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五國會談

二月、大明軍隊抵達裡本斯的消息如春風般席捲了整個西歐、南歐地區。

由於大明和西班牙的貿易牽扯過深,許多人都懷疑大明這次來訪歐洲實際上是爲了幫助西班牙打贏這場宗教戰爭。

這其中,最在意大明來意的,當屬法國波旁王朝的貴族與平民。

貴族擔心是因爲利益,而平民擔心是因爲自己的生活。

總之,當消息傳來的時候,整個法國都幾乎沸騰了。

眼下的的法國正由“正義者”路易十三統治,而它的人口也高達兩千萬人,佔據歐洲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只是可惜,與人們認知中“小冰河期並不嚴重,歐洲並沒有遭受影響”的印象不同,此時的歐洲可以說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年代。

戰亂、飢餓與繁重的稅收,令此時的法國社會充滿了流浪漢、乞丐與棄兒。

歐洲很幸運,它們沒有遭遇到大明那樣的大規模旱情,但同時他們也十分不幸。

大明因爲朱由檢而避免了戰亂,但歐洲卻不行。

在小冰河低溫期導致的糧食減產局面下,歐洲尚處於新教與天主教的宗教戰爭之中。

戰爭的摧殘和波及是十分廣袤的,眼下擁有近二十萬人口的巴黎城內有近六萬名乞丐。

戰爭導致人口變得貧困,繼而讓平民處於長期的營養不良環境下。

近二十年出生的人口普遍體質偏弱,容易受到各種疾病與瘟疫的威脅。

恰好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巴黎環境十分骯髒,街道也狹窄曲折,房屋與街道擁擠在一塊,大街上滿是垃圾和污穢物。

但即便環境如此,巴黎依舊擁有近二十萬人口和兩萬五千間房屋。

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口太多並不是一件好事。

自法國宣佈參戰以來,大量社會邊緣人口失去工作,農民也因爲戰爭而無法耕作,繼而變成乞丐。

這羣人的存在給巴黎治安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時不時出現的鼠疫多次侵襲巴黎,奪走許多人的生命。

乞丐們蜷縮在充滿污穢的街道上,毛皮油光的老鼠在街道上四處亂竄,時不時被人或馬車踩死、壓死,平添一股惡臭。

可以說,整個巴黎都充斥着混亂。

不過,平民的混亂,往往與貴族無關……

“他有六萬軍隊,一萬多門火炮和接近五百艘二到三千噸的軍艦,並且都裝備燧發槍。”

當一個貴族正站在走廊裡面對一個人的背影“如實說出”的明軍實力,背對着他的那人也轉過了身來,向着走廊深處走去。

這是一個長達三百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四周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並且時不時可以看到走廊外有狐狸經過。

正在彙報事情的是法國波旁王朝的第一任首相,黎塞留公爵……

他所彙報的人,自然也就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國王路易十三了。

此時的黎塞留剛剛從南部返回巴黎,而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嗅到了“機會”的味道。

“大明會幫助費利佩嗎?”路易十三略微皺眉,下巴高高擡着,似乎在彰顯自己的身份。

路易十三是波旁王朝開國君主亨利四世的長子,但他並沒有什麼才華。

生活中的他軟弱、慵懶,他的性格內斂、陰鬱,不討人喜歡,唯一的愛好就是打獵,因此在父親的“明君”的光環下,他顯得格外昏庸。

不過,與因爲懶惰而昏庸的君王不同,路易十三實際上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君王。

成年後的他深知自己不擅長具體事務的管理,所以他重用黎塞留,爲此不惜跟自己的母親、妻子、弟弟決裂,甚至犧牲自己,允許自己被黎塞留“架空”。

在細節上,他顯得平庸而缺乏主見,但是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他總能作出正確抉擇,並且堅定不移地加以貫徹實行。

可以說,他像是一個翻版的萬曆,不過不同的是,萬曆選擇將“架空”自己的張居正全家流放,而路易十三選擇信任黎塞留。

事實也正面了,黎塞留沒有辜負他的信任。

在他和黎塞留的努力下,原本千瘡百孔、內憂外患、百廢待興的法國,卻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在政治、社會、宗教上的不斷改革,國勢蒸蒸日上。

只不過,因爲性格過於強勢、作風過於強悍,黎塞留顯得有些“神憎鬼厭”。

“我認爲,大明並不是來幫助費利佩的,按照上次他們訪問歐洲來看,他們的目標或許是美洲。”

黎塞留的話一針見血,而他之所以能觀察到徐霞客等人的意圖,原因是他們選擇登陸的地點。

裡本斯,葡萄牙貴族的大本營……

黎塞留不相信大明的外交官不知道葡萄牙這幾年在不斷爆發叛亂的事情,畢竟他們都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了,應該很瞭解纔對。

既然瞭解,那他們的每一步應該都是在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行走。

對於大明來說,曾與眼下歐洲大陸上的戰爭,對於他們並沒有任何好處。

相反,如果藉助歐洲的戰爭來謀取新大陸,那一切就能說得通了。

新大陸上擁有最多殖民地和城邦的是西班牙,而西班牙又在上次拒絕了大明購買新大陸殖民地的建議。

既然不能買到手,那大明就只能通過其它手段了。

“美洲……”路易十三輕聲呢喃着,黎塞留也點了點頭:“沒錯,美洲!”

黎塞留雖然是個權臣,但他不是那種篡位的權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法國的國家利益,而沒有國王堅定的支持,黎塞留這樣的人早就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身敗名裂了。

他雖然讓法國強大,但也取得了比國王路易十三更高的名氣。

用法國的國力來提升自己的名氣,如果不是站在他身前的路易十三有足夠廣大的氣量與胸懷,那他或許早就死在了戰場上,或者牢獄中。

因此,他十分尊敬路易十三,並不勝其煩的說道:

“現在費利佩他們之所以能和我們僵持那麼久,主要是因爲大明的商品平穩了西班牙內部的物價,並且大明輸入的硝石讓西班牙軍隊擁有了我們數倍的火力。”

“現在大明想要得到新大陸,我認爲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破壞大明和西班牙的貿易關係。”

“破壞?怎麼破壞?”路易十三心裡生起了不好的預感,同時黎塞留也低下了頭:

“我們或許可以讓出新大陸的殖民地。”

“嗯……”聽到黎塞留的這話,路易十三心平氣和的點頭,這也足以體現它的氣量,換做費利佩四世,恐怕黎塞留已經被拖出去了。

黎塞留也知道讓出殖民地並不好,但他覺得很值得,因此解釋道:

“我們並不吃虧,現在我們在新大陸的移民只有不到九百人,每年的稅收只有三十枚金路易,想要接回他們很容易,五艘船就足夠。”

“相比較我們,費利佩每年通過新大陸運送四百多萬銀比索,二十幾萬金比索,他一定會不捨得放棄海外殖民地。”

“只要新大陸上面的國家一個接着一個的退出,那等到上面只剩下西班牙的時候,大明和西班牙的矛盾就會放大。”

“只要我們寫信給尼德蘭、英格蘭和瑞典三個國家,相信他們都會先後放棄新大陸殖民地的。”

黎塞留作爲法蘭西王國曆史上最偉大、最有謀略、同時也最冷酷無情的政治家,他很清楚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如果無法再政治上取勝,那戰爭即便將所有人都殺死,最後也不會有一個贏家。

“英格蘭和尼德蘭、瑞典三個國家,在新大陸的稅收和人口也只不過幾千,相信如果他們知道撤回之後能擊敗天主教聯盟,那他們將無比高興。”

“如果他們不願意呢?”路易十三反問黎塞留,但黎塞留卻搖頭道:

“他們不會不願意,哪怕是從新大陸賺取最多利益的尼德蘭。”

“尼德蘭和大明軍隊交手最多,他們應該很清楚大明的實力。”

“大明擁有遠征五六萬人的實力,這羣人都裝備燧發槍,如果他們從海上、陸地上進攻尼德蘭,以尼德蘭的情況,他們撐不過一年。”

黎塞留已經很高看尼德蘭了,畢竟眼下尼德蘭的人口數量不過一百二十來萬,軍隊數量不過五萬餘人,其中還有兩萬是海軍。

尼德蘭強大的從來都不是陸軍,而是海軍。

但問題也在於,尼德蘭的財政主要是靠海外輸入。

曾經的尼德蘭佔據了南洋,其全球商業霸權已經在全球牢固地建立起來。

其麾下的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一萬五千多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

懸掛着尼德蘭三色旗的一萬多艘武裝商船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當時,歐洲共有兩萬艘船,僅尼德蘭有一萬五千餘艘,比西班牙、英,法等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

然而呢?當大明異軍突起,收復了臺灣、南洋後,尼德蘭的財政收入幾乎腰斬。

後來大明進軍印度廝當,尼德蘭幾乎被打回原形。

以尼德蘭狹小的疆域和稀少的人口來說,它能從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國中獨立,並一度取得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不可謂不是一個奇蹟。

創造這個奇蹟的直接原因之一,正是尼德蘭改革了本國的公債體制融資的效率與能力差異。

尼德蘭的公債體制的績效遠優於西班牙,強大的資金籌集能力爲其戰勝西班牙提供了關鍵的軍事優勢。

在與西班牙進行的八十年獨立戰爭期間,尼德蘭的財政收入在主體稅收收入之外,最重要的補充來源即是以年金和短期債券爲主要形式的公共債務。

1568年,尼德蘭的戰爭預算爲290萬盾(約82萬兩)。

但到了1621年,天啓元年,它的戰爭軍費已經達到了2200萬盾(628萬兩)。

處於獨立中的尼德蘭一共有七省,其中尼德蘭和澤蘭兩省提供了全部經費的70%,而尼德蘭一省又佔了58%。

即便後來明軍連續拿下了南洋、印度、東、南利未亞地區,但尼德蘭的戰爭預算依舊高達1400萬盾(400萬兩)。

能以120萬人口創造出每年這麼多支出,不是因爲荷蘭在海外賺取了多少金銀,而是因爲他們已經開始在資本市場發起融資手段了。

尼德蘭從1600年開始向資本市場融資,到如今全國的公債高達1.25億盾(約3571萬兩)。

儘管在戰爭期間,尼德蘭共和國的公債餘額激增,但是尼德蘭國家信用令諾取得了許多投資人的充分信任和青睞。

由此、尼德蘭可以以當時較低的成本持續地籌集到戰爭資金。

不過,眼下的尼德蘭在去年剛剛經歷“鬱金香泡沫破裂危機”,下次公債即便能接到不少資金,但是否有能力面對幾乎無敵的大明海軍,黎塞留不敢肯定。

尼德蘭的獨立戰爭已經持續了七十年,這期間就連西班牙這樣的“日不落帝國”都因爲無力支付債務利息而宣佈破產四次。

反觀尼德蘭,它們一直咬牙堅持,所以才能不斷融資成功。

不過,融資是需要資本的,尼德蘭的資本是其海上近一萬五千艘武裝商船。

這些商船最大的貿易對象,實際上還是大明。

如果尼德蘭和大明開戰,那佔據尼德蘭財政收入二分之一的外貿收入就要經歷腰斬,尼德蘭將損失400餘萬盾的財政收入。

這也是爲什麼大明向西班牙、荷蘭多次提出購買殖民地,但僅僅遭到拒絕,而不是遭到軍事手段的原因。

說白了,軍事上打不過,經濟上還十分依賴大明。

西班牙和尼德蘭要反抗大明,那就是自己把自己往火坑推。

十六世紀就已經發展起來的全球貿易在大明的主動下,如今已經到達了一百年後的貿易量和貿易額。

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十八世紀初貿易是歐洲與新大陸,而眼下是亞歐非三州板塊。

黎塞留不知道未來的事情,但他可以看得出,大明對於美洲的渴望比誰都強烈。

“如果大明的目標是新大陸,那大明在新大陸的事情上是不可能做出妥協的。”

“只要大明不做出妥協,那妥協的只能是各國,畢竟他們在新大陸的兵力太少了。”

“我們在新大陸的士兵和移民只有不到九百人,英格蘭王國只有幾百人和一千多移民,尼德蘭在經歷遠東殖民地被奪,大力開發新大陸後,新大陸上的軍民也不過六千餘人。”

“至於瑞典、丹麥等國的軍民更少,只有幾百人。”

“從形式來看,在新大陸最多人口的恰好是西班牙,足足擁有二十五萬人口,其中軍隊就達到了一萬餘人。”

“這些人口和軍隊是大明拿下新大陸的最大障礙,因此這也是大明上次來訪歐洲,主要訪問費利佩四世的原因。”

“其它各國還可以移民,出賣殖民地,但西班牙不可能。”

“新大陸的移民,是他們花費了上百年的力氣,只有陷入絕境,不然他們不會撤出。”

“這點,就是大明和西班牙在美洲上最大的矛盾。”

“不過,這個矛盾卻可以通過武力來化解,而這也是我們的機會。”

說着,黎塞留繼續解釋道:“西班牙和尼德蘭的貿易伙伴是大明,對於大明來說也一樣。”

“這也是大明上次明明已經帶領一萬多軍隊遠赴歐洲,但卻沒有對新大陸動手的原因。”

“可如果我們和英格蘭、瑞典等國能聯合拋棄殖民地,然後搶奪大明對西班牙的貿易額,那西班牙將會在新大陸被孤立。”

“得到大明對西班牙的貿易量,我們的財政可以增長,西班牙的財政卻會下降,並且一旦大明和西班牙的矛盾無法調和,那最後只能走向戰爭。”

“只要大明對西班牙的貿易額有人承接,那大明就可以對西班牙用兵。”

“我們無法擊敗作爲西班牙大後方的新大陸,但大明可以!”

黎塞留的話對於路易十三可以說是醍醐灌頂,在他們乃至英國、瑞典看來,新大陸的利益完全就可以拋棄,畢竟他們才殖民了十幾年,人口數量太少。

如果能用新大陸來換取大明貿易的傾向,那無疑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在新大陸獲得利益最大的是西班牙,其次是葡萄牙,然後是作爲尼德蘭的荷蘭。

葡萄牙尚未獨立,因此不管是路易十三還是黎塞留,他們都覺得兩者是一體的。

只要荷蘭願意撤出新大陸,那大明對西班牙的扶持力量一定會減弱,並且這股力量將轉移到他們身上,爲他們贏得在歐洲大陸戰爭,從而擊敗西班牙、奧地利哈斯堡王朝。

“我們可以退出,但具體還需要英格蘭、尼德蘭、瑞典的認可並退出才行。”

路易十三不傻,僅他們一家退出,對於整個計劃來說根本沒用。

他對英格蘭、瑞典退出新大陸有把握,畢竟大家在新大陸都沒有多少移民和軍隊。

不過對於尼德蘭,路易十三就顯得很沒把握了。

“我們可以在支持尼德蘭獨立的基礎上,讓大明提供足夠的物資幫他們進而奪取阿圖瓦、佛蘭德爾等地。”

黎塞留想用法國和尼德蘭之間的“西屬尼德蘭”地區來讓尼德蘭退出新大陸。

如果這一計劃真的能實現,那尼德蘭肯定願意放棄新大陸。

畢竟本土領土是實的,海外領土是虛的。

哪怕新大陸能給尼德蘭帶來黃金白銀,但得知大明意圖新大陸後,多次被大明海軍擊敗的尼德蘭恐怕會衡量利弊。

他們在新大陸的殖民地可不像西班牙那麼穩固,一旦和大明爆發衝突,並且海上失利,那尼德蘭的財政會出現巨大的危機,資本市場也會選擇撤資,尼德蘭的獨立戰爭將會走向失敗。

“這次可以以尼德蘭爲首來和大明進行五國談判,只要成功,哈斯堡王朝必定遭受重創。”

黎塞留斬釘截鐵的說着,以至於路易十三聞言後也當即表態:

“如果是這樣,那這件事情就拜託您了。”

“請放心……”黎塞留回了一禮,隨後退出了這繁華的盧浮宮。

沒過多久,黎塞留就親自帶隊準備前往尼德蘭,同時他也向英格蘭王國和瑞典王國寫去了書信,並向裡本斯停留的大明艦隊發去了請求訪問的邀請。

這一系列變故在半個月的時間裡發酵,率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格蘭。

此時的英格蘭進入了斯圖亞特王朝時期,國王是查理一世。

眼下的查理一世已經在位十三年,然而這十三年時間裡,他給英格蘭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戰爭和混亂的宗教衝突。

在他執政下的英格蘭臣民們普遍對他的信仰持不信任態度,但查理一世依舊不管不顧。

在去年,查理一世和坎伯雷大主教敦促蘇格蘭主教,讓其強制蘇格蘭教會遵奉新“公禱書”。

蘇格蘭教會長老表示反對,並予以抵制,而抵制的結果就是愛丁堡發生騷動,而這場騷亂迅速引起蘇格蘭的全民抵制。

在黎塞留書信送達倫敦的前幾天,蘇格蘭人民訂立“民族聖約”決心維護自己的宗教教義。

很顯然,如果事態再這麼發生下去,那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即將爆發一場戰爭。

這樣的局面,加上英格蘭內部議會的下院和上院都在抱怨查理一世爲了法蘭西的新教而與西班牙開戰是處置失當,並不斷反對查理一世對英國教會的態度,因此查理一世意識到了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如果他能增加和大明的貿易量,從而收取更多的稅收,那議會將會閉上他們那充滿惡臭的嘴。

如果他能從大明手中獲得數量龐大的燧發槍,那他就能威懾蘇格蘭地區人民,繼續推行自己的宗教政策。

這一切,只需要他放棄在新大陸的殖民地就足夠。

從這點來看,面對黎塞留的邀請,查理一世毫無疑問選擇了同意。

由此,針對大明和西班牙的五國會談裡,已經有兩國同意會談。

接下來,只需要解決瑞典王國和尼德蘭聯盟,然後得到大明來訪的機會,五國會談就將成功一半……

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57章 解決兵員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71章 遼鎮敗壞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67章 戚金練兵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143章 大反攻第71章 遼鎮敗壞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32章 百般無奈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87章 一團亂局第465章 拂曉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34章 奸宦毒婦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150章 大小曹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68章 海納百川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609章 秋風起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92章 點醒楊漣第76章 浙黨勢大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