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帝者不怒

第65章 帝者不怒

“萬歲、這是安南都統司都統使黎維祺去歲上貢的安南燕窩,您嚐嚐。”

幹清宮內、朱由校站在窗前,眺望着紅牆白雪的紫禁城,身後響起了魏忠賢的聲音。

他轉身看去,卻見魏忠賢端着景泰瓷碗、碗中燕窩十分顯眼。

安南、這個在明宣宗執政後期獨立的國家,因爲動亂的原因,在嘉靖年間入鎮南關嚮明朝官員納地請降,明朝將安南國降爲安南都統使司。

明朝將安南的地位,從屬國降爲屬地,改其十三道爲十三宣撫司,各設宣撫、同知、副使、僉事,聽都統黜陟。

命莫氏爲安南都統使秩從二品,世襲,三年一貢。

從名義上來說,安南再入大明版圖,但莫登庸對此似乎也毫不介意。

他對大明心安理得地對明自稱都統使、對內繼續稱帝建元。

這是嘉靖對外政治上、爲大明留下的一筆遺產,若是王朝強盛,完全可以用這個藉口再度收復安南。

但在看到第二日御馬監空餉一萬一時,眉頭緊鎖,心生怒意。

“於浙江招兵一萬六,由浙江、南直隸從加派中撥銀五十萬兩,交付戚元輔部,明歲九月,戚元輔帶軍北上、負責押運漕銀、加派銀、夏稅、秋稅北上。”

遼響的加派銀,總數已經出來了,兩京十三省,除了雲貴、廣西未有加派外,其餘省份的加派銀主要在田賦上,總計五百二十萬零六十兩。

看到羽林三衛在鞏華城與百姓秋毫無犯時,心中稍微有了些安慰。

“奴婢領旨……”聽着朱由校賜給朱由檢的東西,魏忠賢暗自咂舌。

這些東西,恐怕價值兩三千兩銀子,就這麼派出去,着實肉痛。

“距離他前往昌平,已經過去九天了對吧?瞧這風雪,恐怕幾天也停不下來。”

明眼人都能看出,朱由校在佈局。

既然他們不肯交稅,那麼就叫戚元輔練兵之後,帶着大軍把銀子帶回來。

只可惜一直到1592年南方後黎朝復國,大明也沒有重新收復安南。

不過七天,對於他來說卻如過去了好幾年一樣,看的朱由校笑了出來。

這樣的節省,讓朱由校對於繁重的遼響暗自點頭,但是又擔心兵馬不夠。

朱由檢在信中,將他的想法告訴了朱由校,並算了一筆賬。

到了這裡,算是進入了主題。

朱由校看着手書的內容,不由將自己也代入到了朱由檢的身份。

但看到信中朱由檢解釋兵在精而不在多時,又稍微釋懷。

他接着向下看去,只見信中朱由檢講述了他帶人北上的一路過程,還有到達燕山大營的頭痛。

倒是在他剛剛轉身的時候,王安拿着一份手書走了進來,隨後行禮道:

“萬歲、五殿下派人從昌平送信來了。”

再看到朱由檢選兵,最後將一萬三千人裁撤到只有四千多人的時候,又不免擔心這麼點人能幹嘛。

若是招募八千浙兵,便是以客軍身份,一人二十兩銀子,那也不過十六萬兩,算上輜重補給十萬兩,每歲最多二十六萬兩,能爲朝廷節省三十萬兩。

“如此大雪、也不知道弟弟在昌平過的怎麼樣。”

自此至明亡,越南始終是作爲明朝版圖內一個行政自治單位的地位存在的。

“嗯……”朱由校回過神來,端起了燕窩,淺嘗一口,頓覺十分清香甘甜。

不過即便如此、面對後黎朝皇帝黎世宗請求明朝恢復過往“安南國王”的冊封,萬曆皇帝還是以局勢未定爲由,暫時授予“安南都統使”頭銜。

“昌平沒有京城那麼繁華,大雪封山,或許吃食上也不行。”

瞧到燕山大營一團糟時,腦中浮現朱由檢頭疼的表情,不由發笑。

開頭八字,便道盡了朱由檢對於離別的時間概念。

“拿給我!”聽到是朱由檢的信,朱由校眼前一亮,連忙上前搶過手書,迫不及待的拆開:

南直隸和浙江,今年的加派銀還沒有北運,眼見已經十月初十三了,他們依舊如此。

“傳旨駱思恭,叫他派一總旗錦衣衛,從尚膳監取熊掌十對、魚翅十對,燕窩十盞、貢茶十斤,貢米一石,派往昌平陵區。”

不過當他看到朱由檢說並非全部裁撤,而是選出敢戰之兵留下守城時,他又稍微鬆了一口氣。

【離別六日、幾度春秋……】

說到這裡、朱由校看向魏忠賢道:

朱由校看着那燕窩出神,魏忠賢端了半天,也不見他擡走,因此小聲道:“萬歲?萬歲?”

安南國後黎朝皇帝,就頂着安南都統使這一頭銜一直沿襲至明末,直到南明諸帝才恢復了黎朝皇帝安南國王的冊封。

“奴婢領命……”聽到這話,王安和魏忠賢紛紛作輯應下。

只是嘗完後並不高興,只是眺望窗外的紅牆白雪紫禁城,慢慢道:

看到朱由檢接見戚金麾下浙兵,說起戚少保鎮守薊遼,大明國威遠揚時,他暗自點頭。

不過魏忠賢雖然肉痛,卻還是準備下去操辦。

眼下遼南之兵三萬人,耗費軍餉三十六萬,吃喝用度又是二十萬。

“命令兵部,調戚金本部戚元輔領兵一官南下,於浙江招兵……”

花費餉銀五十六萬,卻只能龜縮城中,着實不堪。

因此、就眼下來看,安南算是名義上的大明國土,但明朝除了每年能得到幾千兩銀子的貢賦外,並不能指揮安南。

這佈局、並不是對朱由檢佈局,而是對南直隸和浙江佈局。

見到這些話,朱由校臉上露出了溫馨的笑意,隨後才戀戀不捨的把信給合上,對王安和魏忠賢下令道:

他看到安定門羽林三衛吃空餉時,微微皺着眉頭,但還能忍受。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覺得八千人似乎不夠,因此便大手一揮道:

但見到戚少保等人的下場時,又不免長嘆一聲。

信的末尾,朱由檢交代了一下,由於風雪太大,恐怕十日之約不能回去了,請朱由校好好照顧自己,處理政務別太勞累之類的話。

這筆銀子、北方的甘陝、山西、北直隸、河南、山東都已經交付戶部和兵部,只有四川、湖廣、廣東、福建、南直隸、浙江等一京五省還沒有起運。

這羣南方的地方官員,爲了賺錢,可以說置朝廷、置他的旨意爲廢紙。

“既然你們不送,那朕就自己取!”

朱由校眯着眼睛,心中怒意愈發旺盛,而他的旨意,也很快就傳到了內閣……

(本章完)

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73章 秦氏兄弟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106章 愚民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10章 局勢艱難第99章 爭鋒相對第95章 藩王質問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65章 帝者不怒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87章 一團亂局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112章 落幕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278章 鹽茶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