡萄園,他一面自食其力,一面努力尋訪黨組織。

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轉入秘密活動,一時難以聯絡上,朱克靖焦急萬分。他自幼讀書,不事耕作,所以家中時常斷炊,他的長子就是死於貧困之中。

後來又添了文泉、秀麟兩個兒子,在生活的驅使下,朱克靖只得改行,經人介紹,化名李有才,在北平附近的遵化縣任教。

1932年,朱克靖遇上幼年時的同學羅徵書,此時羅徵書正在廣西師專做庶務,邀朱克靖到桂林教課。於是,朱克靖舉家遷到桂林,以李竹怡的化名,到廣西師專任教。

兩年後,白崇禧到桂林遊玩,有人悄悄地把朱克靖的情況告訴了白崇禧。白崇禧聽說朱克靖已脫離了共產黨,便吩咐準備宴席,並派吉普車去接,想勸說朱克靖歸順自己。朱克靖知道來者不善,託辭推脫,後在同鄉好友的幫助下,全家逃離桂林,幾經輾轉,流落到長沙。此時,朱克靖已身無分文,迫於生活,只得忍痛將年幼的兒子秀麟送人,然後,取道江西去投奔妻舅文羣。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9月,國共兩黨共同公佈“重新合作,一致抗日”的協定,陝北紅軍主力改編爲八路軍,南方各省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爲新四軍。新四軍軍部在南昌市公開掛出了牌子。朱克靖經過10年的艱難奔波,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隊伍,他激動得熱淚盈眶,極爲振奮,他激動地對家人說:“我要重歸戰場,請纓殺敵!”

朱克靖把妻子兒女送回醴陵家鄉安置,並委託友人說:“如有機會,請把我的家屬轉移到延安去。”安排好這一切,他便急切地奔往南昌,投身抗戰行伍。

智勇雙全

朱克靖猶如歸心似箭的遊子,急速趕到南昌,終於回到了黨組織的懷抱。黨組織徵求他安排職務的意見時,朱克靖說:“無論分配我做什麼工作都行,只要對抗戰有益。”

葉挺對朱克靖十分尊重,提議要留他在軍部工作。1938年1月6日,新四軍正式在南昌編成,葉挺、項英分任正副軍長,張雲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參謀長,袁國平、鄧子恢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時年43歲的朱克靖任軍政治部顧問兼直屬戰地服務團團長。

戰地服務團直屬政治部領導,專門負責宣傳、民運工作,其成員大多數是從上海、南京、武漢等地來的愛國青年,有新聞工作者,也有作家,但比重最大的是大學生和中學生,分成戲劇、繪畫、歌詠、通訊、民運等幾個大組,其中,民運組人數最多。朱克靖對服務團的創建和發展花費了很大的心血。

開始時,服務團的男青年大都西裝革履,女青年則燙髮穿旗袍,比較自由散漫,因此也受到一些批評。但是,朱克靖看到了他們的朝氣蓬勃,覺得他們離開大城市投奔新四軍,有很高的抗日熱情,而且很多人有一技之長,他便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克服思想上的

問題,與抗日軍民生活在一起。戰地服務團成立了一個劇社,朱克靖帶着這批青年跋山涉水,到各抗日民主根據地演出,有時還把《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等劇目送到前沿陣地。不到一年時間,他們行程2萬里,足跡踏遍蘇、浙、皖、贛4省,有效地宣傳了共產黨和新四軍的抗日主張。

1940年6月,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受蔣介石指使,企圖阻擋新四軍向江北發展,拉攏泰州地方實力派、魯蘇皖邊遊擊總指揮部的正副總指揮李明揚、李長江,阻擊新四軍。因爲李明揚在北伐時是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的舊部,中共中央東南分局考慮到朱克靖在大革命時期的地位和影響,委任他擔任新四軍聯絡部長,負責統戰方面的工作。陳毅爲了爭取李明揚和李長江,避免內戰,特致書朱克靖,邀他從江南趕來,赴泰州談判。

陳毅爲朱克靖的泰州之行,曾寫下了《送人赴泰州談判抗日合作》的詩句:

停驂問我意何如?詞婉情真再致書。

軍令今當斬馬謖,歧途何事泣楊朱?

仲連智免蹈東海,武穆冤成走傳書。

憑君寄語強梁輩,摩擦自戕慎厥初。

朱克靖輕騎泰州,對李明揚、李長江曉以民族大義,陳述了“兄弟鬩於牆,共御其侮”的道理,並揭露了蔣介石等頑固派借刀殺人,削弱抗日國防力量的陰謀。李明揚、李長江深爲所動,不願與共產黨打內戰,同意讓開一條通道。陳毅率部順利地通過了他們的防區,建立了以黃橋爲中心的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使之成爲嵌在敵僞心臟的前沿陣地。

此時,韓德勤卻忠實地秉承蔣介石的反共政策,充當了國民黨在抗戰時期發動的第二次反共**的急先鋒。他把進攻目標首先指向江北新四軍,還邀約李明揚、李長江配合,企圖攻佔黃橋。因此,繼續爭取李明揚、李長江保持中立,對於改變戰場力量對比有重要意義。陳毅派朱克靖繼續坐鎮泰州,與李明揚、李長江談判。談判中,朱克靖發現李明揚、李長江動搖不定的原因,是懼怕韓德勤人多勢衆,同時又懷疑新四軍立足不穩。因此,朱克靖便對李明揚、李長江詳細地分析了蘇皖地區的各種政治力量,着重指出新四軍雖然人少槍少,但努力抗戰,衆望所歸,如此正義之師必操勝券。經促膝交談,李明揚、李長江繼續與新四軍保持了統一戰線關係,並允許江南新四軍通過自己的防區增援黃橋,抵抗韓德勤部隊的進攻。

黃橋之戰當夜,朱克靖坐在李明揚辦公室裡,兩人一起守在電話機旁。李明揚的部下不斷打來電話報告戰況。到了次日午後,朱克靖接到陳毅電話,讓他轉告李明揚,黃橋之戰已經結束,頑軍軍長李守維落水溺斃,師長孫啓人及一批旅、團長成了新四軍的俘虜。

不久,蘇北參政大會在海安召開,朱克靖作爲中共方面的代表當選爲副議長,同時兼任蘇北三分署主任。

1940年10月19日,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強令長江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到江北。中國共產黨從維護抗戰大局出發,答應將皖南的新四軍調離。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的支隊9000多人由雲嶺出發北移。6日,行至皖南涇縣茂林時,遭到國民黨軍8萬多人的伏擊;新四軍奮戰七晝夜,彈盡糧絕,除約2000人突圍外,大部分被俘或犧牲;葉挺與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扣押,項英、周子昆被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粟裕率第一師在蘇中地區成立蘇中軍區,下轄4個分區,各分區成立中共地委、行政專員分署和軍分區。第三分區由葉飛任地委書記兼分區政委,朱克靖任第三分區專署專員。他們一起領導了泰興、泰州、如西、靖江4縣地方政權建設,開展瓦解敵軍,保障部隊供給和反“掃蕩”、反清鄉鬥爭。

爲了開拓新的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派粟裕、葉飛於1944年底先後率部南下,同浙東遊擊隊會合,創建了蘇浙根據地。朱克靖帶領300多名地方幹部隨軍同行,任蘇浙行政公署主任,在領導地方政權建設,發展經濟,鞏固抗日民主根據地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爲革命流盡熱血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爲了維護和平局面,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與國民黨當局簽訂《雙十協定》,遏制了蔣介石的內戰陰謀。

12月,新四軍在山東重新整編,軍部與山東軍區合署辦公,朱克靖任新四軍聯絡部長、新四軍兼山東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長,對外稱新四軍秘書長。

爲了推遲內戰爆發,爭取國民黨內的反蔣力量,黨派朱克靖到郝鵬舉部去做統戰工作。郝鵬舉原是馮玉祥的副官,1924年在蘇聯學習軍事,與朱克靖是同學,此時擔任國民黨淮海綏靖公署的行政長官。他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心存二意,在我軍強大的政治攻勢和軍事壓力下,接受了朱克靖的勸告,於1946年1月6日發表“退出內戰,擁護民主”的通電,宣佈起義,並將所部改編爲華中民主聯軍,開進山東解放區休整。

1946年6月,蔣介石向解放區大舉進攻,全面內戰爆發。郝鵬舉見風使舵,暗地裡和國民黨參謀總長陳誠聯繫。11月,國民黨軍佔領了張家口,氣焰更加囂張,又派重兵分兩路進攻山東解放區,大有一口吞掉人民解放軍之勢。郝鵬舉開始秘密策劃叛變,準備在新年期間行動。這個陰謀被朱克靖及時發覺,並報告了山東軍區司令部。於是,陳毅以新年團拜的名義,把郝鵬舉請到山東軍區所在地臨沂,鄭重地勸告他:“只有依靠人民纔有出路。”郝鵬舉聞言,頓覺心驚肉跳,裝出一副可憐相,假惺惺地痛哭流涕,並要求率部配合華東野戰軍發動萊蕪戰役。爲了繼續爭取郝鵬舉,擴大反蔣統一戰線,陳毅經請示黨中央,還是給了郝鵬舉立功悔罪的機會。

1947年1月,朱克靖和郝鵬舉一起離開臨沂,返回民主聯軍駐地。臨行前,陳毅與朱克靖促膝長談,他一方面擔心朱克靖深入虎穴,凶多吉少;另一方面又希望他對郝鵬舉部“能爭取一分鐘就要爭取一分鐘”,以便使我軍主力部隊運動到萊蕪集中。朱克靖深知此行肩負責任的重大,堅定地對陳毅表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決心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完成改造民主聯軍的任務。

但是,郝鵬舉回去後,加快了叛變的步伐。1月22日晚,郝鵬舉佈下圈套,以研究如何配合萊蕪戰役問題爲由,派人請朱克靖出席“軍事會議”。朱克靖雖已預感到有某種異常,但從大局考慮,仍帶着幾名警衛員毅然赴會。他剛一踏進郝鵬舉的院子,就被一羣荷槍實彈的匪徒包圍,朱克靖及秘書王宜生、總務科長劉永春等人被扣押。

朱克靖被捕後,連夜被郝鵬舉送往海州,作爲他投靠蔣介石的見面禮。隨後,郝鵬舉率部向國民黨統治區移動。山東軍區廣大指揮員聞訊,無不義憤填膺,於2月6日發起討郝戰鬥,在蘇北白塔埠包圍了叛軍,全殲該部所轄的2個師,並活捉郝鵬舉。

朱克靖先後被關押在徐州、蘇州,後被敵人移送到南京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寧海路19號看守所。國民黨爲了謊報“戰績”,竟在報紙上製造謠言,編造出朱克靖是在戰場上被俘的。爲了進一步使朱克靖“登報悔悟”,國民黨保密局的幾個反動軍官,以所謂“同學”、“熟人”的關係前來勸降,均被朱克靖嚴詞拒絕,時過半年,敵人仍一無所獲。

朱克靖的妻子肖仲之從報紙上得知丈夫被關押南京,心急如焚,領着兒子文泉,千里迢迢從湖南趕去探監。無奈朱克靖作爲“要犯”被嚴加看管,無法見到,只得央求醴陵籍的國民黨軍界人士幫忙。當時,有人好心勸肖仲之母子說:“你們現在去看,真是太危險了,很有可能把你們也一起押起來,作爲勸降的人質。”肖仲之只得強忍悲痛帶着孩子回奔家鄉。從此,他們再也沒能與自己的親人見面。

朱克靖入獄後,仍保持着樂觀主義的革命精神。他還在獄中寫詩填詞,抒發革命者的情懷。僅保留下來的一首這樣寫道:

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

壯士非無淚,不爲斷頭流。

身心爲黨國,一死何足愁。

字裡行間,顯示了對黨的一片忠誠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1947年10月,對朱克靖無計可施的國民黨特務將朱克靖在南京郊外用繩索秘密勒殺,然後毀屍滅證。時年52歲的朱克靖壯烈犧牲。

(本章完)

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炮兵之父”——朱瑞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文武兼備——艾平“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鐵軍”名將——葉挺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鐵軍”名將——葉挺“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無線英雄”——李白文武兼備——艾平文武兼備——艾平文武兼備——艾平“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炮兵之父”——朱瑞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炮兵之父”——朱瑞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鐵軍”名將——葉挺“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文武兼備——艾平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無線英雄”——李白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以一當百”的戰鬥英雄——林茂成戰鬥英雄——馬思進“一個旅也換不來”——王克勤“一顆爲民心,萬古終不泯”——朱克靖“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王若飛勝利之師開道先鋒——韓聯生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由國民黨“督學”到共產主義戰士——張謙光戰鬥英雄——馬思進“鐵軍”名將——葉挺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雪原英雄——楊子榮“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戰鬥英雄——馬思進雪原英雄——楊子榮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戰鬥英雄——馬思進戰鬥英雄——馬思進“炮兵之父”——朱瑞雪原英雄——楊子榮爲爭取民主和平而壯烈獻身——李公樸“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英勇善戰,愛兵愛民——王麓水“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畢生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劉炎文武兼備——艾平“金剛鑽團”團長——秦賢安“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鐵軍”名將——葉挺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一尊永恆的雕像——董存瑞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膠東戰鬥英雄”——夏侯蘇民四平名將,遼吉功臣——馬仁興“從奴隸到將軍”——羅炳輝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威名遠播的英雄團長——杜存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