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烽火(一)

從河內、長平一直到上黨,他們沒有遭遇任何一支盜匪。旅途安寧得令人恐慌,彷彿腳下的路通向的不再是人間。雖然偶爾在道路邊也會出現幾個小小的村落,但村子裡的百姓都消失了,連同他們的牲畜一併消失得乾乾淨淨。本來該在這個季節收穫的莊稼和雜草混在一起,瘋了般到處亂長。門口、屋頂、房檐,哪裡都能看到它們孱弱但不屈不撓的影子。

播種者不是農夫,而是四季不斷的山風。是它們將去年散落在農田裡的種子吹上了失去主人的房檐,讓其在那裡生根發芽。半個月後,它們還會將新的種子從屋檐上吹落,吹向新的可以得到陽光和雨水的角落,待明年春來後開始一場新的循環,生生不息。

如此蒼茫的曠野一半歸功於朝廷的搬遷令,是它將百姓都驅趕到城牆內,以防被土匪洗劫。至於入了城後的百姓們吃什麼,住在哪,那不是應煩勞朝中的大臣們操心的小事。於是,很多沒有福氣在城裡謀生的人乾脆選擇當了土匪,雖然他們最後難免要死於一場與官軍的戰鬥或一場土匪之間的火併,但至少能多活一段時間,不會眼巴巴地看着自己餓得露出皮膚下的骨頭。

與朝廷一道製造了這“蓋世盛境”的還有各地的“英雄豪傑”,他們搶走了不肯入城的百姓最後一點家當,把對方要麼驅趕到城內,要麼轉化爲自己麾下的嘍囉。當四周搶無可搶之時,豪傑們偶爾也會種幾塊地。但那些地都在山寨附近,不能種得太多,以免安寧的生活損毀了大夥的鬥志。

爲了避免路上被打個措手不及,旭子和秦叔寶、羅士信二人共同指定了很多應急方案。他們甚至準備了一批買路錢,以備對一些土匪先禮後兵。令大夥失望的是,沿途的土匪和百姓一道消失了,這些方案一個也沒用上。

有幾次,旭子憑直覺感受到附近的山樑上有目光在注視着自己。每當他回過頭來在馬背上盡力遠眺的時候,除了一重重火焰般的樹林外又什麼也發現不了。“不用看,土匪畏懼咱們的名聲,早就望風而逃了!”羅士信跟上來,大咧咧地說道。他的話每每引發一陣輕鬆的笑聲,但誰都知道這不是事實。李、秦、羅三人雖然威震東夏,他們的名氣卻傳不到河東這裡。況且土匪們佔據着地利和人數上的優勢,根本不需要太把這支騎兵放在眼內。

“我總覺得山上有人!”旭子笑了笑,低聲回答。同時,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這裡的感覺特別像遼東!四下全是敵人,卻發現不了他們的蹤影!”

“羣狼環伺,擔心也沒用。咱們大搖大擺地向前走便是!”秦叔寶加入議論,憑多年行伍經驗給出建議。這是唯一切實可行的辦法,走一步看一步總好過原地不動。旭子點點頭,虛心接納。忐忑的不安的感覺卻如霧一樣在頭頂縈繞不去。

直覺告訴他,叢林深處看過來的目光不僅僅包含着敵意。很複雜,甚至包含着一點點欣賞和友好的滋味在。但除了身邊這幾個,他幾乎已經沒朋友了。徐大眼、吳黑闥等人成了死對頭。劉弘基和武士彠遠在太原。還有幾個好兄弟,他們當年都死在了遼河東岸那場惡戰中,屍骨旁早已生滿了野草。

偶爾,郡兵們也會經過一些大家族聚居的堡寨,牆壘得比長城還高,敵樓裡擺滿各種防守利器。聽說過路的兵馬是去雁門關勤王后,堡寨在力所能及範圍內,表達了謹慎的熱情。寨裡的長者站在城頭上,命人用繩索順下十幾個竹筐。裡邊裝滿乾糧和肉食,偶爾還有些濁酒。但他們從來不邀請郡兵們進寨休息,雖然雙方現在都打着大隋旗號。

“寨子小,不敢請諸位將軍入內歇馬!”族長大人一邊作揖賠罪,一邊示意牆頭上的弓箭手開始準備,這年頭被土匪保護卻被官軍打劫情況時有耳聞,誰是官誰是匪不能光從旗幟上看。

“奶奶的,這老東西,居然把咱們當成強盜了!”羅士信對堡寨主人的表現非常不滿,罵罵咧咧地說道。

“不怪他們,有人殺良冒功!”秦叔寶拉起羅士信,一邊跟着大隊人馬繼續北行,一邊安慰。怪不得對方嚴加防範,官軍討賊不利,爲逃避上司懲罰而拿百姓腦袋頂帳的作爲在大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說不定本來他們和土匪穿的就是同一條褲子!”羅士信心猶不甘,望着漸漸被塵煙折斷的堡寨,恨恨地道。

這話也不算冤枉,那些結寨自保的大戶的確和地方上的土匪牽扯不清。有的彼此之間本來就是親戚,結寨自保也好,上山爲匪也罷,都是爲了在亂世中苟延殘喘。有的堡寨託庇在附近的山賊保護下,官府交一份賦稅,土匪那裡也交一份,兩方都不得罪。

“你總得讓他們活下去吧!”秦叔寶的話裡包含着嘆息與無奈。他年齡比羅士信和旭子都大得多,經歷的滄桑多了,對世間百態也多了幾分理解。

活下去,是亂世中的唯一選擇。因此無人能責怪他們採用的什麼手段。要怪,只能怪那些促成了亂世到來的人。是他們將好端端的人間變成了匪巢和地獄。雖然他們能給自己找到各種各樣的藉口。

由上黨向北,地形相對變得平緩,官道兩側也漸漸有了人煙。河東撫慰大使李淵是個懂得體恤民力的好官,對治下百姓盤剝的不像其他地方那麼重。再加上李家本來於河東諸郡就有些威望,因此太行山區以外的地方治安基本太平。據負責給郡兵們提供糧草輜重的地方官員介紹,河東腹地太平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幾支活躍在平原地區的大綹子在夏天時都遭受了致命打擊,不敢在輕易向平原靠近。

“朝廷不准許唐公招更多的兵,否則咱們河東早就沒匪患了!”祁縣令周珏是個很健談的人,在與郡兵們交割給養的時候,以略帶些自豪的口吻說道。

“你說的唐公,可是李淵?”羅士信回頭看了一眼旭子,好奇地追問。

“你這將軍真是無禮,咱唐公的名諱也能直接叫麼!”本來還和顏悅色的周縣令突然翻臉,瞪着眼睛向羅士信抗議。“不說官職,就憑他的年齡,你也不該直呼其名!況且要不是咱唐公事先打過招呼,叫咱們爲各路勤王兵馬提供便利,誰給你們預備糧草吃食!”

“看不出你這岳父的威信還挺高!”羅士信於肚子裡嘀咕了一句,然後賠上一張笑臉。“我不是不清楚唐公的字麼。況且我這外鄉人,怎知道唐公多大年紀!”

“算了,不跟你這半大小子一般見識!”周縣令白了羅士信一眼,拍拍手,命麾下戶槽捧上一個賬本,“哪位將軍負責,請在賬本上籤個押,我等將來也好找唐公銷帳!”

迴應他的是另一個半大小子。旭子笑着向前,從戶槽手裡接過賬本和毛筆。地方官吏的行爲很規矩,這與他在別處所見的官員行徑大相迥異。能在亂世中還令治下官員的行爲有條不紊,唐公李淵的確不愧其幹吏之名。

在將自己名字簽上去的瞬間,旭子猶豫了一下。自己娶了萁兒的消息一直還沒有告訴這個便宜岳父知道,班師後是不是順道去太原拜望一下唐公,將萁兒和其父親之間的裂痕稍做彌補呢?他吃不準自己去了之後,會不會被對方亂棍打出來。但想想出徵前萁兒眼中眷戀的目光,心底又是一團火熱。

“早去早回,我在家裡等你!”臨出家門前,極盡遣眷的萁兒拉着他的胳膊說道。“你是我的,不能隨便再受傷!”她的臉擦過他於歷次爭鬥留在手臂上的疤痕,同時留下一串溼漉漉,溫熱的水跡。

“將軍也姓李?”周縣令接過旭子簽好的賬本,遲疑地問道。眼前這個黑大個子看上去很年青,但釘在甲冑外的標記卻已經是四品武賁郎將。能在如此年齡就做到如此高位的,整個大隋朝也沒幾個。他忽然想起官場上的某個傳聞,臉上的表情立刻變得必恭必敬。“是唐公的族侄,疇縣侯李爺麼?您,您這是從河南來?”

“我們從虎牢關附近星夜趕過來的。”旭子點點頭,證實了對方的猜測。緊跟着,便聽到四下裡傳來的無數驚歎。“從河南來,我的天哪!千里奔襲,居然比其他幾路兵馬只晚到了三天!”

“太行山的賊人沒阻攔您麼?”周縣令瞪再次圓了眼睛,此番卻是因爲驚詫。“嗨,看我這話問的,您是咱們唐公的侄兒,自然也傳了他老人家的勇武。他老人家能憑着幾千殘兵打得周圍幾個郡的流寇望風而逃,哪個不要命的還敢惹您!”

第5章 獵鹿(七)第4章 補天(五)第4章 變徵(六)第3章 扶搖(八)第5章 歸途(一)第4章 取捨(四)第5章 歸途(二)第7章 盛世(十三)第5章 獵鹿(七)第3章 何草(六)第5章 諾言(三)第5章 諾言(四)第3章 何草(四)第4章 醉鄉(四)第5章 無名(六)第4章 補天(一)第6章 持槊(六)第3章 無衣(七)第7章 盛世(十一)第2章 壯士(三)第6章 錦瑟(二)第4章 故人(二)第4章 故人(三)第4章 干城(五)第1章 盛世(三)第2章 壯士(四)第1章 出柙(二)第6章 錦瑟(二)第6章 持槊(八)第1章 盛世(六)第3章 爭雄(三)第3章 何草(六)第5章 無家(四)第4章 故人(三)第5章 無名(四)第3章 扶搖(八)第3章 扶搖(六)第4章 取捨(四)第2章 出仕(三)第1章 羽化(一)第4章 醉鄉(四)第2章 虎雛(六)第1章 大賊(五)第4章 干城(三)第1章 肱股(四)第7章 盛世(十二)第2章 虎雛(四)第1章 大賊(五)第4章 故人(三)第3章 扶搖(四)第1章 擊鼓(四)第4章 取捨(一)第3章 何草(五)第2章 壯士(一)第5章 獵鹿(七)第2章 吳鉤(一)第4章 取捨(五)第5章 諾言(五)第3章 扶搖(三)第3章 何草(三)第6章 持槊(二)第1章 雷霆(七)第1章 盛世(六)第2章 出塞(三)第2章 展翼(七)第5章 獵鹿(六)第1章 盛世(五)第2章 虎雛(三)第1章 擊鼓(一)第4章 干城(三)第2章 吳鉤(七)第3章 何草(六)第3章 無衣(三)第2章 虎雛(七)第3章 浮沉(四)第2章 展翼(八)第4章 補天(三)第4章 補天(七)第6章 錦瑟(三)第2章 出仕(五)第4章 補天(一)第2章 虎雛(三)第6章 錦瑟(六)第2章 虎雛(七)第4章 醉鄉(五)第2章 吳鉤(三)第3章 烽火(二)第4章 補天(一)第1章 盛世(六)第2章 吳鉤(六)第4章 故人(六)第6章 持槊(六)第5章 君恩(一)第4章 變徵(六)第4章 故人(五)第2章 壯士(四)第5章 無家(二)第1章 雷霆(五)第5章 無家(六)第5章 獵鹿(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