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無家(六)

雙方剛一開始接觸,新城留守高芮就開始後悔。他最初的判斷沒錯,眼前這夥隋軍的確是一支胡亂組合起來的殘兵,從他們陣型中那些疏漏地段就能看出,這些人在一起作戰沒多久。

但是,這夥胡亂組合起來的殘軍身上居然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人數比對方少了一半的他們,居然正面衝進了高句麗人的方陣。他們的隊列當中存在無數缺陷,但在此時,那些缺陷卻如同鋼銼鋸齒。

第一銼上去,就將高句麗人的陣列銼掉了厚厚的一層。

前衝的高句麗士兵慘叫着倒下,難以置信地看見敵軍的橫刀從自己的身體中抽出來,帶着一抹血光刺向身邊的同伴。緊接着,他聽見同伴的慘呼,看見同伴的身體倒在自己身旁,看見一個與自己長相差不多的隋人,大笑着跌到在塵埃當中。

高句麗人的攻勢嘎然而止,伴隨着巨大的碰撞聲,敵我雙方的隊列瞬間都變了型,士兵們面對面用盾牌擠壓着對手,用橫刀、長矛在盾牌和手臂的縫隙間互捅。不斷有人慘叫着跌倒,雙方的陣列卻都不肯後退半步。活着的人就踩在同伴的屍體上面,跟跟蹌蹌地揮舞着刀矛,受傷的人大聲哭喊,卻祈求不來任何憐憫。

衝在最前排的士兵很快就都拼光了,後排的士兵卻不顧一切擁上。人們互相推搡着,擠壓着,血肉橫飛!

隋軍藉着地利優勢奮力向前擠,試圖將高句麗人擠下山坡。高句麗人憑藉人數優勢用力前衝,試圖將隋軍擠成肉醬。僵持的時間短暫而漫長,無數生命在這一刻回到大地的懷抱,無數靈魂飛上高空,在風中眷戀地俯視自己的軀體,沒有仇恨,只有對生命深深的眷戀。

長風瑟瑟,流水幽幽,斜暉給樹林山川染上一縷鮮豔的金紅。長天下,碧草間,火一般的戰旗飛舞漫卷。

高句麗人慢慢地開始後退,雖然他們人數將近是對方三倍,但對方身上所爆發出來的殺氣,卻是他們百倍不止。

眼前的漢人就像河岸兩旁的縴夫,每前進一步,都喊着一聲整齊的號子。而那號子猶如魔咒,短短的只有兩個音節,卻讓無數人雙眼血紅,捨生忘死。

高芮能聽懂那兩個漢字,雖然逆着風傳來,這兩個字卻讓其不寒而慄。

“回――家!”前排一個無名士卒揮刀大喝,硬生生擠入數個高句麗士兵中間。四下捅來的刀矛很快讓他身上血流如注,在血流盡,力用完之前,他卻至少讓三個高句麗人失去了戰鬥力。

“回家!”一個倒在地上的士卒聲嘶力竭地喊着,順着山勢滾下去,抱住一個高句麗人的小腿。二人在血泊中翻滾,廝打,刀子,膝蓋,牙齒,所有能用上攻擊武器全部用上,直到雙方同歸塵土。

“弟兄們,回――家!”劉弘基手持一根步槊,橫掃、豎砸、斜刺,狀若瘋虎。擋在他面前的高句麗人迅速被殺出一個豁口,無數大隋士兵順着豁口擠了進去,將敵陣的破綻越擴越大。

此刻,他們不爲功名而戰,不爲帝王而戰,他們一心只想着要回家。

雖然家在遼水西側千里,雖然那個家未必奢華。

也許,那就是一座破破爛爛勉強遮風擋雨的土窯,也許,那就是幾根木料和數捆茅草壘起來的柴窩,但天下之大,卻沒有一個地方比那裡更加溫暖。

那是你唯一可以放鬆自己的地方。無論你在外邊是蓋世英雄還是懦弱鼠輩,無論你是身穿錦袍還是衣不蔽體,它都會向你敞開一扇門。門後邊油燈下那幾張未必漂亮卻很熟悉的面孔會歡迎你,給你端一碗熱飯,一盆熱水。然後靜靜地聽你講那些旅程中未必精彩,卻很瑣碎的故事。

它會包容你的一切,哪怕你身上除了累累傷痕之外一無所有,它會告訴你,有一扇門永遠爲你而留,有一盞燈永遠直爲你而亮,有一羣人,永遠以你爲自豪。

“回家!”將士們高呼着,捨生忘死。

大多數高句麗人聽不動對方在喊什麼,他們卻能感受到此刻對方眼中的狂熱。他們開始猶豫了,退縮了,一些站在被擠扁了的方陣末尾的士兵開始鬆動腳步後退。背部的擁擠力量一輕,前排承受着巨大壓力的士卒們立刻加快了後退步伐。像打在礁石上的潮水一般,他們以比前衝還快的速度退了下來,留下一地破碎的兵器和屍體。

開戰不到一刻鐘,新城留守就不得不將預備兵馬投入戰場,同時,他命令擔任側翼警戒的士卒向中間靠攏,以防敵軍攻擊他的本陣。隋軍的攻擊氣勢太盛,新城守軍很難完成預期殲敵目標,這種情況下,他只能收縮防守,憑人數消耗對方的戰鬥力。

尾隨在隋人身後的高句麗大軍並不遠,高芮有把握,只要自己堅持過一個下午,明天早上,就可以看到勝利的希望。

兩千預備兵馬的投入,並沒能挽救戰局,雙方只又僵持了非常短的時間,高句麗人就又被壓了下來。有一部分壓力來自敵軍,還有一部分壓力來自他們自己,更大的壓力來自於精神上,“回家!”“回家!”“回家!”那山崩海嘯般的納喊聲讓人手足無措。

“回家!”“回家!”“回家!”山坡上傳來的聲音讓騎兵們熱血沸騰。但是他們不能動,這兩個團的騎兵統一受前方那個冷血少年指揮,而那站在一匹黑色駿馬旁邊的少年,至今沒做出任何手勢。

李旭能感受到背後目光的焦灼,他聽見自己的牙齒在咯咯地碰撞。手中的刀也像瘋了般,時刻準備跳出鞘來。但是,他不能動,這是是致命一擊,一擊決定生死。

遠處,敵軍的陣型已經開始收縮,戰鬥越來越慘烈。山坡能提供的勢頭被大隋官兵們用盡後,每前行一寸,大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但那條血染成的歸途卻始終不屈不撓地向前延伸,無論高句麗撲上來多少人,也不能阻擋他們分毫。

“回家!”大隋將士縱情狂吼,殺氣直衝鬥牛。高句麗人的阻攔越來越疲軟,越來越脆弱,有人已經開始向方陣兩側跑,有人開始回頭看主帥會不會做撤離戰場的決定。這種頹勢讓新城守將高芮心急如焚,只好不斷地從側翼警戒隊伍中調動士卒補充到正前方,不斷收縮陣型。此時,他的戰鬥策略已經由對攻完全轉爲收縮防禦,卻依然無法重新奪回戰場上的主動權。

不得已,高芮咬着牙把側翼防禦人馬全部調了回來,隋軍前鋒馬上就要衝破他的防線了,他不能不冒險一博。

與此同時,站在山坡上的薛世雄親手舉起了身邊的血紅色大纛。

“弟兄們,殺出一條路來!”薛世雄高舉大纛,拼命搖動。

“弟兄們,回家!”李旭的手臂猛然揮落,認鐙,上馬。

“殺―――”六百忍耐到極限的鐵騎洪流般衝出山谷,在疾馳中自動分成兩根長矛般的隊列,一矛從側翼直插高句麗軍陣核心,一矛拐着彎,撲向高句麗軍背後。

高句麗將士被突然出現的敵軍驚呆了,他們沒想到敵方主帥如此能忍,居然忍到最後時刻才把致命的一擊使出來。他們嗅到了馬蹄帶來的漫天殺氣,可他們手中已經沒有任何棋子可用。

沒有他們考慮變陣的時間,第一根“長矛”飛速刺到,面對慌忙轉身迎戰的高句麗士卒,“長矛”只是稍做遲滯,然後,便摧枯拉朽般刺進了高句麗軍的軟肋。

矛鋒爲劉武周、矛刃是宇文仲和宇文季,王元通、齊破凝和宇文士及三個帶着大隊人馬組成了又粗又長的矛柄。長矛入陣,高句麗人的協調立刻被攪亂,主將高芮拼命晃動戰旗,調人來封堵缺口,卻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一根鐵蒺藜骨朵在他的方陣裡縱橫,在前方和側翼的雙重壓力下,轉眼之間,方陣即面臨崩潰的危險。

劉武周手中用的鐵蒺藜骨朵是在遼水之戰時,大將軍王仁恭親手交給他的。當日,左武衛餘部在王仁恭大將軍的帶領下,列隊衝陣,憑藉半衛人馬將高句麗數萬大軍逼得連連後退。當日,整個遼河兩岸,都記住了左武衛那杆威嚴的戰旗。

今天,左武衛已經不存在了。王仁恭將軍不知道去了哪裡,同生共死的袍澤都被壘在了馬砦水邊,劉武周能找到的,只是他身邊這幾個人。但這幾個人,卻決不肯墜了麥鐵杖老將軍、王仁恭大將軍憑熱血鑄就的威名。

“左武衛!”劉武周大喝,揮動鐵蒺藜骨朵將迎面殺來的一名高句麗將領搗了個稀爛。

“殺!”數名老兵怒吼着,馬蹄踏過敵將的屍體,在人羣中趟出一條血衚衕。幾隊身穿親兵服色的高句麗人從兩側夾過來,試圖把劉武周等人切斷,卻被王元通和齊破凝帶着騎兵硬頂在了兩側。

“殺光他們,咱們回家!”王元通大喝,一根長槊舞得呼呼作響,他用槊的手法依然生澀,卻只攻不守。他身邊兩個原護糧軍壯士手持橫刀,死死護住王參軍腰肋,只守不攻。

三人奮勇向前,用兵刃劈開回家的路。

家是一寸土地,一寸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始終割捨不下的土地。

家是一縷燈光,無論山崩於前,還是虎狼環伺,你卻始終挺直本不結實的脊樑,勇敢護衛的燈光。

他們要回家,這條路上,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在隋軍強大的攻勢下,高句麗士兵四散奔逃。他們實在支撐不住了,對面殺過來的那些隋軍不是人,他們是一羣大象,一羣眷戀着故園草木的大象。無論誰當了他們的路,結局必然是粉身碎骨。

“頂上去,頂上去!”高芮聽見自己的聲音帶着哭腔,他沒法不哭,側面的鐵蒺藜骨朵已經距離他的大纛不足二十丈了,正面的士兵卻抱着腦袋跑回來,跑過他的身邊,頭也不回一直向東。

而東北方,一縷煙塵正高速捲來,煙塵掃過的地方,只留下屍體。

吼叫聲,馬嘶聲,頻死者的呻吟,絕望者的哭喊,皮鞭一樣抽打着高芮的心臟。突然,他不再狂喊,提起長槊,迎着鐵蒺藜骨朵衝去。

那一刻,高芮聽見四下裡一片寂靜。他知道自己會戰死,但他要與鐵蒺藜骨朵同歸與盡。附近士兵紛紛讓開一條道路,目送着自家將軍與敵將對決,就在此時,斜刺忽然吹來一股風,高芮本能地側了側頭,然後,他看見一根長箭從自己脖頸處長了出來。煙塵中,有個少年收弓擎刀,馬蹄過處,捲起一片血光。

“噗!”劉武周揮動手臂,將高芮的屍體掃下了坐騎。緊跟着,他提起鐵蒺藜骨朵,一錘砸折了高句麗人的帥旗。

“回家!”騎兵們大聲吶喊,在高句麗人之中往來馳騁,每個來回,都踏起重重血霧。在血霧的邊緣,高句麗人如炸了羣的綿羊般東躲西藏,根本提不起抵抗的念頭。無數人慌不擇路跳進了小遼水,被浪花一卷,慘叫着向西南漂去。

前衝的隋軍從後背將高句麗人追上,砍翻。跳過他們的屍體,再追向下一個目標,砍翻,跳過,不離不棄…..

斜陽不忍看這慘烈景象,悄悄地將頭躲進了雲後。血一樣的流雲瞬間染紅血色長天,血色長天下,是一條血色大河。

有杆血紅色的戰旗插到了大河畔,老將軍薛世雄一手擎旗,一手持刀,鬚髮飛揚。

有人攙起了受傷的同伴,有人在屍堆中抱起了垂死的袍澤。戰旗下,人們慢慢開始匯聚,匯聚,匯聚成一個血紅色的軍陣。

“弟兄們,咱們回家!”薛世雄揮揮手,帶領着生還的所有弟兄,沿着河畔大步向西。

血紅色的河水,滔滔奔流。

第5章 無家(一)第3章 何草(一)第3章 扶搖(一)第4章 取捨(一)第2章 壯士(四)第4章 故人(一)第5章 歸途(六)第4章 故人(二)第4章 變徵(五)第7章 盛世(二)第2章 出塞(三)第4章 變徵(三)第5章 獵鹿(六)第3章 浮沉(四)第6章 持槊(四)第3章 烽火(六)第4章 故人(五)第4章 故人(三)第4章 補天(四)第4章 故人(四)第2章 虎雛(五)第2章 背棄(七)第3章 無衣(二)第3章 爭雄(五)第3章 何草(一)第2章 吳鉤(二)第7章 盛世(一)第5章 獵鹿(一)第5章 君恩(五)第4章 取捨(七)第2章 吳鉤(七)第6章 持槊(二)第7章 盛世(三)第4章 國殤(五)第2章 出塞(三)第4章 國殤(五)第2章 背棄(七)第2章 展翼(六)第1章 擊鼓(七)第4章 變徵(一)第3章 爭鋒(二)第2章 展翼(三)第7章 盛世(二)第2章 虎雛(二)第2章 虎雛(六)第1章 羽化(五)第2章 展翼(八)第2章 展翼(七)第7章 盛世(四)第1章 盛世(五)第1章 出柙(二)第4章 取捨(一)第3章 爭鋒(二)第2章 出仕(二)第5章 歸途(七)第3章 何草(五)第4章 國殤(八)第1章 雷霆(八)第5章 無名(三)第1章 擊鼓(七)第2章 壯士(五)第2章 背棄(四)第3章 扶搖(六)第3章 何草(二)第1章 大賊(三)第6章 持槊(七)第6章 錦瑟(四)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國殤(一)第3章 浮沉(八)第1章 羽化(二)第7章 盛世(七)第6章 持槊(五)第1章 肱股(四)第2章 出仕(一)第4章 故人(四)第4章 補天(一)第4章 干城(四)第1章 出柙(四)第5章 諾言(六)第2章 出仕(六)第3章 無衣(三)第7章 盛世(十二)第1章 大賊(三)第4章 干城(一)第4章 取捨(六)第2章 出仕(一)第7章 盛世(十三)第4章 烽火(四)第1章 擊鼓(四)第3章 浮沉(三)第5章 君恩(四)第4章 取捨(二)第2章 展翼(六)第3章 烽火(六)第4章 干城(二)第2章 壯士(二)第5章 歸途(八)第5章 君恩(二)第2章 吳鉤(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