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戰術技術論證(下)

一名航空委員會專家組的專家突然開口道:“我想知道,爲什麼要把殲甲噴氣式飛機設計得那麼重,如果把它設計得更輕巧靈活一些不是更好嗎?在空戰格鬥中,戰鬥機常被迫以儘可能小的轉彎半徑或儘可能快的轉彎速率,繞到敵手後方,佔據有利的攻擊位置。這時,速度較低或機體重量較輕的飛機就會處於優勢。我想如果把殲甲戰鬥機的空重控制在3噸左右,最大起飛重量五噸多,這樣一種高度機動靈活、短距起落、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鬥機,更適合我空軍大量裝備。”

雷霆也沒想到會有專家拋出類似於當年號稱“空中李向陽”的殲12戰鬥機設計理念,那時,世界上的新型戰鬥機正朝着體積大、設備全、技術複雜的方向發展,而華夏採取的確是一種樸實的作法-通過縮小機體,減輕起飛重量來有效地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就當時華夏的技術儲備情況而言,這可能最爲現實的一條途徑。參加過殲-12試飛的飛行員們都稱讚它的機動靈活的特點。其出色的機動飛行能力,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殲-12戰鬥機在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是180米\/秒。而和殲-12同年同月首次試飛的美國f-14戰鬥機的這一項指標是200米\/秒;專門針對米格-21而設計的f-5e是160米\/秒。殲-12在5,000米高度上的最小盤旋半徑是1,140米。而中低空機動性能突出的殲-6是1,200米;美國刻意改善盤旋性能的f-5e是1,080米,爲此在該機機翼上安裝了新的前後緣襟翼系統。殲-12在5,000米高度上,從m0。9水平加速到m1。2,所需時間爲65秒。而殲-6是85秒;美國的f-5a是140秒。殲-12的水平是比較先進的。再看殲-12的地面機動性能,也就是它的短距起落性能。其起飛滑跑距離500米,着陸滑跑距離是510米。與殲-12重量相當的亞音速戰鬥機殲-5的起飛滑跑距離是590米,着陸滑跑距離是825米。殲-12能做到比殲-5的滑跑距離還要短是很不容易的,並且具有防塵裝置,可在短土跑道上起落。

另外,殲-12的最大平飛速度,在11,000米高度上,最大m數1。5,優於殲-6;實用升限17,410米,與殲-6相當。殲-12在高空的巡航速度是m0。95,雖不能超音速巡航,但以能接近音速巡航。

殲-12的不足正是由於追求機體小、重量輕所引起的。它的機內燃油儲量爲1250千克,可帶兩個400升的副油箱,最大航程可達1385公里,但仍屬於短航程類型飛機,作戰半徑和留空時間都很短,比機場保衛者米格29還要短很多,其作戰能力可想而知。殲-12的機載武器是1門23毫米機炮,備彈120發;另外,可掛4枚紅外製導的空對空導彈。就其飛行重量而論,火力不算很弱,但是該機採用了機頭進氣形式,對增裝先進設備不利。

想到這些,雷霆不徐不急地回答道:“這位專家提的意見很有建設性,在一定的條件下的確不失爲一種好的發展方向。但是,從中長期的航空工業和世界戰鬥機發展方向來看,戰鬥機的重型化是必然的趨勢。從今後的作戰模式看,戰鬥機將會朝着遠航程、多目標、多任務作戰方向轉變,比如說伴隨轟炸機羣遠程奔襲護航,動輒就是幾百上千公里,而且即使是防禦性空戰,也要求戰鬥機具有足夠的留空時間。另外,從將來作戰的武器來看,必定朝着遠射程的武器發展,比如空對空火箭彈,將來甚至可能發展出空對空導彈,而在對地攻擊時,要需要戰鬥機能夠掛載較多的攻擊武器。因此只有大型化、重型化纔是戰鬥機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戰鬥機重量增加了,並不代表它的機動性、敏捷性就不行,這就要靠良好的氣動佈局設計和大推力的發動機來實現。”

那名專家也沒有想到雷霆回答得如此乾淨利落,而且他也確實找不出其中有何漏洞,更沒有反駁的理由,只能繼續問道:“哦!原來如此。不過,我想知道的是殲甲噴氣式戰鬥機配套的噴氣式發動機性能如何,能夠滿足這麼重的戰鬥機對動力的需求嗎?”

雷霆點點頭道:“好,我就來爲大傢俱體分析一下殲甲戰鬥機的動力系統。渦噴甲噴氣式發動機,將由我們中央航空研究院研製,重慶飛機工業公司生產。作爲殲甲噴氣式戰鬥機的配套動力,它的設計推力爲2000公斤,是一種無加力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構造特點是,單轉子無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進氣口爲環形,進氣錐通過4個整流支板與前機匣相連。壓氣機8級軸流式。渦噴甲加裝可調進口導流葉片。在第5和第6級之間有放氣口。採用環管式燃燒室。有10個全氣膜冷卻火焰筒,筒壁用7段氣膜冷卻。渦輪爲2級軸流式,第1級導向器葉片爲氣冷,其餘葉片均不冷卻。加力燃燒室由擴壓器、v型火焰穩定器、預燃室、燃油總管和直流噴油杆組成。尾噴管爲簡單收斂式。發動機整體重量設計不超過700公斤,推重比爲2。9,翻修壽命爲150小時,比德國容克公司的尤莫109-004型發動機推重比高一倍多,壽命高兩倍以上。”

雷霆稍做停頓之後繼續道:“殲甲噴氣式戰鬥機裝配兩臺渦噴甲噴氣式發動機,整體推力達到了4000公斤,根據正常起飛重量8000公斤來計算,空戰推重比達到了0。5,根據活塞發動機和螺旋槳的效率來換算,2500馬力的頂級活塞發動機,也就相當一臺2000公斤級渦噴發動機的推力。我們可以推算一下,美國p40戰鬥機的1120馬力發動機,相當於1000公斤推力,它的起飛重量是4000公斤,推重比大約是0。25。這樣一換算,大家都很清楚,殲甲噴氣式戰鬥機的推重比與最先進的螺旋槳戰鬥機相比,大了一倍以上。因此它纔有900千米每小時以上的設計最大平飛速度,150米每秒以上的爬升率。這都是依靠它強大的噴氣式動力。”

這一番講解下來,不但與會的人員都覺得茅塞頓開,就連那名專家也是心服口服。大家都沒想到這噴氣式戰鬥機,還有這麼多學問,難怪連航空強國美、英、德、蘇都還沒有研製成功,如果殲甲噴氣式戰鬥機能夠在短時間內研製成功,那麼就是世界是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了,而且似乎性能比德國發展的噴氣式戰鬥機要強大得多。

第19章 各方反應第369章 敲竹槓第119章 戰斧進駐第364章 換髮計劃第142章 聯翼佈局第148章 珍珠港上空的鷹第272章 全面接管緬甸第260章 仁安羌之戰(七)第332章 翼龍出世第128章 遠程轟炸機招標第246章 人海戰術第289章 黑龍會的倒黴日子第338章 秘密試飛(六)第248章 激戰同古城第106章 撫州上空的鷹第71章 靶場測試(四)第304章 殲甲戰鬥機首飛(四)第153章 倒黴的太平洋艦隊第15章 試飛員選拔第326章 美日決戰(十三)第92章 研製航空火箭巢第351章 我愛我的祖國第446章 收復湖北第332章 翼龍出世第136章 兩面夾擊第150章 燃燒的珍珠港第197章 鬼子也投降第383章 戰無不勝的殲甲第449章 燃燒的天空第225章 掛名總司令第355章 丘吉爾也急了第391章 虯龍戰隼式第384章 炸得真爽第115章 航空火箭彈發射試驗第203章 不讓悲劇重演第3章 遭遇零戰第33章 第一堂課(上)第141章 震驚四座的設計方案第136章 兩面夾擊第190章 刺殺阿南惟第241章 雲爆彈的威力第164章 制空權的重要性第137章 全殲日軍第352章 羅斯福的決定第31章 計劃實施第134章 巷戰利器第194章 空中襲擾第376章 首發命中第169章 雙驅雄鷹第113章 感動全國軍民的電影第348章 中美談判(四)第188章 斬首行動第189章 暗刃出擊第64章 拍賣獻金(下)第102章 突襲日本艦隊(上)第363章 波音飛行試驗場第79章 孔小乙之死第5章 歸航第300章 美國的抉擇第396章 緬甸方面軍內鬥第75章 孔小乙的春天第405章 悲催的日軍坦克第62章 拍賣獻金(上)第299章 羅斯福的擔憂第22章 轟炸東京(上)第127章 重慶兵器工業公司第442章 大敗烈風第322章 美日決戰(九)第366章 二十五萬美元天價第361章 超級空中堡壘第185章 絕望的日軍第160章 悲催的日本飛行員第106章 撫州上空的鷹第381章 以寡敵衆第131章 日本人的噴氣戰鬥機第189章 暗刃出擊第374章 空中突擊隊第67章 第一支突擊步槍誕生第50章 折服徐舜壽第22章 轟炸東京(上)第266章 日戰車聯隊的覆滅(下)第430章 柳州戰役(三)第250章 勝利大撤退(上)第211章 渦噴甲下線第303章 殲甲戰鬥機首飛(三)第155章 航母大戰(上)第193章 一個鬼子也別放跑第21章 暴走的日本軍隊第264章 日戰車聯隊覆滅(上)第2章 意外穿越了第80章 初教一飛機慶功大會第110章 悲壯的落幕第298章 日本帝國的計劃第325章 美日決戰(十二)第455章 燃燒的東京第192章 羣龍無首第133章 龍舌逞威第94章 戰術技術論證(上)第126章 輪式坦克殲擊車第135章 激戰福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