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取捨(一)

有道是人生如登山,總於不上不下時最迷茫。目前旭子的狀態正是這樣,論官職爵位,他這個大隋忠勇伯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士族。可在看事情的目光和心底歸屬方面,他依舊眷戀着自己的父老鄉親。

擡頭向上看,那些世代簪纓的豪門大戶如同隔着一塊碩大的水晶壁,他看得見,卻融不進去。低頭向下看,父輩的笑臉和音容卻早已經模糊,無論他如何依戀,都再回不到起點。他就這樣不上不下地吊着,找不到路,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而四野的風卻不斷地吹過來,一點點把少年人的熱情吹冷,心吹得越來越麻木。

好在這次他沒有被“吹”多久,楊玄感麾下的將士不給他自憐自艾的時間。就在元務本被殺後的第二天下午,斥候們帶回了一連串壞消息。

衛文升戰敗了,四萬府兵被楊玄感麾下連鎧甲都沒有的船伕和盜賊打了個落花流水。號稱一代名將的衛文升兩天內連敗十二場,多虧了樊子蓋從洛陽城內出兵牽制,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同時,韓世萼帶着叛軍順利攻下了虎牢關,留下叛將顧覺鎮守此城,然後親自帶着七萬大軍渡過黃河,沿永濟渠向黎陽撲來。

“你可打聽清楚了誰在韓世萼手下替其謀劃?”聽完負責掌管斥候的校尉李孟嘗的彙報後,旭子忍不住追問。韓世萼用兵迅速果決,幾乎每一步都符合楊夫子筆記中的精要。如果夫子此時就在他的帳下,師徒兩個就不得不刀兵相見了。

“是蒲山公李密。”校尉李孟嘗大聲回答,“據斥候打聽來的消息,自從收降了前中書舍人韋福嗣,楊玄感就漸漸疏遠了李密。所以李密現在給韓世萼做長史,同時負責替叛軍聯絡各地山賊!”

李密?是他?臨時充做帥殿的縣衙門內立刻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蒲山公李密,這個名字大夥太熟悉了。他的家世、他的才氣,他的品行,加在一起簡直就是完美。如果有人家子弟令父母失望,父母大多數情況下就會毫不客氣地指出來,當李密像你這麼大年齡時,就如何如何。說話時長輩臉上的失望與羨慕交加,挨訓的晚輩則啞口無言,自慚形穢。

關於李密的大名,旭子也早就如雷貫耳。在縣學讀書時,他甚至曾一度將其視爲楷模。此人的曾祖父李衍官致真鄉公,祖父李耀是前朝的邢國公,父親李寬爲一代名將,被封爲上柱國,蒲山公。作爲本朝最顯赫家族之一的繼承人,李密從小就有志氣,好讀書,文武兼備。有一次騎在牛背上讀書,一時入神,居然衝撞了大將軍楊素的車駕。而楊素不但沒有怪罪,反而對李密的刻苦與博學讚譽有加。這進一步提高了李密的聲名,使得京城貴胄子弟皆以與李密交往爲榮。繼承父親的爵位後,李密仗義疏財,名頭更響。以致當今皇帝慕名徵召,拜其爲親衛大都督。而李密居然不爲富貴所動,做了將軍後不到半個月,便報病辭去。

“法主善謀,世萼悍勇,此戰定然是一場硬仗!”司倉參軍秦行師搖了搖頭,向身邊的同伴感嘆。怕主將聽了不高興,所以他刻意將聲音壓得極低。但此刻衆人的聲音都壓得很小,他的讚歎反而以比平時說話更清楚的程度傳入了主將的耳朵。

“楊玄感放着李密不用,反而用韋福嗣,真是……”崔潛搖頭替李密趕到惋惜。據元務本生前所言,李密是由於和楊玄感交好,顧及朋友義氣纔不得不參加了叛軍。他曾給楊玄感獻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叛軍躍進千里,直趨涿郡,將大隋百萬東征軍堵在長城外活活餓死。中策是揮兵西進,奪取關中,利用長安周圍地形險要,關卡甚多的優勢憑險割據。這樣,大隋東征軍即便及時回師,也沒辦法進入函谷關。下策是攻取距離黎陽最近的洛陽,扣壓百官家屬,逼迫參加東征的將士投降。當時楊玄感身邊的諸謀士大多傾向於北進,但楊玄感卻最終選擇了就近攻打洛陽的下策。

“要打,咱就打李密和韓世萼,別人來了,咱還嫌打得還不痛快呢!”見都衆人在誇讚李密,校尉張秀不高興地吼道。

此言一出,滿室震動。待大夥的目光都看過來,張秀又自覺失態,不好意思地將頭轉向李旭和宇文士及,期期艾艾地解釋,“我是說,咱們不能總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啊。李密到底多厲害,不,不也打完了才知道麼。眼下咱們不說如何破敵,在這裡誇他有什麼好處!”

“張校尉此言正合我心。”宇文士及以手指扣案,稱讚張秀的話有道理。“那個李密不過是個沽名釣譽的傢伙而已。他家幾代爲公,居然窮得連馬都騎不起,非要弄頭牛來衝撞楊素老賊的儀仗。這話說出來騙騙孩子還行,想騙咱們,還是讓他見鬼去吧!”

“奶奶的,騙鬼啊!”幾個出身寒微的校尉放聲大笑。比起崔潛、趙子銘這些讀書較多的人,他們反而最不被李密的名頭所懾。書讀得多未必打仗打得好,家世好的人通常都沒本事。當然,咱家虎牙郎將宇文士及大人除外,他是個既家世好又有本事的特例。

“把書掛在牛角上邊走邊讀,的確有招搖撞騙之嫌。甚至那個上中下三策,依我看也沒什麼道理!”李旭見大夥的士氣已經被宇文士及給調動了起來,微笑着在旁邊補充。

“咱們全是騎兵,從上谷郡趕到這,還趕了六天,弟兄們也丟在路上一大半。楊玄感麾下都是臨時抓來的民壯,沒有馬匹,他怎麼可能在大軍回師前趕到涿郡去。況且在一千多里路上,各個城池關卡的官軍又不是吃白飯的,豈能放任他縱橫馳騁?恐怕他前腳向北殺去,後腳被樊子蓋把黎陽端了。到時候他飯都沒地方吃,哪裡打得起仗!就算是能如期趕到涿郡,難道手持木棒的亂軍,還能跟羅藝將軍麾下的虎賁鐵騎硬憾不成!”

當日在遼東,旭子就於李建成和劉弘基等人面前置疑過李密的所謂上、中、下三策。如今有了從涿郡趕往黎陽的經驗和對叛軍戰鬥力的初步認識,更認爲那是紙上談兵。

在他眼裡,李密的所謂中策,也只能拿出來糊弄外行。聽起來,直趨關中,依靠關中和中原之間的關卡死守,好像就可以避免朝廷兵馬繼續西進。問題是,關中當時在衛文升手裡,楊玄感從黎陽向關中殺,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沿途那一道道雄關。衛文升不用出戰,憑險而守就能把叛軍的力氣耗幹了,哪會給他們西進的機會。屆時,叛軍西進無望,退路再被洛陽守軍切斷,更是死無葬身之所。

“就是,長安距此也有八百餘里。衛文升老將軍用兵能力再差,死守潼關總也守得住吧。他楊玄感連個小小河內都久攻不下,憑什麼去取潼關!”宇文士及大聲拍案,替李旭的分析喝彩。他先前故意把李密的才學人品說得如此不堪,就是爲了通過貶低對手來增強將士們的信心。眼下李旭的一番補充分析,正好合了他的意。因此,每當聽到精彩處,他便拍案叫好。一時間,主將指點江山,監軍擊節唱和,居然配合得天衣無縫。

“至於李密眼裡的下策,對叛軍而言倒是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只是楊玄感在起兵初期舉棋不定,先殺向河內郡,又折回修武,然後再向汲縣,光在黃河北岸就耽誤了半個多月。等他渡了河,洛陽城內早就做好了準備,自然什麼都撈不到了!”旭子面對衆人,侃侃而談。

從在霫部與徐大眼一道練兵那時開始算起,至今旭子已經有了三年多的領兵作戰經驗。所以李密所謂的神機妙算在別人眼中高明,在他眼中自然是漏洞百出。

雄武營衆將本來對韓世萼與李密這對組合有些怕,經主將和監軍二人這麼一吹一唱,心中的怯意登時變成了戰意。一時間都覺得叛軍七萬人馬,簡直是送上門來的功勞,大夥要不趁機多砍些腦袋下來,就對不起這天賜的機會了!

“要不是將軍大人分析得透徹,咱們還真被李密的虛名給騙了。末將這就斗膽向兩位大人討一支令,待李密來時,先出城稱稱他的斤兩!”校尉崔潛爲人最是機靈,第一個跳出來表態。

“別爭別爭,上次的功勞都被你們立了,俺老李佯攻汲縣。這回來了大買賣,輪也輪到老李打頭陣了!”督尉李安遠趕緊衝出來阻攔。先前他被李密名頭所懾,一直沒敢大聲出氣。現在想想這些叛軍連沒多少兵馬駐守的河內和修武都拿不下來,立刻看到了立功的機會,與崔潛搶着要出城迎敵。

“探路的累活都是咱李孟嘗的,打仗時你們卻先佔便宜,這不太公平吧!”李孟嘗也跳出來瞎攙和。李旭和宇文士及希望看到大夥什麼表現,他心裡跟明鏡般亮堂。正所謂不怕勤快不怕懶,就怕有人不長眼,因此由着性子胡攪。

李旭轉頭看向宇文士及,剛好宇文士及的目光也向他掃了過來,二人相視而笑,都從對方的眼裡看到了欣賞與包容。

注1:李密的家世和他所獻的上、中、下三策,見於史書,非杜撰。小時候俺讀李密刻苦用功的故事,自行車把上也夾個單詞本。可惜沒撞到楊素,撞到大樹。後來想想,如果是騎牛,就不會摔得那麼狠了。

第5章 無名(六)第6章 持槊(七)第7章 盛世(八)第4章 變徵(五下)第1章 擊鼓(五)第6章 錦瑟(一)第5章 君恩(六)第3章 扶搖(三)第6章 持槊(九)第6章 持槊(四)第2章 出塞(一)第5章 君恩(四)第7章 盛世(七)第2章 虎雛(六)第1章 羽化(四)第5章 獵鹿(五)第3章 扶搖(二)第2章 壯士(五)第4章 國殤(五)第4章 變徵(四)第6章 持槊(三)第1章 盛世(五)第2章 出仕(五)第5章 無家(六)第3章 扶搖(四)第2章 背棄(一)第5章 無家(六)第6章 持槊(三)第2章 出塞(二)第1章 擊鼓(六)第7章 盛世(十三)第4章 干城(一)第7章 盛世(十)第1章 大賊(一)第1章 出柙(六)第2章 背棄(一)第2章 吳鉤(四)第1章 出柙(四)第2章 背棄(七)第3章 烽火(五)第3章 浮沉(一)第4章 取捨(三)第2章 展翼(七)第1章 雷霆(二)第7章 盛世(八)第4章 國殤(五)第3章 扶搖(六)第3章 無衣(六)第3章 曠野(三)第2章 展翼(一)第4章 干城(四)第2章 背棄(七)第5章 無家(二)第5章 獵鹿(七)第6章 持槊(三)第2章 吳鉤(六)第3章 曠野(六)第3章 扶搖(八)第1章 肱股(二)第1章 擊鼓(五)第1章 擊鼓(二)第3章 無衣(六)第2章 虎雛(二)第3章 曠野(六)第2章 背棄(三)第4章 干城(四)第2章 吳鉤(三)第5章 諾言(四)第7章 盛世(十二)第3章 扶搖(七)第3章 扶搖(七)第4章 國殤(六)第1章 雷霆(五)第6章 持槊(一)第5章 君恩(一)第5章 獵鹿(一上)第5章 無家(三)第5章 出柙(五)第5章 無家(二)第3章 無衣(四)第4章 醉鄉(五)第4章 補天(二)第6章 持槊(七)第2章 出塞(三)第2章 背棄(一)第3章 無衣(一)第1章 羽化(二)第5章 獵鹿(五)第2章 背棄(七)第2章 吳鉤(七)第2章 背棄(七)第7章 盛世(十一)第3章 何草(五)第1章 肱股(一)第5章 無家(六)第7章 盛世(八)第2章 背棄(八)第4章 變徵(八)第5章 獵鹿(六)第2章 背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