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走出歐費蒙德里奇伏案工作的艙室,再穿過暖白色燈光籠罩着的走廊,就來到了“新生號”的指揮所主會議室。
“下面有請輿論研究辦公室主任發表調研結果。”
和投影儀聯動的房間照明燈隨着幕布上的光芒亮起而同步熄滅。一個戴着眼鏡的人影隨之從會議桌上起身,接過身邊人遞來的激光筆,開始對着幕布指指點點。
“通過羅爾盧利公國本地雙月教會傳來的一千四百六十五條輿論調查案例,以及我室科員歐費蒙德里奇從本地雙月教會內部獲取的八十四頁報告來看,我的意見是在本地迅速推廣民生產品快速出口是可行的。”
此言一出,支持商業擴張的大佬們都免不得在心中暗喜。在剛剛的會議中,負責經濟調查這邊的同志也證實了商業擴張的合理性和美好前景,如果外部風評環境也能支持,這條路線從設想走向現實也就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具體來看,一千四百六十五條案例之內有二百四十八條是正面,其他都是負面。而針對負面案例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負面案例都是針對我們的外貌特徵,以及打敗雙月教會的傳說,還有相傳是我們建造的‘大鐵船’。”
說到這裡,他笑了笑繼續道:“當然,在這件事上他們說對了。這‘陰森,恐怖,通體僵硬沒有人情味’的鋼鐵浮城確實是我們製造的,但至於其它的觀點和描述,基本上都是不實言論。怎麼描述呢,就和‘洋人的膝蓋彎不了’是一個樣子的。”
聽到“洋人的膝蓋彎不了”這句在座者的祖輩曾經犯過的錯誤,也是現如今的歷史笑話,與會者便紛紛忍俊不禁,放聲大笑起來。他們不是沒有聽說過“黃皮膚的魔鬼”,“吃人的異世界人”這些稱呼,但如此形象的比喻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見。
前有同治御史吳可讀在奏摺中雲:‘洋人無異於禽獸,使其行三跪九叩之禮,有如強禽獸而行五倫之禮,能使其行,不爲朝廷之榮;不能使其行,亦不足爲朝廷之辱’;而後大學士徐桐見洋人面見皇帝時不肯下跪,斷定洋人沒長膝蓋,於是發給士兵人手一個長竹竿,以便在戰爭中把洋人打倒。
這是“一鴉”時候的事情了。在這之後,不可一世的清帝國儘管佔盡了嘴上的便宜(單方面的),但依舊是抱着大淨桶(裝滿人糞尿,姨媽血)被洋槍洋炮打成了狗。這樣的流言,遠不如一次有力的衝鋒,或是炮手手中的一根點火杆,甚至還不如一發米尼彈來得有力。
“至於正面的案例,絕大多數集中在對我們投放到岸上的商品之中。由於大量評價相同,所以帶來了數量少的錯覺。在這裡我需要指出的是,案例條數並非代表實際輿論強度。也就是說,在二百四十八條案例當中的‘中國火柴很好用’這樣的評價
可能強度要遠遠大過對輪船和我們本身的抹黑。”
啊,不止比一發還未裝在槍膛裡的米尼彈來得無力,這千百條謠言流言怕是真的還不如一根火柴來得給勁啦。
“另外,在負面案例當中,也有近五十條是針對羅爾盧利公國的倒賣商人的擡高價格,而後遷怒於我們頭上。在我們投放的商品總數當中,起碼有八成不是進入最終使用者的手中,這一點之前的調研報告也講得清楚吧?”
與會者有不少人點了點頭。一來呢,是他們這次投放的商品總額實在太少,不能讓聞利而動的“投機商”和星羅棋佈的“行商”們吃得肚子渾圓之後還有剩;二來呢,是他們在羅爾盧利的行政力量遠不如在西埃爾塔那樣能夠影響市場機制,對民生用品進行價格方面的強力管控。
和西埃爾塔乃至埃爾塔大陸的開拓不一樣,先期他們有多列軌道同時輸送系統提供足夠的運力來滿足西埃爾塔的民生商品需求,後期則是西埃爾塔有各種民生用品工廠,造血機能持續增長。
但在大海彼岸的羅爾盧利公國,一切都必須靠船運輸送過來。要知道那船運再強,哪裡有鐵路運輸來得運力大?誠然,中方有在未來把鐵路修到巴希維塔大陸的計劃,但現在還就是鏡花水月,南埃爾塔都還沒建起哪怕一個車站,哪裡去談鐵路?
“而之所以會對商品的價格虛高產生不滿,事實上還是他們對我們提供的民生用品有迫切的需求。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但不斷上漲的價格和需求本身催生了囤積潮。正是囤積潮和投機商兩大因素綜合,最後才催生了這種情況。”
這是需要講明的事實。這些不滿並不是針對中國和埃爾塔出口商品本身,而是在對這些商品,也就是“中國貨”的滿意前提上衍生的。
這也就證明,商業擴張是有空間的——豈止是有空間,這片土地和埃爾塔一樣,就是未被開發的處女地!
只要東西好使,自然不愁賣不出去。縱使是最低級的街坊口述,也會擴散一條毛巾,一根火柴背後的妙處。現代工業品不僅能爲人所不能爲之事,而且價廉,質優,又有誰能夠拒絕它們呢?
會議的結果已經十分明朗,遠在萬里之外的門東市方面也同意在對巴希維塔大陸出口方面提供更多份額——至於要不要讓投機商“吃撐破產”,那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或許他們的無下限食利還能成爲迫使帝王將相們改變的動力之一吧。
當然,這批商品帶來的影響遠比它們本身獲取的利潤總和還要深遠。很快地,廣義上的羅爾盧利公國內的幾個國家也成了“嚐鮮”中國貨的國度。又沒過兩天,接壤的東布伊堪奇自然而然地也和其他幾個和羅爾盧利公國接壤的國家一起,成了渴望利益的商人們的新目標。
這些商人一般都有沿途的各關卡,隘口通行權,而他們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通達這麼廣的人脈,所要瞄準的目標自然也是非同尋常。
他們的客戶不是皇室,便是富商大賈,地主豪強。他們在關隘,捐稅,路費上付出的金錢,打點人脈,漫長路程,疏通關節上付出的辛勞都要靠這宰得痛快的一刀完完全全地掙回來——以前是如此,中國人的觸角剛剛伸到巴希維塔大陸時也依舊是如此。
現如今埃爾塔各地的商會多半已經和中國人簽訂協議,在某個地區內某件商品的銷售價必須以商定的“建議零售價”爲準,不得隨意升高降低。另配有專門的巡查隊,即隸屬於埃爾塔公安系統和商務部雙重領導的旗下的公安系統經濟犯罪司,不定期巡查埃爾塔各地,對當地的物價進行監督矯正。
以指導價爲核心(也是底線)推廣新生活方式與經濟覆蓋面是符合埃爾塔的折中選擇,也是爲了埃爾塔帝國的經濟持續增長以及各地穩定復興而做出的綜合考慮。無論是爲了整垮競爭對手而進行的無下限傾銷,還是行業內沆瀣一氣形成黑惡勢力統一對某地某物進行漲價,透支的要麼是經濟健康度,要麼就是國家信用和國家威信,亦或是兩者一齊透支。
但把舞臺挪到巴希維塔大陸,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基礎一個不漏,全都是徹徹底底的封建國家——有兩個宣稱自己是“共和”的國家甚至還規定擁有奴隸合法,難不成有事實奴隸制的國家再安上一個“共和”,“皿煮”,“人民”的名號就進步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去“養大”這些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沒錯,是有可能達到最終讓巴希維塔大陸諸國的經濟基礎壯大到可以動搖上層建築的可能性,但向來以這些渠道瘋狂牟利的商人會有那麼好接受這一攬子方案麼?顯然,習慣於利益最大化的他們是不會輕而易舉接受這種“看上去不掙錢”之方案的。
這種方案看似是讓利潤大幅削減,實際對市場帶來了十分明顯的增益。如何去做大,做深市場這個池子纔是容下更多財富之水的王道,而不是去想着如何把池子裡的水抽乾淨。這樣的道理,指望他們自己去理會恐怕還要數百年……
換一個方向,用經濟購買力的缺乏讓他們發覺已經承擔不起來自埃爾塔和中國的消費品,而戰爭手段施壓和外交手段利用雙月教會制衡都已經達不到目的,只能提升自己的生產力來適應需求增長。
這就是中國人的策略。生產力只要增長,生產關係就必須得適應生產力的需要做出改變。由此一來,不需要戰爭,不需要征服,進步的新風自然就會吹進最難滲透進的政治堡壘,最終把這些國家改造成一個或多個適應中國,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國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