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虎雛(一)

第二日,李建成舉薦了十餘名老府兵來幫忙。旭子千恩萬謝地收下了,將他們全部暫時委任爲隊正、隊副、錄事、參軍等低級職位,秘密佈置了些任務,讓他們自行去雄武驍果營報到。然後,李旭拉着劉弘基,在護糧軍中好說歹說勸動了一些有志謀取功名的軍官,請他們暫時給自己充當幕僚。臨履新前,李旭又從虎翼旅中強拉了五十弓馬嫺熟,平素與自己關係近的老兵,當作貼身侍衛,集中交給張秀統領。

接下來數日,旭子在新職位上忙了個焦頭爛額。那雄武營的情況果然如劉弘基事先所料,裡邊魚蛇混雜,非但士卒不像護糧軍中的弟兄們那般老實聽話,各級將官們也仗着彼此身後的背景,根本不把新來的年青郎將放在眼裡。

按照唐公府幾個老幕僚在酒席宴前的建議,李旭也不立刻發作。一邊將護糧軍中帶來的軍官安插到關鍵位置,一邊抽時間回拜那些曾經向自己示好的大將軍。無論到了哪一位將軍的營內,不管對方是否曾經做過有利自己的事兒,都拜謝對方舉薦之德。然後旭子以晚輩之名,請軍中前輩指點治兵方略。幾個大將軍見後生小輩如此知趣,心中原來縱使有些不滿和失望,也只好暫且擱在一旁,親自口授了他一些衆所周知的“秘訣”後,便開始推薦得力麾下到雄武營中“幫襯”。

對於將軍們推薦的“賢才”,李旭一一收了,皆不委職,暫且以普通幕僚身份聽用。同時,對捧着各種推薦信、名帖前來投軍的壯士,也全部笑納,以親衛身份安排在自己左右。

雄武驍果營的刺頭們鬧騰了幾天後,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幕後指示,主動偃旗息鼓。也有少數幾個不給顏面,存心想將新來的郎將逼走。李旭先是處處忍讓,待“刺頭”們鬧的實在太厲害了,突然發作,命令自己從護糧軍中帶來的親兵將帶頭鬧事的人一鼓擒下。先以“蔑視上司,不服從軍令”爲名,每人打了八十大棍。然後不論其原來職位高低,統統貶爲普通士卒。

有人心存怨恨,半夜帶人蒙着臉跑到李旭寢帳裡下黑手報復。剛摸進帳篷,就被埋伏在暗處的親兵圍了起來。李旭也不問對方來頭,命親兵們彎弓攢射。將那些蒙面人個個射得像刺蝟一般,第二天當作高勾麗奸細挑在旗杆上示衆。

雄武驍果營的將士們沒想到新來的少年郎將手段居然如此狠辣,風頭一下子就被打掉了大半截。李旭這纔開始整頓軍中秩序,先根據心腹們的觀察結果,將一批心存不軌的低級軍官貶了,把空出來的職位以各位大人舉薦來的壯士填補。然後又根據張秀和親兵們的密報,將一些不稱職的文官也踢出軍營,以大將軍們舉薦的“賢才”來補充他們的位置。至於那些老實肯幹,盡職盡責的,則以大把地肉好賞了下去,讓他們一個個勞而無怨。

數日後,雄武驍果營終於有了些軍營的模樣。李旭擂鼓聚將,告訴大夥皇帝陛下即將親臨本營校閱士卒,如果大夥同心協力,本郎將得了皇帝嘉獎,好處自然少不了大夥那一份兒。如果有人存心搗亂,本郎將丟官罷職之前,殺人立威的事情肯定也要做一些的。

衆將佐已經明白郎將大人的厲害,凜然聽命。李旭參照唐公府幕僚的建議和自己的練兵心得,把短期練兵任務逐一佈置了下去。校閱在即,此刻再練什麼臨敵應戰的真本事顯然已經來不及。但什麼方面最能體現軍容軍貌,什麼方面最能糊弄上司,唐公府的高人們早已替旭子籌劃清楚。所以大夥現在雖然是臨陣抱佛腳,也不至於摸不到任何頭緒。

從此之後,不颳風下雨,雄武驍果營的將士們就成了遼河邊的一道風景。只見他們一個個盔甲整齊,兵器閃亮,喊着號子,列隊沿着河岸小跑。無論軍官士兵,上午列隊跑出十里,下午還要列隊跑回來。到了晚上,還要挑燈在營中操練隊列。

四月庚午(二十七),其他諸軍渡過遼水,前去圍攻遼東城。十幾個驍果營卻因爲形不成戰鬥力,被左路軍統帥宇文述統統丟在了遼河西邊做預備隊。

如是一來,李旭便有了更充足的時間練兵。每天從清晨練到半夜,隨時準備着在皇帝陛下面前有所表現。

大隋朝一直實行的是府兵制度,而府兵以良家子侄爲主。商販、贅婿、罪犯、乞丐等通常不被軍中接納,即便有機會投軍,他們獲得的軍功和獎賞往往也要比好人家出身的士兵少算一半。去年大軍東征,把三十萬府兵精銳葬送盡了,所以今年朝廷纔想起了募驍果入營的主意。皇帝陛下曾親口在聖旨中答應,無論出身貴賤,只要加入驍果,今後全以良家子看待。

因此,雄武驍果營的士卒雖然紀律散漫,體質卻比正規軍中的士兵好上許多。李旭每日煉兵的強度再大,也不用擔心會把人累死。爲了不讓李旭剛爬上高位就被人搬下來,唐公李淵和鷹揚郎將劉弘基也大開方便之門,軍糧、軍械、酒水、肉食等諸般補給,都是優先向雄武驍果營供應。李旭則爲了給自己爭一口氣,不讓人看笑話,每日與士兵們同吃同住,只要有時間,跑步、操練時也親自參加。

士卒們起初本來有些怨言,被掛在高杆上的屍體嚇住了,纔不得不用心練習。後來見郎將大人與自己一同吃苦,本部人馬的鎧甲、器械、伙食待遇也好像比其他各驍果營略高,心中的不滿漸漸小了下去。待李旭又以重金賞賜了訓練出色的幾個旅,並及時舉薦了幾個非嫡系出身的旅率爲校尉後,衆人對他更是心服。如是又過了半個月,三千臨時徵募來的驍果居然表現出些精銳風貌來。

此時,遼河對岸已經打了個熱火朝天,皇上的御輦也開到了遼東城下督戰。因爲這次徵遼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准許各路將軍放開了手腳打,所以戰事進行得頗爲順利。五月初,王仁恭率軍進攻新城(今遼寧撫順北),以千騎大破敵軍三萬,進而圍城,一舉克之。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右御衛將軍張瑾、右武侯將軍趙孝纔等上次打了敗仗的宿將們四處攻掠,均有建樹。到了五月中旬,除了遼東城久攻不下外,蓋牟、新城、建安、扶余等遼河附近的小城都落入了隋軍之手。

至於校閱新兵的事情,皇帝陛下本人早就忘記了,李旭不懂得使錢,朝中大佬們自然也不會給他創造在御前賣弄的時機。雄武驍果營的驍果們練完了隊列煉陣型,練完陣型練配合,最後連實戰需要的弓箭覆蓋,輕騎迂迴等科目都開始着手訓練,依然沒等到任何表現機會。

衆驍果們眼紅別人功績,紛紛向李旭請戰。李旭見士氣可用,親筆寫了請戰書送上去,卻猶如石沉大海。爲了安穩軍心,他不得不想些別的辦法來分散將士們精力。先是做一些小範圍的競技、角力遊戲,用賞金轉移大夥的主意力。到了後來,競技,角力遊戲玩得無聊了,他乾脆把萬餘士卒分成兩部分,在遼河西岸玩起攻防演練來。,在楊夫子贈給的筆記中,有很多關於戰陣配合的詳細論述。李旭當年只是爲了討好夫子,死記硬背,沒做任何深入理解。此刻對照着雄武驍果營實際情況,再結合自己在蘇啜部的觀摩和在護糧軍中的經驗,重頭審視這份筆記,很多原來不明白的地方居然霍然開朗。參透了練兵方法後,旭子再依次回憶筆記中論述的運籌、謀劃、迂迴、陣戰、伏擊、強突等,對用兵的理解力不覺又提高了一層。

每有所悟,他便偷偷地在自己的營中實踐一下。反正驍果們閒得發慌,郎將大人玩的新鮮花樣越多,他們越好打發時間。慢慢地,李旭對於一些野戰陣型和臨陣機變也有了些心得,每當遼河東岸的戰報傳回,他都能跟親信們頭頭是道地分析出一番利害得失來。

等待出征的日子簡單而忙碌。李建成依舊是經常來他營中轉轉,拉着劉弘基和旭子找沒人注意的場所喝酒聊天。李世民也像先前一樣隔三差五跑來請教武藝,偶有所得,必歡喜異常。李婉兒卻很少再露面了,即便偶然出現在旭子面前一次,也是低着頭說幾句話就匆匆走開,不再像原來一樣任性胡鬧。她匆匆變冷的態度讓李旭感到有些鬱悶,轉念一想彼此之間的身份差距,少年人心裡很快又釋然。

“畢竟她是唐公之女,我高攀不上的!”一次次,旭子望着婉兒的身影,微笑着想。他感覺到嘴巴里有些淡淡的苦味,同時也一次次被這份酸苦點燃心中出人投地的渴望。

щщщ¤ ttКan¤ C〇 五月底,左路東征大軍再度迫近馬砦水。右路大軍在皇帝的親自指揮下,造布囊百萬,在遼東城外堆成闊三十步,高與城齊的魚梁大道。同時,大隋皇帝陛下給遼東守軍下了最後通諜,‘如不投降,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遼東守軍回書,“唯願一戰!”。大隋皇帝陛下震怒,調集六十萬大軍準備踏平此城。雙方在城牆上廝殺了一日夜,難分勝負。士卒疲敝之機,有人突然發現大隋在遼河西岸還有一支生力軍。

“陛下,臣聞諸驍果營在懷遠練兵,近日已成規模!”黃門侍郎裴矩俯身在楊廣耳邊,低聲提醒。

“對啊,非愛卿提醒,朕幾欲忘之!”楊廣大喜,立刻拔出了令箭。

六月初一,帝令十二萬驍果渡遼,雄武營位列諸營之首。

第6章 持槊(六)第1章 盛世(四)第4章 醉鄉(五)第4章 補天(三)第2章 虎雛(一)第4章 變徵(八)第1章 羽化(四)第2章 展翼(一)第5章 獵鹿(八)第5章 獵鹿(九)第6章 持槊(一)第7章 盛世(九)第4章 補天(三)第1章 出柙(三)第4章 干城(四)第2章 出仕(一)第3章 烽火(五)第2章 虎雛(三)第5章 歸途(二)第7章 盛世(九)第1章 擊鼓(五)第2章 展翼(八)第2章 虎雛(六)第2章 背棄(八)第3章 何草(二)第4章 醉鄉(五)第4章 補天(六)第6章 持槊(二)第6章 持槊(五)第3章 無衣(二)第7章 盛世(四)第6章 錦瑟(二)第1章 盛世(一)第5章 無名(五)第5章 無名(五)第3章 烽火(四)第3章 爭雄(六)第4章 干城(四)第5章 無家(五)第1章 大賊(六)第4章 取捨(四)第5章 獵鹿(五)第3章 何草(四)第2章 展翼(七)第3章 爭雄(六)第1章 雷霆(三)第3章 何草(四)第6章 錦瑟(六)第4章 補天(三)第3章 何草(七)第3章 曠野(三)第3章 爭雄(八)第1章 出柙(六)第4章 變徵(一)第1章 雷霆(八)第1章 大賊(六)第3章 何草(三)第1章 雷霆(五)第2章 吳鉤(二)第3章 爭雄(四)第2章 展翼(五)第4章 干城(三)第4章 取捨(一)第2章 虎雛(一)第7章 盛世(十三)第4章 變徵(六)第5章 歸途(八)第4章 故人(三)第2章 背棄(七)第2章 虎雛(一)第4章 故人(五)第3章 曠野(二下)第5章 無家(四)第6章 持槊(一)第3章 扶搖(六)第6章 持槊(八)第2章 展翼(四)第2章 吳鉤(四)第3章 浮沉(五)第2章 背棄(二)第4章 干城(七)第3章 扶搖(七)第2章 吳鉤(七)第2章 展翼(二)第4章 變徵(六)第6章 持槊(八)第1章 擊鼓(七)第4章 醉鄉(四)第2章 虎雛(三)第1章 雷霆(一)第3章 扶搖(五)第4章 故人(五)第4章 國殤(二)第6章 持槊(三)第2章 壯士(二)第4章 國殤(三)第1章 大賊(一)第4章 故人(三)第4章 取捨(三)第6章 持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