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商議遼東,渤海國

“大將軍,張承業監軍求見!”這會李存煥休息時間稍微長了一點,喝完手中的香茗,張承業已經踏入議事堂。讓李存煥好不鬱悶,還真是想休息一下也沒有辦法。

“有什麼事?”李存煥有些懶洋洋,也有些無奈的問道。

大概知道李存煥的疲勞,張承業表現的很隨意,“是段子堯上報,說建安州沒有多少漢人,要求移民十萬!”

李存煥苦笑道:“他段子堯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十萬人!別說沒有十萬流民,就算有,我哪裡來這麼多糧食提供他們轉移?”

張承業苦着臉色說道:“但建安州那邊的漢人的確太少了。建安州、遼東城有高句麗遺民二萬戶,編口一十一萬二千餘,契丹人六千帳,編口二萬四千餘,女真人一萬戶,編口四萬五千餘。漢人一萬戶,編口五萬四千餘。才佔據四分之一的人口!”

李存煥計算了一下,所有民族加起來居然有四萬六千多戶,二十三萬五千人。不由大吃一驚。這可是盧龍近十分之一的人口了!“哪裡來這麼多人口的!”

張承業聞言苦笑道:“哪裡是多,其實已經少了,當初高宗攻克高句麗,移民四十萬入中原,依舊有十餘萬戶留在遼東。後來起用高句麗王高藏,高藏將這四十萬高句麗遺民遣歸遼東,這個時候遼東可是有百萬之民!何況遼東本來就是高句麗開發的最成熟的地區,這裡有這麼多人也不出奇,其實哪裡的人民,除了契丹人外,已經再沒有多人人去遊牧,耕作已經成爲他們收入的重要來源!”

李存煥點點頭,開口說道:“其實他們也已經基本漢化了,除了掛着那名頭外,其他人已經和漢人沒有太大區別了!可以讓他們加入漢人的戶籍,加強團結!”

“大將軍這話卻有些不對,那些高句麗遺民還好一些,他們原本不過是佃戶的身份,但女真人、契丹人卻不同,他們原本都是統治階層,手中掌握一定的實力,是一個個土豪啊!不好對付!”

“讓符存審去對付!有黑衣軍在,難道還怕他們翻天了不成?”李存煥殺氣騰騰的說道。

“恐怕會讓盧龍和渤海國的關係交惡。”張承業有些無奈的嘆息一聲說道。

渤海國是由靺鞨人建立的,靺鞨是唐朝對其的稱呼,到了宋朝改用女真,爲了方便閱讀提前使用女真這個稱呼。他們並非是明朝末年的那些野蠻民族。在這個時代的渤海國已經漢化成爲亞漢人,仿效唐朝設立五京,又仿照唐朝設立府、州、縣。在政治制度上基本搬抄唐朝制度。同時渤海國統一使用漢文,國中的貴族崇尚漢文化,他們的文化也是以漢文化爲主體,根本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文明。

不過即使如此,渤海國依舊不缺少勇悍的士兵,渤海國南部農業、手工業發達,稅收佔據全國五分之四,但北部是被兼併了的黑水女真、虞婁、越喜、鐵利等部落,他們以漁獵爲生,擅長山林間作戰。而且這個時候渤海國的工業非常發達,鐵器已經完全整個社會所需,並且能夠生產部分鋼鐵。雖然裝備不如中原的精良,但卻已經不是那種隨意可以比人欺負的遊牧民族。所以由不得張承業不顧忌。

就在李存煥沉思的時候,張承業忽然開口。

“大將軍!而且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渤海國居然有強大的造船廠,根據段子堯發過來的信息,裡面有寫聽聞渤海人和平盧交易,從(唐)代宗時期開始已經和平盧於登州貿易,每年都沒有斷絕,特別是販賣戰馬!”

李存煥聞言,不由抽搐一下嘴角,開始還感覺自己挺厲害的,可仔細發現,新羅就不用說了,平盧有北方最大的造船基地登州,結果現在就連以往是馬背上的民族女真人,居然已經擁有出色的造船技術。

李存煥想到這裡,不由大感奇怪了,按照自己現在的瞭解,唐朝應該已經擁有歐洲大航海時代的技術了。而且從近期一個重要的消息中得知,弓裔在四年前已經聯繫過錢鏐,希望可以獲得他的幫助,不過被錢鏐拒絕了,當時錢鏐還沒有那麼大的能耐,連朝鮮半島這邊的事情也插上手。但這也說明了新羅的航海技術,這可是從朝鮮半島到福建那邊,沒有成熟的航海技術,那裡可行的。但爲什麼在唐朝沒有掀起大航海時代的颶風呢?特別比起歐洲,亞洲距離美洲更加近。

不過李存煥不是什麼磚家、叫獸,對於這個問題,稍微想了一下就沒有理會。對一邊的沙桉克吩咐道:“你去叫韓延徽過來!”

“是!”沙桉克應道。

韓延徽很快就來到了,只是對李存煥行禮,並沒有理會張承業,對於宦官韓延徽不是一般的厭惡,在李存煥身邊他可沒有少勸諫李存煥罷免張承業監軍的職務。

李存煥開口問道:“渤海國現在的情況如何啊?”

李存煥對於這個並不熟悉,而錦衣衛也滲透的沒有那麼厲害,唯有問熟讀經書的韓延徽,在他口中到可以得到一些比較準確的數據。

韓延徽沉思一會,開口說道:“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加以推崇,現在的渤海國應該有一百五十萬人到二百萬人之間,擁有不下十萬人的兵馬。而且渤海國的率賓之馬最爲出名,論起戰馬恐怕我盧龍也不如渤海國。如果大將軍想對渤海國動武,恐怕在騎兵戰上不容易獲得優勢,畢竟渤海國還佔着地利。”

李存煥聞言點點頭,對渤海國這些地區征戰最好是使用騎兵,一來省卻從南方調兵的麻煩,二來騎兵速度快,對付遊牧民族最爲合適。不過這也得看對象。看來想滅亡渤海國不是那麼容易,雖然比起實力來,李存煥雖然不弱於渤海國,但他西有李克用、南有朱溫,能夠調動的兵馬不多,最好自然就是速戰速決了。

第127章 乾寧帝第107章 周德威計破義昌兵第253章 王彥章大發神威第322章 戰果 披荊斬棘第151章 白馬銀槍高思繼第236章 誰言平盧無大將?第198章 李茂貞的妥協第270章 新婚二妃 兵制難題第210章 解心結第61章 英格蘭長弓第115章 關中亂(1)第127章 乾寧帝第292章 危局第142章 聚將議事第57章 伏擊(下)第232章 親征義武第55章 伏擊(上)第235章 葛從周發飆 三州無人敵第184章 百里奔襲第102章 乾寧二年第9章 鐵騎踏營(上)第301章 連環計第161章 改革軍制第196章 平壤第329章 破局(下)第132章 棉花第200章 高句麗與百濟議和(上)第299章 背水一戰的李克用第72章 來自李匡壽的防範第84章 黑衣軍=鴉兒軍?第181章 火藥(下)第273章 史建瑭突襲 王茂章勢危第305章 李克用之死(下)第261章 放過王師範?第314章 河中事變(中)第336章 出海第272章 王茂章VS李嗣源第140章 驚天大案第218章 滅國第290章 桑乾河大戰初戰第228章 節度天下 司牧黎元第183章 忽軟弱,調虎離山第302章 葛從周夜下太原城第10章 鐵騎踏營(下)第12章 書房議事(上)第255章 李罕之反第104章 定計第311章 科舉 劉知俊求援第64章 板甲第26章 安石洹的陰謀(上)第238章 美人計第135章 聶夷中第270章 新婚二妃 兵制難題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198章 李茂貞的妥協第232章 親征義武第206章 三路並進,迎敵第101章 遼東城第272章 王茂章VS李嗣源第217章 八百破十萬第77章 風起雲涌(2)第234章 決斷第173章 少女的勸解第269章 爭風吃醋 肆意欺騙第198章 李茂貞的妥協第36章 契丹人來襲(5)第157章 濟水之戰?破軍第293章 李存煥發飄第59章 金礦第54章 陰謀第91章 李克用的反擊第328章 破局(中)第33章 契丹人來襲(2)第68章 選兵第114章 開闢海上商路(2)第320章 楊行密敗逃第310章 水師軍演第300章 李克用的動作第142章 聚將議事第240章 介休郡主的惡作劇 聯合第139章 高思繼救駕第39章 契丹人來襲(8)第325章 敬翔獻計第202章 新羅來客,樸景輝第119章 陳長風之死第161章 改革軍制第261章 放過王師範?第238章 美人計第38章 契丹人來襲(7)第178章 霹靂雷火第179章 虛驚一場第349章 對峙第50章 耶律阿保機(下)第307章 皇太弟 葛從周的糾結第337章 海戰第332章 魏州陷,形勢變第102章 乾寧二年第203章 民心可用第207章 快成軟柿子第181章 火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